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的契丹遼國:模仿中原建立五京,有大遼版的宋開封和唐長安

2020-12-16 文史有意思

新鮮不新鮮?來自遊牧民族的契丹人喜歡以車馬為家、住在帳篷裡,但他們先後在遼國境內建立了五座京城。這五京各有特色,假如穿越到遼國,哪怕不懂契丹文字,也能弄清楚究竟是在哪個京城。

上京臨潢府:最早建立、最有契丹風味

初次穿越到遼國,想看看「契丹風味」的都城?那來上京是來對地方了。

上京,是大遼最早出現的都城,是遼太祖阿保機修建的創業之地。這裡既保留了契丹傳統的禮俗,又參考了唐代長安城的特點。

這座「宋遼結合」的都城上京,包括南北兩城。

遼墓壁畫

北面是皇城,也是契丹城。契丹城裡有皇帝居住的宮城、契丹貴族聚居的帳篷、大遼的中央官署。畢竟遼國的統治者是契丹人,所以他們居住的契丹城是最好的。

皇城內部,分成了東區和西區,東區屬於臨潢縣、西區屬於長泰縣,這種做法參考了唐代長安城的布局。皇城裡的宮城,南門叫承天門,這也是照搬了唐朝宮門的名字。

宮城裡除了兩座大殿,還有契丹人居住的氈廬。

假如仔細看這些宮殿和氈廬,會發現它們都是東向的,為什麼呢?因為契丹人崇拜太陽,以東向為尊。

皇帝的御帳也是東向開門的。契丹人又尚左,所以在御帳北面的是更尊貴的位置,當然留給契丹人。這也是上京北城被定為契丹皇城的原因。

遼墓壁畫

南城,則是漢城,住著遼國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城裡有回鶻商人聚居的回鶻營,有借鑑中原都城建立的永久營業的固定市場。但這裡的市場比較原始,保留著用布匹購物的原始交易方式。

北面契丹城和南面漢城,僅有一牆之隔。

對了,假如在上京看到大門旁成對的石獅子,不要驚訝,也是學中原的。上京的遺址在今天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南。

遼墓壁畫

東京遼陽府:渤海妃母國的故地、上京的翻版

大遼東京的背後,有一個國家滅亡的故事,還是和雄才大略的阿保機有關。

阿保機是個強人,建立遼國之後,又滅了東邊的鄰居渤海國。阿保機的後代遼景宗有個寵妃,人稱渤海妃,就是渤海國的貢女。

影視劇《燕雲臺》中的渤海妃

東京在五代時期是渤海國的地盤,阿保機在這裡建立了東丹國,讓皇太子耶律倍做了東丹國的人皇王。耶律倍,又被稱為讓國皇帝。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東京的宮城裡有讓國皇帝的御容殿。

東京原本叫南京,後來才改為東京。

這裡的都城結構,是複製上京的,也有契丹城和漢城。漢城裡也有市場,只不過這裡的南北兩個市場只在早晚營業。

畫面中間的是讓國皇帝耶律倍

東京的遺址,在今天的遼寧遼陽。

南京析津府:明清北京城的最早基礎、城內有唐代坊市

什麼,大遼的南京城是明清北京城的最早基礎?

這話說得對。

遼南京,在今天北京西南宣武區西部。歷史上的遼南京,是戰國時期燕國的建都之地。在唐代,這裡是幽州的薊城,也是安祿山史思明曾經稱帝的地方。

遼代文物:雙鶴金盒

那麼中原的幽州薊城,怎麼成了大遼的國土?

正是後晉的石敬瑭為了稱帝中原,把包含幽州在內的燕雲十六州獻給了大遼,這才有了遼南京。

這是中原的不幸,卻是遼國的大幸。

南京沿用了唐代幽州的格局,城裡有二十六個坊,連坊名都是沿用唐朝的。至於市場,也保留在了城北。

中京大定府:大遼版的開封城

澶淵之盟以後,宋遼成了兄弟之國。遼聖宗就在燕京一帶找了許多好工匠,參考北宋東京開封城修建了一個有樓閣、府庫、宮掖、市肆、郛郭的「神都」,這就是中京。

因為參考了北宋東京開封城,所以大遼中京也有三重方城:外城、皇城、宮城,也像開封那樣在路的兩邊修了排水溝。

遼中京的大明塔遺址

中京幾乎變成了大遼版的開封城。

甚至,契丹人也學著宋人的做法,在中京城裡設置了幾個接待使節的地方:大同驛用來招待宋使,朝天館招待新羅使者,來賓館迎接西夏使者。

咱們知道,北宋開封有許多沿街建造的廊屋,這種長長的屋子被分隔成很多間出租給商人開店做生意,叫做「市廊」。

中京學開封,把這一套也抄了過去,他們也有沿街的「市廊」。

另外,中京的皇城裡也有皇家的御容殿,供奉的是遼聖宗的父親景宗和母親承天太后。

這座京城,在今天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大明城,老哈河上遊北岸。值得一提的是,中京的大明塔,保存到了今天。

遼中京的大明塔遺址

西京大同府:最晚設置

至於西京,是遼聖宗的兒子遼興宗設置的,是一座廣袤二十裡的都城,有四個城門。西京,在今天的山西大同。

這是最晚設置的大遼京城。

遼代文物:手執銀香爐

大遼的五京,各有使命。

上京是契丹部族的遊牧地,也居住著大量的漢人和渤海人;東京,用來管理渤海人和原本臣服於渤海的女真人,同時防禦高麗;南京,是大遼當時最繁華的都市;中京經濟發展水平也比較高,也是重要的財政來源地;西京,則是用來制約西夏和西南遊牧民族的。

儘管有五個京城,但契丹人還是更喜歡在四季捺缽的途中,在氈車幕帳裡決定他們的國家大事。捺缽,才是他們的政治中心。

遼代文物:系鏈水晶杯

假如穿越到遼國,你最想去哪個京城呢?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但是歡迎轉發評論呀。

我是@文史有意思,關注我,了解有趣靠譜的文史知識呀。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 首破百年的遊牧帝國—大遼建立
    史學界為了將這個時期的國家和朝代與更早些的朝代進行區分,一般都在後面加個「後字」,也就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個歷史階段一共持續了大約60年,非常短暫,卻異常複雜和精彩。說完了當時中原的情況,我們再來看看北方發生了什麼。公元916年,北方草原上建立起一個名叫契丹的帝國,這就是遼的前身。
  • 大遼鐵騎南下中原 《鐵血大宋》契丹來犯
    大宋王朝幅員遼闊,然而四周卻是強敵環伺,時常面臨來自周邊國家的威脅,尤其是位於東面的契丹,早已成為大宋的心腹之患。他們世代以狩獵遊牧為生,精於騎射,性情剽悍,每逢災年或者物資短缺時,便揮兵南下掠取資源。面對來勢洶洶的契丹鐵騎,眾位俠義之士趕快集結《鐵血大宋》開封城,擊退來犯之敵吧!
  • 契丹大遼國,竟是哥倫布苦尋的」新大陸「!
    來自西域諸國的使臣,每3年便要齊聚上京,使團人數在400人以上,他們紛紛獻上犀、玉珠、乳香、琥珀、玻璃、瑪瑙等各種奇珍異寶,遼國皇帝也回賜豪闊,賞賜物品的金額不下40萬貫。遼陽博物館內珍藏的「遼金錢山」,其中多是遼宋時代的貨幣(張松攝)城市面積居五京之首、被後人喻為「契丹版的汴梁城」的遼中京(今內蒙赤峰寧城大明鎮),更是氣度非凡。
  • 大遼契丹帝國
    而契丹發源地,就是在這裡。隋唐之始,契丹又歸屬中原政權,與中原地區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密切合作,所以,契丹早期文化裡顯現出濃重的唐朝風韻。他們廣泛吸收中原文化,形成了強大的契丹聯盟,在公元947年,改稱大遼。在阿魯科爾沁旗北部朝克圖山中發現了遼初的皇族顯貴耶律羽之的墓誌資料中,明確地記錄了契丹的發源歷史。
  • 契丹人在遼國滅亡後逃向哪裡?一些人改姓繁衍,如今隨處可見
    公元916年,中原大地還處於五代十國混亂時期,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已經統一了北方的契丹部落,建立契丹國,這也是後來大遼國的前身。到了武則天建立之時契丹族又背叛了唐朝,自此開始了與唐朝愛恨糾葛。直到唐朝末年中原大亂,契丹族便趁機在北方休養生息。 遼天顯十一年(公元936年),石敬瑭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為代價請求遼太宗耶律德光出兵攻打後唐。 成功之後耶律德光本想南下一統中國,不過還未全功之時宋太祖趙匡胤便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政權,宋遼由此開始了長期的南北對峙。
  • 遼國亡於12世紀初,但在13世紀末,為何俄國稱中國人為契丹
    遼國亡於12世紀之初,莫斯科公國成立於13世紀之末,兩者相差150餘年,遼國沒有對俄國產生影響,相反蒙古帝國四大之一的金帳汗國一度統治俄羅斯地區,為何俄國卻還將中國人命名為契丹,而不是命名為蒙古?其實,這裡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契丹歷史。
  • 究竟誰是遼國最長壽的皇帝?
    遼太祖原本是契丹部落聯盟中迭剌部首領,時代擔任契丹部落夷離堇之位(軍事首領,相當於中原政權的太尉)。唐天祐三年(906年),耶律阿保機取代遙輦氏家族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長,並通過「鹽池之變」清除反對勢力,統一契丹八部。後梁貞明二年,契丹神冊元年(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政權,國號「大契丹」,耶律阿保機即遼(契丹)太祖。此後耶律阿保機東徵西討,擴大契丹勢力範圍,並消滅靺鞨族所建立的渤海國。
  • 曾經驍勇善戰的契丹人都去哪了?
    後因襄助義兄遼道宗耶律洪基平息叛亂,拜遼國南院大王,加封楚王。而不願生靈塗炭的喬峰,拒任平南元帥,阻止並脅迫遼道宗耶律洪基下令「終生不許遼軍一兵一卒越過宋遼疆界」,締造兩國數十年和平。而自己也斷箭自盡於雁門關外。當然,這只是文學虛構。但契丹這個遊牧民族,在歷史上的確曾一度讓中原王朝俯首稱臣,勢力最強盛的時候控制了整個中國北部和中亞地區。
  • 遼國繁盛一時,滅國之後契丹人四散逃亡,如今身處何地
    在北宋王朝時期,我國北方有一個實力強大的割據政權,它憑藉強大的武裝力量,頻繁進攻北宋城池,戰火連天。它就是廣為人知的大遼政權,也就是遼國。遼國的創立者是契丹人,一個馬背上長大的少數民族。隨著金國的崛起,最終遼國在北宋和金的夾擊下滅亡了。
  • 大遼興盛二百餘年,後來為何因為鳥而亡國
    結果金人南下,佔領開封,擄走皇帝皇妃,讓大宋蒙受恥辱。其實大遼也是,遼聖宗時期遼國雖然強大,可是僅僅過了三代皇帝,到了遼恭宗天祚皇帝時,整個遼國早就失去了當年馬背上徵戰討伐的銳氣,奢靡之風盛行,玩物喪志成了大遼的風氣。遼恭宗時期,北宋的皇帝正是「玩主」宋徽宗。
  • 遼國蕭太后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女人?
    中國有三大女主,即呂后、武則天、慈禧,很遺憾,蕭太后沒有入選。但中國素來喜歡以「四」來追求極致,比如「四大美女」、「四大名著」、「四大天王」等不勝枚舉。所以,「三大女主」變「四大」也未嘗不可,如此蕭太后順利入駐,也算是彌補了歷史的一大缺憾。蕭太后是契丹人,出生於官宦之家,她父親是契丹北院樞密使蕭思溫。
  • 遼國人和蒙古人是什麼關糸?
    遼國建立以後沒有遇到太大的強敵,唐末時,中原亂成一鍋粥,根本沒有經力管草原上的興衰。耶律阿保機抓住歷史機遇,統一契丹八部在草原上築城,定都臨潢府(赤峰市巴林左旗東南)設百官,創文字,建立國號契丹。公元926年東徵勃海國,西徵草原各部落,勢力達到中亞,面積是北宋的兩倍,契丹鐵蹄冠絕天下,以至於今天的東歐,中亞諸國仍稱中國名字為契丹。
  • 遼國蕭太后,一個讓周圍各國都畏懼的巾幗英雄
    有這樣一個朝代,完成了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最終統一和融合,就是歷史軍事力量強大的遼國。而提到遼,就不由地想起一個對於遼有建設性貢獻的女子,歷史上最有名的太后之一--蕭太后,蕭綽。意義特殊的遼國在中國歷史上,最為強大的幾個朝代,必須有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女真建立的清朝,還有一個契丹建立的遼。遼國和其他少數民族建立中原政權後都不一樣,基本上所有朝代的都渴望在中原主權,但是遼並未入主中原,而是在長城之外建立了其政權,佔領了燕雲地區。
  • 遼國自白:我封印了遊牧民族的侵略性,你宋朝卻打開魔盒自取其辱
    但是,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卻與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不一樣,大量吸納漢族先進文化,成了一個文明帝國,享國運218年,除了後世的滿族,其它遊牧民族建立的大統一政權國祚都比較短暫。更重要的是,遼國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溝河,國土面積達到了489萬平方公裡,遠遠大於北宋的280萬平方公裡。
  • 蕭太后死了多少年遼國沒了 肖燕燕攝政期間是大遼鼎盛時期嗎
    據悉,大遼國是蕭太后去世14年後滅國的。契丹是公元1125年滅亡的,遼國實際上共存在209年,遼滅亡後,阿保機第八世孫耶律大石又於1124年建立了西遼,存國90多年,1218年為元朝所滅。  據悉,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後來大遼不敵被滅。完顏阿骨打建國的時候說:「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 。」
  • 高麗王女婿為大遼賣命,進佔汴京令中原畏懼,皇帝稱他為第一名將
    高麗王女婿為大遼賣命,進佔汴京令中原畏懼,皇帝稱他第一名將遼國多良將,《燕雲臺》裡便有韓德讓和耶律休哥等猛將,今天介紹的這位名將,比《燕雲臺》裡這些大將還要厲害,是攻佔汴京第一功臣,被遼太宗稱讚為「雖古今名將無以加」,更被遼人稱讚超過司馬相如和朱買臣,他是誰呢?
  • 宋遼之間的戰爭與和平
    在陳橋兵變之前,已經有五個短命王朝(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以兵變登場,又被兵變推翻(嚴格來說,後晉為遼所滅),安知趙宋不會重蹈覆轍,成了五代之後的第六代?況且,宋太祖從後周接手的地盤,也不過是傳統中原地區的一部分而已,周邊割據軍閥林立:長江中遊一帶有南平國、獨立的馬平節度使政權,四川有後蜀,嶺南有南漢,江南有富庶的南唐、吳越王國,山西有北漢。
  • 幽雲十六州怎麼成了大遼的「祖宗基業」?
    於是,當劇裡的蕭燕燕喊出「幽雲十六州是大遼江山」、「我們與幽州共存亡」的時候,部分電視機前的觀眾甚至都會有些認同錯亂,心想怎麼忽然「我們」便成了大遼,《清平樂》裡那個風雅的大宋倒反而成了敵國了。
  • 大遼帝國傳奇1
    遼末,貴族耶律淳建立北遼,與西夏共同抗金,後被金滅。遼朝宗室耶律留哥與其弟耶律廝不分別建立了東遼和後遼,最後東遼滅後遼,東遼被蒙古所滅。遼國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建立西遼,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滅。1222年西遼貴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權後西遼,後又被蒙古所滅。也就是說,剩下的各種小遼,一直掙扎了好100年。
  • 五代十國簡史:後漢——契丹亂中原,劉知遠重整中原,叛逆皇帝失國
    後漢是五代十國的第四個中原王朝。 一、遼人滅後晉,禍亂中原 後晉高祖石敬瑭依靠契丹的力量滅亡後唐建立後晉。石敬瑭向遼太宗耶律德光稱臣稱兒,國內不滿,反叛不斷。942年,石敬瑭去世,侄子石重貴即位,後晉出帝石重貴年輕氣盛,拒絕向遼稱臣,與遼國交惡。遼太宗兩次率大軍進攻後晉,但都損失慘重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