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藝術發展歷程中,雅俗觀不斷流動嬗變,內涵豐富而複雜。
國畫作品中的俗氣和匠氣的說法由來已久,所謂俗氣就是畫面構圖拘謹,用色豔俗,筆墨韻味不足,線條死板,缺乏變化,整體效果缺乏美感和意境。
所謂匠氣,是指在國畫的創作中用筆拘謹乃至刻板,造型缺乏變化,好似工匠做活一樣,好的工匠做的活不但精緻,而且美觀,差的工匠做的活就不那麼美觀 ,總是顯得死板。
在學習國畫的早期,俗氣和匠氣是經常會出現的問題,國畫之所以會"俗",首先是缺乏書法的用筆與功力。有了書法的用筆與功力,畫就不會"俗`。要講如何脫去畫中的「俗"氣,自然首先應該從書法的用筆與功力上下功夫。然後才有其他的方面。要是這首先的先決條件不存,當然其他也就免談。
脫離俗氣與匠氣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其一,學習方式上,脫平庸匠氣之俗。庸者,平常、不高明也。「匠氣」指亦步亦趨,只在別人的成規裡打轉,沒有己意,不能創新出奇。
其二,技巧形式上,脫用筆、用墨、用色之俗。筆、墨、色之雅俗,關係到中國畫能否表現出富有魅力的形式美。
筆、墨、色運用應注意脫除幾種俗態。書畫用筆同法,畫畫如寫字,用筆須平、留、圓、重,如「錐畫沙」「折釵股」「屋漏痕」,如高山墜石,忌塗、描、抹,忌無起伏收尾、無一波三折,忌墨中無筆、人被筆所用。二為不顯筆力之俗。
其三,志趣修養上,脫名利慾望之俗。「欲」是俗的根本。欲望擾人心智。古今中外美學家一致認為,真正的藝術美應該遠離欲望。
俗氣和匠氣,實在太容易誤導學習畫畫的人。基礎不夠紮實,學習國畫基本的書法知識都不知道。
除去以上三種方式,重要的還是要提高個人的學識與修養。自古以來,國畫走的都是文人畫的路子,文人畫的最大好處就是書卷氣。帶著詩意,帶著情懷去畫畫,其寓意和意境自然高遠,很少會有俗氣與匠氣的。
內容選自「聚鎂Art0X」社區,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聚鎂好課 · 深入藝術視界
聚鎂Art0X在線教育品牌
精中選精,知藝術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