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黃土地貌
(一) 概念
發育在黃土地層中的地形。黃土是第四紀時期形成的陸相淡黃色粉砂質土狀堆
積物。
(二) 成因
黃土地貌是黃土堆積過程中遭受強烈侵蝕的產物。風是黃土堆積的主要動力, 侵蝕以流水作用為主。
黃土塬、梁、峁等地貌類型主要由堆積作用形成;各種溝谷則是強烈侵蝕的結果。
黃土區的侵蝕有古代和現代之分。現代侵蝕是指人類歷史近期發生的地貌侵蝕過程,它和古代侵蝕的主要區別是有人為因素的參與, 表現為侵蝕速度的加快。古代侵蝕純為自然侵蝕, 其速率通常是緩慢的。現代侵蝕和古代侵蝕在多數地區以大規模農耕興起時期為界。現代侵蝕都以溝道流域為基本單元。溝道流域內, 谷緣線以上的谷間地和以下的溝谷地侵蝕特點是不相同的。
(三) 地貌特徵
1. 溝谷眾多、地面破碎。
2. 侵蝕方式獨特、過程迅速。
3. 溝道流域內有多級地形面。
(四) 分布
中國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厚度最大的國家, 其範圍北起陰山山麓, 東北至松遼平原和大、小興安嶺山前, 西北至天山、崑崙山山麓, 南達長江中、下遊流域, 面積約63 萬平方公裡。其中以黃土高原地區最為集中, 佔中國黃土面積的72.4%, 一般厚50~200 米(甘肅蘭州九洲臺黃土堆積厚度達到336 米), 發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黃土地貌。
二、雅丹地貌
(一) 概念
雅丹地貌是新疆羅布泊地區的一種特殊的地貌形態, 是一種典型的風蝕性地貌。
「雅丹」 在維吾爾語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雅丹地貌現泛指乾燥地區一種風蝕地貌, 河湖相土狀沉積物所形成的地面。
(二) 形成條件
1. 巖性條件:雅丹形成發育可以在不同硬度和不同時代的巖石上。
2. 環境條件:目前發現的絕大多數雅丹分布在極端乾旱區, 年降水量小於50mm,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區, 風蝕作用強烈; 或較為溼潤的窪地, 鹽類風化作用、地下水作用強烈的地區。
3. 動力條件:雅丹分布於極端乾旱區, 風力作用是其主要外動力。大多數學者認為單一風向的強風是雅丹形成的主要外力, 也有學者研究認為部分雅丹的形成是由兩組風向相反的風況所致。
(三) 分布
主要分布於降雨稀少、植被稀疏、風蝕作用強烈的乾旱區和極端乾旱區的沙漠邊緣, 如西亞(特別是阿拉伯半島) 和中亞, 非洲撒哈拉沙漠和納米布沙漠, 北美西部荒漠地區、南美洲西部海岸荒漠區, 歐洲西班牙的埃布羅低地。中國主要分布在新疆羅布泊、哈密、疏勒河中下遊地區、柴達木盆地和內蒙古烏蒙等地。
三、丹霞地貌
(一) 概念
指由產狀水平或平緩的層狀鐵鈣質混合不均勻膠結而成的紅色碎屑巖(主要是礫巖和砂巖), 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 並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形。
(二) 形成原因
丹霞地貌是由砂巖礫巖為主的沉積巖經侵蝕作用所形成的赤壁丹崖群地貌。構成丹霞地貌的巖石是紅色砂巖(含砂礫巖)、礫巖為主的沉積巖。紅色是沉積巖形成丹崖的前提之一。
所謂紅色, 一是指巖石本身的顏色, 不只是其風化殼的顏色。二是指含有紅色色調的顏色都稱為紅色, 包括紅、褐、紫、橙、褐黃、灰紫等。三是指宏觀顏色, 不管紅層盆地中的巖石是否含有白、灰、綠、黃、黑等其他顏色, 只要仍以紅色為主, 人們視覺感觀上是紅色就可以了。
(三) 地貌特徵
紅色陡崖坡是丹霞地貌最重要的識別要素, 不同形態和體量的陡崖坡組合成堡狀、牆狀、柱狀等各類丹霞地貌的基本坡面。在幼年期和青年期丹霞地貌區, 大部分陡崖坡則構成峽谷的谷壁。
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貴州赤水、福建泰寧、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浙江江郎山, 2010. 8)。
四、喀斯特地貌
(一) 概念
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 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 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 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 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二) 成因
喀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巖地區的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 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 (HCO3)2], 後者可溶於水, 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 所以常把石灰巖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為喀斯特地貌。
(三) 分布
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的碳酸鹽巖出露地區, 面積為91 萬~130 萬平方千米。其中以廣西、貴州和雲南東部所佔的面積最大, 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區之一; 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區也有分布。廣西境內主要是熱帶和亞熱帶喀斯特, 貴州、雲南、西藏多為高原喀斯特, 高山喀斯特多分布在四川、雲南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區。
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雲南、貴州、重慶, 2007. 6.29;廣西, 重慶、貴州, 2012. 6. 22)。
(四) 社會意義
水庫選址時應儘量避免斷層、破碎帶、喀斯特地貌等。
喀斯特礦泉、溫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氣體, 有醫療價值。
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種沉積礦產較為豐富, 古喀斯特潛山是良好的儲油氣構造。
五、冰川地貌
(一) 概念
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 廣泛分布於歐洲、北美洲和中國西部高原山地。
(二) 分類
分為現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兩種。前者僅限於約佔陸地面積10%的現代冰川分布區; 後者主要指第四紀古冰川(最大覆蓋範圍佔陸地面積的32%) 塑造的地貌。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為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兩類。
現代冰川作用區的冰體部分按形態分為:
1.大陸冰蓋。面積大於5 萬平方千米公裡的陸地冰體, 如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
2. 冰帽。數千平方千米至5 萬平方千米公裡的陸地冰體, 規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頂冰川都可發育為冰帽。
3. 山地冰川。又分為冰鬥冰川、懸冰川、谷冰川、平頂冰川和山麓冰川等。冰川消融可形成冰面河流、冰塔林和表磧丘陵等冰川融蝕地貌。
(三) 分布
在中國東經120°以西, 北起阿爾泰山、天山、帕米爾高原, 南至青藏高原、橫斷山區, 巨大的高原高山上, 現代冰川和古代冰川都很發育, 冰川及其雕塑的冰川地貌廣泛分布。粗略估計, 現代冰川中約五分之一分布在天山冰川區。現代雪線大體自北而南、自邊緣山地向青藏高原內部升高, 阿爾泰山現代雪線為海拔3000—3400m, 天山3600 (北坡) —4200m (南坡), 祁連山4300—5200m (西高東低、南高北低), 崑崙山西端5500—5700m, 喀喇崑崙山5000m, 珠穆朗瑪峰地區5000 (南坡) —6000m(北坡)。第四紀冰期古雪線比現代雪線低數百至千餘米, 當時的冰川規模比現代冰川大許多倍, 但由於內陸乾旱氣候限制, 其分布地域仍很有限, 所以古冰川和現代冰川刨蝕或堆積地貌範圍都不大, 冰川刨蝕力弱, 故冰川和槽谷均較寬淺, 只是冰水堆積作用影響所致, 可達河西走廊及一些內陸盆地。
1. 【單選】關於中國地理,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九寨溝國家地質公園以雅丹地貌聞名
B. 藏羚羊主要生活在可可西裡國家自然保護區
C.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處於武陵山脈的腹地
D. 三江併流風景名勝區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 【單選】由於風的磨蝕作用, 一些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較強的剝蝕作用, 並逐漸形成向裡凹的形態。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巖層比較鬆散, 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 形成一種獨特的地貌形態。我們稱之為( )。
A. 丹霞地貌
B. 雅丹地貌
C. 喀斯特地貌
D. 張家界地貌
1.【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地理常識。九寨溝國家地質公園不是以雅丹地貌聞名, 而是在九寨溝中有很多喀斯特地貌的景點。雅丹地貌在我國, 主要是在新疆、甘肅和內蒙古等地, 如魔鬼城。故選A。
2.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地理常識。雅丹地貌是一種典型的風蝕性地貌。由於風的磨
蝕作用, 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較強的剝蝕作用, 並逐漸形成向裡凹的形態。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巖層比較鬆散, 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 形成雅丹地貌, 有些地貌外觀如同古城堡, 俗稱魔鬼城。故選B。
如果你今天學習了,就「留言」打卡告訴我們,讓我們一起見證學習的力量!
✎
你的對手還在努力學習呢2020公基全程直播班:
在這裡找到我們:
「一起考教師」APP——課程——公基專區——系統班
「一起公考」APP——課程商城——2020公基專區——系統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