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漫像主題人物
約翰·溫斯頓·列儂
約翰·溫斯頓·列儂
John Winston Lennon
英國搖滾樂隊The Beatles「披頭四」成員,搖滾音樂家,詩人,社會活動家。
五歲時,媽媽告訴我,人生的關鍵在於快樂。上學後,人們問我長大了要做什麼,我寫下「快樂」。他們告訴我,我理解錯了題目,我告訴他們,他們理解錯了人生。
——約翰·列儂
約翰·溫斯頓·列儂,1940年10月9日下午6點30分出生於英國利物浦一個工人階層家庭裡。
邵丹 作品
列儂的父親在小列儂只有三歲時就拋棄了妻子和兒子,因此,列儂很小的時候就不得不寄宿在位於沃爾頓郊區的姨母家裡。
王犇 作品
列儂在姨母家一直是一個很不聽話而且反抗性格極強的孩子。他經常逃學,也不好好做作業而是在作業本上亂寫亂畫。
1952年9月,列儂進入初級中學之後 ,於1955年初在學校裡組織了一個搖滾樂隊「the Quarrymen」(採石工人),唱所有的遊行歌曲,它正是披頭四樂隊的前身。列儂一直擔任樂隊的主要歌手和詞作者。
郭新民 作品
胡塗 作品
1960年,列儂組建了他的「披頭四」,並開始在各地的俱樂部演出,第一支單曲《Please Please Me》誕生。
黃澤斌 作品
胡旻 作品
1961年底,列儂和他的The Beatles碰到了布萊恩·愛普斯坦。第二年,披頭四正式與倫敦EMI旗下的一家小公司Parlophone籤下錄音合同。自此,開始了以披頭四為主角的搖滾樂「不列顛入侵」。
何妤 作品
披頭四樂隊的走紅非常迅速。
張明森 作品
陳輝國 作品
1962年10月5日,披頭四發行的第一張單曲《Love Me Do》立即登上英國排行榜第17名,同年年末之前發行的3張單曲《From Me to You》、《She Loves You》和《I want to Hold Your Hand》都直衝排行榜首位。
漫畫君 作品
誠藝信 作品
披頭四的成功震驚了世界,雖然他們被那些媒體專家以及因為他們的成功而受挫的人描繪為「拖把頭」、「奇怪的人」和「笨蛋」。然而,他們的音樂卻很迷人,他們全體和個人的魅力都會讓人產生共鳴,他們的風格透露出一種巨大的文化改變。
付偉藝 作品
仁生 作品
此後,搖滾樂壇多了一種專屬「Beatles」的音樂,承載起那個時代幾乎所有文化、政治和革命的力量,對成長於90年代的人而言,在他們沒來得及認識世界的時候列儂已經離開,在他們到達他的歲數時候,他依然存在。
繪影繪聲 作品
1970年4月披頭四解散了,1970年是列儂離開樂隊的第一年,他在這一年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Plastic Ono Band》。
冬兒 作品
1971年,列儂與洋子春天時移居美國紐約。由於美國移民局以1968年列儂因持有大麻被定罪拒絕為他頒發工作許可證,列儂開始了與美國移民機構的鬥爭。
黃澤斌 作品
黃澤斌 作品
冬兒 作品
冬兒 作品
美國移民局下令要求列儂離開美國,但遭到了他的拒絕。
1975年,列儂的孩子出世,從此他潛心在家養子。五年後,在將孩子Sean撫養大後,列儂宣布復出樂壇並籤署了新的歌曲創作合同。
鄭路作品
一寸蟲 作品
張連有 作品
繪影繪聲 作品
同年8月,沉寂了多年的列儂與妻子開始錄製他們的專輯《雙重夢幻》,該唱片於當年11月正式發行。
冬兒 作品
冬兒 作品
志榮 作品
王華北 作品
1980年12月8日晚10點49分,列儂被一名歌迷射倒在達科塔大廈門前。兇手馬克·查普曼在兇殺現場被逮捕,後被判處終生監禁,並且在2000年以前不得假釋。
董廣英 作品
邢厚祥 作品
王曉利 作品
冬兒 作品
12月9日,小野洋子宣布,「列儂不會有葬禮,他愛著大家,愛著人類,希望你們也愛他」。
邢厚祥 作品
邢厚祥 作品
12月14日,全世界數百萬歌迷們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兩點參加了為了列儂而進行的十分鐘的默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