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全國首座以創新為主題的場館——安徽創新館正式開館運營,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也同步舉辦。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錦斌發表講話並宣布安徽創新館開館暨安徽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開幕。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國英主持開幕式。
∆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錦斌發表講話並宣布開幕。孟景/攝影
∆ 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長李國英主持開幕式。孟景/攝影
安徽創新館開館暨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開幕式在合肥創新館內街中心廣場舉行,現場發布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科技成果、千項科技成果轉化與融資項目,舉行了江淮智慧財產權對接交易平臺上線儀式,省區域股權市場科技創新專板開板暨集中掛牌儀式,「三比一增」專項行動啟動儀式,百項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對接籤約。787家首批科技創新專板企業實時觀看開板儀式,並同步掛牌。百項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對接籤約共計152項,臺上10項、臺下142項,同時籤約。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錦斌,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國英,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相裡斌,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鍾志華,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省委副書記信長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宋國權,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沈素琍見證籤約,並為創新館揭牌。
「安徽創新館」揭牌
三年前的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徽視察發表重要講話,對安徽發揮科技、人才等優勢,下好創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安徽舉辦創新館開館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全面展示安徽科技創新的豐碩成果,打造創新合作的高端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更好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
安徽創新館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濱湖新區最南端,面向八百平方公裡的浩瀚巢湖,佔地面積150畝,建築面積8.2萬平方米。全館由三棟獨立的場館組成,三大主題場館交織關聯,以科技成果轉化交易為核心,形成「聚集展示、捕捉尋找、研發轉化」的環形功能鏈,全面體現創新館「展示窗口、實用平臺、先行示範」三大功能定位,著力打造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市場。
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以「匯聚創新合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主題,面向全國徵集千項高水平、可轉化、有意向的科技成果轉化融資項目,集聚百家金融投資機構和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對接十個以上全國知名技術交易平臺,培育建設中國(安徽)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構建科技成果轉化交易長效機制,打造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市場。
∆ 百項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舉行對接籤約儀式。孟景/攝影
整體活動採用「1+N」形式,即1個開館儀式,加若干個專項活動組成。除開館儀式以外,當天還將舉辦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融資論壇、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對接路演、基金招商路演、長三角區域創新合作四場重磅活動。其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融資論壇邀請科技成果轉化、金融投資類著名專家圍繞「未來投資趨勢與前景、科創板進展及推動安徽企業上市、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發展」等開展主題演講。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對接路演搭建科技與資本交流平臺,安排8個代表性項目開展對接路演活動,促進大院大所科技成果與資本對接。
∆ 孟景/攝影
基金招商路演將有5隻具有代表性的、影響力的科創投資基金就投資策略、募資、招商等相關政策進行宣講,開展基金招引項目路演。長三角區域創新合作活動致力於提升G60科創走廊城市新能源和網聯汽車企業研發、生產製造、市場推廣水平,會上將成立「G60科創走廊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
∆ 孟景/攝影
∆ 孟景/攝影
不僅是大上+高精尖的科技成果與你零距離,今天上午,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還在場館內打通了我省第一個5G電話。
場館內,訊飛的語音機器人、「人造小太陽」等一系列明星產品展示活動均離不開優質網絡的支撐。在開館前的最後準備工作中,安徽移動臨陣受命,日夜奮戰24小時,率先完成了場館室內4G/5G信號全覆蓋工作。
省委書記李錦斌在參觀安徽移動展臺時,利用移動5G網絡撥打體驗了5G電話,電話另一頭接通的是安徽移動總經理錢力。
本次通話完全使用現網商用網絡進行,安徽移動聯合華為公司使用5G手機直連中國移動5G基站的方式,在現網用戶不換卡、不換號場景下實現了5G通話,通話音質清澈,視頻圖像清晰。
這是繼實現「江浙滬皖」四地跨省5G高清視頻通話、「兩會」期間5G超高清視頻傳輸以及基於5G的無人叉車應用之後,安徽移動在5G建設和應用上邁出的關鍵一步!
在電話內,省委書記稱讚打通首個5G電話是個標誌性的事件,鼓勵安徽移動在5G時代繼續發揮排頭兵作用,進一步加快5G網絡建設進度,全力服務和支撐好安徽的數字經濟發展,為建設「美好安徽」作出更大貢獻。
據介紹,安徽移動去年率先開通了省內首個5G基站,目前已在所有地市開展5G試點建設。同時,同步開展了應用創新探索,與合力叉車、江淮汽車、安徽電視臺、黃山風景區等單位合作,用5G網絡開展了無人叉車、自動化物流、新媒體平臺、智慧旅遊等方面的應用合作,未來將全力以赴快速推進5G在安徽的建設和應用。
除此之外
安徽創新館還有著怎樣的魅力呢?
走進這個充滿未來氣息的場館
感受強大的視覺衝擊力與創新震撼力
世界首臺磁共振兒科機可愛十足
在創新館展區內,記者見到了一款十分可愛的核磁共振儀,與普通的核磁共振儀不同,「迷你磁共振」純白色機身搭配藍色流線,可愛十足。
據介紹,來自美時醫療的兒科磁共振成像系統NEONA,是嬰幼兒專用的1.5T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也是全球首臺磁共振兒科機器。它機身嬌小,輕便易安裝,可以直接放進兒童急診室,零距離為嬰幼兒診斷,避免了成人儀器對嬰幼兒健康的影響。這款產品在2018年首屆上海進口博覽會上一經亮相,就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
作為專門為嬰幼兒打造的核磁共振儀,這臺機器機身嬌小,在人體平躺的頭部位置,專門做了固定裝置,此外這臺機器的噪音也比目前醫院常規的磁共振器械小得多。這款機器成像清晰、解析度高,能為醫生提供準確的疾病信息,填補了相關領域的市場空白。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給早產兒提供一個溫度、溼度、氧氣等指標最佳的環境,公司還為磁共振兒科機配套了專用恆溫箱。
鑑於安徽創新館剛剛竣工,相關設施設備特別是消防安全設施正在進一步整改完善之中,為確保公共場所群眾安全與場館重要展品安全,特決定在安徽創新館試運營期間實行有序對外開放,即每周安排周三、周六、周日對外開放,參觀採取通過安徽創新館微信公眾號網上預約為主,以每天500人為限,暫不接受團隊預約。
「人造小太陽」炫酷亮相
位於渡江戰役紀念館東側的安徽創新館,是一個沒有圍牆的開放式場館,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該館共有一、二、三號館組成,從空中俯瞰,三棟主體建築呈現原子裂變般布局,十分前衛。大科學集群藝術裝置、託卡馬克裝置、穩態強磁場裝置、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裝置……走進一號館,眼前是滿滿的科技感,眾多模型、實物、沙盤讓人心潮澎湃。走進量子隧道,在聲光電技術的烘託下,炫酷的場景如夢如幻,令人產生時空穿越之感。
在創新館1號館展廳內,擺放著一個長方體的貨櫃,「植物工廠」四個大字特別醒目。記者進入「植物工廠」看到,蘿蔔、芹菜、白菜等各類植物鬱鬱蔥蔥,長勢良好。
據了解,「植物工廠」利用人工光源模擬植物需要太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的原理,對植物進行補光照明,提供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源。
人工光源是如何產生的?原來,「植物工廠」能夠大規模量產的原因在於半導體照明LED的應用。從2014年開始,該公司研發團隊啟動了光電子在植物照明及植物工廠中應用的研發,將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微電子與光電子技術平臺的研究成果進行轉化和應用。
同時,為解決植物工廠光照及環境控制技術,該研發團隊打造出國內首創的四通道光配方傳感器技術,取得了生產成本低,並適合植物工廠內大規模使用等技術優勢。這一系列核心技術的攻克,也為「植物工廠」的誕生打下堅實基礎。
通過「植物工廠」生產的蔬菜營養如何?通過對營養液配方、LED人工光配方和光照時間的科學調控,以及對CO2濃度、溫度和溼度環境條件的控制,葉菜和生菜生長周期可縮短至35天,單棵產量高達130克,而且蔬菜營養成分含量高、口感好、硝酸鹽含量低。
來,和機器人一起舞蹈
展區內,一款動態交通違法自動抓拍機器人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據介紹,這款機器人由合肥中科類腦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可以自動識別交通違法行為,並自動上傳違法行為視頻進行審核,避免了以往手動拍攝帶來的不安全因素。
據了解,產品由硬體設備+軟體系統組成。其中,硬體設備「車載違法抓拍智能終端」採用雙目雙焦技術,可自動識別並抓拍交通違法行為,使得違法抓拍成功率更高。終端還具有前碰撞預警、車道偏離預警、行人碰撞預警等主動安全功能,能夠主動預防碰撞事故發生,同時在雲端以駕駛行為分析模型為基礎,對駕駛員的駕駛安全係數進行評估計算,為管理指導提供重要數據依據。
軟體系統「自動違法行為審核系統」可以對終端上傳的違法行為視頻進行自動審核,解決了人工審核面臨的人員數量不足、效率不高的問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系統能對視頻進行智能分析,能夠對違反禁止標線隨意變道、加塞、逆行、佔用公交車道、非機動車道行駛等交通違法行為實現智能審核識別,自動識別違法車輛的牌號、地點、類型、時間,智能截取符合證據要求的三張圖片。
仿人雙足救援機器人
合肥科學島研發的仿人雙足救援智慧機器人,是我國首臺以實施危險環境救援為目標的全尺寸人形智慧機器人,其在複雜環境下自主行走與多任務作業方面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為了滿足救援方面的需要,這款機器人進行了仿人機構的設計與製造。科研人員以人體工程學理論為指導,按照170釐米身高的常規人體質量分布、尺寸等參數,來配置機器人的仿生機構的自由度、尺寸和重量。
災害現場環境錯綜複雜,具有敏銳的視覺感知判斷能力必不可少。為此,專家設計了一種結合雙目立體相機與雷射掃描儀的環境感知系統,可以實現雙目圖像的自動配準與分割,並能對圖像中指定像素點的三維坐標進行測量,以實現仿人機器人所需的目標檢測、識別、定位等功能。這使得其具有典型環境和常見物體感知識別能力,同時可以對行進路線進行自動規劃,能夠攀爬、自主避障、在崎嶇路面行走,適應各種地面環境。
針對複雜的工作環境,該機器人還採用了人工遙控操作、緊急情況處理等自主管理相結合的半自主控制方式。
此外,這款機器人還擁有形狀自適應抓取技術,它的「左右手」均為3指結構,每個手指可以獨立旋轉和抓握物體,單手最大抓取質量為5公斤。在災害現場,它可以完成轉動閥門、清除障礙物等任務。
安徽創新館試運營期間對外開放形式
根據規定,安徽創新館每周安排周三、周六、周日對外開放,參觀採取通過安徽創新館微信公眾號網上預約為主,以每天500人為限,暫不接受團隊預約。
安徽創新館位於濱湖新區環湖北路與雲谷路交口東北角,鑑於剛剛竣工,相關設施設備特別是消防安全設施正在進一步整改完善之中,為確保公共場所群眾安全與場館重要展品安全,特決定在安徽創新館試運營期間實行有序對外開放。
掃下方二維碼預約
↓↓↓
來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人民網安徽、合肥在線
責任編輯:腸子
審核: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