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魔改14nm CPU:同工藝下IPC性能提升14% 核心數增加20%

2020-12-22 快科技

在ISSCC 2020大會上,藍色巨人IBM公布了新一代大型機Z15的處理器改進情況,雖然使用的還是GF 14nm工藝,但是Z15處理器變化相當大,仍然實現了12核5.2GHz的奇蹟。

我們之前介紹過這個處理器的基本情況,核心面積高達696mm2(大概是普通桌面8核處理器的3-4倍),集成92億電晶體,頻率5.2GHz,每個核心配備128KB L1數據緩存、128KB L1指令緩存、4+4MB L2 eDRAM緩存及256MB L3緩存。

日本PCWatch網站日前又披露了IBM的論文,更詳細地公布了Z15處理器與Z14處理器的一些差異。

根據IBM的信息,他們在Z15處理器上的目標改進包括多方面,首先是單核性能提升10%,多核數量提升20%(從10核到12核),L2緩存增加33%,L3緩存翻倍,L4緩存增加43%,這一切都是在同樣的14nm SOI工藝下要實現的。

通常來說,如果工藝沒做升級,那麼同時提升單核及多核性能,還要大幅提升緩存容量,這是不可能的,但是IBM做到了,而且超出了預期。

最終,IBM在Z15處理器上不僅增加了2個核心,而且ST單核性能提升了14%,超過10%的預定目標,L2/L3/L4緩存及其他設計也達到目標了,並且功耗增加也是最低限度的。

總之,IBM在Z15處理器上超預期實現了目標,同樣的工藝下單核、多核及緩存系統大提升,而且核心面積都是696mm2,功耗增加也非常有限,這個神優化技術絕對讓其他公司羨慕。

相關焦點

  • AI推理性能最高提升20倍,IBM首款7nm商用處理器POWER10面世
    機器之心報導編輯:蛋醬、小舟、杜偉歷時 5 年,製程由 14nm 減至 7nm,更加重視 AI 推理性能,IBM 最新 POWER10 處理器將在商用領域打出一片天地。
  • 從14nm到5nm,現代製程工藝對CPU性能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摩爾定律,簡單來說就是:集成電路上所能容納下的元件數量,每18個月就會增加一倍。而CPU的工藝製程,本質上就是摩爾定律的實際化身。一直以來與CPU的發展密切相關。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AMD憑藉7nm工藝反殺了英特爾,而華為和蘋果也彼此爭搶著臺積電的5nm產能。工藝製程是CPU與生俱來的天賦,後天的補助也是難以超越。那麼,現在所謂的「14nm」,「7nm」等這樣的製程究竟對CPU性能有什麼影響呢?對我們消費者又有什麼影響呢?
  • 買CPU只看核心或主頻?那你可弄錯了
    其實玩家們只需要記住:如果是同代同架構,核心數量一直,主頻越高性能越強,同理同等主頻,核心數量越多性能越強。9MB熱設計功耗(TDP)65W內存類型DDR4 2666MHz  全新的八代酷睿i5-8400採用LGA 1151接口,需搭配全新的300系主板進行使用,同時處理器依舊採用14nm工藝,但是升級成為了六核心六線程,三級緩存為9MB,雖然主頻只有2.8GHz,但是性能相對上代確提升不少,同時現在的價格美麗,選購十分超值。
  • CPU天梯圖2020年最新版 最新電腦CPU性能排行榜
    CPU一直是電腦硬體愛好者們關注的重點,一款CPU的性能如何直接決定了那個產品服務人群,天梯圖 2020 年最新版集合了目前所有的CPU處理器,進行同等對比來列舉了這份詳細的 2020 年cpu性能排行天梯圖供大家瀏覽。通過桌面CPU天梯圖 2020 最新版本的CPU處理器排名位置能夠快速判斷CPU性能檔次,CPU天梯圖怎麼看?
  • 如何做到看懂一塊CPU的所有參數?
    怎麼選CPU主頻4.2Ghz同架構同工藝下越高越好!二、第一位數字代次工藝7700K第一個數字表示代次工藝,數字越大檔次越高價格越貴,其中7表示第七代I7採用的是14nm製作工藝。拿上一代22nm的工藝來說,14nm可以同要的體積下裝入更多電晶體,那意味著計算速度更快,散熱表現更好。因為CPU溫度高了計算速度會下降的。二、第二位數字7代表處理器等級,在同系列中數字越大性能等級越高。
  • 英特爾10nm工藝至強處理器曝光:同頻性能暴漲54%
    日前,GeekBench測試資料庫出現一顆疑似英特爾10nm Ice Lake-SP伺服器平臺的CPU,這款處理器採用6核心設計。外媒稱對比現有14nm產品,多線程性能提升多達118%,但真實性也有待檢驗。
  • AMD樂了:GF公司2018年量產7nm LP工藝 性能提升40%
    日前該公司對外表示他們推出的7nm LP工藝將在2018年下半年量產,與14nm工藝相比性能提升了40%。這裡要吐槽的就是GF要麼不會起名字,明明是高級工藝,偏偏選個容易讓人誤解的LP縮寫,你們要知道在TSMC、三星的宣傳下,很多普通人也知道了LP代表低功耗功耗,性能一般,HP才是高性能工藝。先不說命名的問題了,GF的7nm LP工藝到底有什麼優點呢?
  • 中芯國際只論性能,14nm能夠發揮7nm的性能的確太為難了
    我們要不要過分誇大中芯國際呢,14nm能夠發揮7nm工藝的水平?如果說14nm高於12nm,筆者是相信的,畢竟當年的iphone 6s的兩個處理器是混用的。但是,iphone 6s雖然有高通的版本,但是和三星一比,確實14nm的功耗更低,續航更強。那麼,臺積電目前什麼情況呢?
  • 既然CPU核心數越多越好,為什麼不做超大尺寸CPU從而塞進更多核心
    既然CPU核心數越多越好,為何不做超大尺寸CPU從而塞進更多核心我們對電腦性能的需求永遠都是毫無止境的,而一臺電腦最重要的核心部件就是CPU了,CPU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你整臺電腦性能的強弱。第三,就是頻率與核心數的關係。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CPU頻率與核心數也是一樣。雖然這幾年AMD的崛起使得AI兩家「核大戰」打得如火如荼,CPU頻率也不斷提升,但是頻率與核心數之間仍然無法做到同時兼得,這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同一個道理。
  • 桌上型電腦CPU性能天梯圖 AMD性能首次反超intel
    不過就總體性能來說,還是桌上型電腦性能更強悍。桌上型電腦以更強悍的性能,更大的屏幕顯示器,在辦公和遊戲方面,仍然是主力。特別是遊戲體驗方面,桌上型電腦比手機平板的體驗,更出色。經典的桌上型電腦遊戲也是層出不窮,如生化危機2重製版、只狼:影逝二度、怪物獵人世界:冰原、部落與彎刀、使命召喚16:現代戰爭、極品飛車21:熱度等。
  • 新老酷睿大作戰 CPU五年性能提升多少_Intel 酷睿i5 2500K(盒)_CPU...
    5年時間Intel中端酷睿處理器擁有多少性能提升?今天筆者就通過幾款主流PC測試軟體,讓時隔5年兩個時代的酷睿處理器進行對比。◇ 測試意義    2006年65納米的酷睿2 E6300處理器正式上市,其具有不錯的超頻性能和1550元的零售價讓該CPU得到許多玩家的追捧。
  • 英特爾14nm CPU的性能勝過10nm?
    這兩個CPU均屬於Intel的「第10代核心」品牌,但Comet採用14 ++製造工藝,具有6核和Gen 9圖形,而Ice採用10nm製造工藝,具有4核,更高的IPC和Gen 11圖形。這兩款CPU的功率都設置為15 W,因此大家可能會認為它們都採用類似的設計,但是由於IPC更高,英特爾將Ice Lake定位為其具有成本優勢的處理器,而Comet Lake的市場份額更大。
  • 14nm工藝的巔峰!十代酷睿i9-10900K首發評測:十年來Intel最成功的...
    一般來說,在構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升級製程工藝之後,處理器由於核心面積變得更小,會出現積熱問題;另外由於電晶體密度過高,電晶體的柵長過短,會導致漏電率大大提升。這2個因素就決定了初代10nm產品無法上高頻,只能通過後期的不斷打磨來進行改善。比如第一代14nm處理器i7-5775C,頻率只能達到3.7GHz,幾乎沒有超頻能力並且溫度感人,是有史以來存在感最低的一代酷睿處理器。
  • 工藝製程都是14nm,中芯國際追上英特爾了嗎?
    不買股票的可能無法理解這句話背後的心情,尤其對中芯國際IPO上市第一天就上車的股民,7nm工藝面世意味著在山頂站崗的日子終於要結束了,畢竟臺積電5nm工藝製程剛投產,7nm大規模量產,中芯國際7nm工藝面世的話,和臺積電的差距縮小,公司估值將進一步提升。然而現實比較骨感。
  • Intel酷睿i9-11900K CPU-Z跑分曝光:IPC提升12%
    多線程方面,酷睿i9-11900成績是5262,低於酷睿i9-10900,這是因為前者8核16線程,後者10核20線程。至於Intel這次為何縮減旗艦型號的核心數,可能還需等待官方解釋。TPU認為,僅從ES來看,Intel就兌現了Rocket Lake IPC兩位數增幅的承諾。按照手頭資料,11代酷睿CPU微架構為Cypress Cove、14nm工藝,GPU首次集成Xe核顯,接口仍舊是LGA1200。
  • 10月9日AMD zen3 5000系列cpu發布會總結
    zen3性能相比zen2 19%的ipc提升 超出了宣傳的15%的提升單ccx八核 延遲降低這個在之前就知道能耗比相較zen2提升2.0X相較10900K提升2.8X>AMD這次發布會直接就上遊戲性能對比,相當自信5900X遊戲性能提升相較於3900X平均提升26%除了戰地5,其他測試遊戲均強於10900K遊戲測試均在1080P解析度下,解析度越低對cpu要求越高還有
  • 8核心、16線程IPC性能提升12%Core i9-11900 ES 實物、性能初曝光
    上周有媒體報導,Intel計劃於1月12日CES大會正式發布下代第11代Rocket Lake處理器質Z590主板平臺,並且大陸亦有人拿到Intel Core i9-11900 ES A0工程樣本,雖然時脈較正式版本較低,只有4.5GHz Boost Clock,但從CPUZ測試仍拿到接近
  • r7和i7有什麼區別,選CPU別再交智商稅了
    因為我們都明白CPU作為電腦的核心硬體,其性能決定整臺電腦的性能,相當於人的「大腦」,承擔了非常大的責任。那麼它們到底有什麼差別呢? 就拿AMD銳龍系列的r7 4800h和Intel的i710750h來對比:銳龍R7-4800H, 7nm工藝,TDP35W——8核16線程,最高睿頻4.2GHz,英特爾i7-10750H,14nm工藝,TDP45W——6核12線程,最高睿頻5.0Ghz。
  • Steam硬體調查:AMD CPU使用率大幅增加 Zen 4在來的路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12/421528.htmSteam硬體調查顯示,AMD處理器的使用率在繼續大幅增加,相應的Intel的份額就在不停的減少。
  • Rocket Lake的內核叫Cypress Cove,是14nm版的Willow Cove嗎?
    IPC提升。根據YouTuberMoore's Law Is Dead的消息,Rocket Lake處理器用的內核並不是Tiger Lake上的Willow Cove,而是Cypress Cove,它應該是把10nm的Willow Cove改用14nm工藝生產所用的代號,但它並不完全等於Willow Cove,應該是結合14nm工藝重新開發的,Cypress Cove相比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