香港四大黑幫:規模最大的幫派——和勝和

2021-02-07 世界薈

和勝和,香港著名的黑社會組織,香港目前規模最龐大、最活躍的三合會組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和勝和成員近十萬人,主要活動在香港以及西歐、美國、東南亞等地。


和勝和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世紀80年代,當時已有大量外來人口到香港打工,三邑人、四邑人、客家人、圍頭人(佘佬)團結成幫,一般自稱或登記註冊為「工人自助幫會」、「同鄉會」、「宗親會」。

1884年,第一個堂口正式成立,名叫做"和合圖",註冊為「合法社團」,歸類為「工人自助幫會」。

1884年-1909年,在香港共成立有26個小堂口,他們也沒有嚴格的幫規制度,亦沒有高低職位之分。其他分支與堂口分別稱為「勝和」、「利群」、「洪勝」、「勝義」、「義堂」、「一平」、「二平」、「利和」、「勝堂」等等。

1909年前,和勝和的前身「勝和同鄉會」(現在東莞市南城區勝和村)的「勝和堂宗祠」勝和堂,於香港九龍的深水埗九龍仔成立,堂口歸屬和合圖。

1909年端午節,廣東洪門天寶心派遣勇義堂頭目「黑骨紅」(另一說為「黑骨仁」)來香港開「洪字頭」新堂,他來香港後,眼見香港各小堂口並無組織,於是提議聚合各幫人馬,並傳授洪門的洪拳、組織及幫規,並協議和平共存。為確立「以和為貴」精神,大家提出在各堂口的名稱上,再一律加上「和」字,形成既聯合、又獨立的和字頭的三合會。「勝和堂」遂成為「和勝和」。

1925年發生省港大罷工,失業人士助長黑幫擴大,和勝和藉此急速擴張,從和合圖派系中的一個小堂口壯大而成為一個主導和記的社團。

1930年,和勝和宣布脫離和合圖而獨立於和記內,和勝和成為和字頭派系的主流,於中國大陸解放後帶領和記與14k、新義安等社團鼎足而立於香港。

1934年,過分壯大的和勝和內部一個以四邑人為主的堂口和安樂公布脫離和勝和,雖經此分裂後和勝和仍然是和記的主流。和勝和脫離和合圖後,和合圖會員以三邑人為主要成員,以四邑人為主要成員的和安樂脫離和勝和後,和勝和變成以客家人與圍頭人(佘佬)為主要成員,故1980年代前也被俗稱為佘幫或客家幫。香港原居民中的五大氏族:鄧族、廖族、文族、侯族、彭族與和勝和138年來乃是一體化關係。

隨著14K、新義安進駐香港。兩幫在香港迅速掘起而成為香港兩大幫派。地道幫會以和勝和為首,不過皆屈居兩幫之下又掙扎抗爭幾十年。

而1974年前,和勝和仍沿用洪門入會儀式收納門生及扎職,以新聞公布為事實記載。其時1973年,在澳門新新旅館舉行最後一次傳統儀式,有42人扎職,當時全體人員被捕,以後再發生被警方拘捕的新聞公布中顯示出社團的儀式已經一次比一次簡化。而當時警方公布和勝和全香港會員人數已經超越200,000人,分布遍全香港。

1974年,以跛豪為首的義群因「跛豪事件」一度萎縮,一度影響到新義安。此消彼長,1974年至1981年其間,和勝和曾有七年獨大於香港,因為當時出現兩大支柱急速掘起,兩位少年大哥分別是「拿渣」(1950至今)和「斧頭」(1956至1995)。「拿渣」成名後眾稱「大哥成」,「斧頭」成名後眾稱「大佬原」,二人各擁上萬人馬,當時「大佬原」略遜「大哥成」一籌。


「大佬原」不甘後人,1982年夥同「馬德」轉投新義安並創下香港開阜以來最高轉會費,「大佬原」轉會後就是人盡皆知的「黃俊」,新義安伺機從和勝和手中巧奪大浦、屯門兩區並且於兩區獨大到今。

失去兩區會員後,1982年至1997年間的和勝和在香港範圍內繼續屈居香港第三幫會之名。「黃俊」於逃往泰國前曾與「大哥成」有世紀一戰,戰果是被「大哥成」六千人陣容壓下,最後由江青鐵警司(現已退休)安排分布利益圓局,三人聲名亦因而響徹雲霄,同時成為黑白兩道的公眾人物,亦成為永久被調查對象。經此一役,大哥成與江青鐵低調行事幾十年,而「黃俊」卻以明星大哥之態卒於1995年。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新義安精細行事,而且1993年、1995年「陳耀興」、「黃俊原「相繼身亡、1996年李育添入獄,五虎剩「嘜哥」與「豬頭細」二柱難支,2001年「豬頭細」又中槍殘廢。其時「14K龍頭太子」只專心經營丁屋發展;卻適逢和勝和之巨人「崩鼻喪」離世,其門生十三人共立誓互幫互助,坊間稱之為「勝和十三友」,十三人團結一心,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急速壯大,和勝和遂於香港獨大至今。


和勝和歷任坐館

1996年-1998年

坐館:「雞腳黑 」

揸數:「傻係為 」

1998年-2000年

坐館:「上海仔」郭永鴻

揸數:「單眼仔」

2000年-2002年

坐館:「訴苦森」

揸數:「山頂標 」

2002年-2004年

坐館:「鬍鬚坤」

揸數:「白頭仔」

2004年-2006年

坐館:「陳安」

揸數:「大B」

2006年-2009年

坐館:「崩嘴崩」潘偉業

揸數:「大華」

2010年-2013年

坐館:「寶明」、「薯仔」

揸數:「雙鷹青」

2013年-2016年

坐館:「阿ME」、「子騰」

揸數:「肥堅」、「Ben仔光」

2016年-2019年(現任)

坐館:「阿祖」、「寸仔」

揸數:「ETB」


相關焦點

  • 70年代混亂的香港:四大黑幫與四大探長
    自 1949 年到上世紀 70 年代,香港黑幫有四大派系,分別是「十四K」、「和勝和」、「四大」、「潮州幫」。其中「義群」跟「新義安」又稱潮汕幫,「14K」 跟「和勝和」叫廣府幫(廣府幫主要指的是珠三角一帶)。
  • 和勝和,香港著名的黑社會組織
    和勝和,香港著名的黑社會組織,香港目前規模最龐大、最活躍的三合會組織。和勝和原屬於成立於1884年的和合圖,於1930年分出成為獨立幫會,目前也是「和字頭」派系(和記)的新主流。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和勝和成員接近十萬人,主要活動在香港、澳門以及西歐、美國等地。目前與新義安、14K等幫會在香港鼎足而立。
  • 為什麼和勝和要北上,而14K和新義安卻不同,和勝和的任館方式
    在1909年的時候香港就出現了大大小小的黑幫,後來這些黑幫老大們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頭,於是大家聚到一塊兒,說選舉出幾個坐館的,大家以和為貴,不要總是打打殺殺的。所以三合會中的合也是「和」的諧音,代表大家要和平發展,和勝和的由來也是這樣。
  • 深度揭秘 你不知道的香港黑幫
    19世紀中期是香港黑幫的孕育時期,當時香港開埠,西環和上環一帶多為碼頭,搬運工雲集,都是些四肢發達的健碩男子,經常為爭奪活計而械鬥,打著打著就打出了幫派。有的是老鄉會,有的是同業行會。1866年,說福佬話的潮汕人成立了「萬安幫」,1919年,「萬安幫」內部分裂,部分成員自組「義安幫」,1921年以「義安工商總會」的名義向香港華民政務司署註冊。「和」字頭幫會有30多個堂口,活動範圍包括整個港九地區。其中,以「和安樂」、「和勝和」、「和合桃」最為活躍。
  • 他是和勝和紅棍之一,被稱為「佐敦之虎」,卻因1句話作死!
    在那個香港幫派電影林立的時代,恰巧也是香港幫派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曾經的香港黑幫,在香港創造過屬於自己的一片「輝煌」,當然這些對於現在來說,都是不符合正常的社會發展的,但那時候的香港,因為社會的複雜,造就了黑幫這一時代的產物。
  • 從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到娛樂圈:香港黑幫往事
    1941年12月25日,日軍侵佔香港,港督楊慕琦投降。淪陷中的香港,亂象叢生,很多幫派中的血性成員返回內地抗日,留在港島的多為極惡之徒。在電影《追龍》裡,他與呂樂黑白兩道,平分天下,成為香港回歸前夕,一個怎麼都繞不過的亂世梟雄。05四大華人探長叱吒警界的同時,四大黑幫家族也平分江湖。
  • 香港黑幫風雲錄之:「元朗之虎」旗下猛人大盤點
    四大猛人當中14K佔據三席,和勝和囝囝也是近年崛起、不敢與14K公開叫陣,反而與當地14K諸位大佬關係頗佳,有不少合作關係、雙方走動頻繁。元朗六鄉下面有大量圍村土地,土地之上油水豐厚,囝囝涉足元朗地產幾年、便靠財雄勢大在勝和一言九鼎、號稱「勝和太上皇」。四眼細領導14K深耕元朗多年,自然掌握更多話語權、分到了更多肥肉。
  • 他是和勝和最佛系坐館,曾1打5成功脫身,為了泰拳拜蘇龍為師!
    不知道大家對於和勝和還有沒有印象。如果喜歡看港臺黑幫電影或者對曾經的香港社團感興趣的應該都知道,和勝和是當時香港比較大的社團組織,跟當時香港的新義安,樹林幫,14k並稱為「香港4大幫派」。而和勝和在香港的輝煌差不多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
  • 香港黑幫新義安:「五虎十傑」中的五虎究竟是哪些人?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香港黑幫新義安的鼎盛時期,門下弟子超過幾十萬,能夠如此盛況,離不開新義安各位元老,而功勞最大的當屬林景、林勝、林江等人,在他們的帶領下,更是成立了新義安「五虎十傑」,為向家的新義安打下了眾多地盤,立下汗馬功勞。
  • 70年代的香港黑幫:「14K」的暗黑髮展史
    自 1949 年到上世紀 70 年代,香港幫派逐漸形成了黑幫四大家族。分別是:「新義安」、「14K」、「和勝和」、「義群」。其中「新義安」跟「義群」叫潮汕幫,「14K」 跟「和勝和」為廣府幫(廣府幫指的是珠三角一帶)。
  • 他是和勝和荃灣話事人,率500小弟戰澳門,有「黑道校長」之稱!
    如果你看過曾經風靡香港和大陸的香港黑幫電影《古惑仔》系列的話,對於鄭伊健飾演的陳浩南一定印象深刻。鄭伊健在這部電影之中,將陳浩男的一身痞氣和那一腔兄弟義氣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帥氣的臉龐更是傾倒少女無數。其實,在以前香港黑幫和勝和中,也有一個長得跟鄭伊健很像的大佬,而且,他在和勝和中的表現可要比鄭伊健在電影中演得精彩得多,這位被當時社團稱之為「社團鄭伊健」的和勝和大佬就是雙鷹青。
  • 德魯大叔黑幫回憶錄一:美利堅四大黑幫!
    以德魯大叔的視角加上香港古惑仔題材背景聊聊NBA故事,純屬娛樂,博君一笑!2050年的深秋,美利堅布魯克林一家小報的記者華萊士正在趕往布魯克林郊區的一棟別墅。華萊士應報社的要求,正準備做一檔關於美國黑幫的歷史欄目。
  • 他是新義安10傑之一,拉攏香港警探探長,被判124年有期徒刑!
    不過,在《追龍》之中,甄子丹飾演的豪哥其實是有原型的,他的原型就是曾經叱吒香港的大毒梟跛豪—吳錫強。而他也是當年新義安10傑之一,在那個香港黑幫林立的時代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當時香港的賭場都跟黑幫有一定的聯繫,吳錫豪小有名氣之後,就被當時的「潮州幫」也就是新義安看中了,作為廣東人創辦的幫派,吳錫豪在香港還是倍感親切的,因此,在新義安的盛情邀請之下,吳錫豪加入了新義安。
  • 香港黑幫14K和新義安的由來及沒落史
    14 k最大的經濟來源還是和他們在緬甸山區的同伴一樣,都是靠走私毒品來牟取暴利,最輝煌的14 k曾擁有20萬的會員,與臺灣的竹聯幫、以及另外一個在香港也有國民黨背景的香港社團新義安,三個幫會成為全球華人最大的三大幫派之一,也是香港最大、最暴力團夥。黑幫集團「新義安」的創始人名叫向前,與14K有著密切聯繫。
  • 香港往事: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同時與警界高層「稱兄道弟」為自己的毒品事業「保駕護航」,70年代初販賣的毒品超過30噸,價值在3億元以上,他領導的「義群」與新義安、十四K、和勝和一起被稱為當年的黑道四大家族,勢力如日中天。呂樂在廉政公署成立後淪為香港通緝犯,從加拿大移居臺灣,但始終未能被引渡回港。2010年5月13日,患胃癌晚期的呂樂於加拿大病逝,終年89歲。呂樂、藍剛、韓森和顏雄在199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中被並稱"四大探長",在這「四大探長」中,韓森要靠他提拔,顏雄跟他混飯吃,雖藍剛能與他相提並論,但雷洛仍是四大探長之首,他離港時已擁有5億身家,故有「5億探長」之稱。
  • 美國黑幫組織探秘 - 亞裔幫派
    而幫派勢力則不斷滲透進學校,軍隊,監獄。但是美國的幫派又有自己的草根性,以各自的族裔族群區分,具有很強的排外性。也不會像例如日本韓國的幫派勢力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會把自己洗白從商從政,或者中國劉邦朱元璋梁山好漢那樣的揭竿而起,為奪取政權或軍權發展。
  • 從窮兇極惡的街頭幫派,到叱吒美國的黑幫,螺旋發展的美國黑幫
    一些有著一定規模的武裝團體或者聯合起來組成賞金獵人小隊的牛仔和盜匪團體,甚至直接成了定居點的控制者,並參與到經濟活動中。有了經濟活動,那麼就有利益爭奪,各個武裝團體之間的衝突和兼併也逐漸頻繁起來,幫派就這樣在美國西部和西南部繁衍開來。19世紀末,義大利移民開始湧入美國,隨同這些移民到來的還有義大利的"傳統土特產"——黑手黨。
  • 香港電影十大黑幫紅棍VS十大黑幫大佬
    香港電影十大黑幫紅棍(武鬥流) 香港電影中,黑幫片算是一個大系:畢竟現實世界中,新義安,和勝和,十三K這些社團都是真實存在的,而且現在還在活動——有人說杜琪峯沒有拍《黑社會3》,是因為沒什麼題材了,其實依然大有可談,而且劇本已經寫得差不多了(杜琪峯採訪時說過)。
  • 在香港回歸之後,本地的黑幫在哪裡?答案是「14K大佬」陳惠敏
    在香港回歸之後,本地的黑幫在哪裡?答案是「14K大佬」陳惠敏很多人通過看電影和其他渠道知道黑幫的存在,但很多人並沒有真正接觸。要討論黑幫流行的地方,讓我們來談談香港。有14個K和新義安幫派。例如,陳慧敏曾經是14k的扛把子,而這個幫派在香港中的影響力最大。這些幫派出現的原因是英國的殖民統治使用香港作為工具,但沒有管理社會上,結果,香港混亂不堪,許多黑幫力量在增長。再加上香港許多社會底層的人生活非常艱難,沒有辦法加入黑幫,因為他們也在乞討食物。
  • 香港紅與黑:杜月笙、四大探長、新義安、李嘉誠......
    那時,香港街頭常見黑幫公然燒殺搶掠,有些投靠日本憲兵的黑幫,如和安樂、和洪勝、和利和、同新和、福義興等,甚至搶奪百姓的救濟糧,協助日軍建立慰安所,幹了很多壞事。(這些小幫派不是本文重點)1945年8月15日,香港回到了英國的管治之下。 半個月後,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歲月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