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每個城市 的馬路人行道上都有一條黃色凸出條紋樣式的盲人道,那是為了方便盲人出行而設置的,大家都叫它做盲人道。 盲人朋友都是靠這條盲人出行,有了盲人道,出門不用家人陪伴。但是,不少司機為了方便自己,往往會停車佔用盲人道,而一輛車停在那裡,就會有後來車跟風,盲人道成了停車道。 現在交通發達了,車來人往,盲人出行的安全之道都被佔用了,盲人出行難,盲人的苦有誰能懂?
現在茂名高州市正在大舉全城創衛工程,有關部門把城區街道的停車車重新劃上了,成排的小車位摩託車,方便群眾停車本來是一件好的事情。近日,有市民說晚上和家人一起去散步,發現高州桂圓路在人行道上設置的盲人道被摩託車位劃線停車位給佔用了,導致家人無法獨立完成出行,外出或回家都要有人在前面帶著慢慢才敢走。 規劃設置盲道是有了好事,但是有關部門管理不夠好,佔用的也比較多。盲人朋友希望不要佔用盲道,因為他們看不到還是要依靠盲道來定位,這個是他們的平安道」。
按國家有關規定設置盲人道本意是為了方便盲人出行,但是現在有關部門,由於摩託車位設置不規範,把摩託車、電車停車位設置佔用了盲人道,擋住了盲人通道,已經影響盲人的出行,令盲人道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1961年美國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個《無障礙標準》。然後,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相繼制定了有關法規。我國的無障礙建設起步較晚。1985年,北京開始對部分街道進行無障礙改造;1989年《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築設計規範》由國家計委、建設部、民政部、中國殘聯作為國家規範聯合頒布實施。1991年,北京率先在國內建成第一條盲道。
盲道本是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設施,盲道一般由兩類磚鋪就,一類是條形引導磚,引導盲人放心前行,稱為行進盲道;一類是帶有圓點的提示磚,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礙,該轉彎了,稱為提示盲道。盲道用特殊形狀的磚鋪成。它利用盲人的腳感作用和盲道磚的助感原理進行提示:條稜磚———直行;大圓點———到達某具體位置;小圓點———止步。(盲道上有明顯凹凸不平的磚,給盲人腳的壓強和別處不同,感覺自然就不一樣了,盲人就是憑這一感覺走路的。)
按規定設置盲人道,管理好盲人道,也是考核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少網友都希望有關監管部門,在做好城市管理的規範的同時,應該要全方位考慮,城市的設施是否科學,文明,方便群眾出行。
【首發百家號,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