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為民所系
——常德市武陵區堅持「人民至上」理念高質量推動民生發展
近年新建成的武陵區第一小學。
(武陵區委宣傳部供圖)
萬 成 郭海龍 雷江峰 王 蕾
常德市武陵區把「人民至上」理念作為幹事創業的「風向標」,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的民生小事,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高質量推動民生發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棚改讓居民住得好
城市的變化日新月異,當大批的城市居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一些住房困難的群眾卻生活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紅磚瓦房裡,生活在低矮、潮溼的棚戶區裡,不是採光不好,就是危樓搖搖欲墜。讓人民群眾共享社會發展成果,首要的就是要解決好群眾的居住問題,讓他們住得安、住得好。
為此,武陵區委、區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滿意作為一以貫之的標準,全力推進棚戶區改造。該區將解決群眾困難與完善城市功能想結合,由單個項目推進向片區改造轉變,對老舊城區實施整體提質改造,並整體規劃城市功能和設施配套,不僅讓住房困難群眾住得進,還要住得好。
該區大力推進桃花源大橋北端片區、城東片區的棚戶區改造工程,提升棚改項目品質,激發城市活力。在桃花源大橋北端片區,形成約2000畝的文化公園集群,匯聚多個高端產業,成為產城融合、綠色生態、智慧生活的片區開發樣板;在城東片區,引進了旭輝國際廣場項目,並配套建成永安公園,啟動甘露寺公園建設,一個生態宜居的活力新區正在崛起;市城區濱湖公園以內周邊棚戶區和河洑鎮犀牛口社區原三大廠宿舍的居民,隨著湘航宿舍和河洑老鎮棚改項目的推進,也告別了擁擠、陰暗、潮溼的蝸居生活,搬進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的電梯房,開啟幸福新生活。
聽民聲、解民意、系民憂。在城東新區項目加快推進過程中,部糧機西區宿舍的一片紅磚瓦房成為武陵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掛心的重點。該宿舍始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住著330戶居民,其中36戶是D級危房。而由於地理位置原因,該宿舍徵拆成本大,商業開發價值低。鑑於這種實際情況,武陵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調研,反覆算帳,最終決定將其列入棚改徵拆範圍,目的只有一個:為了解決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切實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
11月9日,陽光明媚。部糧機西區宿舍交鑰匙騰房工作如火如荼。57歲居民向學愛在市城區三閭附近小區買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三室兩廳,拎包入住。「想都不敢想,我們一家還能住進新房子,寬敞又舒服。」向學愛介紹,丈夫因車禍長期癱瘓在床,兒子患有癲癇病,照顧爺倆的擔子壓在她一人身上。2016年底,他們的房子牆體開裂,房頂掉渣,他們一家和其他35戶D級危房戶提前搬出在外租房過渡,「要不是棚改,我們可能一輩子居無定所,黨和政府把好事辦在我們的心坎上。」
據了解,今年武陵區正在實施的棚改徵收項目共計25個,需徵收1750戶。截至10月30日,已累計籤約1120戶。
教育均衡解決學位緊
10月20日,武陵區政府與中建五局舉行中建育英小學項目籤約儀式。中建育英小學項目,既是武陵教育均衡布局的重要板塊,也是中建信和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項目規劃用地41675平方米,將新建教學樓、綜合樓、風雨操場、地下停車場、運動場等,項目建成後可開設48個教學班,容納學生約2160人,極大緩解區域就學壓力。
教育問題關係著千家萬戶。近年來,武陵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更大投入、更加均衡、更高質量」辦好武陵教育的理念,對教育投入前所未有。2015年至2019年,累計投入近10億元資金,建成4所城區小學和5所公辦幼兒園,15所鄉村薄弱學校華麗轉身,全區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位近萬個。
2020年,啟動實施20億元建設計劃,大力推進8所城鄉小學新建,8所老城區學校及城鄉薄弱學校改擴建,所有項目建成落地,可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位近1.2萬個。其中在建的武陵三小、武陵五小已完成主體封頂,武陵六小基本完成主體建設,三所學校預計明年投入使用,可新增學位近5300個。北正街小學、育英小學、太平小學、東風小學等城鄉學校改造提質項目有序推進,完成27個班的擴容改造,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位1200餘個,全區實現義務教育大班額「清零」。
幼兒教育是不少家長關心的重點。為有效緩解轄區內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武陵區全力推進6所公辦園新建、改建進度,完成中心幼兒園提質改造,建成河洑鎮中心幼兒園,新增公辦園學位360個,實現鄉鎮公辦園全覆蓋。完成12所利用國有資產辦園的公辦園設立登記和10所小區配套園治理,新增公辦園學位3520個,全區公辦園達34所,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40%,普惠園覆蓋率達80%。
健康扶貧破解看病難
「我今年享受了糖尿病報銷政策,在家門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買了619.7元錢的藥,報銷411.8元,政策真是越來越好噠。」說起用藥報銷,家住常德市武陵區長庚街道揚橋社區曹大姐喜笑顏開。
曹大姐患糖尿病多年,因為沒有併發症,達不到辦理「糖尿病」特殊門診證申辦條件,只能自行承擔門診買藥費用。像曹大姐一樣,每年有很多這類患者面臨相同的問題。
為切實減輕「高血壓、糖尿病」兩病患者門診用藥負擔,今年,常德市武陵區率先制定出臺《武陵區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實施方案》,明確「兩病」患者符合用藥範圍的降血壓、降血糖藥品費用,不設起付線,按照70%比例支付,高血壓患者每年最高實際報銷360元,糖尿病患者每年最高實際報銷600元。截至目前,武陵區「兩病」門診用藥保障人次共計16481人,報銷金額達784404.55元,保障人次和報銷金額在全市名列前茅。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年,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造成醫保基金支出增加、收入減少。武陵區推進「一站式」結算工作和開展脫貧質量「回頭看」,對2017年健康扶貧工作實施以來,貧困人口參保和資助情況,基本醫療住院提高10%報銷比例、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50%、綜合報銷90%等政策落實情況,以及「一站式」結算系統運行、資金到位情況全面核查並追補,持續助力決勝脫貧攻堅戰。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武陵區實施健康扶貧,切實減輕貧困人口看病負擔。目前武陵區建檔立卡貧困戶數1183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3365人,患29種大病290人。非建檔立卡「五類對象」3238人,其中患29種大病351人。已全面落實農村貧困住院患者區域內「先診療後付費」工作,保障農村貧困人口按規定享受健康扶貧優惠政策。武陵區農村貧困人口區域內就診率90%以上,患29種大病農村貧困人員在區域內定點醫院專項救治,救治率已達90%以上;全力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大力推廣電子健康卡應用,已註冊電子健康卡41萬餘人;推進基層高血壓醫防深入融合,全區按照「四統一」標準,在全區14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高血壓專病(示範)門診建設,先後為2.4萬餘名高血壓患者提供防、治、管、訪等全方位服務。積極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工作,提供了30餘種個性化服務包和基礎性服務包,先後與3300餘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面對面籤約,貧困人員籤約率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