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但斯克,是波蘭濱海省的省會城市,也是該國北部沿海地區的最大城市和最重要的海港,格但斯克位于波羅的海沿岸,波蘭北部最大的城市。或許這座城市的身世就是波蘭千年風浪的縮影。
磚造的火車總站不禁也讓人想起散落在波羅的海沿線,漢薩古城們共有的特色。從車站走到舊城區的距離說遠不遠,但拖拉著行李倒也不是多麼輕鬆的差事。
穿過黃金門後,兩側林立的窄屋似乎帶點阿姆斯特丹的影子,承襲自漢薩與低地國北方文藝復興的建築風格和當時的稅製造就了窄屋多窗的特色,據說當時窗子開得越大,稅就收得越多,因此無不竭力達成小面多窗的目標,不過競相爭豔的色彩、造型各異的山牆與窗子卻又是富商屋主們競逐炫富的舞臺。或許除了炫富,這也是當時顯赫的格但斯克企圖證明自身文化水準的展現吧。
相較西歐廣大的莊園體制,中歐地區由市民自治的城市傳統更為悠久,也因此,如果說封建制度的權力中心是城堡,那弗裡敦市的核心建築便是市政廳。作為漢薩同盟在波美拉尼亞地區最大的口岸與商圈首府,格但斯克的市政廳早在13與14世紀之間便開始興建,以當時主流的哥德風格。值得一提的是,與同樣盛行哥德式建築的英格倫、法蘭西或西日耳曼地區不同,波羅的海沿岸與低地國的地質與建材並不適合也無法供給大量且厚重的石塊,因此以北德呂貝克與格但斯克為代表的磚砌哥德式建築變成了北陸的共同特色。
格但斯克的市政廳命途多舛,屢次遭到大火以及二戰的空襲影響而數度重建,現在內部重新規劃為市立歷史博物館,融合哥德式與文藝復興風格的裝潢務必一看!
長廣場被譽為歐陸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周邊華麗的富商宅邸比肩而立,距離市政廳不遠處的海神噴泉則象徵著格但斯克這座海洋城市立基的信仰。關於海神噴泉也有個傳說,中世紀的市民老愛把金幣丟到噴泉裡祈求好運,不勝其擾的海神顯靈舉起三叉戟,憤而將其擊碎為一片片金箔,而這項事跡也就成了格但斯克名產黃金水的由來,其實就是加入金箔的伏特加。
不只是市政廳,作為信仰中心的聖瑪利亞教堂也是這座城市顯赫財力與技術的展現,這座聖殿的地位崇高,在跨越160年的漫長建設後成為人類史最大的磚造教堂,即便是漢薩首府呂貝克的聖瑪利亞教堂,據說也是仿造格但斯克的版本而建。教堂內也藏有一座天文鐘,固然是沒辦法與布拉格老城那座舉世聞名的媲美,但免去人擠人的困擾也可以細細觀賞鐘面上刻畫細微的圖形;倘若對自己的體力很有信心,可以挑戰攀登400餘階的樓梯登上塔頂鳥瞰,但請務必做好心理準備,中空的塔身一旦響徹報時的鐘聲真的會被震到懷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