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學會了做事情2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

2020-12-22 歷史研習室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學會了做事情2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

有人說,中華上下五千年,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加半個曾國藩。

提到陽明心學,很多人應該不會陌生。陽明心學是由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哲學家王守仁提出的,王守仁別號陽明,也就是那兩個半裡的王陽明。

王陽明,是我國明清時期重要的心學家,哲學家,政治家。

他也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他對於哲學的發展和心學的提倡都是功不可沒的,作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心學大師,後人評價其「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其所創立的心學。

王陽明曾說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2不爭,越是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

不爭口舌

「難得物塗」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謀略。在與外單位交涉時,如果事情的發展是朝著自己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就不必為了爭一錢不值的面子而斤斤計較,以「難得糊塗」的心態去對待他,這樣給足了對方面子,又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何樂而不為拿破崙曾經說過,「一支羽毛筆,可抵十萬支毛瑟槍。

有的人喜歡跟別人爭辯,總是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與他人觀點不同時,就要去糾正,非要強行讓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有的時候,爭得面紅耳赤,場面一度很尷尬。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從來都不知虧,在言語上一定要佔上風,明眥必報,即使是開玩笑,也不讓自己吃虧,一定要回擊過去。

味口舌之爭,即便你佔了上風,也是得不償失,因為你得不到他人發自內心的認可,反而給人留下刻薄的印象。有理不怕流言,無理爭也白爭。

和家人爭,贏了,卻輸了感情;和朋友爭,爭完,卻漸行漸遠。用不爭代替爭,反而讓那些在乎你的人,心存感激,更加珍惜!

不爭蠅頭小利

有些人因為貪圖小利而失掉自己最起碼的做人原則,毀掉大好的人生前程。在平常生活中,應該放平自己的心態,不要在乎那些蠅頭小利。

任何時候都想佔便宜的人,最後肯定會自食其果。人到了一定年紀,在面對誘惑時,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只顧眼前的蠅頭小利,從而忽視了長遠的利益。

有的人能力很強,周圍人爭搶的那些東西,在他們看來,並沒有很大價值。也可以說是不屑於爭搶,有的人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搶得頭破血流,吃相難看。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凡事都要把眼光放長遠些,為了點蠅頭小利與別人掙得你死我活,這樣的只能是兩敗俱傷,關鍵是損壞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

王陽明有一個著名的理論:知行合一。當你的心達到一定境界時,行為也要和心保持一致,我們的人生中總有許多麻煩糾結圍繞左右,這是不可避免的。

也只有你正視所謂的困難,靜下心,踏踏實實地付出行動去解決那些問題,一步步地從腳下小事做起,那你就會發現,所謂的困難、障礙,在行動面前,都不是什麼大事。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該讀一讀王陽明

《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在這兩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場披荊斬棘的王陽明,也可以看到在戰場有勇有謀的王陽明,更可以學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王陽明透露: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堅持2不問,3不爭!積德積福
    人都是有兩面性,甚至有些人具備多面性,尤其是那些聰明的人,表面上看過去簡單普通,其實內心十分強大,而且擁有超乎常人的智慧。王陽明就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他的一生非常艱難,先是被小人陷害,又被貶至貴州,在此飽受折磨,但是他在逆境中重生,靠著意志力生存下來。
  • 王陽明:「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越能「積德積福」
    老祖宗曾說:「只有不問,方能無疑;只有不爭,方能無憂」,心學大師王陽明必然也明白這一個道理,他告誡後人"三不問,四不爭"。王陽明:"三不問,四不爭",越是"低調不言",越能"積德積福"三不問,一不問人心王陽明:「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偽之端矣。」常言道:人心隔肚皮。猜人心就好似隔皮猜瓜,難知好壞。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四不爭」,別等到中年才知道
    正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明代「陽明心學」創始人,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有「四不爭」,真正的聰明人才懂得。一、不爭口舌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在與人爭口舌上浪費時間,畢竟是非成敗轉頭空,公道自在人心。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你,就有人討厭你。為什麼要和不喜歡你的人浪費時間爭論他們誹謗你的話呢?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都能做到3不問,4不爭!早懂少吃虧
    人字有兩筆 : 一筆寫執著,一筆寫放下。終有一天,我們將會不問不爭。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像王陽明就是真正聰明的人,輝煌過失落過,本是普通人,卻成為了千古聖人,秘訣就是一輩子做到了3不問,4不爭。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一輩子堅持「2不問3不爭」,積德積福
    王陽明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還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運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智慧的人。在經歷過宦官劉瑾的陷害後,在龍場憑藉自身堅強的意志信念堅強地活過來了,在這期間,他也不斷的感悟人生道理。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越懂得向2種人低頭!積福積德能成大器
    王陽明說過: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世界都為你讓步!只要你悟懂了王陽明心學,你便能有一顆永遠打不死的內心!而這一方面那些真正聰明的人越懂得付出實踐,有的人表面看起來很普通低調,但是他們的內心十分強大,這種人一般都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就像《天道》裡面的丁元英,他可以花幾萬塊錢買個音箱,也可以花2塊錢在路邊吃完餛飩。越聰明的人, 越是懂得向2種人低頭!
  • 真正聰明的人,「說話柔軟,做事硬氣」
    有的人,說話溫柔,但是很有力量,一句話,也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有的人,說話很粗糙,也很刺耳,說一萬句,別人都會討嫌,根本就不想聽。真正聰明的人,「說話柔軟,做事硬氣」,從來都是「說一不二」。俗話說:「一口唾沫一顆釘。」一個人的底氣,就是說到做到,做一個講信用的人。1.說話柔軟,如水一般,善利萬物而不爭。
  • 王陽明:人想要幹大事,一輩子「三不爭」,別等到40歲以後才明白
    王陽明出生於書香之家,不以官做多大為追求,一心只為實現自己的抱負,做一番事業。志向遠大,不畏強權,和荒唐皇帝打太極,和跋扈太監斡旋,鬥智鬥勇,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也只有王陽明臨離世時無愧於心的說:「吾心光明,夫復何求」。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為人處世牢記2條「天規」,好多人不知道
    世間之人各有各的樣,有好人就一定會有壞人,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眾所周知真正聰明的人大多都是情商很高的人,他們深諳為人處世之道,明朝哲學家,被譽為「心學大師」的王陽明就是其中一個,他強調:一個人是不可能離開與其他人打交道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必須要經歷人情冷暖,接受社會現實,而更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內心安逸。
  • 王陽明:不爭,才是人生大智慧,男人慾成大器,要謹記「三不爭」
    王陽明的智慧告訴我們:不爭,才是人生大智慧,男人慾成大器,要謹記「三不爭」不與朋友爭貧富《論語》有言:「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貧富差距無處不在,有時也會出現在你與相處多年的朋友身上。不去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活出適合自己的樣子,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生活中,往往有人為名利所累,為情所困。看淡了,想透了,也就自然會拿得起,放得下。人生,爭什麼,爭什麼?爭來爭去一場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幸福不是臉上的虛榮,而是內在的需要;幸福不在別人眼中,而在自己心中。炫什麼?你擁有的,別人未必稀罕。
  • 王陽明:聰明人一生有「三不爭」,堅持下去,路才能越走越順
    古語云:「唯有不問,方能無疑;唯有不爭,方能無憂。」世間萬物,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要探個究竟,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爭個高低輸贏。明代的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就曾說過:聰明人,一生有「三不爭」,堅持下去,路才能越走越順。
  • 王陽明:真正厲害的人,不是做事能力有多強,而是做到了這2個字
    一個人,想做成一件事,能力不是最重要的,做到這2個字才是關鍵;真正厲害的人,也不是做事能力有多強,而是做到了這2個字。這2個字就是認真!試想,如果缺乏了認真2字,總是抱著一顆只求馬虎過關、應付了事的心,不管能力有多強,又如何能把事情做好,如何能做成事呢?對於認真2字在做事上的關鍵性,心學大師王陽明可以說非常有發言權。王陽明少年的時候,和很多孩子一樣,也很貪玩,但是在對待大自然和人生哲學等方面,他卻一直嚴肅而認真。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做到「3不問」,別等到四十歲才知道
    人這一生,不同的階段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有些人總是吃了很多虧才學會成長,而有些人,懂得做一個「聰明人」,可以讓自己人生少走許多彎路。而明代大才子王陽明,可以說是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花費畢生心血整理了古人的處世哲學,加上自己的親身體驗和感悟,形成了王陽明語錄。而王陽明語錄也是對後世影響深遠,如今也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特別是很多商界大佬包括馬雲、馬化騰等都十分認可,並且都反覆讀了好幾遍。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人活一輩子,會遇到很多賊,大部分是發自內心的。心裡有賊就看大家了。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最困難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只是一片「浮雲」,王陽明,也是如此,他把「修心」當作自己一生的摯愛。王陽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這輩子別問了,別等到40歲才知道!」第一,不要問過去王陽明:「思考過去有什麼好處?你放心吧。」想過去的事,不放手有什麼意義?這樣的胡思隨意的想法只會導致純潔而清晰的心靈的喪失。人活在當下,只需要做以前的事,念念不忘過去的大多是對現實不滿的人。
  • 王陽明提醒: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人活一輩子,會遇到很多賊,大部分是發自內心的。心裡有賊就看大家了。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最困難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只是一片「浮雲」,王陽明,也是如此,他把「修心」當作自己一生的摯愛。王陽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這輩子別問了,別等到40歲才知道!」第一,不要問過去王陽明:「思考過去有什麼好處?你放心吧。」想過去的事,不放手有什麼意義?這樣的胡思隨意的想法只會導致純潔而清晰的心靈的喪失。人活在當下,只需要做以前的事,念念不忘過去的大多是對現實不滿的人。
  • 王陽明:人生有「3不問和4不爭」,越是不爭,越能帶給自己好運
    王陽明的心學體系,告訴人們要找尋自己的良知。世界上沒有哪個人天生就是是善或者惡的,而那句「人之初,性本善」也是解釋不通的。事實上,人出生是無善無惡的,但是良知卻一直存在。 那麼為什麼後來有的人行善,有的人卻作惡呢?
  • 王陽明:掌握這五條做事原則,你也能有一番事業,不信可以試試
    我國在明朝時期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他就是王陽明。王陽明很晚才學會說話,他寒窗苦讀十數載想要通過科舉考試實現自己內心的抱負,但是兩次考進士未中,但是他也未曾苦惱。後來他進入仕途後被貶至龍場,也是在這個環境惡劣的地方,他悟出了「聖人之道」,創立「心學」。
  • 王陽明:人到40歲,要懂得「2不管,2不爭」,教你少走彎路
    而很多人哪怕到了40歲,依舊對自己今後的人生感到迷茫,其實王陽明在很早之前就給我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他是明代集百家思想大成者對於為人處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結合了千百年來古人總結的許多至理名言,而這些至理名言都是經歷了數代人的反覆驗證,可以說對我們的為人處世有極大的幫助。包括馬雲、劉強東都對王陽明語錄讚不絕口。
  • 王陽明:生活中要有三不問和四不爭,乃人生大智慧
    可是真正聰明的人真的是應該和別人去對著幹,歷史學家哲學家在講王陽明的時候,往往對他的評價都是說歷史上唯一一個真三不朽的人物。在生活中,他更是一個三不問四不爭的人,也因此他保持著這樣的生活作風,讓他在生活中得到的得更加多一點。在15歲時,他便長途跋涉去了邊關和青年一同騎馬射箭,年輕時候的他非常敢於挑戰,同時在學習中他又不喜歡中規蹈矩。
  • 王陽明:「順應人心,無為以牧之」,成功的人往往都懂得這幾句話
    聖人說所謂智者,便是指非常聰明智慧的人。而我們常說的謀略,就是指在做事情之前要有一定的計議策劃。智是謀之本,有智才有謀,智比謀更重要。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如果一個人可以做到用智慧看清事情原來的本質,那麼在行事之中有很多問題自然可以做到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