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禪師,教徒十分嚴格。一次,禪師得知一位沙彌夜行時,不小心踩死一隻青蛙,就嚴厲地訓斥道:「你怎能隨便踩死生靈呢?這是犯了殺生的根本大戒,為免業報輪迴,你去後山跳崖,以捨身謝罪吧!」
沙彌一聽,頓時如五雷轟頂,知道自己闖下了大禍,只好拜別禪師,萬分悲痛地來到懸崖邊,準備殉身謝罪。往下一看,懸崖峭壁,只要跳下去,肯定粉身碎骨,不會有完屍。沙彌想來思去,進退維谷,不知如何是好,便忍不住掩面大哭起來。
碰巧一個屠夫經過,看到沙彌跪在路旁痛哭傷心的樣子,便問道:「小師父,你受什麼委屈了,怎麼哭得這麼傷心?」
沙彌答道:「我夜行時踩死一隻青蛙,師父要我跳崖捨身,懺悔謝罪!」
屠夫一聽,悲傷之情油然而出,悔恨萬分地說道:「小師父啊,你不過無心踩死一隻青蛙,罪孽就這麼重,要跳崖才能消業。那我天天殺豬,屠來宰去,滿手沾滿血腥,我的罪過豈不是無量無邊,不知有多深多重。這樣吧,你不要跳崖捨身,讓我跳吧!應該是我捨身謝罪!」
屠夫懺悔之念起,便毫不遲疑地縱身跳崖。正當他隨風飛墜,眼看就要喪命山谷時,一朵祥雲冉冉從幽谷中升起,神奇地託住了屠夫的身子,保住了他的命。後來,屠夫成了佛。
佛家有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句話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是佛!當然,這裡的成佛是指種下了成佛的種子,而不是馬上就成就佛果。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佛家的一種境界,講究的是內心徹底地改過,放下的不是表面上的屠戮工具,而是一切邪惡的念頭。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自呱呱降生人世起,到停止呼吸、合眼離開塵世一刻為止,人與人之間只有犯錯多少、大小和如何對待自己所犯過錯之不同,卻沒人能說自己「終生無過錯」。所以陶淵明有「覺今是而昨非」名句,傳頌千古。
孔夫子說:「小人之過必文。」孔子的學生子貢說:「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說明君子與小人對待所犯過錯的態度截然不同,其影響也不同。
人難免有過錯,犯錯後採取什麼態度就是關鍵了。孔子說:「過而不改,是為過矣!」所以孔子又說:「過,則勿憚改。」顯然,犯了錯誤卻「文過飾非」,或「惱羞成怒」,就是錯上加錯。
左丘明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這是中國流傳千古的名言。作惡的人一且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變成好人。所以,我們應該「靜坐常思自己過」,也應虛心接受親人朋友的批評和規勸,不斷放下內心的惡念,以求心地澄明,才能不斷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