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學會了做事情2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
有人說,中華上下五千年,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加半個曾國藩。
提到陽明心學,很多人應該不會陌生。陽明心學是由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哲學家王守仁提出的,王守仁別號陽明,也就是那兩個半裡的王陽明。
王陽明,是我國明清時期重要的心學家,哲學家,政治家。
他也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他對於哲學的發展和心學的提倡都是功不可沒的,作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心學大師,後人評價其「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其所創立的心學。
王陽明曾說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2不爭,越是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
不爭口舌
「難得物塗」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謀略。在與外單位交涉時,如果事情的發展是朝著自己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就不必為了爭一錢不值的面子而斤斤計較,以「難得糊塗」的心態去對待他,這樣給足了對方面子,又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何樂而不為拿破崙曾經說過,「一支羽毛筆,可抵十萬支毛瑟槍。
有的人喜歡跟別人爭辯,總是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與他人觀點不同時,就要去糾正,非要強行讓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有的時候,爭得面紅耳赤,場面一度很尷尬。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從來都不知虧,在言語上一定要佔上風,明眥必報,即使是開玩笑,也不讓自己吃虧,一定要回擊過去。
味口舌之爭,即便你佔了上風,也是得不償失,因為你得不到他人發自內心的認可,反而給人留下刻薄的印象。有理不怕流言,無理爭也白爭。
和家人爭,贏了,卻輸了感情;和朋友爭,爭完,卻漸行漸遠。用不爭代替爭,反而讓那些在乎你的人,心存感激,更加珍惜!
不爭蠅頭小利
有些人因為貪圖小利而失掉自己最起碼的做人原則,毀掉大好的人生前程。在平常生活中,應該放平自己的心態,不要在乎那些蠅頭小利。
任何時候都想佔便宜的人,最後肯定會自食其果。人到了一定年紀,在面對誘惑時,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只顧眼前的蠅頭小利,從而忽視了長遠的利益。
有的人能力很強,周圍人爭搶的那些東西,在他們看來,並沒有很大價值。也可以說是不屑於爭搶,有的人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搶得頭破血流,吃相難看。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凡事都要把眼光放長遠些,為了點蠅頭小利與別人掙得你死我活,這樣的只能是兩敗俱傷,關鍵是損壞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
王陽明有一個著名的理論:知行合一。當你的心達到一定境界時,行為也要和心保持一致,我們的人生中總有許多麻煩糾結圍繞左右,這是不可避免的。
也只有你正視所謂的困難,靜下心,踏踏實實地付出行動去解決那些問題,一步步地從腳下小事做起,那你就會發現,所謂的困難、障礙,在行動面前,都不是什麼大事。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該讀一讀王陽明
《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在這兩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場披荊斬棘的王陽明,也可以看到在戰場有勇有謀的王陽明,更可以學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