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人如果沾染了這3個習慣,不會富有,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

2021-01-10 遼寧臺奇趣百科

我們小時候就養成的習慣,往往就會伴隨我們的一生,好的習慣會給自己的生活錦上添花,而壞的習慣也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災難。但是任何習慣都是由心而生。如果你的內心接受了一件事,誰也改變不了。

其實,早在明代的時候就有人悟透了這個道理,這個人就是心學大師王陽明。王陽明在心學體系的建樹上可以用「絕唱」這個詞來形容,創立了響屬於自己的「陽明心學」,成為後世學習和借鑑的榜樣。

王陽明在《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中提到:真正聰明的人,一生都有三不沾,越是不沾,越能積德積福,從年輕的時候就要注意,千萬別等到40歲以後才醒悟。

一、不沾懶

惰性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特徵。可是惰性和懶惰是不一樣的。懶是後天形成的,而且懶是有惰性衍生而來的,但是這絕對不是一個人懶惰的藉口。

懶完全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意志和精神改變,墮不改就變成了懶。如果一個人明明知道自己的惰性,卻放任不管,讓自己逐漸變得非常懶,這個人以後一定不會有大出息。

男人沾染了懶,則財運不佳;女人沾染了懶,則家庭不幸福,甚至還有人說:「懶是萬惡之源,它會把身邊一切不幸都吸引過來」。因此如果一個人想要變得富有,一定要先戒掉懶。

二、不沾小氣

21世紀是一個注重分工合作的時代。一個人的力量即使再強,也比不上一個團隊合作的力量。一個人沒有才能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度量,度量小的人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但是從來不會反思是不是自己的問題,這種人用「成事攬其功,敗事委其過」這句話形容,非常合適。

這種小氣的人憑什麼能變得富足呢?如果他們變得富足,簡直是天理難容。自古以來,人們非常看重德才,有才無德的人難以混出頭;有德無才的人會受到尊重。所以想要讓自己變得富有,一定不要沾上小氣這個習慣,否則智慧遭人嫌棄。

三、不沾閒話

閒話指的就是「兩面三刀」,非常擅長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這種人非常擅長人前君子,人後小人,雖然心思非常縝密,但是大部分用在了算計別人上。喜歡說閒話的人,短時間是不會露出馬腳;但是時間長了就一定會受到別人的嫌棄,就這樣自己斷送了屬於自己的運勢和財路。

王陽明曾經多次強調:「百死千難,但為此心」。人的一生最困難的事情不是名譽和利益,而是修心,如果內心修煉好了,即使沒有錢財也能幸福安康。所以一個人想要變得富有,一定不要沾上喜歡說閒話這個習慣,否則你只能繼續窮下去。

王陽明的智慧精華

上面這3點,就是王陽明總結的一個人想要變得富有,不要沾染的3個壞習慣,千萬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王陽明一生都在追求知行合一。他曾經為了格物致知,對著門前的竹子觀察了一個月,最後得出結論:「理即心,心即理」,修煉好了內心,我們變得到了世間至理。

王陽明後世的弟子無數,曾國藩、張居正、梁啓超等人都是他的「追隨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評價他:」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想要學習了解更多王陽明的心學,可以去看一看《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全面且系統地整合了王陽明的學說,對於今天的職場人、創業者、學生有很大的幫助。

無論是自己看,還是買來送給身邊的親戚朋友,都能涵養福報。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三不管」,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
    我們生活在一個人情社會中,免不了和人來往。但是有多少人能將人際交往的分寸把握得剛剛好呢?「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對人心和人際交往研究的非常透徹,他認為真正的聰明人,如果能夠做好這「三不管」,人生就能順風順水,千萬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王陽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這輩子別問了,別等到40歲才知道!」第一,不要問過去王陽明:「思考過去有什麼好處?你放心吧。」想過去的事,不放手有什麼意義?這樣的胡思隨意的想法只會導致純潔而清晰的心靈的喪失。人活在當下,只需要做以前的事,念念不忘過去的大多是對現實不滿的人。
  • 王陽明提醒: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王陽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這輩子別問了,別等到40歲才知道!」第一,不要問過去王陽明:「思考過去有什麼好處?你放心吧。」想過去的事,不放手有什麼意義?這樣的胡思隨意的想法只會導致純潔而清晰的心靈的喪失。人活在當下,只需要做以前的事,念念不忘過去的大多是對現實不滿的人。
  • 王陽明:這3種習慣一旦沾上,人生很難幸福,別等50歲以後才明白
    我們的很多習慣其實都是在小時候養成的,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它們很多都會伴隨我們一生。好的習慣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壞習慣卻可以將人拉進深淵。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一切外在事物的變化都是由心決定的。習慣也是由心而生,隨心而變,想要改掉壞習慣就要從心開始。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做到「3不問」,別等到四十歲才知道
    人這一生,不同的階段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有些人總是吃了很多虧才學會成長,而有些人,懂得做一個「聰明人」,可以讓自己人生少走許多彎路。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一不問」王陽明:「過去之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意思就是已經過去的事情,還去思前想後,放不下,有什麼意義呢?
  • 王陽明:男人沒錢沒人脈,修煉好這7字真言,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在這一點上,心學大師王陽明的思想就很具有啟發性,他的「修心學」、「心外無物」,就是在強調人自身的精神信仰力量,主張去修養自己的內心,使其變得強大。這7字真言,你若能參透,便可擺脫現狀,早日飛黃騰達!一、「心」字真言:一切問題都是心的問題「相由心生,情隨心遷」,在王陽明看來,一切問題都是心的問題。他曾對弟子說:「人胸中各有個聖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強大的內心,能夠幫助一個人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尤其是面對現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如果心情過於浮躁,就很容易迷失自己。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人一生要吃三碗面,人面、場面和情面,如果人想在社會上混出一番成就來,那就一定得「煮」好這三碗面。其實已經早在幾百年前,老祖宗就已經在探索怎麼做好這三碗面了。明代一哥王陽明也是同樣,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除了修心是最複雜的事情之外,其他一切都不過像天上漂浮的雲罷了。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懂得3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明白!
  • 王陽明:人沒出息的3大根源,別到40歲才明白,現在改變還不晚
    這是因為,王陽明不僅有赫赫事功,而且「學問是三人之首」,「是繼孔孟之後,與朱熹齊名的曠世大儒。"以此而論,王明陽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位立德、立言、立功皆完美者。王陽明曾點破:人沒出息的3大根源,別到40歲才明白,現在改變還不晚。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因此這個世界上所謂的金錢、名譽只是神馬浮雲罷了,只有修心是最難的事情,明代的一哥王陽明早就悟透了這個道理,於是他將修心當作了一生的追求和摯愛,把青春歲月都奉獻給了心學。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很多人50歲以後才頓悟。
  • 王陽明:人想要幹大事,一輩子「三不爭」,別等到40歲以後才明白
    人世間的恩恩怨怨,來來往往,都沒必要爭個你死我活,爭個面紅耳赤,為了已經過去的事情,而爭個不休,鬧個不止,沒有多大意思,不管是兄弟父母,還是妻子朋友,不畏過往,不爭過往,好好的珍惜現在,活在當下,才是明智選擇。
  • 王陽明告誡:吃虧之後會恍然醒悟,生活中遇到這兩種人儘量不要幫
    自王陽明創立了陽明學說以後,被後代很多人尊崇,很多人都開始學習他的陽明學說,王陽明提倡的是心即理,知行合一。心即理,說的是要尊重內心的想法。知行合一,說的就是不光要知道理論知識,要在實踐中找到真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王陽明思想學。王陽明說:「當你得意時,朋友認識了你;當你失意的時候,你重新認識了朋友」。
  • 王陽明:真正有福氣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60歲後才醒悟!
    是是非非,不會事事都如己意;紛紛擾擾,不會處處都悅己心。在王陽明看來,為人處世,若是掌握了這「三不管」,真的會自在灑脫許多,否則只會越活越累。真正聰明的人,在為人處事上:遇事不爭,是一種氣度;遇謗不辯,是一種坦蕩;遇人不怨,更是一份自信。3、不管人榮辱王陽明曾兩次科舉考試落榜,但他的父親是當朝有名的狀元,狀元之子連續兩次落榜,恥辱不?
  • 王陽明:「人有三,必窮」,有這3個特徵的人,註定難以成功
    雖然很多人認為人窮是因為出身不好,不像那些出生在富裕家庭的人,有足夠的人脈和金錢等資源作為依靠。但實際上,世界上從來就沒有註定的貧窮,一個人的未來會怎樣都是現在所做的決定造就的。明代的心學大師王陽明曾說:「人有三,必窮」,一個人如果有這3個特徵,將註定難以成功。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對這3件事「心狠」,才是對自己大愛
    王陽明是什麼人?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王陽明有一個不同尋常的特點,就是心智成熟早。他14歲時就能想到,儒生的最大缺點是不懂兵法,不能在戰爭時帶兵打仗,上陣殺敵。
  • 王陽明:人到40歲,要懂得「2不管,2不爭」,教你少走彎路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書,寫盡了心酸,訴說了一生的過往。而人活一世,無非圖個坦坦蕩蕩,求個問心無愧。而人這一生基本都是從不成熟到成熟,從曾經的年少輕狂到上了年紀以後變得成熟穩重。而人這一生有那麼幾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可以說是人這一生中重要的轉折點,就是30歲、40歲。為什麼說這兩個年齡階段很重要?比如有一句老話叫「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可以說,30歲這個年紀,要對自己未來有清晰的·規劃,要明確自己的方向。而到了四十歲,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往後的人生中任何選擇不能僅僅只考慮到個人。
  • 王陽明智慧: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可能是犯了這4個忌諱
    王陽明用他的親身親歷告訴我們:無論是上班,還是創業,一定不能有下面這四種毛病,如果不戒掉,一定會一事無成。面對機遇,搖擺不定《命運賦》裡有言:「馬有千裡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 3個習慣搞壞膝蓋,別等以後追悔莫及
    《3小習慣把你的膝蓋搞壞!!!也就是一直以來都沒有什麼運動習慣的人,突然想靠著大量運動來減肥。這些運動有個共通的的特色,需要雙腳大量的跳躍。對於你的膝蓋負擔可不算小。然而這些剛開始想到要減肥的人,通常都沒有什麼運動習慣。因此膝蓋周圍的肌肉,都不夠有力去支撐如此大的負擔。
  • 王陽明:世間這3種人最命苦,不會幸福,希望你不是
    王陽明:世間這3種人最命苦,不會幸福,希望你不是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開創了偉大的「心學」體系,是中國歷史上位列第一陣列的大哲。他的思想一出世,便形成了巨大的反響。數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國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 王陽明:如果身邊有這3種人,要注意,不能深交
    小時候的王陽明就已經立下志向要成為一代聖賢,所以一直以來嚴格要求自己,即便是被打壓,也不該初心。在王陽明30多歲時,被貶謫到龍場,之後成功領悟到「聖人之道」,後人將這一次的頓悟,稱之為「龍場悟道」。所以,後來成為聖人的王陽明說:一個人如果在30歲之後,人生還不順,可能是因為身邊有這3種人在影響你。1、好機無謀,必險意思是,喜歡投機取巧,但自己的能力又不夠,不懂得謀劃的人呢,最後往往會讓自己陷入險境。
  • 王陽明告誡:人的後半生想要過好,不靠錢和人脈,牢記這3個錦囊
    每個人都想成就一番事業,但是有很多人奮鬥了半輩子都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高度。於是到了人生下半場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甚至有的人認命、放棄奮鬥。王陽明卻用自己的一生經歷告訴世人: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只要牢記著3點,早晚會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