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知曉》是導演是枝裕和根據1988年的西巢鴨棄嬰案改編的一部電影。《無人知曉》故事的情節與人物的心理都是虛構卻無關煽情。但兒童跟成年人一樣都有著生存的壓力。
影片沒有過多的批評父母親的缺點。都靠觀眾去體會,這就造成了每個人的想法態度的不同。
從影片中我們看到了過錯方,我們站在上帝的視角看問題。但影片中卻沒有主觀地站在道德的頂端指責某一個人,或許正是因為欲望是人的本能。更能體現出人生的殘酷。因為每一個人都不是絕對的正直。
影片依舊是緩慢平淡的敘事風格。殘忍的故事,溫柔的敘述更揪心,這就是以柔克剛的力量。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14歲的明早早的擔起家庭的重擔。母親為了和情人同居,隱瞞了他們的存在,最終,撂下養育子女的責任離去。剛開始還是有給零星的生活費,後來更是直接停掉。
我想母親內心肯定有期盼過他們死去。正如那個在衣櫃裡曾經餓死的孩子一樣。否則不會在他們沒有生活能力的情況下拋棄他們,更不會停掉生活費,也不會在明打著收費電話機過去不接電話。
家裡斷水斷電斷糧,不得不承擔生活的苦難。一家子都是「黑戶」的她們的生命無人知曉。她們的生活無人知曉。正如她們的到來並未被期待,也終將無人知曉的離去。
明是個很早熟的孩子。整部片幾乎沒怎麼看到他落淚,我們看到他的堅強。黑暗中微微顫抖地埋葬妹妹的屍體。唯一一次落淚是他絕望地站在電話亭錢等待著電話的接聽。他渴望上學,渴望交到朋友,但是也有著善惡的底線。唯一一次偷東西也是為了救妹妹小雪。
生活很艱苦,光與暗是共存的。也有著溫馨的一面。便利店小哥將臨期的食品分給他們,
明穿上宮內的衣服打球時老師的教導,沒錢後他們也能在公園裡開心地玩耍……孩子本該是這麼一副純真的樣子啊。
影片最後並未交代結局,年幼的哥哥依舊牽著弟弟妹妹的手,繼續生活下去,四個孩子被丟棄,被遺忘,在角落裡毫無希望地生長,他們的生死無從得知。孩子們單純樂觀的心態會不會依舊不變,沒有結局卻無比悲涼。
真實情況是媽媽其實有六個孩子,三男,三女,其中一男孩在出生不久送人,另一男孩在嬰兒時餓死,被藏屍於壁櫥。
1988年房東因公寓被拖欠租金多月報警,警察到時屋內有一個14歲大的男孩、一個7歲和一個3歲的女孩。公寓的壁櫥裡發現一具已經化為白骨的只有幾個月大的嬰兒屍體,還有一個2歲的女孩被拋屍荒野。
而這個2歲的女孩小雪也並不是電影裡描述的不小心從椅子上摔死的。而是因為哥哥的一個混混朋友的方便麵不見了,而2歲的妹妹嘴角有海苔碎屑,便認定是妹妹偷吃了方便麵。於是兩人和混混的朋友幾人一起毆打妹妹,直至妹妹道歉。
之後哥哥把妹妹放到壁櫥上,妹妹因為站不穩從一米高左右的壁櫥跌落下來,混混看見妹妹摔下來的樣子覺得很趣,就一二再再而三的讓妹妹從壁櫥上摔下來。法醫最後也認定妹妹是摔死。
哥哥把妹妹的屍體在家裡藏了一個星期,直到屍臭無法掩藏才帶出去埋了。現實裡的妹妹是生生被虐待玩弄死的。這樣一部悲傷的電影,也幸好是存在著溫情敘述的,真實太過黑暗了,如此壓抑,如此無奈。
現實裡媽媽被判刑了,哥哥以及混混因為未成年沒判刑,被收教。
如果這個世界上做父母是需要考試的話,這樣會淘汰掉大部分的人渣。責任心強的人不會被欲望衝昏頭腦,最難能可貴的是在困境中承擔責任活下去。藝術源於生活,卻難高於生活。虛構的故事往往會比真實改編來的溫和。
劇荒?不知道看什麼?
關注飄雪不迷路,看飄雪嘮嗑嘮嗑。
煲劇不斷,快樂加倍。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