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影視公司迎來股權變動,背後是行業的風險出清

2020-12-15 娛樂資本論

2020已經過去了一半。

這半年,影視公司歷了不小的「劫」。院線徹底停擺、劇組停止工作、影視人待業在家……

這些變動,同時也體現在了資本市場上。上半年,不少上市影視公司都發生了不小的股權變化。

從唐德、慈文、北京文化、鹿港文化等紛紛擁抱國資,到華誼、萬達發行定增,再到歡瑞、華策的高層變動、股權轉讓……2020這一年,上市影視公司動蕩不小。

看起來,影視市場的不穩定,供給側持續在出清,讓頭部上市公司受到較大波及,才會促使公司做出相應調整。不過,對於影視公司本身而言,這些變化實則是一個深度調整。從長遠來看,是一種風險出清。

寒冬過後,這些活下來的公司,將要面對的,既是挑戰,也是強身健體的機會。通過這些大規模調整,讓資源更加整合,內部系統更加規範,人員更加專業化、年輕化,更趨向於工業化體系。

畢竟,從前兩年便由於產業收縮而經歷著「大洗牌」的影視行業,到如今,已經到了最後的清算階段。當「毒」排盡,就是調整結束的時候,也是整個行業開始迎來轉折期的時機。

要知道,波谷過後,就會迎來上升。

國資入駐、定增、高層變動……上市影視公司都怎麼了

從今年開始,不少上市影視公司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股權變動。從這些變動背後,也能夠解讀出這些公司不同的調整策略。

其中最顯眼的,莫過於國資入駐影視公司。其實,從去年開始,國資接手影視公司就初現苗頭。

為了解決股權質押的問題,慈文傳媒創始人馬中駿將所持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5.05%股權,以13元/股、合計9.29億元總價轉讓給江西國資。同時,實際控制人也變更為江西省政府,由一家民營上市公司,變為國資主導的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

而在今年,影視行業大幅受挫的當下,國資反而更加大了出手力度,先後接下了多家大型上市影視公司的股權。

先是因《巴清傳》暴雷導致九成市值蒸發的唐德。由東陽國資接手原實控人吳宏亮25%的股權,成為唐德新實控人,以及第一大股東。隨後,北京文化亦宣布,青島西海岸以3.82億成功拍賣北文7.61%股權。而就在近日,鹿港文化也發布公告稱,將非公開發行2.68億股股份,由浙江國資認購。

與此同時,另有一些影視公司,也在通過內部高層及股權變動,來進一步完善公司內部結構的調整。

比如歡瑞世紀,在6月的公告中表示,原董事長鍾君豔申請辭去公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職務,專注於運營公司影視劇製作和藝人經紀業務;新上任的董事長趙枳程,將更加關注於公司的管理層面,進一步完善中後臺的流程管理,進一步提高效率,完善管理體系。

另一家電視劇頭部公司華策影視,同樣也在在今年迎來了副總裁、董秘的變更。原副總裁、董秘王穎軼先生辭去職務,並聘任張思拓先生為新任董秘。

縱觀今年的影視行業,受損最嚴重的就是電影公司。從製作到院線,無一不虧損嚴重。其中,華誼、萬達兩個電影公司「老大哥」也面臨業績巨虧。在這樣的情況下,華誼和萬達都選擇了定增,用以解決自身的股權質押風險,以及進一步擴展業務線。

其中,華誼兄弟獲得了來自阿里影業、騰訊、陽光人壽、象山大成天下、復星系下豫園股份、名赫集團、信泰人壽、三立經控、山東經達九家公司合計22.9億元的定增;與此同時,萬達電影也擬定增43億,用於未來的院線加盟及建設。

像這種多家上市影視頭部公司的集體股權變動,在近幾年影視市場中極為少見。這樣的變動,一方面是疫情導致影視行業低迷、公司業績受損的自救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前幾年影視行業動蕩,行業大洗牌的必然結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前幾年欠的帳,到了該還的時候。

那麼,在2020年這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年份,在此時選擇如此大手筆的變化,究竟是好是壞?

股權變動,是出清內部的風險,也是外部的看好

總的來說,這些公司由於外部環境變化,其經營活動受到了不小的行業衝擊。而在做出了相應改變和內部調整之後,才慢慢地穩定了下來。

從長遠來看,這也同樣是影視公司出清風險的必然趨勢,也是一次向好的變革。

從整體的產業層面來說,這種同一板塊的上市公司出現大規模股權變動的情況,屬於一種產業向的深度調整。公司通過內部調整,來適應變化劇烈的市場,並趁此機會解決掉積壓已久的風險。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雖然影視行業受到了疫情極大的影響,但通過這次危機,也是一個可以趁機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自身問題的時機。若是能夠通過此次內部調整而存活下來,獲得「脫胎換骨」的改變,那麼公司也會走得更加長遠。

更重要的是,股權變動、國資入駐、定增、高管變動,這些變化,都是從資本層面上,幫助實控人紓困,解決公司的實際經濟問題。

而對於一家影視公司來說,資本問題得以解決,沒有了錢的煩惱,就能夠更加專注於藝術創作,讓公司的內容製作能力儘可能少的被資本問題困擾。只有公司擁有強大的內容輸出能力,影視行業才會擁有更多優質內容,從而促進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如近日歡瑞世紀前董事長鍾君豔辭職,並同時間接轉讓公司10.87%股份給新任董事長趙枳程,同時趙枳程也接下了由於股權質押而帶來了6億多債務。這樣的轉讓,就是為了能夠解決目前實控人股權質押的問題。同時,也帶來了股權層面的穩定,讓後續發展更為明確。

看得出來,從本質上來說,不論是通過外部手段,來讓公司發生改變的策略,還是出於外部對於行業的信心,都是外界對於影視行業未來走向的一種積極預期。同時,也說明了這些公司的實力本身頗受認可,如今雖然遇到了困難,但是對於這些公司的預期卻向好。

從這些公司的經營現狀上看得出來,國資選擇入駐的公司,不管是慈文,還是唐德,抑或北京文化,均具有較強的內容製作能力,出品過不少「爆款」,卻在當下遇到了經營困難、市值下跌的狀況。此時出手,頗有些「救市」意味。

定增也是同樣。也正是因為看中華誼兄弟深厚的行業地位和多年優質內容積累,在公司發起23億定增時,才會有阿里、騰訊、陽光人壽等業內巨頭「好兄弟」的出手相助,幫助華誼度過這個難關。

另一方面,對於國資或其他外部投資方來說,為了自身影視文化產業鏈的完整性,與一家有實力的影視公司深度合作,同時也可以擴張自身業務線口,促進多邊合作。而選擇在低谷時對其進行股權投資,不失為一個高性價比的「抄底」好機會。

破繭之後,才會重生

對於公司內部來說,股權、高管等方面的變動,也是為了公司的更好發展。這些上市影視公司陸續發生的相應變化,也是行業的一個積極信號。

以歡瑞世紀為例。看得出來,歡瑞世紀在高管層面上的變更,是為了讓公司在股權上更加穩定,有助於公司的下一步布局和管理。據小娛了解,在這一系列變更結束後,公司在管理上將會在兩條線上更加著重:影視內容和藝人經紀,以及中後臺管理和戰略布局。

據了解,在鍾君豔離職董事長後,並非是離開公司,而是將精力更多的專注在影視內容的製作,和藝人經紀等方向,更純粹地關注於內容創作。

另一方面,是以新任董事長趙枳程為核心,進一步完善公司的中後臺管理和戰略布局,通過內部立項、審批的流程規範化,讓整個中後臺管理系統更加標準和透明化,從而從管理的層面,去輔助優質內容的開發。

這樣的布局,讓公司的治理結構和制度能夠更加規範化,執行也會變得高效且透明,讓影視內容製作進一步向工業化靠近,進入一個良性健康的發展循環。

不過,從財報上來看,行業整個2019年的利潤狀況承壓較大。但是在分析師看來,這些是行業在經歷市場動蕩後,進行調整的結果,「利潤表的改善,會體現出滯後的狀態。」

值得高興的是,從各大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來看,無論是項目情況,還是財報數據,隨著回款加速,現金流的情況逐漸變好。加之這兩年不斷地內部調整,各項指標也會慢慢變得健康起來。

這樣的調整也體現在了歡瑞今年的項目布局上。首先,就是力爭將手上的一些大劇順利播出,減輕存貨壓力。據了解,一些大體量劇集如《山河月明》《深潛》等,目前已經進入後期製作階段。

同時,公司也在新開劇集中積極轉型,對大體量劇集的製作更加慎重,更偏向現實主義、現代、諜戰等題材的開發,加強項目制度管理優化。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業績的穩定性、公司治理的合規化都是重要指標。而一家以內容為重的影視公司,則更要加強項目的管理制度,才能在產出優質內容的同時,也保證項目的高效率,對於上市公司的營運來說,這些層面就顯得尤為重要。

所以,如歡瑞這樣的上市影視公司,在經歷了一系列變化後,接下來所要做的,就是要讓這些更年輕、更專業化的新管理層,帶著破繭重生的公司,繼續深耕產業,推出更優質的作品,成為更具生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文化企業。

這不僅僅是歡瑞,對於整個影視行業來說,經歷了這幾年的陣痛期,在深度調整過後,也一定會迎來一個更有序的市場環境,和更健康的公司發展模式。

相關焦點

  • 橫店影視收購兩公司股權 擴展上遊產業鏈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橫店影視(603103)12月8日晚間公告,公司擬以現金方式收購控股股東橫店控股持有的影視製作100%股權及橫店影業100%股權,收購價分別為2054萬元、10173萬元,共計12227萬元。
  • 橫店影視收購兩公司股權,擴展上遊產業鏈
    來源:e公司橫店影視(603103)12月8日晚間公告,公司擬以現金方式收購控股股東橫店控股持有的影視製作100%股權及橫店影業100%股權,收購價分別為2054萬元、10173萬元,共計12227萬元。
  • 陷入困境的上市影視公司,現在都如何了?
    在被該片「拖累」了兩年後,唐德影視於2020年5月6日發布了關於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籤訂《股份轉讓意向性協議》暨控制權變更的提示性公告(以下簡稱《股份轉讓意向性協議》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擬變更為東陽市國資辦,唐德或將迎來國資控股。這兩年時間裡,影視行業也在經歷著較大的調整變化,陷入困境的影視公司不止一二,而這背後的成因和結果也不盡相同。
  • 阿里影業攜手多家影視公司 平臺+內容成行業發展趨勢
    阿里影業攜手多家影視公司 平臺+內容成行業發展趨勢 2016-06-14 13:23:26來源:中國證券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魏巍
  • 這家劉詩詩、趙麗穎持股的影視公司,要上市了!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家影視公司背後也不乏大咖「坐鎮」,除了有國內視頻平臺巨頭愛奇藝為公司擔任第二大股東,更有劉詩詩、趙麗穎等明星加持。據招股書顯示,除了股權投資以外,稻草熊與愛奇藝自2014年便開始了業務的深度合作,當時稻草熊的第一個項目,由吳奇隆和趙麗穎主演的《蜀山戰紀之劍俠傳奇》,率先開啟了「先網後臺」的播出模式,成為影視行業跨界網際網路的先鋒。
  • 主動求變與情非得已 上市公司實控人變更背後故事多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上市公司實控人變更背後故事多 本報記者趙學毅曹衛新殷高峰見習記者杜卓蔓11月18日早間,和均發布實控人擬發生變更的重大事項公告;當日晚間,又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在資本市場,如此大密度的上市公司實控人變更並不多見
  • 萬科雲計劃打包「物業+科技」上市 多起公司股權變更或意在鋪路
    至於萬科旗下另一家科技公司「萬翼科技」,同樣也是萬科物業BG首席合伙人朱保全在負責,但一位接近萬科的認識告訴記者,「萬科物業上市可能不會把萬翼裝進去。」去年10月中旬,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鬱亮曾在萬科北方區域媒體交流會上表示,「萬科物業一定會上市,但時間還沒確定。」
  • 青島國資3.8億競得北京文化7.6%股權 一個月入股四家上市公司完善...
    此外,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就在近一個月,青島國資還一口氣拿下三家上市公司控股權。頻頻出手的背後,既加速完善企業自身產業布局,同時也響應青島市提出國資加快上市發展要求、打造優質上市公司、做強做優做大上市公司的號召。伴隨著國資介入,一方面,將帶來大量資金和資源,可以幫助上市企業度過難關,獲得發展新途徑。
  • 我市將迎來第13家A股上市公司
    接下來,只要註冊生效,即可上市,而且時間大概率在今年內。屆時,惠州將迎來第13家A股上市公司。 惠州上市公司「PCB軍團」將達4家,總市值有望超300億 科翔電子招股說明書披露,科翔電子專注於高密度印製電路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
  • 冰與火的一季度,遭重創的上市影視公司到底虧了多少錢?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影視公司的業務按下「暫停鍵」,全國影院票房幾乎歸零,大量劇組暫停工作,不少公司已經難以為繼。數據顯示,2020年初至今,有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或吊銷,是2019年全年註銷或吊銷數量的1.78倍。今年前兩個月,影院類企業新增不到8000家,與2019年同期相比,新增數量下滑25%。
  • 影視行業至暗時刻已過?行業復甦歷經波折
    行業迎來多重改善, 商業模式正在發生變革   2019年是影視行業量價齊跌的第一年。      從量的維度,影視製作機構銳減,其中2019年甲級製作機構數量為73家,較上年減少40家,影視公司註銷數量達到3313家。
  • 華誼兄弟質押《八佰》應收帳款、上影直營影院停業,多家影視上市...
    每經記者:畢媛媛 每經編輯:杜毅一場令人意外的疫情,給本就艱難的影視行業再抹上一層陰影。春節檔影片悉數撤檔後,整個2月剩餘的28部影片幾乎不可能再按檔期上映。沒有作品,多家影視公司將直接迎來危機。
  • 吳秀波事件成"黑天鵝" 萬達電影和新麗傳媒或面臨損失 影視文化業...
    (原標題:影視文化業商譽壓頂 寒冬之後能否迎來春天?)在吳秀波事件的衝擊下,其直接和間接持股的影視文化業公司相繼躺槍股價下行。隨著吳秀波主演的《情聖2》撤出上映檔期,作為該電影出品方之一,萬達電影和新麗傳媒或面臨損失。但相比突然而至的「黑天鵝事件」,潛伏在影視文化行業上市公司財報中的高商譽則更需要重視。
  • 影視行業獨木難支 75%金融機構涉足影視信貸業務
    創業三年,在北京某影視傳媒公司任高管的他,感受著影視傳媒行業資本的「潮汐」風暴——來潮時,在激情與速度中翻滾著拍岸而上;落潮時又悄然而退,露出一片空蕩蕩。「很多人還是有著影視行業的夢想,現在託朋友介紹的私募聯繫少了,產業鏈條上的專業諮詢多了起來。」
  • 逆行者:盤點那些仍在謀劃上市的影視公司!
    來源:傳媒內參文/張穎2018年以來,傳媒影視行業一直面臨政策收緊、資本退潮、經營乏力的多重挑戰,傳媒影視股震蕩,影視上市公司業績財報虧損面較大,多家影視公司緊急救市,比如華誼兄弟曾進行多次質押,部分公司尋求了國資入股,比如華策影視,還有個別公司已經瀕臨破產、追債、遭問詢的境地,比如長城影視。
  • 利德曼溢價轉讓股權 國資接盤背後的風險
    不過二級市場對利德曼熱情並沒有持續,透析牽手背後的隱情後,投資者開始用腳投票。8月28日,公司股價下跌8.38%。8月29日,利德曼再放出資本動作,經董事會審議通過,擬使用不超過1100萬元自有資金,以收購股權或增資方式,取得上海科亦生物33.33%的股權。釋放併購利好後,公司股價卻應聲下跌3.58%,當日報收於7.27元。
  • 險企股權併購「乍現」冷暖否泰 上市公司收購保險股權逾470億
    今年的保險業收購和退出股權事件接連登臺。一方面是多家險企股東「脫手」旗下股份,意欲退出保險市場。另一方面,今年以來一些「新選手」在保險業投入的資金規模已逾470億元。業內人士預計,在防風險、去槓桿的外部環境下,保險行業下一步的發展重點不是增加數量,而是提高發展質量,規範經營行為。
  • 24家影視公司19家虧損救命錢來自這
    受疫情影響,多家影視上市公司發布了「最難」半年報。每經記者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在已經發布半年報的24家傳媒公司中,絕大部分上市公司無論營收、淨利相比上年同期均有明顯下降。與上述公司相比,以電視劇投資發行作為主營業務的影視公司雖也受疫情影響,但電視劇、網劇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現迎來一波小高峰。除主營為電視劇的上市公司傾斜線上外,光線傳媒、華誼兄弟、萬達電影等電影公司上半年的營收也有一部分來源於線上。
  • 私募股權基金募資寒冬:行業大洗牌 小機構加快出清
    在持續的資本寒冬下,長線資金進入股權投資市場依舊不足,而國資背景的LP(有限合伙人,泛指投資者)已成為國內股權投資行業資金的重要來源,其對GP(普通合伙人,泛指股權投資機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GP想要拿到政府引導基金的錢並不容易,尤其是中小機構更為艱難,行業頭部效應愈發明顯。
  • 新文化與周星馳對簿公堂背後,6.1億的股權支付金去哪了?
    其中,雙創文化影視認購金額為3.88億元,認購數量為9000萬股;雙創寶勵認購金額為8620萬元,認購數量為2000萬股;文鵬投資認購金額為8620萬元,認購數量為2000萬股。而此次權益變動也直接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不再是楊振華。今年5月20日,深交所向新文化下發問詢函,要求其說明PDAL是否實現2019年度業績承諾,原股東是否需要進行業績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