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琪琪
在過去的20年間,樓市經歷了長期的繁榮。由於炒房客的出現,房子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高不可攀,炒房客和開發商也從中牟利,身價大漲,一時間,房地產成了最炙手可熱的行業,人們趨之若鶩,趕來分一塊蛋糕。
但是隨著國家"房住不炒"的提出,加上今年疫情的影響,樓市也迎來了寒冬,炒房客資金鍊的斷裂,使得他們漸漸退出了炒房市場,很多房子也降價了,總體來說,現在的房價已經回歸平穩趨勢,所以說全民炒房時代已經過去了,今後,再想靠炒房賺錢的也要思考一下了。
未來三年,中國經濟將繼續增長,但增長的速度是不可預測的,儘管人民幣目前保持在7點大關,但未來的方向是不確定的。去槓桿化過程將在未來三年結束,各國央行可能會進一步降低資本金水平,以防止過度緊縮。
簡而言之,隨著美國經濟的復甦,人民幣將繼續面臨壓力。如果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繼續下去,許多財務回報也會下降。在這一點上,無視通貨膨脹,保值增值是非常重要的。那麼什麼是未來最好的資產呢?
股票
首先,股票代表了上市公司股份的所有權。如果你持有茅臺的股份,那麼你就是茅臺的股東。這一特性決定了股票本身具有保值和增值的功能,因為股票的價格與上市公司的業績密切相關。
其次,經濟穩定的國家大多處於溫和通脹時期,這有利於經濟增長。此時雖然成本在上升,但經濟、人民收入的增長,企業利潤可能還能保持較快的增長。另一方面,投資者基於對未來經濟環境的良好預期,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資產,分享利潤。
第三, 美林時鐘告訴我們,當通脹較低、經濟增長較高時,股票是最佳選擇。得出這一結論的一個重要背景是,在溫和通脹時期,市場流動性往往較為寬鬆,這有助於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而實體經濟有更多的槓桿可以擴張。
黃金
當人們想到貴金屬時,首先想到的是黃金。是得,與紙幣相比,黃金本身就很有價值,而且供應有限,這使得它成為投資者甚至主權國家的安全避風港。例如,當地緣政治風險上升時,相關國家的匯率不穩定,有大幅貶值的趨勢,而人們為了不貶值而將貨幣兌換成黃金,這使得黃金價格上漲。
但持有黃金能戰勝通脹的觀點需要長期檢驗,因為只有在存在市場風險時,比如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和金融危機時,黃金才會表現得更好;第二,影響黃金價格的因素越來越複雜,比如越來越多的國際爭端。
所以有時在中短期內,黃金的抗通脹作用不是很明顯,但在長期內存在明顯的配置價值。數據顯示,從1971年到2017年,黃金的年回報率約為7.6%,超過了美國同期的平均年通脹率。
需要注意的是,黃金本身是不生產的,與股票和基金相比,市場上對黃金的金融投資並不多,大多數普通人也不能真正長期持有黃金,大多是為了短期收益。所以從普通人的角度來看,這沒有多大意義。
國債
國內收益率也在繼續下降,原因是國內經濟數據出現了出人意料的下降趨勢,以及貨幣政策的放鬆。美國利率持續上升,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利差收窄,甚至短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出現逆轉。
去年,中國和美國一年期債券息差顛倒了,3年期和6年期債券息差顛倒了。一些海外基金將減持人民幣債券,但這也意味著美國國債市場可能更為樂觀,因為國債收益率與價格成反比,但在本金和利息支付是固定的情況下,收益率越低,價格就越高。
而且國債可以提前支取。從債券發行的角度來看,只要持有期超過半年,提前支取就會給你的存款和貸款帶來利息,而且利率一般都高於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因此,提前提取這部分儲蓄債券更為人道。
只要持有期超過半年,假如提前支取,還可享受一定的利息補償。另外,國債的門檻很低,我們會經常看到很多老年人排隊購買國債,這也是因為國債更安全,更有保障。所以,應對通貨膨脹,保值就選這幾種資產,你了解了嗎?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
(本文系爾東商業觀察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爾東商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