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物回收、低碳出行……環保新風尚讓環境越來越美

2020-12-23 經濟日報

前不久,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健全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在重慶,一些小區自發在微信群裡發布信息,推動舊物循環使用。在上海,賓館不再主動提供「六小件」,越來越多客人表示配合,自帶牙刷等生活用品。環保新風尚在悄然改變生活,讓我們的環境越來越美。

微信群裡吆喝一聲,不用的家具送給小區有需要的鄰居;上班距離不算遠,不開車改騎車,鍛鍊身體又低碳;外出住賓館,開始習慣自帶「六小件」……曾幾何時,綠色生活方式還是需要大力倡導的一種理念,而今已經悄然滲透進我們的生活,成為越來越多人在日常消費、出行等方面的自覺選擇。

前不久,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健全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引導公民自覺履行環境保護責任,逐步轉變落後的生活風俗習慣,積極開展垃圾分類,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倡導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生活中的環保新風尚,正是當前我國公民環保素養提升、綠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的體現。這些新風尚,能帶來哪些改變?如何引導更多人加入?

回收很流行,舊物新用

添置新物件,歡喜;處理舊家具,發愁。扔了可惜,不扔又沒地兒放。怎麼辦?今年,重慶渝北區龍山街道溪岸上品小區居民感受到了一些變化。

「一位鄰居要處理布藝沙發,有需要的業主可以聯繫。」重慶渝北區龍山街道溪岸上品小區居民吳樂琴掏出手機,業主微信群裡有沙發的照片,下面留言挺熱鬧。不僅沙發,微信群裡已經處理過不下10單大件:床墊、桌子、衣櫃等。

「這家多的,那家可能就缺,我們乾脆在微信群裡吆喝幾聲,互通有無。」物業工作人員王元兮說。

「小件舊物,也這樣吆喝嗎?」記者好奇地問。「小件回收唄!走,我帶你看。」吳樂琴揣起手機,從家裡取了一袋事先整理好的舊衣服,來到小區「塵歸」環保基地,交給工作人員檢查,疊放好,分門別類地放在桌子上。

不一會兒,又有幾個居民拿著衣服、鞋子進來,挑了桌上的物件走。「這些舊物,誰需要就可以拿走。」吳樂琴解釋道。細細一看,小區居民帶來的大包小包,除了衣服,還有桌布、玩具、舊木板等。吳樂琴轉了一圈,相中一個舊的購物袋。

作為「塵歸」環保基地的負責人,張正明對舊物利用頗有心得。仔細一打量,塑料瓶扎的長條凳,舊木板釘的搖搖椅,桌球臺改的大課桌……環保基地裡,滿眼是舊物,但處處有新意。

環保基地不僅是舊物回收平臺,也是綠色生活小課堂。課上講些啥?舊物回收,垃圾分類,堆肥製作……如今,吳樂琴已是這裡的「資深學員」,「塵歸」環保基地也成了小區居民最愛來的地方。

戴上頂針,拿出剪刀,踩兩下縫紉機,只一會兒工夫,在阿姨們巧手下,沒人要的破雨傘、舊桌布,穿不了的衣服,就變成了一個個漂亮的購物袋。小區內部消化不了的舊物,物業公司統一設置回收點。

小區更整潔了。「2019年全年清運費還比不上2018年最後那幾個月多。」王元兮說。更重要的是,居民的習慣有了變化,環保成為新風尚。「不必要的東西買得比原來少了。」吳樂琴說,「現在出門住賓館,我都要自帶牙具。」吳樂琴還學會了用廚餘垃圾做堆肥,在自家的陽臺上種起了盆栽。

騎車去上班,低碳出行

「95後」姑娘王曼玲是湖南省長沙市定王臺街道豐泉古井社區居委會副主任。記者見到她時,她正要下班回家。「奔著買車的打算去考駕照,沒想到拿駕照三年了還是走路上下班。」王曼玲說笑著,邁開輕快的步子。

為啥不開車?一是離家距離不算遠,二是停車不方便。豐泉古井社區是長沙城中心為數不多的特色老街區,小小的社區裡,居住著4600多人,光商鋪就有300多家。「居民停車,都得停到旁邊的商場下。」雖說為了保障居委會工作,街道沿路協調出了一些停車位,可為了便民利民,到現在,社區11個工作人員,幾乎沒有一個人開車上下班。

「在我們社區,最流行的是這個。」王曼玲順手扶起一輛共享單車說,大伙兒上下班不是騎車就是走路。

「別看就多走幾步路,對工作可是有大好處!」在社區,王曼玲負責登隆街片區。剛到社區時,對社情不了解,鄰裡關係常常讓她很頭疼。後來同事讓她多走動。居委會白天工作忙,王曼玲就想,正好下班繞繞路,誰家鋪子搞裝修,誰家門前不衛生,正好借著這一趟,摸清楚。天長日久,社區老居民每次看見王曼玲,都熱情地打招呼。

王曼玲說,因為少開車,她還更關注長沙的空氣品質了。2019年,長沙空氣優良率達到75.3%,「希望這個數字今年能再提高。」

住賓館自帶牙刷,垃圾減量

與以往擺得琳琅滿目不同,如今在上海,賓館房間的洗漱臺上,顯得空蕩蕩的。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執行,其中提到「旅館經營單位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一次性日用品包括一次性牙刷、梳子、浴擦、剃鬚刀、指甲銼、鞋擦,俗稱為「六小件」。

賓館不主動提供「六小件」了,客人們能接受嗎?

上海錦江都城經典青年會酒店經理夏亮說,為了讓客人更容易接受,很多工作做在了前頭。工作流程要大改。前臺人員除了常規操作,還會多詢問一句:「根據上海市最新規定,我們酒店不再提供一次性日用品,您如果有需要可以在前臺領。」客房打掃的流程也變了,洗漱臺的物品被撤下,桌子上則放置一塊提示便籤,倡導顧客帶著個人物品一起旅行。

新規實行後,看起來賓館變節省了,但背後需要更多細緻的服務支撐。夏亮從辦公室捧出了厚厚一沓資料,都是從去年7月份以來酒店領取一次性物品的登記資料。去年7月1日是實行新規的第一天,一共33位顧客籤單領取了相應物品。再看看今年1月14日當天,有18位顧客領取了一次性物品。翻閱資料,新規實行半年來,這家酒店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量在逐步減少。

上海靜安崑崙大酒店駐店經理朱如琛說,他最近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再「摳門」一些。比如,當預訂了3天酒店的顧客提出要領取3支牙刷時,前臺小哥會優雅地拒絕:「我們的一次性牙刷質量尚可,建議您領一把就夠了,如果實在不行您再來前臺領取。」朱如琛說,新規實行到現在,大部分顧客都十分配合,為環保出一份力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相關焦點

  • 時代頭條 | 雅迪「717綠色騎行節」啟幕:聚焦固廢回收 助力綠色出行
    此前,雅迪集團董事長董經貴曾在一封內部信中表示,本屆「717綠色騎行節」期間,雅迪將拿出一個億作為「低碳環保換購補貼」,用於大力普及公眾對於固廢產品的回收再利用意識,鼓勵民眾使用清潔環保的電動兩輪車出行。
  • 廊坊市持續開展「低碳生活 綠色環保」活動綜述
    點滴行動匯聚文明力量——廊坊市持續開展「低碳生活 綠色環保」活動綜述騎行愛好者用實際行動倡導低碳生活;將家中舊衣服投入舊衣物回收箱;逛菜市場、超市自備環保袋;垃圾分類投放……近年來,越來越多市民從衣、食
  • 騎自行車出行,低碳生活,鍛鍊身體,綠色環保,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騎自行車出行,低碳生活,鍛鍊身體,綠色環保,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我們經常騎公交自行車出行的朋友會發現公交自行車後輪的擋泥蓋上寫著「綠色出行,低碳環保」的字樣,什麼是綠色?什麼是低碳環保?為什麼地球會變暖?為什麼出現溫室效應?為什麼我們的城市汙染嚴重?
  • 組圖|低碳騎行倡環保 文明出行新生活
    組圖|低碳騎行倡環保 文明出行新生活大眾日報記者 盧鵬2020-11-01 09:13:26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10月31日,棗莊市市中區,風景如畫的永安綠道,當地新時代文明實踐騎行志願者開展「低碳騎行倡環保
  • 世界環保日|來自梨樹法院的環保倡議書
    世界環保日|來自梨樹法院的環保倡議書 2020-06-06 0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提倡分類回收,9貝殼要做藍色環保
    9貝殼是一款專注服務於上門回收閒置舊物的App,理念為「隨手環保,分類回收,循環經濟,人人參與」。9既諧音「舊」也代表數量多,而貝殼是我國最早的錢幣,所以9貝殼的寓意是分類回收、變廢為寶。9貝殼是一款專注服務於上門回收閒置舊物的App,理念為「隨手環保,分類回收,循環經濟,人人參與」。目前市場上有很多二手回收平臺,其中大部分是專注於某一個領域,例如手機回收平臺回收寶、女性衣服回收平臺空空狐等,而9貝殼的回收類別包括衣服雜物、手機數碼、家具和家電。
  • 「國際青年之家」綠色低碳行暨2020種子力量環保創意市集在京舉行
    這是由中國國際青年交流中心和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主辦,北京市朝陽區麥子店街道市民活動中心等協辦的「國際青年之家」綠色低碳行暨2020種子力量環保創意市集活動中的一幕。「減少塑料使用,選擇環保衣物和天然洗護用品,每個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參與到愛護地球中,環保是一種即知即行的覺悟和行動。」環保正在成為觸手可及的新時尚。雙面紙列印、循環二手教科書;隨身攜帶水杯、循環使用購物袋、快遞盒回收……一件件看似身邊微不足道的小事,是北京科技大學學生閆蓉樂和他們的綠盾環境保護與發展協會成員們共同進行的環保實踐。
  • 石家莊市公交司機宣傳低碳環保(圖)
    石家莊市公交司機宣傳低碳環保(圖)    為乘客贈送環保書籍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通訊員趙琛霞 記者趙永輝)在石家莊市第二屆「低碳宣傳周」期間,作為人員高度密集、宣傳作用廣的公交車,為市民普及低碳環保知識十分重要。
  • 世界人口日:大陽巧客綠色環保 構建低碳城
    7月11日,第27個世界人口日到來,疾病、老齡化、環境氣候等問題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特別是環境汙染造成的極端氣候現象。知名品牌大陽借勢世界人口日,發起「綠色出行、低碳城市」的環保倡議,鼓勵廣大市民多步行、多騎自行車、多坐公交車,呼籲大眾關注電動車發展,讓城市的交通更加暢通安全、空氣更加清新、生活更加美好。
  • 信陽市生態環境局開展2020年全國低碳日綠色騎行活動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劉禮凱)為引導公眾增強「低碳生活」意識,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共同踐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7月2日,信陽市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信陽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哈囉出行)組織開展了信陽市2020年全國低碳日綠色騎行活動。
  • 回收垃圾是環保,回收創意為什麼不是環保
    我們二口二口年開端如此的惡劣 環保成為世界性最最急迫的問題 回收垃圾回收舊物回收成為時尚 今天談回收創意是環保行為嗎? 安傑洛的作品靈感來自詩歌,顏料、形狀、數字也是作品組成部分。
  • 廣西北海:「環保媽媽」引領「綠色家庭」創建新風尚
    活動現場推進會,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改善農村環境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厲行節約反對餐飲浪費等重要指示精神,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成員參與城鄉環境整治,助力鄉村振興,為全市「雙創」衝刺助力加碼。下村婦聯在「環保媽媽志願服務」示範點創建工作中,則通過建好「環保媽媽」隊伍、開展特色環保活動、完善積分激勵制度、落實美麗庭院評比工作「四步曲」,鼓勵和吸引越來越多的家庭參與到「綠色家庭」、「美麗庭院」創建中來,引導廣大家庭綠色發展、清潔生產、綠色出行,樹新風、改陋習,倡導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以家庭面貌的煥然一新助力環保美麗新下村建設。
  • 綠色低碳 全面小康 2020年全國低碳日活動在新竹社區舉行
    7月2日是全國低碳日,主題是「綠色低碳 全面小康」。今天,一場以生活垃圾回收,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的環保活動,在南寧新竹小區展開。南寧市生態環境局與新竹社區、環保社工組織聯合開展了這次低碳日的宣傳活動。他們設置了低碳行動之舊口腔牙具回收環節,現場設點回收口腔護理廢品回收箱,原來,這些的可回收物,如玻璃、牙膏皮等,因為回收利潤低,無法得到回收利用。而活動上回收到的舊口腔牙具都將由南寧市綠生活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送到相關的企業,進行材料循環利用。
  • 愛瑪新品發布再領出行換代新風尚
    7月7日,愛瑪科技於天津隆重舉行「科技美學 真正領先,新品類新風尚潮流趨勢發布會」,正式發布創新品類的「豪華鋰電」新品,同場亮相還包括瑪系列、摺疊電單、復古小帕、工具車小瑪以及三輪N3等多款升級換代的電動車新品,以電動車行業王者之姿,引領出行換代新風尚,開啟豪鋰新時代。愛瑪科技集團副董事長段華、執行長任勇等出席了發布會。
  • 這款以Nike運動褲回收再造的口罩環保、美觀兼備!
    其實也推介過不少高質的口罩給大家,不論是外形,還是功能都不盡相同,這次就發現到一款極盡環保的口罩,可以大大減低大家使用即棄口罩對環境的汙染。 這次介紹的是來自倫敦的 clothsurgeon 推出的新口罩,clothsurgeon 一向都是以重新賦予舊物新生命來作見稱,而這次它們就把 Nike 的棉質運動褲回收再造
  • 【掃墓新風】低碳環保!鮮花水果逐漸代替香燭「三牲」
    昨天是清明小長假的首日,記者走訪我市各大墓區陵園時發現,雖然不是農曆清明的「正日」,但墓區依舊「人頭攢動」,不少市民選擇錯峰出行,祭拜踏青。而今年掃墓大軍中,不少市民的祭掃方式、祭拜物品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鮮花與水果代替了傳統的香燭與「三牲」,自覺倡導低碳環保、文明祭掃的方式。
  • 牛奶盒魔法變身 長沙小學生爭當環保低碳小達人
    6月29日,晟通集團與新世博學校通過一場特別的環保主題活動為大家揭曉了答案。 環保志願者和孩子們以廢舊牛奶盒為原材料,在彩筆、剪刀、膠水、竹籤、鐵絲等的幫助下,變出了小城堡、小汽車、儲物箱、裝飾品、玩具等各種物品…… 「我是一隻牛奶盒,我最終將回到可回收垃圾箱去啦!」,五年級學生龍淵浩,是個不折不扣的環保小小志願者。
  • 騎自行車,低碳生活,鍛鍊,綠色環保,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騎自行車,低碳生活,鍛鍊,綠色環保,可能不是一件好事我們經常乘坐公共汽車和自行車旅行的朋友會發現在公共汽車自行車後輪的擋泥板蓋上寫著「綠色出行,低碳環保」字樣,什麼是綠色?什麼是低碳環保?為什麼地球在變暖?為什麼是溫室效應?
  • 老人自製3000多個環保布袋免費送:好看耐用,這才是真環保!
    後來,鄰居們看見這些既好看又結實耐用的袋子後,紛紛詢問是在哪裡買的,趙奶奶便做了更多「環保布袋」,並免費贈送給周邊的市民及遊客。隨著「環保布袋」做得越來越多,趙奶奶英的手藝也越來越好,用牛仔褲製作布袋是她的拿手「絕活」——牛仔褲的褲兜以及上面的裝飾物,到了趙奶奶手中都能物盡其用。有時候,趙奶奶也會繡上一些傳統圖案,使得環保布袋的款式更新穎,深受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