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想要過得好,就需要端好三碗面:臉面、情面和場面。我們生活在一個人情社會中,免不了和人來往。但是有多少人能將人際交往的分寸把握得剛剛好呢?
「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對人心和人際交往研究的非常透徹,他認為真正的聰明人,如果能夠做好這「三不管」,人生就能順風順水,千萬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
一、不管人毀謗
有句話說,「真正的內心強大,是從聞謗不辯開始的。」陽明心學剛提出來時,很多人都將其看作異端學說。但是王陽明卻毫不在意,繼續宣講自己的心學。後來,心學可以和程朱理學一較高下,並且在之後的歷史時光中,揚名海外。
世界上有兩件事:關我何事,關你何時。人這一輩子,終究是為了自己,與其活在別人嘴裡,不如活在自己心裡。清者自清,面對別人的誹謗,不要做過多的解釋和爭辯,謠言自然不攻自破。
二、不管人非笑
很多人知道鴕鳥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將自己的頭埋在沙子裡,逃避威脅。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也會有這種心態,在面對別人的嘲笑時,一邊告訴自己不要聽,一邊又很在意,讓自己難受。
孔子在周遊列國時,有人說他是在顯擺。孔子和弟子在鄭國走散後,弟子就到處打聽有沒有人見到孔子,沒想到他們竟然說「累累然若喪家之犬」。孔子知道後並不生氣,而且還自己自嘲。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別人的嘲笑,強大自己的內心才是關鍵。如果每次都和別人爭論,自己只會更加難受。
三、不管人榮辱
王陽明提出了:「榮辱得失面前不動心」。王陽明的父親是狀元,但是王陽明卻是兩次參加科考失敗,成為很多人的笑料。他的父親非常擔心他承受不住,一直在開導他,但是王陽明笑著說:「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心態,王陽明在官場中,即使遭受同僚的打壓,也不會將這些事情放在心上,活出了自己。而且還在自己落難之際,悟出了聖人之道,創立了「陽明心學」。
臉面需要自己掙;情面需要自己經營;場面需要迎合。人的這一輩子,如果能夠做好這三碗面,相信人生會越來越好。如果你想學習更多關於王陽明的智慧,推薦你閱讀《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
書中詳細介紹了王陽明傳奇的一生和其卓越的學習思維。讓你擁有超越自己的勇氣,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去品讀,都會讀出新的感悟。越早讀它,對你的思維方法提升越大。
王陽明心學自誕生以來,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影響了中國,更影響了世界!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閱讀王陽明知行合一,不僅能學習到他的智慧方法,而且能夠幫助自己少走很多彎路,讓你的人生充滿智慧與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