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家族名人【​​​​​​​​​​​​​​​​馮驩】

2021-02-07 學習大國智慧

馮驩


戰國時的馮驩,為齊國孟嘗君田文門下食客,曾替田文到封邑收取債息,把不能還息的債券燒掉,替田文收買民心。



基礎信息

戰國時的馮 驩,為齊國 孟嘗君田文門下食客,曾替田文到封邑收取債息,把不能還息的債券燒掉,替田文收買民心。


在戰國時期,一些國家的重臣喜歡結交和收養各種各樣有一定本領的人,做他的「門客」,給他出謀劃策,並藉此提高自己的聲望,維持和鞏固自己的地位。這種做法一時成為風氣。如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蔡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收養的門客都很多,人們稱他們為「四公子」。這裡我們給大家說說齊國的孟嘗君的故事。


孟嘗君名叫田文,是田嬰的兒子。田嬰在孫臏指揮的馬陵戰役中擔任過副將,因作戰有功,齊國把他封於薛地(今山東滕州東南),稱為薛公。田嬰死了以後,田文繼承了父親的官位和封地,號稱孟嘗君。


孟嘗君懂得,收養大量門客,獲得很多人的擁護和支持,這對於取得名望,鞏固自己的地位是很必要的。於是他到處搜羅人才,不論貴賤,只要有一技之長,都以客相待。這樣,他愛慕賢人的名聲就慢慢地傳開了。別的國家的一些豪傑之土,甚至一些逃跑的犯人也來投奔他,把他當作知己朋友,為他辦事。


有一次,一個叫馮驩的人來投奔孟嘗君。孟嘗君看他那副打扮,一身破衣裳,腳穿草鞋,腰裡繫著一把劍,連劍鞘也沒有,知道是個窮苦人,就問他:「先生找我有何見教?」馮驩說:「我窮得活不下去,到您這兒找口飯吃。」「你有什麼本事呢?」「我什麼本領也沒有。」孟嘗君笑了起來,說:「那你就先住下吧。」孟嘗君手下的人看馮驩這麼窮,又沒本領,都看不起他,把他安排在下等房間裡住,天天給他粗飯吃。沒過幾天,孟嘗君問起:「那個馮驩幹什麼?」回答說:「他呀,天天彈那把劍,邊彈還邊唱;劍啊咱們回去吧,這兒吃飯沒魚蝦。」孟嘗君覺得這話傳出去,自己沒臉面,就讓人把馮驩搬到中等房間裡住,給他魚蝦吃。沒過多少日子,馮驩又唱了:「劍啊咱們回去吧,這裡出門沒車馬。」有人把這話報了孟嘗君,孟嘗君吩咐再給他一套車馬。誰知沒過多久,有人又來反映說:馮驩仍舊天天唱哩,什麼「劍啊咱們回去吧,沒錢不能養活家。」孟嘗君挺生氣,心想,這個窮鬼怎麼這樣不知足呢。不過,為了籠絡更多的人,他還是派人經常給馮驩的老母親送錢用。馮驩這才不彈不唱了。


過了一年光景,孟嘗君名氣越來越大,當上了齊國的相國。這時候,他的門客已經有三午人了。養活這麼一大幫人,得多少錢啊!儘管他收入不少,可也感到力不從心。他想來想去,想到在薛城還放了一大筆高利貸,已經年把沒收上利息來了,決定派人去收一下。這收債可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還得懂一套會計業務,門客沒人願意去倒叫孟嘗君作了難。有人推薦馮驩,說:「這傢伙身材高大,又很會說話,別的本事沒有,收債也許還行。」孟嘗君就把馮驩找來,對他說:「我平時太忙,對先生照應不夠。請您原諒。現在請您上薛城去一趟,替我收債,不知道您願不願意去?」馮驩很爽快答應:「行,我去。」於是準備車馬,收拾行裝,帶著債券,就出發了。臨走的時候,他問孟嘗君:「債收了以後,要買點什麼回來嗎?」孟嘗君說:「你看我家缺什麼就買什麼吧。」


馮驩到了薛城,那些比較寬裕的人跑來還了利錢,那些還不起債的窮人家早躲得無影無蹤了。馮驩用收上來的錢,買了幾頭大肥牛和十幾壇美酒,辦了幾十桌酒席,邀請所有的債戶來喝酒,並且通知說,不管還得起還不起的都要來,還不起不要緊,來核對一下債券就行了。馮驩熱情地招待他們。喝過酒,馮驩同債戶們一一核對了債券,問明了情況。凡是當時能給利錢的,就收下他們的錢;一時沒錢的,就約好歸還的期限;窮得實在還不起的,就乾脆把他們手中的債券收回,隨即當著大家的面,一把火把那些債券都給燒了。債戶們看了真是又驚又喜,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時候,馮驩站起來說:「咱們孟嘗君借錢給你們,是看到大家沒有本錢務農經商,難以度日;本來他是不想收利錢的,可是他手下有一大幫門客要養活,所以叫我來收利錢。如今核對了債券,能付的都付清了,暫時沒錢的都約定了歸還的期限,請務必按期交付,實在付不起利錢的,孟嘗君說,連本帶息都奉送了。所以我把這些人的債券全燒了。這都是孟嘗君的恩典,大夥可別忘了啊!」一番話,說得大家歡呼起來,都萬分感激孟嘗君的恩德。


孟嘗君聽到馮驩焚燒債券的消息,不由得火冒三丈,立刻派人把馮驩叫回來,氣呼呼地責備他:「好哇,我要你去收利息,你收了錢,就殺牛買酒,大擺宴席,還把債券給燒了。你搞的是什麼名嘗啊!」馮驩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公子您別急!請您想一想,不辦酒席怎麼能把債戶全都找來呢?債戶不來,怎麼知道誰付得起利錢,誰又付不起呢?現在,付得起的,已經定好期限,到期準能交上。付不起的,就是再過十年八年,他還是付不起。逼急了,他索性跑到別的地方去了,那些債券還有什麼用處呢?您要是硬逼著他們,得錢不多,倒落個不好的名聲,這划得來嗎?我把這些沒用的債券燒了,使薛城百姓對您感恩戴德,到處頌揚您的美名,這不是大好的事情嗎?我臨走的時候,您囑咐我揀您家缺少的東西帶回來。我看您這兒金銀財寶,山珍海味,什麼都不缺,唯獨缺少對窮苦人的情義。所以我就把情義給您買回來了。」孟嘗君聽了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好說:「算了,算了,先生休息吧。」從此,對馮驩又冷淡了。


後來齊王聽信了秦楚兩國製造的謠言,怕孟嘗君功高欺主,構成對自己的威脅,就免去了他的相國職務。那些門客一看主人失了勢,紛紛離去,只有馮驩還一心一意地跟著他。孟嘗君只得垂頭喪氣地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去閒居。他還沒進城,老遠就看見人扶老攜幼,夾道歡迎他,不由得掉下淚來,對馮驩說:「先生給我買的情義,今天我算是親身感受到了。」馮驩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保證它的安全呢;現在您只有薛城一個安身地方,哪兒夠啊?我再給您找兩個安身之處吧:一個在秦國的鹹陽,一個就在咱們齊國的都城臨淄。」他把打算跟孟嘗君一說,孟嘗君挺同意,給他好多車馬和金子做費用。馮驩就到秦國去了。


這時候,秦國的相國死了,位子空著。秦昭襄王一向很佩服孟嘗君,當初就想要拜他為相國,後來散布謠言中傷孟嘗為的是把他逼到自己這裡來。馮驩就利用這一點來遊說秦昭襄王,他一見到秦王就問:「大王聽說齊王把孟嘗君革職的事嗎?」秦王說:「聽說了。」馮驩說:「齊國能夠治理得這麼強大,全是孟嘗君的功勞。今天齊王這麼對待他,他怎麼能不怨恨呢?齊國的人事、機密等種種情況,孟嘗君都一清二楚,如果讓他來投奔秦國,大王就可以拿下齊國,稱雄天下了。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呀!希望大王趕快下手,不然,齊王覺悟過來,重新任用了孟嘗君,齊國可又要跟大王較量高低了。」秦王聽了很高興,立刻派遣使者帶了黃金千斤、彩車百輛的厚禮,前往聘請孟嘗君。


這時候,馮驩又搶先趕到齊國都城臨淄,求見齊愍王,氣喘籲籲地說:「大王聽說秦國要把孟嘗君接去當相國的消息嗎?」齊王說:「還沒聽說,是真的嗎?」馮驩說:「我親眼看見他們派彩車百輛,帶著黃金千斤往咱們這裡來了。


孟嘗君不去還好,真要當上秦國的相國,咱們齊國不就完了嗎?大王應該馬上重新任用他為相國,再多給他點封地。他是齊國的老臣,不會不答應的。到那個時候,秦國雖然強大,也不能拉走人家的相國呀?」齊王一聽,半信半疑,派人去察看秦國的使臣是不是真的來了,等到聽說已經入境,這才慌了手腳,連忙派人把孟嘗君接來,重新拜他為相國,又另外給他一千戶的俸祿。秦國的使者趕到薛城,撲了個空,知道孟嘗君重新當了齊國的相國,也無可奈何,只好空手回國去了。


那些走掉的門客聽說孟嘗君重新當上了相國,又來投奔他。孟嘗君很惱火,對馮驩說:「我失勢的時候,他們不幫助我,都溜了。多虧先生竭力奔走,我才得以重新擔任相國。他們有什麼臉再來見我呢?如果誰再來見我,我就唾他的臉,罵他一頓。」馮驩說:「公子大可不必這樣做。您現在做相國正需要大家扶持,可不能賭氣,把賓客趕走了,那樣誰還給您辦事吶?不如還像當初一樣熱情地招待他們,也顯得您的度量大。」孟嘗君說:「先生的話,我敢不聽嗎?」由於得到許多門客的支持,孟嘗君又穩噹噹做了好幾年相國。


孟嘗君門客馮諼,非馮驩.


史記馮驩

黃淡清

2007年4月10日《揭陽日報·揭嶺風情版》刊發郭偉忠先生《石魚石 無恙乎?》一文中說:「『食無魚』典出《戰國策》,記助孟嘗君復相位之門客馮驩微時事……」。筆者讀後覺得「孟嘗君之門客馮驩」提法有誤。


據《戰國策·齊策四·齊人有馮諼者》原文: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魚)客。」……


這段《齊人有馮諼者》節錄原文,翻譯為現代漢語:


戰國時期,齊國有個叫馮諼的人,家境貧寒,不能維持自己的生活,委託人家請求孟嘗君,說「願意投靠門下混碗飯吃。」孟嘗君問;「客人有什麼愛好?」回答說:「客人沒有什麼愛好。」又問:「客人有什麼本事?」回答說:「客人沒有什麼本事。」孟嘗君笑了笑,答應收留他,說「好罷。」孟嘗君左右親近的人以為孟嘗君看不起馮諼,就給粗劣的飯菜。


過了不久,馮諼靠在柱子上,彈他的劍,歌唱道:「長長的劍把啊,咱們還是回去吧,吃飯沒有魚。」左右管事的人把這情況告訴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吃魚,按照魚客的待遇。」註:孟嘗君食客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客食肉、中客食魚、下客食菜。中客又稱魚客。


免責聲明:此內容只供參考,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果您需要專業領域的建議,我們強烈建議您獨自對內容的可信性進行評估,並諮詢相關專業人士。


相關焦點

  • 馮氏郡望和堂號細解
    其開基始祖為戰國時韓上黨太守馮亭。    長樂郡:長樂郡有兩處:一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及隋朝所置,治所在今今河北省冀州市、阜城縣東部一帶;二是唐朝所置長樂郡,治所在今福建省閩侯縣一帶。    ──長樂馮氏,是西漢馮奉世之子馮的子孫。
  • ​今日的滕州和當年的「馮驩(huan)談鋏」的故事
    這裡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孕育了人類造車鼻祖奚仲,商代名相仲虺,招賢納士的孟嘗君,勇於自薦的毛遂,漢代儒宗叔孫通,布衣丞相公孫弘,「相劍大師」薛燭, 「焚券市義」的馮驩,抗金雙烈蘇津、蘇潤,明代抗倭名將薛士傑等歷史名人,俊彩星馳,各領風騷。  最使人感興趣的就是我的老師張知寒先生幾十年前對我講過的「馮驩談鋏」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在司馬遷的《史記》有其記載。
  • 孟嘗君與門客馮驩的春秋大義
    馮驩曰:「聞君好士,以貧身歸於君。」孟嘗君置傳舍十日,孟嘗君問傳舍長曰:「客何所為?」答曰:「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劍耳,又蒯緱,彈其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孟嘗君遷之幸舍,食有魚矣。五日,又問傳舍長。答曰:「客復彈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輿』。」孟嘗君遷之代舍,出入乘輿車矣。五日,孟嘗君復問傳舍長。舍長答曰:「先生又嘗彈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孟嘗君不悅。
  • 馮氏族譜
    馮氏起源馮(Féng 馮)姓源出有三:姬姓出自姬姓,為周文王昌之後。據《元和姓纂》、《後漢書》等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后裔畢萬,西周時,在晉為大夫,當時晉獻公陸續功滅了許多小國,其中包括畢萬的一支孫被封於馮城,其後子孫以邑為姓氏,稱馮姓。史稱馮氏正宗。是為河南馮氏。歸姓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
  • 馮氏郡望堂號大全,不知道的馮家人趕緊看!
    ──長樂馮氏,是西漢馮奉世之子馮的子孫。馮參是一位精通尚書的學者,歷任代郡、安定等地的太守,被封為宜鄉侯,後來,卻被誣陷而自殺,他的子孫歷經遷徙,最後在福建的長樂地區匯成巨族,又為馮氏家族增加了一個表明血緣依歸的標幟。
  • 六百年不變的馮氏「倔勁」
    馮益漢的舉動,實際上也是在抵禦時間對臨朐馮氏的消解。自從1986年他的叔叔馮元和提出,要把自己珍藏的馮氏家譜等歷史資料傳給他保管,馮益漢就已隱約意識到自己所要承擔的使命了。  對馮益漢個人而言,他對馮氏家族及家學、家風的歸屬感,以及曲折的人生經歷,馮元和的這一託付,他沒有任何拒絕的理由。
  • 北魏馮太后為什麼沒有成為下一個武則天 馮氏治下的北魏又是什麼樣的
    在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孝文帝的很多政績,但他推行的均田制、三長制這些都是這位馮太后制下實施的。馮氏憑藉自己的智慧穩定了北魏20多年的政局,這在那個時代是一項難以想像的任務。  文成帝太安二年,馮氏被封為皇后,馮皇后雖然在歷史上很有名,但是她的原生家庭並不好,老爹馮朗本是北燕貴族,後來投靠北魏獲罪被殺,無奈只能跟著姑媽生活,恰好姑媽又是太武帝的妃子,就這樣馮氏進了宮,後來被文成帝立為皇后。
  • 您姓馮嗎?您知道馮家的始祖是誰嗎?
    點上面「馮氏總群」加入馮氏家族!
  • 河南林州|隆慮馮氏族譜六卷
    隆慮馮氏族譜·六卷【正題名】隆慮馮氏族譜·六卷【責任者】馮清德、馮安福【撰修時間】2005【摘要】原籍山西壺關馮坡人,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遠祖兄弟五人奉詔東遷,一遷安陽石井崗廣兩以下名諱雖詳而世不可譜,遂以馮子忠、馮吉、馮子安為始祖。【譜涉地】河南省林州市五龍鎮合脈掌村、桃峪村、老墳凹村、南沃村、荷花村,臨淇鎮寺西崗村、臨淇村、崔莊村、河沿村、南園村、西張村、張家崗村、付村、李家寨村、荒莊村、邢掌村、後寨村,橫水鎮西趙村,桂林鎮董街村,採桑鎮秦家坡村,東姚鎮,城關鎮下莊村。
  • ●馮氏族譜大全!馮家人必看!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封魏家為諸侯,其後人魏長卿一支受封於馮城(一說今河南省滎陽縣,一說今陝西省大荔縣)。於是這一支子孫逐步放棄了畢、魏之姓,以邑為氏而改姓馮,史稱馮氏正宗。而魏地的子孫則氏魏,故馮、魏兩姓實為同一脈族。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拔部拓拔穆泰氏族,屬於以先祖官職稱號為氏。
  • 【大同名人錄】第二期:北魏馮太后
    在北魏王朝的政治舞臺上,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社會改革家,她就是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馮氏,她排除一切阻撓,兩朝攝政,義無反顧地推行社會改革,使北魏政權無論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有了質的飛躍,她將北魏王朝推向興盛之巔。公元442年(太平真君三年)馮氏生於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當時,馮氏的父親馮朗任秦﹑雍二州刺史,封西郡公。
  • 大清御史馮應壽故事(下)
    作者/汾陽宋志強總述       汾陽羅城古鎮馮氏家族,自清嘉慶四年第十四世馮大中首開馮氏家族進士之先河。清同治十三年,馮氏第十六世馮應壽進士及第。清光緒六年,兄弟馮應榮又考中進士,賜翰林院庶吉士,授職編修,擢御史。
  • 原來馮鞏與開國通用馮國璋有這種關係
    在電影《建黨偉業》中,馮鞏扮演的馮國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很多人意識到馮國璋是馮鞏的曾祖父。他們的家族關係是什麼?這種關係給馮鞏家族帶來了什麼好處和麻煩?家族關係他於當選副總統,代理總統,段其瑞被迫下臺,北京去世。馮國璋有5子1名女性,其中興旺是馮家遇的僕人,馮家遇有13個孩子,馮海崗是馮家遇的第三個兒子。馮國璋為《馮氏家譜》的修訂做了序言,並規定馮氏家庭應該是「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十字,順序是排輩。
  • 武聖關公關羽,原本姓馮?
    馮姓文化研究者:關羽本姓馮  馮姓文化研究者馮仁鴻在其著作《中華馮氏源流史》中豐富了關羽姓名由來。  這種「關羽本名馮賢,指關為姓」的說法,在馮邦所著《中華馮氏史典》中也有記載。  不僅如此,馮姓文化研究者多人提出過這一說法。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馮姓委員會會長馮海軍還特別囑咐:「關羽本來是姓馮的,這個都有記載的。」是什麼書籍中記載的呢?
  • 馮氏診脈技藝、延壽丹技藝被授予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馮氏脈診技藝、延壽丹技藝獎牌馮氏診脈技藝馮武臣教授為傳承人講解馮氏診脈技藝馮武臣教授為外國患者診脈馮武臣教授在美國洛杉磯榮獲中醫診斷金獎馮武臣教授給員工講授炮製延壽丹用中藥材傳統方法
  • 民國軍閥馮國璋,為何會被人稱為馮詩經? - 文史控
    例如:大名鼎鼎的李鴻章因為是安徽合肥人,就被尊稱為"李合肥",張之洞因為是河北南皮縣人,被譽為"張南皮",袁世凱因為是河南項城人,則被稱作"袁項城"……還有一位民國名人馮國璋,雖然是河北河間人,但是人們很少叫他"馮河間",而是叫他"馮詩經",《詩經》是五經之一,用一部古典名著當名字,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廣東廣寧永言堂馮氏播遷摘錄
    中華馮氏網微信公眾號:fenghomecn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馮」,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中華馮氏網>」 再點擊「關注」,即可成功加入中華馮氏大家庭。  永言堂馮氏始祖次登公,明初由南雄珠璣巷遷粵來寧,始居金澤,開族黃坪。
  • 馮太后重佛教
    《辭海》闢有《馮太后》條目,介紹了她執政的主要業績。        她於太和十四年(490年)去世,年僅49歲,諡「文明太皇太后」。        現代學者郭沫若說:「馮太后是一個很有才能的婦女。」「她對孝文帝前期的改革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