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汶利:我和陳思誠一拍即合

2020-12-16 CCTV6電影頻道

從2009-2019,我們跨過了無比難忘的十年。

如今,2020伊始。

回顧過往,那些時光中動人的片段和瞬間,都以一種陌生卻又熟悉的姿態重新出現。

過去十年,中國電影佳作迭出,不僅以高質量的優秀作品徵服了市場,也徵服了觀眾,逐漸贏得世界範圍的矚目。

而參與到電影行業中的無數電影人,他們也以一種堅定昂揚的姿勢,繼續著自己的成長和人生。

追夢十年,十年追夢。

讓我們一起在他們的講述中,回顧那令人難忘的過去十年。

今年,春節檔突遇「寒流」。

由於疫情蔓延,為了保證廣大觀眾的健康安全,七部春節檔影片集體宣布撤檔。

這其中,就包括預售成績一騎絕塵的《唐人街探案3》

截止到1月23日撤檔前,《唐人街探案3》的貓眼想看人數達到198.5萬,而預售成績早已突破2億元。

作為今年春節檔「排頭兵」,《唐人街探案3》被視為整個系列的收尾之作,也是聯動網劇和構建「唐探」宇宙的重要一環。

今天,《中國電影報導》繼續推出「追夢十年」系列,帶你一起看看為「唐探」開疆拓土的功臣之一——柯汶利的追夢人生

以下為柯汶利自述(由筆者整理):

「拍唐探網劇時,我壓力很大」

01

去年12月,電影《誤殺》熱映。

由於故事結構精巧、演員演技到位,《誤殺》超越同期電影,成為了「10億票房俱樂部」成員。

此時,人們開始將目光投向該片導演——柯汶利。

沒多久,《唐人街探案》網劇上線,首播豆瓣8分,開篇四集《曼陀羅之舞》的導演處也赫然寫著「柯汶利」三個字。

從網劇到電影,這位馬來西亞出生的華裔導演,以嫻熟的運鏡技巧、出色的氛圍營造,成功贏得了國內觀眾的青睞。

我跟陳思誠導演第一次見面,是經朋友介紹。

2018年6月,他為「唐探」系列找新導演。得知消息後,我就託朋友認識。

接觸過程中,我倆吃了頓飯,聊了聊電影和創作。當時覺得彼此蠻契合的,很多想法啊理念啊,都很相符。

尤其我們都想做一些有品質的電影。

希望能在娛樂之餘,從故事裡輸出一些想說的、想表達的內容,承擔對社會和大眾的責任感。

後來,他又來了我的工作室,看了我之前的作品《自由人》等,當天就跟我說一起合作。

一拍即合,

好的,那就開始吧。

《唐人街探案》網劇是先拍的,當時我壓力挺大。

這畢竟是一個大IP,而且已經有不小的影響力了。

而且我第一次來內地拍網劇,在跟各個部門和演員之間的溝通上,也是一個挑戰。

畢竟我還是個新導演,除了陳導看過我的作品外,其他人並沒有。

所以如何讓大家信服我可以圓滿完成我的工作,是挺有壓力的。

我在現場常常跟大家溝通所有細節,告訴他們我要怎麼拍、如何建構這個氣氛。

雖然也有些緊張,但壓力對我來說也是動力。我覺得我必須要把這個東西拍到最好,所以很多想法我都堅持到了最後。

之前也許挺多人不解的,但如今網劇播完了,大家才恍然大悟:哦,這麼拍果然效果最好。

我不敢說拿作品徵服觀眾,至少我覺得應該不難看,還算過得去。

「好的作品必須有很多不同意見」

02

從《白夜追兇》《長安十二時辰》到《唐人街探案3》,

故事、製作都逐漸精品化發展的網劇,逐漸吸引了更多觀眾的目光。

秉承著內容為王的原則,藉助於電影行業的支持,網劇的發展日新月異,有目共睹。

與此同時,如何更好地開發既有IP,講好有吸引力的故事,是創作者亟需解決的問題。

大家都說網劇有電影質感,是因為我就是按照電影標準去拍的。

你叫我拍電視劇我也不會,畢竟我在學校主修導演,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已經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拍攝模式。

氛圍怎麼營造,角色怎麼塑造,都成竹在胸了。

我覺得拍電影需要有三度創作。

一度創作是我們創作劇本,二度創作是現場拍攝的創作,第三度創作是剪輯創作

到了現場、加了演員,創作才是有生命的,整個電影的世界觀才會確定下來。

而剪輯創作時偏向於你是怎麼去說這個故事、怎麼去架構這個故事的,因此也是一個比較好玩的體驗。

我以前做過剪輯師,學電影也是從剪輯開始的。

我拍電影的模式一般是反推。

就是說我想要什麼樣的素材,從這場戲需要怎麼排、後面怎麼剪、找什麼樣的演員這樣去反推,像數學題一樣。

拍《誤殺》時,

一部戲的預算比整部唐探網劇都要高。

因為我們電影中看到的泰拳館、唐人街等場景,都是重新搭建出來的。

然後預算高,演員卡司也更強了,天數也逐漸拉長,想要平衡好各方其實還是不容易的。

拍這兩部作品時,我和陳導其實都有很多碰撞。

我覺得一部好的作品必須要有很多不同的意見,有共識,也要有分歧。

這樣彼此才能打開思路,研究出更好的創作模式。

拍《誤殺》時,陳思誠來了大概三次。

我覺得對士氣是一種鼓舞,很感謝他。

他主要是抓大方向,給我發揮得空間其實挺多的,也沒有太多幹涉。

但這是我拍的第一部長片,

我要對這部作品負責,所以還是有一定壓力。

「《誤殺》讓我想起父親對我的愛」

03

青年導演,是談到這十年永遠繞不開的話題。

不同於曾經蜚聲國際的第五代和第六代,青年導演的出現,如同雨後春筍,生機勃勃,又充滿創造力。

他們渴望新的東西,也渴望創造出新的東西。

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為他們的才華提供了舞臺;電影的呈現方式已非一種,他們要打破常俗,不再循規蹈矩。

《繡春刀》《老獸》《我不是藥神》《過春天》《誤殺》。

他們植根於現實,也從現實中吸收營養。

《誤殺》是在拍完唐探網劇後接的。

唐探剛殺青,我父親就過世了。

他生前得了癌症,即使到最後快過世時,還跟我說「你去拍(唐探網劇)吧」。

他從來不阻撓我的夢想,即使拍電影對我們家族來說是個不太現實的、有點冷門的行業。

因此,在我回馬來西亞幫父親辦喪禮後,陳導給了我《誤殺》的劇本,我一下子就被打動了。

片中,李維傑對於妻子和女兒們的愛,讓我想起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和李維傑很相似,不僅非常支持我,也非常保護家人,可以為家人做任何事。

這十年,真的是挺不容易的。

小時候,為了實現自己的電影夢想,我曾經當過舞臺劇演員,做過導演助理,還去做過銀行職員。

好不容易湊夠了大學學費,但中文也不夠好,旁邊人都覺得我不是科班出身,懷疑我的水平。

心裡就卯著一股勁兒,「要讓自己變得更好」

慢慢的,我的事業有了起色,拍的《自由人》也拿到奧斯卡提名,一切都好起來了。

這次《誤殺》和《唐探》網劇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真的沒想到,很驚喜。

我覺得只要用心拍電影,觀眾肯定會去看,觀眾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像《誤殺》,之所以區別於其他同類型片子,是因為我們放入了親情的元素。

如果只是單純的推理,我自己都不會產生太大的興趣。

但這部戲裡有了親情,有了我能感受到的、像我父親給予我一樣的父愛,那它一定會讓觀眾產生共鳴。

「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提升

對創作者是一種激勵」

04

去年,《流浪地球》的大爆,顯示了中國工業化水平的突飛猛進。

我們可以有自己製作精良的科幻片,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也不再受限。

電影市場,開始出現題材多樣、類型豐富的優秀作品,即使是風格小眾的藝術片,也逐漸有了不少擁躉。

對於創作者來說,能把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通過影像傳達給觀眾,是最幸福又難得的事。

如何兼顧市場和口碑,不負於心也不負觀眾,

這是新時代交予電影人的新任務。

我不是一個研究觀眾喜好的人。

有的人也許是觀察市場、研究觀眾喜歡看什麼類型的電影,再去拍。

但我不是。

如果我要拍,那麼這個故事一定要吸引我。

如果你一味迎合觀眾,一定會失去創作的初心。

譬如網劇和電影雖然是一種大眾娛樂,但在娛樂之餘,我們需要放一些反思的內容在裡面。

不能只是大家笑笑,就結束了。

在這些笑容和眼淚的背後,我們要留些東西給觀眾,這是必須的。

創作時,我常常問自己,為什麼此時此刻在拍這部電影,為什麼這部電影要出現在大銀幕上,這對我很重要。

因為電影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還是創作者的理念和價值觀的傳達途徑。

你想對觀眾說些什麼,想對這代人說些什麼,都應該通過電影表現出來。

我不敢說我想成為什麼樣的導演,我只想簡單把故事講好。

其實,把故事講好特別難,你不僅要用心去說,還要努力讓整個社會都能聽到你的聲音。

目前中國電影工業化水平逐年提高,對創作者來說也是一種激勵。

伴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升,創作者也可以拍出更多元、類型更豐富的電影,也可以做得更極致。

我是看好萊塢電影長大的,小時候看的時候總想:

為什麼別人可以拍成這個樣子,而我們不能?

我覺得中國電影,現在已經可以了。

作者、編輯:娜塔莉·博

相關焦點

  • 《誤殺》曝幕後工作照 陳思誠柯汶利聚焦類型片
    《誤殺》攝影指導張穎《誤殺》監製陳思誠、導演柯汶利由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執導的懸疑犯罪電影《誤殺》今日曝光一組幕後工作照,記錄了主創在拍攝現場的專注創作一刻,監製陳思誠與導演柯汶利相對而談,全身心投入的狀態極具感染力。據悉,影片將於2019年12月上映。
  • 超級網劇《唐人街探案》: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導演,妥妥的穩!
    然後《唐探3》還沒等來,先來了一部超級網劇,網劇和電影聯動,一個跨年檔,一個春節檔,這個操作可以說是很自信了,也能看出這一系列的野心,從電影,到網劇,陳思誠在這個IP的開發上實在是很有眼光和布局。愛奇藝出品的網劇《唐人街探案》一上線,觀眾們就炸了鍋,紛紛點讚驚呼,豆瓣8.1分的開分足見這部網劇的質量,網劇一出,徹底宣告了陳思誠的「唐探宇宙」成了。
  • 「專訪」柯汶利:我當《誤殺》是原創在拍
    在豆瓣裡搜索「柯汶利」,會出現三部相關作品:《自由人》《誤殺》和《唐人街探案》。三分之二的名字與陳思誠捆綁,《誤殺》是他的第一部長片。這部電影的監製陳思誠聊起柯汶利,說兩人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柯汶利是他前往臺灣為網劇《唐人街探案》找導演時看上的唯一一位,原因是他有拍類型片、商業片的基因。
  • 《誤殺》改編:忘掉原作是第一步|專訪柯汶利
    在短暫回馬來西亞處理父親葬禮期間,柯汶利收到了一條微信。他手機裡裝有三種即時通訊工具,WhatsUp 和LINE,是在家鄉馬來西亞,及在臺灣讀書和工作時用的。微信,是去年陳思誠帶團隊找他拍劇時才開始用的。微信消息是陳思誠發來的劇本,他當天就看完了,想了一天後回覆說可以拍。
  • 獨具慧眼的陳思誠,被他相中的人,還真的挺不錯
    而發現和挖掘劉昊然的伯樂,正是陳思誠、佟麗婭夫婦,至今,陳思誠旗下的騁亞影視公司也只有陳思誠、佟麗婭、劉昊然三位藝人。陳思誠對劉昊然有多重視和培養,大家有目共睹。為其量身制定了《唐人街探案》系列中的「秦風」一角。
  • 網劇高開低走爛尾收場,陳思誠的「唐探」宇宙卻在罵聲中讓人沉溺
    按照網劇和網絡電影的前6分鐘吸引法則,這種拍法並不按常理來,反而更像是電影的開場。柯汶利也確實是按照電影標準來拍的。當初柯汶利因為其作品中體現出的暗黑風格而被選中,考慮到他善於營造氛圍和影像語言的長板,陳思誠判斷要想在《曼陀羅之舞》這個故事中實驗「推理+驚悚」類型搭配,交給柯汶利來發揮會更適合。
  • 《誤殺》之後,陳思誠、柯汶利再度合作,網劇《唐人街探案》開播
    憑藉著翻拍影片《誤殺》,柯汶利大火。作為一個年輕導演,柯汶利首部大銀幕之作,就如此驚豔讓人刮目相看。陳思誠監製下,柯汶利發揮特長執導了如此一部懸疑犯罪題材的影片,在細節處理上甚至比原版更加驚豔,截至目前,《誤殺》內地票房已經達到8.72億,破9億近在咫尺,更是有望衝擊10億票房。柯汶利曾憑藉《自由人》入圍奧斯卡金像獎實景短片獎 ,獲得了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短片獎 。而這一次與陳思誠合作探索懸疑題材作品。
  • 執導《誤殺》後,柯汶利邀約變多,在他眼裡劇本的契合最重要
    執導《誤殺》後,柯汶利邀約變多,在他眼裡劇本的契合最重要文/小雪當一部電影真的成功時,它也會成就一個導演,和一眾演員。;「給我查他一年的觀影紀錄!」;「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我沒什麼能耐,不能給你們更好的生活,唯一能做的,是擋在你們前邊。」這些一個個經典的臺詞,成為這部電影創作上的一個亮點之一,在觀眾眼裡,這才是一部真正的」突破國產懸疑犯罪類型的電影「。
  • 網劇《唐人街探案》收官 這只是陳思誠的一小步?
    畢竟,陳思誠曾表示,未來《唐探》系列會繼續走下去,但自己不會再執導,而是以編劇和監製的身份繼續參與,同時會是以新偵探角色為主體的電影故事。不再由陳思誠執導的《唐探》故事,還會是原來的味道嗎?網劇《唐探》沿用了電影原班人馬,包括監製、總編劇陳思誠和攝影指導杜傑。劇集由四位新導演戴墨、柯汶利、姚文逸、來牧寬執導,尤其是第一個和觀眾見面單元《曼陀羅之舞》的導演柯汶利,正是近期熱映電影《誤殺》的導演。
  • 網劇《唐人街探案》熱播 監製陳思誠期待第二季
    陳思誠中新網1月14日電 13日,網劇《唐人街探案》在北京舉行發布會,監製陳思誠[微博]和一眾主演出席助陣,分享這部網劇背後的故事。網劇《唐人街探案》由陳思誠監製,柯汶利、戴墨、姚文逸、來牧寬執導,邱澤[微博]、張鈞甯[微博]、王真兒[微博]、陳哲遠、程瀟[微博]、張藝上[微博]、張頌文[微博]、張世、鄧恩熙[微博]、陳雨鍶[微博]、馬伯騫、李明軒、崔雨鑫出演,已於1月1日在愛奇藝獨家上線。
  • 陳思誠還隱藏了多少技能?網劇《唐人街探案》:「破案」邏輯解析
    柯汶利作為一位85後的導演,可以在30歲出頭的年紀,就遇到欣賞和肯定自己的伯樂,這樣的幸運乃人生之大幸,而伯樂是誰?柯汶利是誰?我們從頭說起。(*下文4700字,含有網劇《唐人街探案》重要劇透,請結合自身情況,慎讀!
  • 專訪《誤殺》導演柯汶利:剪輯高手如何拍出「黑馬」之作
    其中,影片的監製陳思誠和主創演員來自於中國內地、演員姜皓文來自於中國香港、很多群演來自於泰國、音效團隊來自於韓國,而導演柯汶利是祖籍為福建的馬來西亞籍華人。統籌多個國家及地區的人員共同拍攝,這對於任何一個導演來說均非易事。特別是在語言交流層面,含有巨大的成本。不過慶幸的是,柯汶利自身的多元化背景,使得他在這方面更易突破。
  • 陳思誠監製新片《誤殺2》即將開拍,主演已定肖央佟麗婭梁家輝
    值得一提的是,《誤殺》導演柯汶利一舉成名,目前已經去執導楊紫主演的電視劇《女心理師》了,相信又會是一部高質量作品。而《誤殺》的監製是陳思誠,也是觀眾們很熟悉的演員、導演。
  • 《唐人街探案》:論自戀,沒人比得過陳思誠
    網劇《唐人街探案》由陳思誠監製並編劇,柯汶利等新導演聯合指導,它以單元劇的形式講述了偵探林默和其他人搭檔探案的過程,這季故事發生在泰國,總共12集,每4集破獲一個大案,裡面經常有電影版《唐人街探案》的人物前來串場,彼此呼應,讓人對「唐探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清晰。
  • 《我和我的家鄉》與陳思誠的「較量」,徐崢可算扳回一局
    徐崢常在採訪中說,將囧系列的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IP沒有陳思誠的「唐人街」做得好。 言語中是遺憾,是反省,也是對陳思誠的欣賞,更有導演間的「較量」。
  • 誤殺:肖央陳思誠再度聯手,高分人氣翻拍神作
    自此,事件的緣由和結果慢慢浮出水面。陳思誠監製 眼神殺渲染氣氛《誤殺》的故事基本沒有多大改動,有趣的是國產翻拍版的導演柯汶利並不出名,反而監製陳思誠成亮點。先後《唐人街探案》系列和網劇系列中,陳導的功底和指導特色也逐漸被大家接受。在這樣一個印度版翻拍中,我們依然可以見到他喜歡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