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鐵騎南下中原 《鐵血大宋》契丹來犯

2021-01-08 17173遊戲網

  大宋王朝幅員遼闊,然而四周卻是強敵環伺,時常面臨來自周邊國家的威脅,尤其是位於東面的契丹,早已成為大宋的心腹之患。他們世代以狩獵遊牧為生,精於騎射,性情剽悍,每逢災年或者物資短缺時,便揮兵南下掠取資源。面對來勢洶洶的契丹鐵騎,眾位俠義之士趕快集結《鐵血大宋》開封城,擊退來犯之敵吧!

根據前線暗報,就在我方軍隊和西夏交戰之際,契丹兵馬已經暗中越過宋遼邊境安營紮寨,意圖趁其不備偷襲東部邊防守軍,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因此為了保護邊境安寧,凡是達到20級的玩家均可到開封城鎮西將軍處領取「契丹來犯」任務,和守邊將士們一起前往契丹營寨,將膽敢犯我大宋邊境的契丹來犯殺個片甲不留,揚我國威,安我家邦!

兩軍對陣時常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此次契丹侵犯我大宋邊境,糧草供給是個大問題。作為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契丹並沒有儲備軍糧的習慣,都是臨時徵調而來的,因此如果能夠探聽到敵方補給路線,伏擊契丹糧隊,截斷物資供應,那麼擊敗契丹來犯就是輕而易取的啦。根據密報,最近又有一支糧隊運送補給到契丹營寨,玩家可速速前往阻擊,不過由於糧隊路線過於隱秘,玩家需要細心尋找千萬不可大意啊!

作為契丹大軍的總元帥,坐鎮王城的耶律阿骨打本不必親臨前線陣地,但是由於玩家和大宋邊境守軍的頻繁出擊,使契丹營寨遭受到了極大的損失。為了鼓舞士氣,耶律阿骨打決定親臨前線督查巡視,這簡直是天賜良機啊!作為遼國第一勇士,耶律阿骨打有萬夫不擋之勇,玩家若能趁此機會除掉此人,不斷能夠威名遠揚,而宋遼邊境也安寧在望!

四方伐鼓雪山湧,三軍大呼陰山動。面對一路來勢洶洶、燒殺劫掠的的契丹鐵騎,身為大宋子民的各位玩家想必也是群情激憤吧!那就快到《鐵血大宋》中,親自在戰場擊退來犯敵軍,守護家國河山吧!

【來源:】

相關焦點

  • 想不到的契丹遼國:模仿中原建立五京,有大遼版的宋開封和唐長安
    這五京各有特色,假如穿越到遼國,哪怕不懂契丹文字,也能弄清楚究竟是在哪個京城。上京臨潢府:最早建立、最有契丹風味初次穿越到遼國,想看看「契丹風味」的都城?那來上京是來對地方了。上京,是大遼最早出現的都城,是遼太祖阿保機修建的創業之地。
  • 從後唐名將符存審大破契丹騎兵,看五代中原軍隊戰力
    契丹人建立的遼朝曾是北宋君臣的百年夢魘,從石敬瑭手中獲得燕雲十六州之後整個華北無險可守、中原門戶洞開,華北大平原從此成了契丹鐵騎縱橫來去的坦途。但是在契丹人在塞外崛起之初,他們的戰鬥力其實並沒有後來那麼可怕,耶律阿保機能夠制服渤海那樣的海東盛國,那不一定就表示他可以輕易戰勝當時中原王朝的軍隊。五代時那些武夫當國的小朝廷雖然把國計民生弄得一塌糊塗,但是手中的刀槍不是吃素的,契丹軍隊在公平對陣時根本不能與他們相比。
  • 大遼契丹帝國
    而契丹發源地,就是在這裡。隋唐之始,契丹又歸屬中原政權,與中原地區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密切合作,所以,契丹早期文化裡顯現出濃重的唐朝風韻。他們廣泛吸收中原文化,形成了強大的契丹聯盟,在公元947年,改稱大遼。在阿魯科爾沁旗北部朝克圖山中發現了遼初的皇族顯貴耶律羽之的墓誌資料中,明確地記錄了契丹的發源歷史。
  • 歷史上的今天 首破百年的遊牧帝國—大遼建立
    大遼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能夠突破百年的遊牧帝國,不過我們對於大遼似乎了解得很少,我們對於大遼的了解主要是來自《楊家將》的評書和金庸《天龍八部》,給人的印象就是當時宋遼之間從國家到民間都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真實歷史卻不是這樣,事實上抗遼戰爭主要是發生在北宋初年,此後兩國持續了100多年的和平。為什麼會這樣呢?
  • 「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的宋太宗,是怎樣玩壞大宋鐵血男兒的?
    這是武俠世界中的笑談,我們大可不必太較真,但以江湖門派的折騰勁兒和嶽不群的發猛勢頭,要練得上乘功夫「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看來是不二之選,個人單純為求神功護體,充其量只能叫自殘,而一國之君要仿效嶽不群,那就是毀掉帝國的作死行徑。 而歷史上的宋太宗就是這麼個主兒,能力平平卻為「耍酷」以練神功的猛勁兒,愣是「自宮」了自個兒不說,還讓無數的大宋鐵血男兒命喪沙場,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契丹鐵騎殺過鴨綠江,超級大國之間,半島蕞爾小國的左右橫跳
    中原,一場精心謀劃的陳橋兵變,讓這一年從後周顯德七年(960年)變成了大宋建隆元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黃袍加身。歷史似乎再次進入了「五代循環」,時人看來,皇朝變換宛如走馬燈,不過「六代」更替而已。然而,大宋的勁旅先南後北,跨淮河、渡長江、穿劍閣,將所謂十國中的南方九國一一擊破。
  • 契丹人在遼國滅亡後逃向哪裡?一些人改姓繁衍,如今隨處可見
    公元916年,中原大地還處於五代十國混亂時期,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已經統一了北方的契丹部落,建立契丹國,這也是後來大遼國的前身。直到唐朝末年中原大亂,契丹族便趁機在北方休養生息。 遼天顯十一年(公元936年),石敬瑭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為代價請求遼太宗耶律德光出兵攻打後唐。 成功之後耶律德光本想南下一統中國,不過還未全功之時宋太祖趙匡胤便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政權,宋遼由此開始了長期的南北對峙。
  • 宋遼雁門關之戰:契丹鐵騎來勢洶洶,猛將楊業十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九月,契丹大軍發動復仇之戰,兵臨河北滿城。北宋河北諸將,迂迴突擊、三面圍攻,取得滿城大捷。但是,滿城之戰僅是契丹復仇的一個序幕。北宋與契丹,已經進入全面戰爭狀態。完全可以類比馬邑之謀後的漢匈戰爭。在澶淵之盟以前,北宋和契丹之間就是殘酷的戰爭關係,不是草原與中原的邊地衝突。
  • 大遼對戰西夏:党項人為何能夠逆襲契丹?
    面對兇猛的契丹鐵騎與党項重兵,宋朝軍隊經常處於被虐菜的地位。然而,如果党項人與契丹人在戰場上相逢,會是一場怎樣的對決呢?遼夏戰爭了解一下。 01 志在河西的契丹人 在澶淵之盟訂立以後,宋遼之間進入相對的和平狀態。發現北宋難以短期啃下的遼國人,開始琢磨著在西方拓展自己的勢力。
  • 面對大舉南下的金兵,北宋為何連黃河防線都守不住?
    北宋末年,剛剛橫掃北國的女真人,在吞併了強大的契丹帝國後,又將目光投送到富庶的漢地。北宋精銳西軍在此前的伐遼收復燕雲之戰中表現拙劣,被女真將領看透了這個中原王朝外強中乾的本質,所以才興起了南下之念。宋金之間戰事的結局後世都很清楚,河北中原被金兵一鼓而下;山陝一帶讓他們多費了一番手腳,特別是太原保衛戰打得有聲有色。不過這些都不能改變汴梁失守,大宋文武百官、皇室親貴被一網打盡的悲劇,特別是皇室女眷的遭遇更是悽慘無比,這就是有名的靖康奇恥!
  • 大遼帝國傳奇1
    第一是大清,第二是大遼,但是,大清的得國是撿來的,大遼的得國是打下來的,因此,無論是龍興還是統治,大遼國都是可圈可點,是一個充滿了神秘的國家—那麼大的國家,那麼複雜的民族關係,能夠壽命長達200多年,,沒有好幾下子根本不行,大蒙古強不強,沒到100年,就灰溜溜地跑回老家去了。大遼歷史上幾次三番地更改國號。
  • 大遼興盛二百餘年,後來為何因為鳥而亡國
    制蒙古、控西夏、戰大宋,大遼興盛二百餘年,為何因為一種鳥亡國《燕雲臺》的熱映,讓人對大遼的強盛印象深刻,遼聖宗在位的四十九年間,是遼國的鼎盛時期,整個北方幾乎都在大遼的統治之下。結果金人南下,佔領開封,擄走皇帝皇妃,讓大宋蒙受恥辱。其實大遼也是,遼聖宗時期遼國雖然強大,可是僅僅過了三代皇帝,到了遼恭宗天祚皇帝時,整個遼國早就失去了當年馬背上徵戰討伐的銳氣,奢靡之風盛行,玩物喪志成了大遼的風氣。遼恭宗時期,北宋的皇帝正是「玩主」宋徽宗。
  • 契丹第三次復仇:宋遼瓦橋關之戰,強宋餘威在,官家氣已衰
    第二次報復是雁門關之戰,十萬遼軍被五千宋軍殺得全線崩潰,大宋猛將楊業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砍死了大遼駙馬蕭啜裡。此後,遼軍患上恐楊症,見到楊業的旗幟,立即遁逃。但是,中原與草原的形勢,已經徹底改變。北宋和契丹正式對決,掀開了另一場的漢匈大戰。挑起戰事的責任人,自然是大宋的中二皇帝趙光義。
  • 鐵騎帝國 契丹索跡:鬼方分享遼寧省博物館遼代文物
    編者按:1、你不可能每次重要的展覽,都能在場觀摩,所以展覽的分享是一種交流的需要;2、就算你到場參觀,一般而言,每人每次都無法在大博物館一次看完所有展品,所以分享就是一種交流的必要;3、就算一般的博物館,由於每個人對展品的側重都不相同,每人對同一件展品的理解與聚焦點也各自不同
  • 幽雲十六州怎麼成了大遼的「祖宗基業」?
    於是,當劇裡的蕭燕燕喊出「幽雲十六州是大遼江山」、「我們與幽州共存亡」的時候,部分電視機前的觀眾甚至都會有些認同錯亂,心想怎麼忽然「我們」便成了大遼,《清平樂》裡那個風雅的大宋倒反而成了敵國了。
  • 讓宋朝皇帝頭疼的「契丹」,如今成了哪個民族?你可能永遠不會信
    腹中驚怪有新姜,元是江南經宿食——《奉使契丹二十八首》。提起契丹,那麼一定會聯想到名震三朝(唐、五代、遼)的契丹鐵騎,作為一個遊牧民族,契丹一族在作戰上以騎兵為主,唐末天復二年(902年)耶律阿保機出兵河東,攻下九郡,天佑二年(905年)又七萬騎兵大破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奪下數郡。
  • 蒙古帝國統治過俄羅斯,為何俄國卻稱中國為契丹,而非蒙古
    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河源稱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隨後百年之中,蒙古鐵騎席捲歐亞大陸,包括如今的俄羅斯地區。1243年,金帳汗國成立,疆域囊括俄羅斯地區。公元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俄羅斯帝國的前身出現,與此同時俄羅斯人將中國命名為「契丹」(Kitan),直至今天,翻譯過來就是「契丹人民共和國」。
  • 宋遼之間的戰爭與和平
    況且,宋太祖從後周接手的地盤,也不過是傳統中原地區的一部分而已,周邊割據軍閥林立:長江中遊一帶有南平國、獨立的馬平節度使政權,四川有後蜀,嶺南有南漢,江南有富庶的南唐、吳越王國,山西有北漢。更加強悍的對手是站在北漢身後的大遼國。遼國的前身是遊牧於北方草原的契丹部落,五代後梁貞明二年(916年,此時趙匡胤尚未出生),統一了契丹諸部的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帝國,國號契丹。
  • 遼國亡於12世紀初,但在13世紀末,為何俄國稱中國人為契丹
    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河源稱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隨後百年之中,蒙古鐵騎席捲歐亞大陸,包括如今的俄羅斯地區。1243年,金帳汗國成立,疆域囊括俄羅斯地區。 公元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俄羅斯帝國的前身出現,與此同時俄羅斯人將中國命名為「契丹」(Kitan),直至今天,翻譯過來就是「契丹人民共和國」。
  • 大遼契丹王朝留下的精美文物
    契丹原來是鮮卑族的一支系,在遼西過著遊牧生活,唐貞觀年間歸附唐朝,唐末蕃鎮割據,耶律阿保機於916年稱帝,建立了契丹國,947年,建國號大遼,983年改國號大契丹國,1066年,又恢復大遼國號。契丹族因為在絲綢之路上,在唐朝初期,一些途徑絲綢之路的外國使者,見到契丹這個民族之後,於是稱中國為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