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三不管」,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

2020-12-22 遼寧臺奇趣說

人生想要過得好,就需要端好三碗面:臉面、情面和場面。我們生活在一個人情社會中,免不了和人來往。但是有多少人能將人際交往的分寸把握得剛剛好呢?

「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對人心和人際交往研究的非常透徹,他認為真正的聰明人,如果能夠做好這「三不管」,人生就能順風順水,千萬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

一、不管人毀謗

有句話說,「真正的內心強大,是從聞謗不辯開始的。」陽明心學剛提出來時,很多人都將其看作異端學說。但是王陽明卻毫不在意,繼續宣講自己的心學。後來,心學可以和程朱理學一較高下,並且在之後的歷史時光中,揚名海外。

世界上有兩件事:關我何事,關你何時。人這一輩子,終究是為了自己,與其活在別人嘴裡,不如活在自己心裡。清者自清,面對別人的誹謗,不要做過多的解釋和爭辯,謠言自然不攻自破

二、不管人非笑

很多人知道鴕鳥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將自己的頭埋在沙子裡,逃避威脅。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也會有這種心態,在面對別人的嘲笑時,一邊告訴自己不要聽,一邊又很在意,讓自己難受。

孔子在周遊列國時,有人說他是在顯擺。孔子和弟子在鄭國走散後,弟子就到處打聽有沒有人見到孔子,沒想到他們竟然說累累然若喪家之犬」。孔子知道後並不生氣,而且還自己自嘲。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別人的嘲笑,強大自己的內心才是關鍵。如果每次都和別人爭論,自己只會更加難受。

三、不管人榮辱

王陽明提出了:「榮辱得失面前不動心」。王陽明的父親是狀元,但是王陽明卻是兩次參加科考失敗,成為很多人的笑料。他的父親非常擔心他承受不住,一直在開導他,但是王陽明笑著說:「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心態,王陽明在官場中,即使遭受同僚的打壓,也不會將這些事情放在心上,活出了自己。而且還在自己落難之際,悟出了聖人之道,創立了「陽明心學」

臉面需要自己掙;情面需要自己經營;場面需要迎合。人的這一輩子,如果能夠做好這三碗面,相信人生會越來越好。如果你想學習更多關於王陽明的智慧,推薦你閱讀《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

書中詳細介紹了王陽明傳奇的一生和其卓越的學習思維。讓你擁有超越自己的勇氣,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去品讀,都會讀出新的感悟。越早讀它,對你的思維方法提升越大。

王陽明心學自誕生以來,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影響了中國,更影響了世界!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閱讀王陽明知行合一,不僅能學習到他的智慧方法,而且能夠幫助自己少走很多彎路,讓你的人生充滿智慧與豁達。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人一生要吃三碗面,人面、場面和情面,如果人想在社會上混出一番成就來,那就一定得「煮」好這三碗面。其實已經早在幾百年前,老祖宗就已經在探索怎麼做好這三碗面了。明代一哥王陽明也是同樣,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除了修心是最複雜的事情之外,其他一切都不過像天上漂浮的雲罷了。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懂得3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明白!
  • 王陽明:人如果沾染了這3個習慣,不會富有,別等40歲以後才醒悟
    王陽明在心學體系的建樹上可以用「絕唱」這個詞來形容,創立了響屬於自己的「陽明心學」,成為後世學習和借鑑的榜樣。王陽明在《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中提到:真正聰明的人,一生都有三不沾,越是不沾,越能積德積福,從年輕的時候就要注意,千萬別等到40歲以後才醒悟。一、不沾懶惰性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特徵。可是惰性和懶惰是不一樣的。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人活一輩子,會遇到很多賊,大部分是發自內心的。心裡有賊就看大家了。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最困難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只是一片「浮雲」,王陽明,也是如此,他把「修心」當作自己一生的摯愛。王陽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這輩子別問了,別等到40歲才知道!」第一,不要問過去王陽明:「思考過去有什麼好處?你放心吧。」想過去的事,不放手有什麼意義?這樣的胡思隨意的想法只會導致純潔而清晰的心靈的喪失。人活在當下,只需要做以前的事,念念不忘過去的大多是對現實不滿的人。
  • 王陽明提醒:真正聰明的人,一生有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
    人活一輩子,會遇到很多賊,大部分是發自內心的。心裡有賊就看大家了。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最困難的事情,其他的一切都只是一片「浮雲」,王陽明,也是如此,他把「修心」當作自己一生的摯愛。王陽明:「一個真正聰明的人,這輩子別問了,別等到40歲才知道!」第一,不要問過去王陽明:「思考過去有什麼好處?你放心吧。」想過去的事,不放手有什麼意義?這樣的胡思隨意的想法只會導致純潔而清晰的心靈的喪失。人活在當下,只需要做以前的事,念念不忘過去的大多是對現實不滿的人。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人一生要遇到很多陌生人,有貴人,當然也有「賊人」,多如牛毛,而大部分「賊人」其實來自人們的內心,因為心中藏賊,看誰都像賊。因此這個世界上所謂的金錢、名譽只是神馬浮雲罷了,只有修心是最難的事情,明代的一哥王陽明早就悟透了這個道理,於是他將修心當作了一生的追求和摯愛,把青春歲月都奉獻給了心學。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很多人50歲以後才頓悟。
  • 王陽明:真正有福氣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60歲後才醒悟!
    生而為人,難免為「三碗面」所累:人面、情面、場面。但王陽明卻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他說:「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生是非雜亂,總有不稱人心,生活紛擾冗長,總有不盡人意。是是非非,不會事事都如己意;紛紛擾擾,不會處處都悅己心。在王陽明看來,為人處世,若是掌握了這「三不管」,真的會自在灑脫許多,否則只會越活越累。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做到「3不問」,別等到四十歲才知道
    人這一生,不同的階段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有些人總是吃了很多虧才學會成長,而有些人,懂得做一個「聰明人」,可以讓自己人生少走許多彎路。而王陽明語錄也是對後世影響深遠,如今也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特別是很多商界大佬包括馬雲、馬化騰等都十分認可,並且都反覆讀了好幾遍。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3不問,別等40歲以後才知道!「一不問」王陽明:「過去之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 王陽明:人想要幹大事,一輩子「三不爭」,別等到40歲以後才明白
    我們在生活中總能看到一些爭強好勝的人,有好勝心,不服輸的勁頭其實是件好事。不服輸的人更能經受住磨難,所以也更容易獲得成功。但是有些事可以爭,有些事最好別爭。正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明代「陽明心學」創始人,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有「三不爭」,真正的聰明人才懂得。不爭過往。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別等到50歲才知道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問:不問過去,不問將來,不問人心。不問過去王陽明說:「過去事,思之何益?真正聰明成熟的人,只會活在當下,不會讓太多的昨天佔據自己的今天。活得乾淨灑脫,才是愛自己最好的方式。不問結果王陽明說:「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四不爭」,別等到中年才知道
    正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明代「陽明心學」創始人,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人生有「四不爭」,真正的聰明人才懂得。一、不爭口舌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在與人爭口舌上浪費時間,畢竟是非成敗轉頭空,公道自在人心。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你,就有人討厭你。為什麼要和不喜歡你的人浪費時間爭論他們誹謗你的話呢?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後才後悔不已
    稻盛和夫曾說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一、不問苦難,堅持自我俗話說得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很多人整天想東想西,每走一步都患得患失,結果一輩子一事無成。二、不問未來,活在當下真正聰明的人,不問未來。畢竟未來是立足於現在的,只有把此時此刻做好了,才是對將來最好的安排。
  • 王陽明:人到40歲,要懂得「2不管,2不爭」,教你少走彎路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書,寫盡了心酸,訴說了一生的過往。而人活一世,無非圖個坦坦蕩蕩,求個問心無愧。而人這一生基本都是從不成熟到成熟,從曾經的年少輕狂到上了年紀以後變得成熟穩重。而人這一生有那麼幾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可以說是人這一生中重要的轉折點,就是30歲、40歲。為什麼說這兩個年齡階段很重要?比如有一句老話叫「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可以說,30歲這個年紀,要對自己未來有清晰的·規劃,要明確自己的方向。而到了四十歲,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往後的人生中任何選擇不能僅僅只考慮到個人。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稻盛和夫是日本現在唯一在世的「經營之聖」,也是享譽全球的經營哲學家,他的經營思想也影響了很多人,馬雲曾三次拜訪他,任正非也自嘆不如,張瑞敏稱應該早點遇到他。其中讓人最影響深刻的就是: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早知道早受益。一、不問過去為什麼生活中總有人活得很痛苦,其實這就是在自尋煩惱,因為他們總是為過去已經發生的事哀怨後悔,戀戀不捨過去的輝煌,殊不知,這樣長久下去,只會擾亂我們的心智,得不償失。
  • 王陽明透露: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堅持2不問,3不爭!積德積福
    人都是有兩面性,甚至有些人具備多面性,尤其是那些聰明的人,表面上看過去簡單普通,其實內心十分強大,而且擁有超乎常人的智慧。王陽明就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他的一生非常艱難,先是被小人陷害,又被貶至貴州,在此飽受折磨,但是他在逆境中重生,靠著意志力生存下來。
  • 王陽明:真正有福氣的人,會做到「2不管,3不問」,福氣自然到
    或許普通人能夠擁有王陽明一半的頓悟能力,就能夠在這世界上生活得順風順水!王陽明追求兩個數字——2和3。聰明之人,必須做到2不管不管閒事所謂閒事,就是別人的事,換種說法就是與自己不相干的事情。既然與自己無關,又何必去費盡心思管他?
  • 王陽明:這3種習慣一旦沾上,人生很難幸福,別等50歲以後才明白
    我們的很多習慣其實都是在小時候養成的,無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它們很多都會伴隨我們一生。好的習慣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壞習慣卻可以將人拉進深淵。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認為,一切外在事物的變化都是由心決定的。習慣也是由心而生,隨心而變,想要改掉壞習慣就要從心開始。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學會了做事情2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學會了做事情2不爭,給自己積德積福有人說,中華上下五千年,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加半個曾國藩。提到陽明心學,很多人應該不會陌生。陽明心學是由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哲學家王守仁提出的,王守仁別號陽明,也就是那兩個半裡的王陽明。王陽明,是我國明清時期重要的心學家,哲學家,政治家。
  • 王陽明:真正大智慧的人,一生有2不問,可惜很多人知道得太晚了
    所以,一個真正聰明有大智慧的人,一輩子不會問這2個問題,可惜很多人都知道得太晚了!一、成熟的人不問過去王陽明說:「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王陽明認為,都是過去的事,如果一直執著不放下,只不過是徒增煩惱罷了,沒有任何的意義。其實,很多事情東西只要你放下了,就過去了,俗話說「有舍才有得」,如果你一直都將過去了的事情抓住不放,只不過就是自己給自己增加煩惱罷了。只有舍掉過去,才能得到更好的未來。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越懂得向2種人低頭!積福積德能成大器
    王陽明說過: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世界都為你讓步!只要你悟懂了王陽明心學,你便能有一顆永遠打不死的內心!而這一方面那些真正聰明的人越懂得付出實踐,有的人表面看起來很普通低調,但是他們的內心十分強大,這種人一般都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就像《天道》裡面的丁元英,他可以花幾萬塊錢買個音箱,也可以花2塊錢在路邊吃完餛飩。越聰明的人, 越是懂得向2種人低頭!
  • 王陽明:真正精明的人,要學會「2不管,3不問」!人生少走彎路
    但是王陽明這一生也是很坎坷,36歲那年,被宦官劉瑾陷害,被打了80大板,但是王陽明還是活了下來,後來劉瑾再發力,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當時的劉瑾認為,像龍場這樣的人間地獄,王陽明早晚也得活活悶死!很多人都覺得王陽明這一生完了,但是王陽明在龍場徹底感悟心學,人生從此過得通透無比,之後的人生基本沒有什麼坎坷。王陽明:真正精明的人,要學會「2不管,3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