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真正有福氣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60歲後才醒悟!

2020-12-22 重慶天天報

生而為人,難免為「三碗面」所累:人面、情面、場面

但王陽明卻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他說:「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

生是非雜亂,總有不稱人心,生活紛擾冗長,總有不盡人意。是是非非,不會事事都如己意;紛紛擾擾,不會處處都悅己心。

在王陽明看來,為人處世,若是掌握了這「三不管」,真的會自在灑脫許多,否則只會越活越累。

1、不管人非笑

王陽明認為,人活在世,難免被閒人抓住一些話柄。所以,當碰上沒什麼實質性意義的嘲笑時,我們完全可以不用在乎。

不然總是活在別人的口中,把別人的片面評價看得很重,我們會越活越累,畢竟錢是自己掙的,衣服是自己買的,吃的也是自家飯,和別人完全不搭邊,何必讓別人佔用我們太多的精力呢?

2、不管人毀謗

人活在世,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閒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那麼面對他人的毀謗和指責,我們該怎麼做呢?

王陽明認為:「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翁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勝沸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如果自己能將極度憤怒的情緒與狀態,消餌於無形,則是丈夫所為。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你儘管行端坐正,謠言自會止於智者。

真正聰明的人,在為人處事上:遇事不爭,是一種氣度;遇謗不辯,是一種坦蕩;遇人不怨,更是一份自信。

3、不管人榮辱

王陽明曾兩次科舉考試落榜,但他的父親是當朝有名的狀元,狀元之子連續兩次落榜,恥辱不?可王陽明卻不這樣認為,他說別人以落榜為恥,我以落榜之後動心為恥。

大道至簡,當你淡泊名利,心態積極而平衡,只是做一個純粹真實的自己時,就不會因為一時的失敗和低谷所困,最後也容易收穫成功。

有時候,人的痛苦就是心念與欲望在作祟,心胸寬闊的人,榮辱得失處之泰然,常常無心求福而得福,不求避禍卻無禍。

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一生傳奇,從一個叛逆少年成長為一代聖賢,他的心學智慧更是被學者奉為圭臬。

《知行合一——王陽明》影響了無數人,都說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近代的康有為、孫中山等人都從其中受益匪淺;曾國藩等人對王陽明也非常推崇,「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國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學」

不同的年齡段讀這本書都會有新的認知,都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學習運用心學則是在利我們人生的器。

很多人說古人的文言文實在是晦澀難懂,看不明白,這本書含有注釋,淺白易懂,大人小孩都可以看明白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三不管」,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
    人生想要過得好,就需要端好三碗面:臉面、情面和場面。我們生活在一個人情社會中,免不了和人來往。但是有多少人能將人際交往的分寸把握得剛剛好呢?「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對人心和人際交往研究的非常透徹,他認為真正的聰明人,如果能夠做好這「三不管」,人生就能順風順水,千萬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一、不管人毀謗有句話說,「真正的內心強大,是從聞謗不辯開始的。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人一生要吃三碗面,人面、場面和情面,如果人想在社會上混出一番成就來,那就一定得「煮」好這三碗面。其實已經早在幾百年前,老祖宗就已經在探索怎麼做好這三碗面了。明代一哥王陽明也是同樣,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除了修心是最複雜的事情之外,其他一切都不過像天上漂浮的雲罷了。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懂得3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明白!
  • 王陽明:人如果沾染了這3個習慣,不會富有,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
    王陽明在心學體系的建樹上可以用「絕唱」這個詞來形容,創立了響屬於自己的「陽明心學」,成為後世學習和借鑑的榜樣。王陽明在《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中提到:真正聰明的人,一生都有三不沾,越是不沾,越能積德積福,從年輕的時候就要注意,千萬別等到40歲以後才醒悟。一、不沾懶惰性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特徵。可是惰性和懶惰是不一樣的。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人一生要遇到很多陌生人,有貴人,當然也有「賊人」,多如牛毛,而大部分「賊人」其實來自人們的內心,因為心中藏賊,看誰都像賊。因此這個世界上所謂的金錢、名譽只是神馬浮雲罷了,只有修心是最難的事情,明代的一哥王陽明早就悟透了這個道理,於是他將修心當作了一生的追求和摯愛,把青春歲月都奉獻給了心學。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很多人50歲以後才頓悟。
  • 王陽明:真正有福氣的人,會做到「2不管,3不問」,福氣自然到
    王陽明在成為心學大家之前,可謂是命運坎坷啊。36歲被宦官劉瑾陷害,在被打了八十大板之後幸運存活,奈何劉瑾再發力,王陽明被貶,即使在像龍場這樣的地方,簡直就是地獄,然而王陽明又挺了過來。在龍場這段時間,王陽明居然逐漸成為了一代心學大家。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做到「3不問」,別等到四十歲才知道
    人這一生,不同的階段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有些人總是吃了很多虧才學會成長,而有些人,懂得做一個「聰明人」,可以讓自己人生少走許多彎路。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一不問」王陽明:「過去之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意思就是已經過去的事情,還去思前想後,放不下,有什麼意義呢?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人活一輩子,會遇到很多賊,大部分是發自內心的。心裡有賊就看大家了。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最困難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只是一片「浮雲」,王陽明,也是如此,他把「修心」當作自己一生的摯愛。王陽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這輩子別問了,別等到40歲才知道!」第一,不要問過去王陽明:「思考過去有什麼好處?你放心吧。」想過去的事,不放手有什麼意義?這樣的胡思隨意的想法只會導致純潔而清晰的心靈的喪失。人活在當下,只需要做以前的事,念念不忘過去的大多是對現實不滿的人。
  • 王陽明提醒: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人活一輩子,會遇到很多賊,大部分是發自內心的。心裡有賊就看大家了。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最困難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只是一片「浮雲」,王陽明,也是如此,他把「修心」當作自己一生的摯愛。王陽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這輩子別問了,別等到40歲才知道!」第一,不要問過去王陽明:「思考過去有什麼好處?你放心吧。」想過去的事,不放手有什麼意義?這樣的胡思隨意的想法只會導致純潔而清晰的心靈的喪失。人活在當下,只需要做以前的事,念念不忘過去的大多是對現實不滿的人。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別等到50歲才知道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問:不問過去,不問將來,不問人心。不問過去王陽明說:「過去事,思之何益?真正聰明成熟的人,只會活在當下,不會讓太多的昨天佔據自己的今天。活得乾淨灑脫,才是愛自己最好的方式。不問結果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 王陽明:人想要幹大事,一輩子「三不爭」,別等到40歲以後才明白
    我們在生活中總能看到一些爭強好勝的人,有好勝心,不服輸的勁頭其實是件好事。不服輸的人更能經受住磨難,所以也更容易獲得成功。但是有些事可以爭,有些事最好別爭。正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明代「陽明心學」創始人,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有「三不爭」,真正的聰明人才懂得。不爭過往。
  • 王陽明:真正精明的人,要學會「2不管,3不問」!人生少走彎路
    但是王陽明這一生也是很坎坷,36歲那年,被宦官劉瑾陷害,被打了80大板,但是王陽明還是活了下來,後來劉瑾再發力,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當時的劉瑾認為,像龍場這樣的人間地獄,王陽明早晚也得活活悶死!很多人都覺得王陽明這一生完了,但是王陽明在龍場徹底感悟心學,人生從此過得通透無比,之後的人生基本沒有什麼坎坷。王陽明:真正精明的人,要學會「2不管,3不問」!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四不爭」,別等到中年才知道
    正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明代「陽明心學」創始人,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有「四不爭」,真正的聰明人才懂得。一、不爭口舌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在與人爭口舌上浪費時間,畢竟是非成敗轉頭空,公道自在人心。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你,就有人討厭你。為什麼要和不喜歡你的人浪費時間爭論他們誹謗你的話呢?
  • 王陽明:為人處世做好這「三不管」,往後餘生才可順風又順水
    王陽明曾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任他功夫有進有退,我只是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處,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王陽明認為,為人處世要做好這「三不管」,你的內心才可不動如山,餘生才能順風順水。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後才後悔不已
    稻盛和夫曾說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一、不問苦難,堅持自我俗話說得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很多人整天想東想西,每走一步都患得患失,結果一輩子一事無成。稻盛和夫認為,能混出名堂的人,不會瞻前顧後,不會被「不可預知的未來」難住,而是儘自己所能,過好當下的每一天。稻盛和夫是這麼思考的,也是這麼做的。在他創辦京瓷公司後,他只制定年度計劃,而不是5年計劃、10年計劃。
  • 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很小氣
    真正有福氣的人,往往都很小氣,但是他們的小氣並不代表他們是吝嗇鬼。真正有福氣的人,對自己的健康都是很小氣的。他們知道該什麼時候做什麼事,重來都不想靠糟蹋自己的身體健康去換來工作和錢財。他們更不會夜裡不休息不睡覺,三更半夜去和朋友喝酒聚會。
  • 王陽明:人到40歲,要懂得「2不管,2不爭」,教你少走彎路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書,寫盡了心酸,訴說了一生的過往。而人活一世,無非圖個坦坦蕩蕩,求個問心無愧。而人這一生基本都是從不成熟到成熟,從曾經的年少輕狂到上了年紀以後變得成熟穩重。而人這一生有那麼幾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可以說是人這一生中重要的轉折點,就是30歲、40歲。為什麼說這兩個年齡階段很重要?比如有一句老話叫「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可以說,30歲這個年紀,要對自己未來有清晰的·規劃,要明確自己的方向。而到了四十歲,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往後的人生中任何選擇不能僅僅只考慮到個人。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對這3件事「心狠」,才是對自己大愛
    王陽明是什麼人?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王陽明有一個不同尋常的特點,就是心智成熟早。他14歲時就能想到,儒生的最大缺點是不懂兵法,不能在戰爭時帶兵打仗,上陣殺敵。
  • 王陽明:三不管(深度好文)
    萬物皆刻盼,唯有三不管。王陽明先生明確指出:「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是是非非,不會事事都如己意;紛紛擾擾,不會處處都悅己心。但是,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王陽明也在《傳習錄》裡說:「天下之人見其若是,遂相與非笑而詆斥之。」人生大病,不過「在意」二字。「非笑」常發生,「不管人非笑」可難得,若我們能淡定面對他人的譏笑與諷刺,也就離從容人生不遠了。
  • 王陽明:人沒出息的3大根源,別到40歲才明白,現在改變還不晚
    這是因為,王陽明不僅有赫赫事功,而且「學問是三人之首」,「是繼孔孟之後,與朱熹齊名的曠世大儒。"以此而論,王明陽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位立德、立言、立功皆完美者。王陽明曾點破:人沒出息的3大根源,別到40歲才明白,現在改變還不晚。
  • 王陽明:聰明人一生有「三不爭」,堅持下去,路才能越走越順
    明代的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就曾說過:聰明人,一生有「三不爭」,堅持下去,路才能越走越順。1.不爭面子王陽明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面子是給別人看的,但日子卻是要自己過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