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與擔當。當下青少年正是我國2035年遠景目標實現的主力軍。這代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感如何?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針對14-35歲青少年進行的「你心目中15年後的中國什麼樣」調查顯示,85.3%的受訪青少年希望在未來15年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愛國愛人民是受訪青少年認為成為國家棟梁最應具備的素質。滿分10分,受訪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感得分達到9.44分。
85.3%受訪青少年希望在未來15年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劉昱強(化名)是西安某高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的本科生,他希望能在學術道路上走得更遠,未來成為科研工作者,深耕晶片領域,為國家晶片事業發展作出貢獻。
調查中,85.3%的受訪青少年希望在未來15年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在北京某國企工作的劉麗麗(化名),小時候曾經夢想成為一名醫生,「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醫護工作者是絕對的主力。面對被感染的風險,他們迎難而上、衝鋒陷陣,爭分奪秒救治患者,帶領全國人民打了一場漂亮仗。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國家棟梁」。
「班主任老師總告訴我們,作為學生,我們的職責就是好好學習,將來考入理想的大學,學習喜歡的專業。我希望在未來成為優秀的人,為國家貢獻力量。」北京朝陽某中學高三學生徐婭婭(化名)說。
成為國家棟梁,要具備哪些素質?在受訪青少年看來,愛國愛人民(77.3%)排在首位。接下來依次是:拼搏奮鬥(74.4%),刻苦學習(72.1%),弘揚民族文化、堅定文化自信(67.1%),愛崗敬業(66.7%),突破創新(65.3%),開放包容、具有國際視野(63.5%),舍「小我」、為「大我」(59.1%)等。
滿分10分,受訪青少年國家認同感得分高達9.44分
本次調查顯示,青少年群體普遍呈現出了較高的國家認同感。為直觀體現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感,課題組以五項表述對「國家認同」進行了展現和測量。結果顯示,當滿分為10分,受訪青少年群體的平均得分高達9.44分。
「當國家有效地控制住了肆虐的疫情,大家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我由衷地覺得我們國家太了不起了。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劉麗麗說。
江西某高校本科生輔導員唐婧莉(化名)說,她感到現在的大學生普遍都對傳統文化更感興趣了,「比如相關公共選修課非常受歡迎,不少理工科學生也會去聽課。這是好現象。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底色,青少年喜愛傳統文化,是認同自我身份與精神價值的體現」。
具體表現方面,95.9%的受訪青少年認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95.7%的受訪青少年表示「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95.6%的受訪青年認為「關心國家大事是青年的義務和責任」,95.3%的受訪青少年表示「聽到國歌奏響,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之時,我感到無比激動」,92.6%的受訪青少年贊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鄭雲天認為,未來的中國,科技進步一定會成為亮麗風景線,這是賦予年輕人的重要使命和機遇。隨著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人們對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智造都越來越重視,大批年輕人也勇於投身發展大潮,這種現象令人感到振奮和鼓舞。「我們始終都要銘記,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無論中國社會如何發展,這塊土地上孕育的古老燦爛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都會持續地影響整個國家和民族,因此當我們關注最前沿的先進文明成果的同時,也要保持住自己的『本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周易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