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肱二頭肌的訓練來說,必備的動作莫屬彎舉了,而其中最經典的動作就是啞鈴彎舉與錘式彎舉,兩者都可以為肱二頭肌打造更多的肌肉。
啞鈴彎舉與錘式彎舉雖然兩者在形式上相差不大,但在刺激肱二頭肌上,兩者還是有著明顯的區別,為了更好地針對性的選擇對肱二頭肌做出訓練,了解兩個動作的要點與不同之處,相信對你訓練會非常有幫助,讓手臂圍度再增長一些!
先來看啞鈴彎舉
啞鈴彎舉可以說是簡單實用的動作,當你拿起啞鈴的時候,不自然的就會做幾個彎舉動作,啞鈴彎舉對肱二頭肌,小臂腕屈肌,以及握力都有著不錯的鍛鍊。
啞鈴彎舉的動作要點:
掌心向上,雙手握住啞鈴,腕關節保持中立位,手腕在整個動作過程中是保持不變的,握緊啞鈴,感受整個手掌以及手臂由啞鈴帶來的負重感。
可以採用坐姿也可以採用站姿,坐姿保持上肢直立穩定,站姿則讓雙腳,腰腹部和上肢形成整體保持穩定,整個彎舉的過程中你的身體是穩定的,不晃動的。
肘部固定,動作過程中,儘量不要移動你的肘部,固定在身體兩側一個點。
然後進行彎舉,將啞鈴向你的肩部方向彎舉移動,動作到最頂點,保持頂峰收縮1-2秒,然後緩慢下降啞鈴,下降的速度慢一些,下降的頂點可以是完全伸直手臂,也可以下降至小臂與大臂呈90度。
再來看錘式彎舉
錘式彎舉也可以很好地鍛鍊到肱二頭肌,不過由於掌心相對的握法,它會對小臂肌肉的肱橈肌與肱肌,刺激更多。
錘式彎舉的動作要點:
雙手握住啞鈴,掌心相對,同時手腕也是保持中立位!
肘部也是固定在身體兩側,動作過程中保持一致,不移動
然後彎舉啞鈴向肩部方向舉起,頂點保持頂峰收縮,上舉速度慢一些,下放的速度也慢一些。
啞鈴彎舉與錘式彎舉相比較,有何不同?
1.啞鈴彎舉
啞鈴彎舉的優點在於可以最大限度的訓練到肱二頭肌,對肱二頭肌的刺激是比錘式彎舉大一些的。
對於肱二頭肌的內外側頭側重來說可以通過調節,大臂相對於身體的位置,來針對性的刺激。
大臂放置在身體後側多一些,多側重於肱二頭肌的外側頭,大臂放置在身體前側多一些則更多地側重肱二頭肌的內側頭,牧師凳彎舉就是如此。
而且你可以改變握緊啞鈴的力度,來訓練到握力!
另外對於啞鈴在手掌中負重的分布(食指到小指)也有講究:啞鈴負重主要在食指更多的側重在外側頭,小拇指更多的側重內側頭。
作為基礎的肱二頭肌訓練動作,簡單易掌握,對於整個手臂肌肉的打造必不可少!
2.錘式彎舉
錘式彎舉的優勢在於更多地側重小臂的肱橈肌與肱肌的訓練,而且在使用較大負重的時候,動作執行起來也不會有不適的感覺。
雖然錘式彎舉對肱二頭肌的刺激減弱,不過對深層的小臂肌肉有著不錯的鍛鍊,更側重手臂細節的訓練,應在最後幾組動作,加入錘式彎舉。
動作選擇
兼顧當然最好!也可以根據你整體的手臂狀態來看,如果你肱二頭肌與小臂肌肉相差不大,圍度相對勻稱,那多採用啞鈴彎舉進行訓練,來增加整個肱二頭肌的圍度。
如果你的肱二頭肌的圍度明顯大於小臂圍度,那多側重錘式彎舉,增加整個手臂的立體感,肱肌與肱橈肌對於整個手臂的視覺貢獻也非常重要,錘式彎舉就是主要刺激這兩個肌肉。
小方愛舉鐵!每天分享健身知識,助你練就好身材!歡迎關注,謝謝大家!#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