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統編語文 品傳統文化
三年級上冊
三年級語文教材增加了格言雋語的收錄量,上冊的「日積月累」專欄收錄了三組,共11條格言,前兩組都是諺語,第三組採自先秦諸子的著作。
第一組三條諺語是「燈不撥不亮,理不辨不明」「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一時強弱在於力,萬古勝負在於理」,講的都是「有關道理的道理」,旨在說明道理需要在爭論和分辨中明晰、只有懂道理講道理才能在社會上立足、真理的力量終將戰勝暴力等思想。第二組諺語是「人心齊,泰山移」「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和「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彰顯的是團結的力量、合作的價值和集體的智慧。
本冊教材最後一個單元開頭有這樣一句話:「美好的品質,猶如溫暖的陽光,帶給我們希望和力量。」這個單元選用的四篇課文,分別講述了少年司馬光智救同伴的故事、殘疾學生得到大家鼓勵的掌聲後勇敢面對生活的故事、列寧巧妙地引導小男孩自覺改正錯誤的故事和白求恩冒著生命危險搶救傷員的故事。這個單元後安排的格言分別是:出自《墨子》的「愛人若愛其身」,出自《論語》的「不遷怒,不貳過」,出自《孟子》的「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出自《荀子》的「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這組「名人名言」旨在告訴我們與他人友好相處和仁慈、寬厚等美德的異常珍貴。
三年級下冊
三年級下冊收入了兩組格言。
第一組分別是:出自《周易》的「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出自《論語》的「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出自《左傳》的「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由宋代大文豪蘇軾輯自《尚書》和《左傳》的名言「改過不吝,從善如流」。這組格言的主旨是教導人們在犯了錯誤後要樂於改過,有錯能改值得鼓勵,有錯不改才是真的過錯。
第二組為四條俗語,分別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組俗語講的是某些事物之間的對應關係或因果聯繫,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總結出的關於事物間關係的規律性認識。懂得了這些道理,學生們就可以舉一反三,慢慢掌握一些事物的認知規律。
(作者系上海理工大學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0年04月30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