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書,寫盡了心酸,訴說了一生的過往。而人活一世,無非圖個坦坦蕩蕩,求個問心無愧。而人這一生基本都是從不成熟到成熟,從曾經的年少輕狂到上了年紀以後變得成熟穩重。
而人這一生有那麼幾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可以說是人這一生中重要的轉折點,就是30歲、40歲。為什麼說這兩個年齡階段很重要?比如有一句老話叫「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可以說,30歲這個年紀,要對自己未來有清晰的·規劃,要明確自己的方向。而到了四十歲,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往後的人生中任何選擇不能僅僅只考慮到個人。
而很多人哪怕到了40歲,依舊對自己今後的人生感到迷茫,其實王陽明在很早之前就給我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他是明代集百家思想大成者對於為人處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結合了千百年來古人總結的許多至理名言,而這些至理名言都是經歷了數代人的反覆驗證,可以說對我們的為人處世有極大的幫助。包括馬雲、劉強東都對王陽明語錄讚不絕口。
王陽明是一位十分有才華的思想家,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
王陽明:人到40歲,要懂得這2不管2不爭,教你少走彎路
「2不管」
一不管能力範圍外的事
很多時候,自己有多大能力自己心中一定要有數,世間不平之事時有發生,很多時候,那些自己管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去碰,人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在人生的路上,懂得知足常樂。
二不管
很多人到了四十歲這個年紀,原本就有已經被很多瑣事煩著,而有些事情不在自己能力之內的,就儘量不要去插手,這裡所說的是「管閒事」,和」伸出援助之手「是兩個概念。往往很多時候,多管閒事只會給自己招惹更多的麻煩,甚至招人嫌棄。
」2不爭「
一不爭小利
人活一世,總是會與很多人牽扯到利益關係,而很多時候,無論是事業上還是生活中,不要太斤斤計較。有一句老話叫」吃虧是福「,很多時候,把心胸放寬一點,很多煩惱自會消散。
二是不與人爭吵
人與人之間,避免不了有口舌之爭。而一旦爭吵,就很容易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自己不願意看到的事情。而爭吵也容易讓別人貶低自己。
王陽明的人物故事充滿了哲理啟發,就像諸葛亮的錦囊妙計一樣,可以指明我們工作、生活的方向。王陽明語錄已經成了很多創業者前進的指明燈,成了很多迷茫者的救贖。
馬雲不止一次公開說過:自己把王陽明語錄看過不止兩遍,對自己的人生以及事業都有很大幫助。
王陽明一生傳奇,從一個不被人知歷經坎坷的少年,成長為一代大師,被後人所傳頌,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他的人生經驗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道理
《王陽明全集》影響了無數人,很多成功人士枕頭邊都備有這樣一套書,讀書才能更好的上進。
就連南懷瑾、郭沫若、餘秋雨等人也稱讚王陽明是最了不起,看王陽明可以受益匪淺
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亦或是步入社會的青年、創業路上的草根、功成名就的老闆,都值得去認真閱讀。
如果你還身處困境、迷茫,不妨看看王陽明,你人生中遇到的困難,都能在裡面找到應對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