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王雅媛港股圈
自從國內推行去槓桿和PPP清庫後,環保行業的高速增長的時代已暫告一段落,也導致不少環保企業轉變策略。
其中,北控水務(0371.HK)便於2018年開始提出「雙平臺戰略」,放慢自己的腳步,展開對輕資產模式的追求。
一方面,有助集團打造全球性的水務資產運營服務品牌,最大化發揮其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有助修復集團的資產負債表。
3月30日,北控水務便交出了2019年的成績單,再次展現其輕資產化戰略的實施路徑以及轉型決心。
2019年:保持穩健增長,淨負債比率下降
2019年,儘管中國GDP增速放緩至6.1%,為近年來增速下降最大的一次,北控水務依然保持著穩健增長的態勢:
全年實現營收281.9億元港元(下同),同比增長15%;股東淨利為49.3億,同比增長10%;每股淨利為49.77港仙,同比增長4%;全年派發為18.5港仙,派息率為37%。
每股淨利低於股東淨利增速,主要因為年內進行配股造成的攤薄效應,但引入了作為國內最大的清潔能源集團 - 「三峽集團」作為策略性股東,無疑能為北控水務的長遠發展帶來更多契機。
另外,在輕資產模式的推進以及配股的影響下,集團的淨負債比率從2018年的114%下降至2019年106%。
資料來源:北控水務財報
期內,集團營收增加主要源於兩大業務,即水處理服務及水環境治理建造服務收入增加。
其中,收入佔比最高的建造服務增速最高,同比增長16.8%至178.8億元,主要受綜合治理項目建造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2%和BOT建設收入同比增長20%所推動;
至於水處理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0.8%至為77.4億;而技術服務及設備銷售同比增長11.7%至25.7億。
資料來源:北控水務財報
營運方面,各項指標基本維持平穩。
集團毛利率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至36.1%,管理費用率同比跌0.1個百分點至8.9%,財務費用率同比持平於8.6%,淨利率下滑0.6個點至20.7%。
資料來源:北控水務財報
此外,影響集團盈利的因素還有三點。
第一,其他經營費用淨額同比增長125%至6.2億元,主要因為安裝工程及汙泥處理成本上漲;
第二,合資企業利潤貢獻同比增長21%至5.5億元,主要因為來自水處理服務及水環境治理建造服務的多間企業利潤增加;
第三,聯營公司利潤貢獻同比減少16%至3.8億元,主要因為分佔北控清潔能源的利潤減少。
資料來源:北控水務財報
截止2019年底,集團就合共1,252座水廠(其中包括1,058座汙水處理廠、162座自來水廠、30座再生水處理廠及2座海水淡化廠)訂立服務特許權安排及委託協議,而期內每日總設計能力提升至約3,939萬噸,同比增長7%。
資料來源:北控水務財報
簡單而言,集團2019年的業績重點,就是保持穩健增長、淨負債比率下降以及穩健持續的比息比率。
根據集團管理層在業績會上表示,今年目標新增300萬噸/日的設計能力,同時預料:
綜合治理項目收入持平或略有增長、BOT建設收入增長5%、水處理以及技術及諮詢服務入增長約10%,全年資本支出為120億。
不過,由於疫情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管理層沒有給出具體盈利增長目標,但預計今年的盈利仍將好於2019年。
長遠來看,自由現金流在3-5年內轉為正數以及低於120%的淨負債比率目標不變。
疫情後的利好,將出現在政策和行業層面
疫情雖然令國內經濟短暫停頓,但如今多個產業已逐步有序復工復產,社會重新正常運轉只是早晚之事。
而最重要的是,疫情為環保行業帶來了一些正面影響,尤其在特殊時期,環境保護的價值得到進一步凸顯。
2月1日,生態環境部發文部署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運行管理工作,防止病毒通過糞便和汙水等可能路徑擴散傳播。
對於擁有1,000多個水廠的北控水務來說,集團在疫情發生後已成立了防控工作小組,要求各水務運營公司做好員工防護、汙水達標、供水安全工作,保障出水水質安全。
對社會而言,水廠不但作為保障社會正常運轉的公共措施,同時也是水環境保護的最後一道防線,各方自然需要嚴陣以待。
可預期的是,經此疫情,政府、社會必定更加重視衛生和健康,對水質一類的環境保護要求必定不會放鬆,升級勢在必行,這有利於環保行業的發展。
另外,此次疫情將大機率加快環保行業的併購重組進程。
在疫情下,中小企業較弱的抗風險能力顯露無遺,不少企業面臨資金鍊斷裂的情況。有報導指出,現階段全國共有近5萬多家的環保企業,其中90%以上是中小微型企業。
這意味著,經營不善以及沒有競爭力的環保企業將會加速退出,行業將出現更多併購機會,有利北控水務做強做大。
提速推進長江大保護
2020年,不但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好長江保護修復等重大戰役的關鍵之年。
長江大保護是一個巨大工程,根據市場預測,環保及生態建構方面的投資將達2萬億元。
考慮到目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加上基建是穩經濟的重要抓手,可預期政府將提速長江大保護一類的環保工作,以帶來一舉多得的成效。
根據報導,於3月21日,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項目在武漢正式開工,總投資達到75.9億元。
報導亦指出,項目建設期間將提供就業崗位8,000個,不僅將為當地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提供有力支撐,還將為武漢市水環境質量的根本改善提供保障。
可期待的是,隨著長江大保護的加速推進,三峽集團和北控水務今年的合作將會越來越頻繁。
資料來源:人民網
事實上,不論在業務或是股權上,三峽集團和北控水務的合作早已進入另一個重要裡程。
於2019年,雙方聯手中標/入圍的項目共有三個,涉及總投資約52億元。其中,嶽陽PPP項目的投資額約44.5億,相當於北控水務於2019年獲得的項目總額約40%,規模巨大。
同時,自去年底開始,雙方亦開始在長沙、南京及重慶等地成立註冊投資和運營雙平臺,逐步落實「雙平臺」模式,預料合作項目將會逐漸落地。
除此之外,繼2019年共增持六次後,三峽集團於2020年2月進一步增持北控水務股份,目前持股量達到9.06%,距離10%的執行董事提名門檻指日可待,兩者關係將更為緊密有利長遠發展。
資料來源:港交所
結語
2020年,全球受疫情衝擊,註定不是一個輕鬆的年份。不過,對屬於公用事業性質的北控水務來說,相比其他行業已有著更高的穩定性。
一方面,健康環保意識的提升以及作為穩經濟的工具,環保行業將獲得重視,意味將為企業的增長性保駕護航。
另一方面,在政策調控下,融資成本將會降低,有助提升北控水務的盈利能力。
最重要的是,在美股崩盤的衝擊下,不少地產龍頭、公用事業紛紛大跌,估值至今仍未得以收復。目前北控水務的股息率更達到6%水平。
在大環境下行的背景下,行業、業績以及派息比率的穩定性,這一切均是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指標,對投資者具備重要的參考價值,而北控水務無疑能給出一個合格的分數。
整體來說,此次疫情危機對不少行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不過,對於環保行業來說,能否將這次危機轉變為機遇,這或許值得我們注意。
(添加好友請備註:公司+合作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