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世人都會犯錯,有做事情就會有機會出差錯,但是要知錯能改!而我們家也有這樣一句祖訓:「有錯就要認,打就要企定!」說的就是無論做錯什麼事,只要知道自己做錯了就要勇於承認,長輩要懲罰你,你就要站好別跑。現在社會文明,打孩子是不對的,但是可以科學的懲罰!
《左傳》記載這樣一句話:「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大概意思就是一個人犯了錯誤後,能夠認識並改正錯誤,就是最好的事情。但是遇到推卸責任的孩子,你又能怎麼辦?
一、孩子知錯,家長要注意說話方式
今天大寶做了一件讓我不知所措的事情。他站在洗手盆邊上,我幫忙他刷牙,刷牙前我就順手把手機放在邊上的紙巾盒上面。誰料,他左轉右擺「啪」一聲,手機掉馬桶裡面了。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我不能罵他,我要忍著,不然會傷害他的幼小心靈。」
「都怪你,不要把手機放在這麼危險的地方,你看,手機掉坑裡了。泡水了!還能用嗎?」嘜嘜巴拉巴拉地數落我一通。他好像完全忽略了自己的錯誤,明明是他把手機碰掉的,卻怪我把手機放錯位置。
我很平靜地說,「寶貝,你知道自己做錯了嗎?即便是媽媽先把手機放錯位置在先,那它是怎麼掉坑裡的呢?請你不要把所有的責任推卸乾淨,你做錯了什麼,承認錯誤,媽媽不怪你,也不會罵你或懲罰你。你知道嗎?」
他意識到自己做錯了,啪一下撲在我的懷裡,「媽媽,對不起!我知道錯了!」
如果是你的孩子犯錯,你會怎麼引導他?還是選擇姑息,算了?
1)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孩子越小越好教;2)不要忽視每一個細節,細節決定成敗;3)小錯不改,註定鑄成大錯!二、道理任何人都懂,但要把道理教會孩子才是真理
我不否認遇到孩子犯錯會心跳加速,甚至有時候會忍不住暴跳如雷。但是細想,我生氣或者咆哮,對我有什麼好處,對孩子有什麼作用?好媽媽的形象蕩然無存,一心想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努力,因為反應過激可能對孩子造成永久的心靈創傷。
知錯能改的大道理,任何人都懂,但是要把道理說通透,教會三四歲的孩子懂道理才是真理。比如,周末和孩子逛商場,孩子不小心碰掉了商品,孩子一邊彎腰撿起來,一邊對我說:「媽媽,都怪擺放東西的人沒把東西放好,放進去一點我就不會碰到了。」
孩子又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還推得一乾二淨,我蹲在他身邊,平視他:「寶貝,東西為什麼會掉地上?」孩子立刻意識到是自己做錯了,「媽媽,對不起!是我不小心弄掉了,與別人無關。下次我會注意,走路專心,不亂跑不亂碰。」
結果售貨員過來撿起地上的貨物,還嘴裡碎碎念「不買就別碰,要買就看好再買。做家長的看好孩子,別讓他亂碰東西」。令我意外的是,四歲的嘜嘜居然說:「阿姨,對不起,是我不小心弄掉的。但是你也有錯,你擺放物件的時候沒有放好,放太出容易絆倒路人,媽媽說有錯就要認,知錯能改還是好孩子!」
那位售貨員尷尬地笑了笑,「現在年輕媽媽真會教孩子,乖孩子。」那平時要怎麼跟孩子講道理才事半功倍?
1) 利用好書籍等資源,跟孩子一起讀繪本故事,生動的故事情節更能加深孩子的印象;2) 孩子犯錯,大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要急著指責孩子的錯,要先看孩子反應聽孩子怎麼說;3) 不要在人多或公眾場合揍罵孩子,孩子也有自尊心,想要孩子聽你說道理,你要先懂得尊重他。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老是犯錯,難道我就該一直原諒孩子的錯誤嗎?孩子犯錯,不是大錯,難道不該被原諒?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偷東西、說謊等不良習慣,你明知道這是錯誤的,還不及時提醒孩子改正,那就真的是姑息養奸。
比如,孩子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突然有一天你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了,他把責任推給家長。然後他就通過非法途徑獲取,這就是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缺失。
孩子做錯事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及時得到正確的引導,以一種「都是別人的錯」的方式掩蓋自己的錯誤。所以,知錯能改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