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兩天的比賽裡,世界盃諸多傳統豪強開始依次亮相,雖然比賽過程緊張刺激,但是賽前的一幕卻還是吸引了小編的注意。
我們知道,在世界盃每場比賽開始之前,球場都會按照慣例演奏兩支國家隊的國歌,而球員們一般也會在比賽前高唱國歌給自己打氣,比如雙牙之戰裡,率先奏響的是葡萄牙國歌《葡萄牙人》,這首抗議葡萄牙君主和英國殖民統治的歌曲,極富戰鬥力,因此當國歌響起,C羅和隊友都在高聲歌唱,而看臺上的球迷更是揮臂吶喊,看得小編是熱血沸騰。
而當葡萄牙國歌停止之後,球場開始響起了西班牙的國歌,不過略顯尷尬的是,與葡萄牙慷慨激昂的國歌相比,西班牙的國歌顯得有些沉寂,不僅如此,球場上無論是球員還是球迷,各個都緊閉嘴巴表情相當嚴肅,唯有門神德赫亞微微張了一下嘴,「假唱」意思了一下。
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西班牙國歌《皇家進行曲》自從創作以來就沒有歌詞,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250多年。因此在國歌響起的時候,球員們也沒有辦法高喊「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壯聲勢,只能哼哼兩下算完事,在氣勢上就有些落後了。
PS:這裡需要說明的是,西班牙在十九世紀革命時期曾用過《列戈頌》作為國歌,這首歌有歌詞,但作詞曲寓意激進,而在內戰結束後西班牙保留了皇室(荷蘭國歌歌詞裡現在也還有「對西班牙國王保持尊敬」的部分),因此《列戈頌》在1939年被禁止播放,1942年起,西班牙官方宣布恢復原國歌,也就是至今依然沿用的《皇家進行曲》。
不過,國歌沒有歌詞可並不是板鴨人的專利,不信小編就舉個慄子,遠的不說,就拿本屆世界盃東道主俄羅斯來說,他們的國歌就曾在世紀之交有過10年的空窗期。
俄羅斯目前的國歌歌名叫做《俄羅斯,我們神聖的祖國》,它是有歌詞的,不過在普京上臺把它扶正之前,俄羅斯的國歌用的還是1991年的《愛國歌》,這首國歌是由著名的俄羅斯總統葉爾欽選定,在剛開始用的時候,是一直都沒有歌詞的。一直到1999年,俄羅斯舉辦了一場為國歌作詞的比賽,這才給國歌按上了歌詞,不過《愛國歌》剛有歌詞一年,普京就上任了,因此它還沒來得及傳唱就光榮下崗了。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的前身蘇聯也有著相當長的「國歌無歌詞」階段。最初蘇聯的國歌是大家熟知的《國際歌》,後來到了衛國戰爭期間,蘇聯政府對外徵召新的國歌用以激勵人心,在層層選拔之後,最終啟用了由戰地記者米哈爾科夫和列吉斯坦重新填詞的《蘇聯頌》(當時名字叫《牢不可破的聯盟》),之所以說是重新填詞是因為《蘇聯頌》的曲調其實沿用了《蘇共黨歌》的調子。
不過這首國歌並沒有光輝太久,由於他的歌詞中有「史達林,人民信任的偉大領袖」這樣歌頌史達林的句子,因此在赫魯雪夫批判史達林的期間,由於這首國歌也是無人敢唱,最終變成了只有調子沒有歌詞的「啞巴」狀態。不過,「當媽的總是心疼孩子」,在1977年,《蘇聯頌》的原作者,我們偉大的戰地記者米哈爾科夫對歌詞進行了小幅度的修改,刪掉了史達林相關的歌詞,這才讓這首歌回復了有歌詞的狀態,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俄羅斯國歌《俄羅斯,我們神聖的祖國》作詞人還是我們偉大的戰地記者。(好吧,其實人家的本行是詩人和作家)
米哈爾科夫老師表示這首歌讓我心好累
不過既然說到了社會主義,小編就說說咱們中國,其實咱們的國歌也經歷過一段「沒有歌詞的」階段,直到1978年《義勇軍進行曲》被重新填詞作為新的國歌,不過這個新版《義勇軍進行曲》可能唱得不太得勁兒,因此在4年之後,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大會又撤銷了新的歌詞,恢復成了原先的《義勇軍進行曲》,也就是我們今天唱的這個版本。
咱們回頭繼續說俄羅斯(蘇聯),講真這個國家的國歌史非常曲折,早在1917年的時候,沒有國歌的沙俄就選用了《馬賽曲》的俄語版作為自己的國歌,不過山寨被人畢竟不講究,一年之後他們就選出了屬於自己的國歌《愛國歌》(《愛國歌》後來被上文提及的《蘇聯頌》所替代),不過《愛國歌》也有自己的問題:名字太大眾。比如韓國的國歌名字就也叫《愛國歌》。韓國的《愛國歌》算是自我創造。不過尷尬地是,韓國的《愛國歌》的作者生平卻相當地打臉。《愛國歌》作者尹致昊在抗日鬥爭未果之後被捕入獄,此後在牢房內完成了「黑化」,搖身一變成為了日本議會貴族院的議員,然而尹致昊沒想到的是祖國會有光復的一天,在1945年祖國光復時,尹致昊發文表示自己二十餘年未曾損國害民,最後被批鬥大會諷刺「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氣不過的尹致昊最終選擇了自殺,讓人不得不感慨一句真是「人生如戲」。
與王司徒有幾分神似
不過呢,尹致昊也別太氣,畢竟打臉這事哪都少不了,其中打得最兇的莫過於德國的國歌,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說到這裡又不得不提一下德國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往了。在1815年,當時的德國聯邦真的只是一個聯邦,它由35個德意志邦國和4個自由市組成。各個成員國保持主權獨立,因此在人民強烈要求政治自由和民族統一的情況下,《德意志之歌》誕生了,這樣特殊的歷史背景讓《德意志之歌》的歌詞變得「一言難盡」。
在歌詞的第一段中,《德意志之歌》強調了德意志的統一,它甚至還強調了德國的四個天然分界線「從馬斯(Maas)到默默爾(Memel),從埃施(Etsch)到貝爾特(Belt)」。
按說拿四個方向的界河作為劃分並沒有太大毛病,但是尷尬的是,他所劃分的這幾個地方如今分別屬於荷蘭、立陶宛、義大利和丹麥,這就有些尷尬了,還好成吉思汗當時並沒有寫國歌的習慣,不然這歌詞裡遍布其他國家城市就真的看不下去了。(因此現在德國國歌一般都從第三段開始起……)
當年咱也闊過……非常闊!
而關於德國國土,本屆世界盃中還有一個隱藏彩蛋,那就是加裡寧格勒。加裡寧格勒曾名哥尼斯堡,位於桑比亞半島南部,由條頓騎士團北方十字軍於1255年建立,先後被條頓騎士團國、普魯士公國和東普魯士定為首都或首府。這裡曾經是德國的龍興之地+文化中心之一,可以說是相當於德國的西安洛陽。不過在二戰期間,蘇聯紅軍將此地佔領,而為了懲罰發起二戰的德國,經過雅爾達會議之後此地徹底被劃出德國成為蘇聯國土。
加裡寧格勒距離莫斯科大約1091公裡,略長於北京到首爾的距離
而在蘇聯解體之後,加裡寧格勒成為了俄羅斯的一塊「飛地」(不與本土接壤,和俄羅斯本土隔著立陶宛和白俄羅斯),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駐紮在此,成為彰顯毛軍在西歐北歐存在感的重要據點。但即便如此,這依然是一塊打著德國印記的土地,屆時如果來了德國隊本尊多少會有點麻煩(雖然本地的日耳曼人已經不多了),普京自然也不想節外生枝,因此本屆世界盃雖然加裡寧格勒舉辦比賽,但只有D組E組和G組的小組賽,徹底避開了德國隊的存在。
數學史上知名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
不唱國歌也有別的原因,移民背景球員很多都不唱,德法都是典型
和德國這樣把領土寫進國歌裡不同,瑞典的國歌就顯得非常「佛系」,他們的國歌《你古老,你自由》甚至都不帶提自己國家的。瑞典的這首國歌《你古老,你自由》自20世紀以來,就充當了瑞典國歌的角色,儘管沒有得到官方認可,但是一般國際大賽瑞典都放這首歌,因此,也算是約定俗成了。《你古老,你自由》的歌詞中讚揚了北國山區的寧靜與美麗,並以「我願生於、死於北國」這樣激奮的樂句結尾,有著強烈的泛斯堪地那維亞主義傾向,他所強調的北國包括了瑞典、挪威和丹麥,並沒有特指瑞典,因此在被認定為國歌之後,這首歌才加上了後面2段著重提到了瑞典,不過由於新加的是在歌曲誕生的60餘年後,因此大多數瑞典人都忠於「原版」。
預選賽上義大利球迷就狂噓過瑞典國歌
有趣的是,世界上唯一提到瑞典名字的國歌是波蘭的《波蘭決不滅亡》,當然了,既然出現在別人的國歌裡,你就別盼著是好話了,在《波蘭決不滅亡》的歌詞中有這麼一句「就像恰爾涅茨基到波茲南,結束瑞典人的佔領,為了保衛我們的祖國,我們將渡海歸來」。恰爾涅茨基是17世紀瑞典入侵波蘭時期的一位波蘭將軍。當時,他返回波蘭在波茲南皇家城堡附近抵抗瑞典入侵者。唯一的一次被提及還是作為反派被打倒,小編心疼瑞典一秒。
最後說說特殊的丹麥,為什麼說丹麥特殊呢,因為這個國家為了對同一個小組的對手表示友好,居然把自家國歌給改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本屆世界盃是丹麥首場對手——秘魯時隔36年後重回世界盃,在進入世界盃之後,興奮不已的秘魯足協給同一個小組的對手都發送了一個視頻祝福,不過相比澳大利亞簡單地說了一句「在世界盃上能與你一起踢球是一種榮幸。期待很快與你們見面」這樣比較「官方」的話語,相比之下丹麥就顯得非常走心。他們不僅請來了丹麥足壇所有有地位的球員,例如丹麥歷史最佳射手喬恩達爾託馬森,拍攝了一部祝福的視頻,同時還將開場演奏的國歌歌詞作了改變,以此來讚美秘魯。
值得一提的是,丹麥還是一個有著兩首法定國歌的國家,一首叫做《國王克裡斯蒂安》,另一首叫做《這是一個美麗的國度》。之所以有兩首國歌,還得聯繫下丹麥的歷史:第一首國歌創作於1779年,當時的丹麥實力強大,除了現在的領土以外,他們還佔領著挪威,因此這首歌頌國王克裡斯蒂安的歌曲充滿了慷慨激昂的英雄氣概,目前這首國歌多用於丹麥的軍隊和王室的慶典上。
第二首過去則創作得稍晚,它誕生於1819年,當時丹麥已經失去了對挪威的統治,國力也大不如前,因此這首國歌相比第一首顯得更加溫情,它著重地表達了對於國家的熱愛,歌詞也更像一首清新的田園詩,從適用角度上,這首《這是一個美麗的國度》要更廣泛一些。當然啦,由於兩首歌都是法定的國歌,因此外交部門在外事活動中,可以根據場合和對象的不同,來選擇使用不同的國歌,例如在奧運會或者其他體育比賽中,《國王克裡斯蒂安》就是丹麥首選的國歌。
而改給秘魯的,就是第二首《這是一個美麗的國度》,這麼改可以說是非常有情歌的味道了……
本文來源:網易體育 作者:司馬塵 責任編輯: 周峻濤_NS4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