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邢丨 鶴度嶺關:曾經「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明長城關隘

2020-12-23 瀟湘晨報

明長城關隘鶴度嶺關位於山西省昔陽縣與河北省邢臺市內丘縣交界的山梁上。因山峰險峻,惟鶴可度,故名。據《故關志》載:"鶴度嶺關,有月牙城。"長五十丈許,高二丈五尺,城有樓,樓門有勒石曰:"鶴度仙蹤"。整個關城由白灰砌粗條石而成,東南、東北兩角又向南北兩側伸出兩條毛石幹插城牆與兩側懸崖峭壁相銜,宛如一隻展翅的雄鷹。鷹嘴即關門,兩個相峙的雄險山峰形成振飛的翅脊,兩脊相擁的一條崎嶇盤山小道酷似雄鷹嘴中扯出的一根動物腸子,形成一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然屏障,雖久經風雨侵蝕。仍保留令人叫絕的雄姿。站在關牆遠眺,周圍數十裡壯美的山河盡收眼底,猶如置身於仙境;山崖上"萬年天險""鶴度仙蹤"兩處蒼勁飄逸的摩崖石刻更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

據史料記載:"鶴度嶺口,在內邱縣西百七七裡,山頂最高,唯鶴可度,故名。其北二十五裡為錦繡堂口,又北十裡雲凹口,皆接山西樂平縣(即今昔陽縣)界。"鶴度嶺口隘又名仙人臺,在縣西85公裡。相傳,一舉子赴京趕考,到此峻岭無法翻越,正自無奈痛哭之時,飛來一仙鶴,馱舉子飛越嶺峰,後舉子高榜得中,從此將該峰改稱鶴度嶺。

鶴度嶺口充當防禦山西之敵東出太行之險關,明代《內丘縣誌》有評論:"一夫當關,萬夫莫敵……自古有治人無治法。"到了清代,鶴度嶺口仍作為軍事要塞設置,照樣肩負著交通要充的重責,直至清末廢棄,今存遺址。

站在海拔1800米的鶴度嶺上駐足觀望,南邊是挺拔突兀、獨佔一方鰲頭的關鶴飛度,周圍是晉冀交界處的群山起伏,絲絲白雲輕繞山間,底部內(丘)昔(陽)公路蜿蜒如龍,天藍藍,光燦燦,草萋萋,山熠熠。

嶺頂地勢開闊,晉冀兩地盡收眼底,使人視野大開。春天芳草吐翠、夏天綠枝倒掛、秋天紅葉如染、冬天銀裝素裹。尤其是夏日陰雨天,更是雲飛霧罩,撲朔迷離,宛如仙境。

記者:黃濤 陳偉 攝影報導

編輯:徐燕

美哉邢襄

晨曦

【來源:邢臺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傳說只有仙鶴能飛過的山嶺上,鮮為人知的鶴度嶺長城在此佇立千年
    其實在我國北方,長城並不罕見,不過保留下來的早已經不是當年秦始皇修築的長城,更多的是明長城遺址,其中被我們所熟知的八達嶺、居庸關等都是現存比較完整的明代長城遺址,當然明代修築的長城也是以秦始皇修建的萬裡長城為基礎,用來抵禦北方的遊牧民族。
  • 隱藏在太行山裡的明長城,綿延山脊數百公裡,至今鮮為人知.
    太行山明長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目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布於晉冀兩地,包括幾十處關口、城牆及烽火臺等遺址。牌匾:邢州外翰、馬嶺重關位於邢臺縣宋家莊鄉明水掌村西偏北的馬嶺上,太行山最高處的白虎山(不老青山)與牛群堖之間,北距鶴度嶺長城8.5公裡。
  • 當關造句和解釋_當關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當關在教材中的例句: 1、只要一個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4、主角無法做到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5、一夫當關萬夫莫摧,龍劍在手,捨我其誰。 6、當通過一夫當關的車道時他們才開得快些。 7、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 8、此處隘口前窄後寬,是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天險。
  •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裡的關是什麼關?你可能從未理解對!
    王者榮耀張飛亂世虎臣有一句霸氣臺詞:燕人張翼德在此,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咋一聽,燕人張飛果然霸氣了得!再一聯想到三國故事裡,張飛在當陽長阪橋,粗手橫拿丈八長矛,斷喝三聲,曹軍聞聲喪膽。不由讚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不愧是霸氣張飛!
  • 西北行記|中國最大關隘,號稱「天下第一雄關」,明長城最西端
    嘉峪關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是現存長城上最大的關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現存的關城總面積有33500平方米。整個建築由內城、外城和甕城三部分組成,我們所處的是內城東面的光化樓,這裡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素有連陲鎖鑰之稱,遠處綿延的山脈,就是祁連山和黑山。
  • 萬夫造句和解釋_萬夫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萬夫在教材中的例句: 1、只要一個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8、冀中的地道戰) 萬夫參考例句: 1、放幾人把住小道關口,便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2、羅德裡克爵士喜歡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3、一夫當關萬夫莫摧,龍劍在手,捨我其誰。
  • 除了「天下第一關」,你還知道哪幾個名關?
    新朋友點擊「第一文旅眼」快速關注 「天下九關」,歷史排名向來爭論不休,各個關隘都有自己輝煌的歷史和作用,故,有的被稱之為「天下第一雄關」,有的被稱「中華第一關」,有的直接被冠名「天下第一關」!唯獨一個娘子關不爭不搶,不矜不伐,只稱自己為「天下第九關」。
  • 築夢長嶺關
    我對「關」歷來是敬畏的!古代的關是指險隘的卡口,多是艱險,卻是兵家必爭之地!比如一夫當關萬夫莫敵;過五關斬六將;血戰臘子口搶奪婁山關都與關有關!   我到過的長嶺關也是一個聞名遐邇的雄關,是鄂豫皖五關之首!是冷兵器時代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如今關隘雄風不再,但斷壁殘垣間的「鎮安卡」、乾隆御筆「天子萬年」石刻,還在講述那些陳年往事。
  • 歷史上劍門關為何被稱為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有詩云: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首說的就是具有「天下第一關」之美譽的劍門關。劍門關位於我國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境內。這也是關於劍門關的「五丁開山」的傳說,也是《蜀道難》中: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一句詩的來源。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從陝西南下蜀中有三個道路,他們分別是金牛道、米倉道和荔枝道。而金牛道則是南下通往蜀中地區的最近路線,可以由此直逼成都。而劍門關是扼守金牛道的咽喉。假如此地一旦被攻破,那麼四川地區行將不保。因此,便有了「得劍門關者得四川」一說。由此可見,劍門關的戰略地位是多麼重要。
  • 遊山西·讀歷史|組圖:全國主流媒體走進一代雄關殺虎口 感受歷史
    9月24日上午,「遊山西讀歷史」第二屆全國主流媒體山西行活動長城線記者,走進朔州市右玉縣殺虎口,參觀右玉縣博物館,聽講解員講述古城關隘的歷史。隨後走在西口故道商旅糧鹽的車轍印上,感受明清時期山西商人走萬裡商途在此留下的足跡。
  • 【遊山西 讀歷史】長城古隘——娘子關
    我國最早的長城是齊長城,最有名的是明長城,號稱萬裡長城,在萬裡長城有許多的長城關口,如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作為明長城東端起點,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裡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 動聽河北 |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你知道它是怎麼建成的嗎?
    山海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裡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今天《動聽河北》就帶您走進這個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始建於明洪武14年(公元1381年)的明長城。
  • 山西雁門關,長城最險的關隘之一,楊家將曾在此大顯身手
    萬裡長城上的關隘,雁門關大概是最知名的關隘之一。雁門關頻繁的出現在各種歷史書籍、小說、影視作品中,現在這裡也是一處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山西省的一處旅遊勝地。
  • 萬裡長城十三關是哪些?終於找齊了!
    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因山路險峻,戰馬到此經常要摔倒而得名。明代以後通稱倒馬關。現存倒馬關城始建於明景泰年間,與居庸關、紫荊關合成為內三關。....位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白崖臺鄉,明正德年間修築內長城時經過平型嶺,並在關嶺上修建關樓。平型關城虎踞於平型嶺南麓,古稱瓶形寨,以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時為瓶形鎮,明、清稱平型嶺關,後改今名。
  • 李白寫詩,皇史留墨,史海沉壁:嶽州關隘
    嶽州關隘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經濟和軍事價值,在中華文明史上也曾經佔據一定位置,但隨著社會的變遷,道路的變更,交通工具的變化,大部分關隘已經離開了歷史舞臺,在蒼涼的時空中老去,銘文碑刻已斑駁,城牆關門已荒廢,沒有了舟車接踵、商幫結隊的繁華,那萬商雲集,喧囂百裡,鐵馬金戈的場面不見了,甚至千百年來嶽州關隘所形成的人文內涵和歷史積澱也漸行漸遠、慢慢淡去。應該定格這段歷史。
  • 長城著名關隘——雁門關
    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
  • 鄉關在何方:萬裡長城十三關,終於收集齊了
    」,它南面以十八盤道為險阻,北面近以浮圖隘口為門戶,一關雄踞中間,群險翼庇於外,山谷崎嶇,易於戍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 十三關都是哪幾關?
    ,群險翼庇於外,山谷崎嶇,易於戍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位於偏關縣黃河邊,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三關」,因其地勢東仰西伏而得名。現存建築為明洪武年間修築,明朝時,偏頭關既是晉北門戶,也是晉北與內蒙古互市的通商口。雁門關,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裡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 明長城原貌,看這裡!
    明長城在河北境內綿延1200多公裡,如果要問全省哪裡的明長城保存的最好?長城專家和愛好者大都會給您推薦淶源縣。淶源縣境內的長城超過了120公裡,佔到了全省的十分之一,而且基本保留了原貌。記者和淶源縣文保所所長安志敏一邊聊天,一邊緩步登山,藍天白雲之下,山脊上的長城一點點的露出了全貌。
  • 山西東大門戶,陽泉娘子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駐守的是一個女人
    長安攻破之後,平陽公主的任務就是守衛山西,這便是今天要說的天下第九關:娘子關。娘子關是萬裡長城一個著名的關隘和險要的關口,位於山西,河北兩省的交界處。娘子關原名葦澤關,因唐平陽公主曾率兵駐守於此,平陽公主的部隊當時人稱娘子軍,故得此名。娘子關有三晉門戶」和「天下第九關」的稱號。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我國長城關隘代表性的建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