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香港黑幫:「14K」的暗黑髮展史

2020-12-23 騰訊網

自 1949 年到上世紀 70 年代,香港幫派逐漸形成了黑幫四大家族。分別是:「新義安」、「14K」、「和勝和」、「義群」。其中「新義安」跟「義群」叫潮汕幫,「14K」 跟「和勝和」為廣府幫(廣府幫指的是珠三角一帶)。

「義群」的老大就是鼎鼎有名的潮汕人吳錫豪,人稱「跛豪」。

「新義安」是國民黨軍統系統裡的少將向前創建。

「14K」則是是國民黨軍統系統裡的中將葛肇煌創立,前身是忠義堂。

14K的由來

關於「14K」的「K」的來源跟葛肇煌緊密相關,同時這個 K 也有多重意思:第一是指國民黨(KuoMinTang)的首字母;第二指「K」是指九龍(Kowloon);第三指「K」是代表「K 金」(Karat),K 金比一般的黃金更為堅硬,寓意組織的強大。

而「14」,第一是指 14K 的發源地,即廣州市西關寶華路 14 號,是由葛肇煌在廣州創立的根據地,這亦成為 14K 之間的暗號;第二章 14 位原來國民黨的成員。

葛肇煌

葛肇煌的來歷很不簡單,1934年在國民革命軍第93師任連長,1942年加入軍統。1943年任軍統西江獨立行動大隊長。而他原來所屬的國民黨 93 師在遠徵軍中是非常能打的。盤踞在金三角,屢次打敗緬軍的國民黨殘軍就是重組過 N 次的 93 師。

國共內戰,國民黨軍隊一敗塗地,為了活命,大量的國民黨士兵逃進了香港。按照慣例,上繳武器後,集中在難民營。當時港英當局在摩星嶺設置了收容所,從設置難民營起三個月不到的時間內就收容了 8200 多名殘軍。

由於生活習慣不同,殘軍跟本地居民陸續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港英政府預估後期逃過來的士兵人數會大增,於是撤銷了摩星嶺難民營,設立了調景嶺難民營。到了 1951 年 8 月,新的難民營人數突破 2.5 萬人,這些人當中有 2500 多人是黃埔軍校或者黃埔軍校分校出來的,這些逃兵打不過解放軍,但是打本地人則是輕輕鬆鬆,戰鬥力頗為強悍。

電影【追龍】 描繪的就是當時混亂的社團拼殺

這兩個新改組成立的幫派很快在香港打下了地盤。道理很簡單,人數眾多,而且基本都受過軍事訓練,單打獨鬥或者開團都佔優勢,實在打不過的話回去調景嶺難民營喊一聲:走啊,去打架啊。便是一呼百應,因為那裡的閒人實在太多了,而打架一般還有錢可以拿,何樂而不為。

由於有國民黨特務機關在後面撐腰。14K 發展最為迅速,最早是從開賭檔收保護費起家,接著就是當雞頭,組織賣淫,到了後來開始販毒。

當毒販,14K 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當時販毒最主要的途徑是去緬北收毒品,然後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護送毒品到泰國,之後到西貢,然後再到香港,香港本地消耗一部分,然後再由香港中轉到歐美。

而此時的難民營幾乎可以說是一個獨立王國,在調景嶺沒有警察局,完全就是自己管自己。陌生人要進調景嶺會通過幫派分子的層層審查,港英政府想要到調景嶺抓人壓根沒門。

1951年的調景嶺避難所

1953年7月26日,葛肇煌在香港逝世,終年59歲。兒子葛志雄繼位。

雙十暴動

到了 1956 年 10 月 10 日,港英當局覺得調景嶺的環境實在髒亂差,而且在那裡貼滿了國民黨黨旗和標語還有不少蔣介石的畫像,當政府工作人員在清除紙旗垃圾時,與14K成員發生了糾紛。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底下的人很快把這消息匯報給 14K 老大葛志雄,他罵了一句:「幹他娘的鬼佬」,然後派出 500 多幫派成員去鬧事。撕掉海報的辦公室職員在 14K 成員的圍攻下,被迫同意重新幫他們張貼那些標語。

14K 得寸進尺,於是提出了三條無理要求。

第一,買 10 萬頭鞭炮;

第二,在政府大廈外懸掛蔣介石畫像和國民黨黨旗;

第三,登報導歉,撕標語的人要下跪道歉。

港英政府一看情況要失控了,於是派警察來增援。到了下午港英政府出動了 400 多防爆警察,並發射催淚彈等把第一波人驅散開。這是香港歷史第一次宣布戒嚴,並出動軍隊鎮壓的暴亂。

當天下午開始下午 6 點,14K 重新調集人馬,派人到港九現場鼓動,指揮掛起矚目臂章,公開製造動亂,致使全港到處出現一幫幫紅了眼的三合會分子,四處襲擊政府機構,左派工商機構等,燒殺擄掠,奸搶毆鬥,連瑞士領事夫人也未倖免。

暴亂第二天,港英警方向倫敦求救,英政府頒布了緊急戒嚴令,並派出陸軍進港鎮壓,才平息了暴亂。「雙十節」暴動「導致死傷400多人,300多家工廠、商店、學校被搗毀,直接經濟損失3000多萬美元,且港英政府緊急成立了「反黑調查科」。

這場暴動雖然讓 14K 龍頭葛志雄一舉揚名天下,但是經過港英政府的打擊,幫會已經開始分裂,他已經淪為名義上的老大,下面的 36 個分支各自為政,不過對外都稱「14K」。

相關焦點

  • 香港黑幫系列二:14k風雲教父「鬍鬚勇」
    在14K打拼近40年終於成為香港教父。潘志勇入江湖比較早,10幾歲就做14k藍燈籠砍人、搶劫打出名聲後在上唇留了一道鬍鬚,江湖人稱鬍鬚勇。在九龍麻將館一戰成名,晉升缽蘭街霸主。1975年鬍鬚勇在九龍麻將館打出了名聲,九龍麻將館是當時全香港第二大麻將館,也是非常亂的場子,內地大圈幫生猛彪悍,香港本地黑幫聞之色變,三番五次打劫砸場、出千、賴帳橫行無妒,將九龍麻將館搞得雞犬不寧。
  • 香港黑幫14K和新義安的由來及沒落史
    1949年4月,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了渡江戰役,完全摧毀了國民黨軍隊,後來國民黨軍隊潛逃到臺灣、香港以及其他地方,在逃到香港的人中,有一個是黃埔軍校第六期的學員,名叫葛肇煌,他聯繫了13個骨幹分子,他們14人組成了一個三合會組織「14k」,「14」是14個骨幹,K是國民黨(KuiMinTang)英文名的第一個字母,14k剛成立不久就在香港打下了基礎。
  • 在香港回歸之後,本地的黑幫在哪裡?答案是「14K大佬」陳惠敏
    在香港回歸之後,本地的黑幫在哪裡?答案是「14K大佬」陳惠敏很多人通過看電影和其他渠道知道黑幫的存在,但很多人並沒有真正接觸。要討論黑幫流行的地方,讓我們來談談香港。有14個K和新義安幫派。例如,陳慧敏曾經是14k的扛把子,而這個幫派在香港中的影響力最大。這些幫派出現的原因是英國的殖民統治使用香港作為工具,但沒有管理社會上,結果,香港混亂不堪,許多黑幫力量在增長。再加上香港許多社會底層的人生活非常艱難,沒有辦法加入黑幫,因為他們也在乞討食物。
  • 70年代混亂的香港:四大黑幫與四大探長
    自 1949 年到上世紀 70 年代,香港黑幫有四大派系,分別是「十四K」、「和勝和」、「四大」、「潮州幫」。其中「義群」跟「新義安」又稱潮汕幫,「14K」 跟「和勝和」叫廣府幫(廣府幫主要指的是珠三角一帶)。
  • 香港14k的黑幫大哥,10幾萬小弟女人12個,晚年改邪歸正信耶穌
    20世紀的香港臥虎藏龍,非常的亂,在這種現象下出現很多拉幫結夥的幫派,而這些幫派一點都不比20世紀的上海灘,杜月笙,黃金榮他們差,曾經就有人說,前有杜月笙,後有洪漢義,由此可見洪漢義的厲害,竟然能跟杜月笙相提並論,香港14k是香港出了名的三合會組合,同時還是黑社會組織,洪漢義就是14k的大哥,
  • 威震70年代香港的「大圈仔」:80年代突然消失,10年後暴打越南黑幫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14K、新義安、和勝和還有汽水房這四個主要的幫派在香港活躍著,瓜分了香港主要的非我地盤和油水充足的場地,但是有一群來自內地的青壯年男子卻是他們想也不敢惹的存在,那就是黑化的"大圈仔"。
  • 他是澳門14k當家,曾讓崩牙駒入獄3年,卻也最終被下套而逃亡!
    相信大家一定看過香港黑幫電影《古惑仔》系列,這部電影主要介紹了香港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發展的黑幫時代。而其實,當時除了香港之外,鄰近的澳門也是黑幫一個必爭之地。如今澳門最具代表特色的賭博行業,也是因為那個特殊時代留下的產物。
  • 「五虎十傑」的師父,綽號「拳神」,曾擊敗14k金牌打手陳慧敏
    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香港,可謂正是社會實力百花齊放的狀態,當然,這個時候也正是黑幫最巔峰的時刻,一大波人才就在這時湧現了出來,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陳慧敏,曾經在多部電影裡飾演黑幫的老大,其實他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個大佬,他是幫會14k的雙紅花棍,可謂是金牌打手,而就在當時有一位比陳慧敏更威猛的一位大人物,他也被堪稱"拳神"——蘇龍。
  • 香港社團「14K」鬍鬚勇,人稱「黑幫教父」,曾經掌摑劉嘉玲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警匪勾結,民不聊生,社團林立,大大小小的社團至少有六十個,最為強勢的三大社團有「新義安」、「14K」以及"和勝和」,三足鼎立,共同演繹著當時香港這片地區最為經典的黑幫風雲,各黑幫猛人眾多。今天小編就來說說「14K」的「黑幫教父」鬍鬚勇的江湖之路。
  • 從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到娛樂圈:香港黑幫往事
    到了孫中山鬧革命的年代,天地會因為反清復明的宗旨,也樂於支持孫中山。而逸仙先生,對天地會也是十分重視的,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嘛。孫中山利用天地會在廣州淪陷區進行敵後情報偵查工作,一些天地會領袖更是被國民黨授予軍銜,例如向前少將(新義安創辦人)、軍統特務葛肇煌(14k創辦人)等。
  • 澳門黑幫覆滅史!
    黑幫勢力席捲東方賭城,而葡澳當局毫無作為。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澳門這個面積不到3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盤踞著20餘個黑幫勢力。其中影響力最大的是14k、水房、大圈。三大黑幫輪番鬥勇比狠,超過1.8萬名黑幫人員(佔總人口4%以上),將這片彈丸之地籠罩在一片血雨腥風之下。真應了那句話,水淺王八多,遍地是大哥。
  • 他們曾讓香港本地黑幫害怕,80年代卻銷聲匿跡,後來胖揍越南幫
    然而惡人自有惡人磨,上世紀70年代香港湧現出一股新勢力,大家都叫他們「大圈仔」。「大圈仔」的出現讓香港黑幫局勢變得更加複雜,後來更是憑藉兇悍的本性威震群雄,直到80年代後他們才銷聲匿跡慢慢淡去所有人視線。
  • 黑幫不看黑幫片!
    他直言電影裡的黑幫戲碼幼稚無聊。14k就是《古惑仔》中「東星幫」的原型;鬍鬚勇本人也在香港電影起飛期間和向氏兄弟一樣,進軍電影圈淘金;甚至同為14K「同事」的陳惠敏,就在出演黑幫片中的黑幫老大。儘管如此,鬍鬚勇對黑幫片還是不假辭色——「不想看小弟演戲」。香港黑社會轉型拍電影,內地黑社會轉型當網紅。
  • 歷史風雲:威震70年代香港的"大圈仔":80年代突然消失,10年後暴打越南黑幫
    廭鴡幛槂傂迉颸珄篔槶囋爍琶馦篃雓驒銂斖閂舓運瀻諛阞鏔畏燐瞷袌呫覊嬺勑竄藤夁鐌婉媠瘷嗌碾螩雜毿膟磶骷苝威震70年代的香港的'大圈仔'大圈仔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統一幫會組織,這只是一個泛指的名詞,用來區分唐人街那些主要由本地或者港澳和臺灣人組成的傳統老舊幫會
  • 專訪香港「黑幫」教父:新義安14K大佬把酒言歡,如今出獄後只能玩...
    50年代開始,這裡實際上成為了黑幫勢力控制的區域,一座名副其實的「黑暗之城」。1965年,香港經濟社會亦處於風雲激蕩時。香港經濟處於工業起飛階段。50年代的積累,已經具備了著名經濟史學家羅斯託所言的三個基本條件:投資率上升到10%;多個高成長率的製造行業興起;存在一個政治、社會或機構的框架,推動現代部門的發展。這一年,範徐麗泰已經在香港大學理學院讀書。
  • 香港「黑幫」教父:新義安14K大佬把酒言歡,如今出獄後只能玩區塊鏈
    50年代開始,這裡實際上成為了黑幫勢力控制的區域,一座名副其實的「黑暗之城」。 1965年,香港經濟社會亦處於風雲激蕩時。香港經濟處於工業起飛階段。50年代的積累,已經具備了著名經濟史學家羅斯託所言的三個基本條件:投資率上升到10%;多個高成長率的製造行業興起;存在一個政治、社會或機構的框架,推動現代部門的發展。
  • 最「諷刺」的黑幫電影,黑老大拍自傳,卻被當犯罪證據逮捕入獄
    說起香港電影相信各位小夥伴都不陌生吧。雖然說現在香港電影落寞,但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電影可是鼎盛時期,特別是黑幫電影。從國民經典《古惑仔》再到警匪人物傳記《五十億探長雷洛傳》等等,可以說是膾炙人口。
  • 香港黑幫風雲錄之:14K教父鬍鬚勇
    合夥蔡子明飲恨電影圈:差一點投拍李連杰《新龍門客棧》當年香港電影起飛,黑幫勢力紛紛入局,鬍鬚勇也想分一杯羹,他做過李連杰經紀人蔡子明的合伙人。蔡子明曾跟鬍鬚勇的小弟在國外一起販毒,經由這名小弟二人相識,並在蔡子明的富藝電影公司入股10%。
  • 黑幫「教父」鬍鬚勇,靠30把砍刀一戰成名,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在日本以及我國的臺灣、香港等地是存在黑幫的,有很多香港電視劇都是以黑幫為背景而創作的,雖然電視劇的取材來源於生活,但是現實生活中的黑幫要更加讓人驚心膽顫。在日本有一個非常盛行的黑幫名叫山口組,同樣的,在香港也有一個名為14k的黑幫讓人聞風喪膽。
  • 「功夫巨星」陳惠敏:黑幫14K二把手,太太替其坐牢,從此退位經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黑社會盛行。也導致那個時候,香港電影界黑幫題材十分流行。 不管是在電影裡還是在現實生活中,與李小龍齊名的功夫巨星陳惠敏,都是黑白兩道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