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因為忌諱死字就發明了一個成語,把死亡說得很委婉

2020-12-27 秋月秋明風清

我覺得中國人是非常講究的,而且中國人有甚多的忌諱,比如我們現在都經常會有的忌諱,去參加葬禮是不能穿紅色的衣服的,特別是死這個字,可以說是禁忌之首了,一直到現在老人們都經常告訴我們,不能把死字放在嘴邊。我們現在人都有這麼多的忌諱,那就更不要提古時候的人了。古時候的人更是忌諱把死字放在嘴邊。例如三國時候的梟雄曹操,他也是很忌諱說死字,所以還發明了一個成語。

曹操活著的時候,沒有一統天下,只是一統北方。這樣的戰績已經很不錯了。到了曹魏的後期,曹魏就已經開始走了下坡路。這時候的曹魏已經大不如前了。在曹操時期,曹操發明了很多事物,包括後人熟悉的摸金校尉。當時的曹操為了籌集軍餉,無奈之下想到了盜墓。不過在曹操看來,這可沒什麼不對的,徵戰天下才是大事,盜個墓算啥?不過在史書上的記載可不是盜墓,為了能夠好聽一點,曹操特意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摸金校尉。

後來曹操還發明了一個詞語,委婉地說了死亡。曹操跟他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並稱為「三曹」,他們父子三人引領了當時的「建安文學」,這種風氣影響中國文壇一千多年,相信大家都聽過曹操所作的《短歌行》、《龜雖壽》等名篇,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出曹操文學家的頭銜並不是吹出來的,曹操還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成語,流傳了一千多年,如今還有很多人用。那是建安七年,也就是公元202年,曹操官渡之戰大勝,他打贏了袁紹、劉備,班師的途中經過自己的故鄉沛國譙縣,他下達了一道命令。

《曹操集·卷二·軍譙令》:「為存者立廟,使視其先人。魂而有靈,吾百年之後何恨哉!」而所謂的「百年之後」指的是死後的狀態。換句話說,要是在有生之年一統天下的話,曹操就死而無憾了。曹操用「百年之後」代表死亡,這種說法快傳播開來,當時的老者紛紛口耳相傳,它也成為了我國代指死亡的一個常用成語,為什麼「百年之後」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呢?首先,因為它出自曹操口中,「百年之後」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曹操說的這個「百年之後」可以說是非常委婉地表達了死亡了。以至於到了現在好多老人都用這個成語表達死亡。

相關焦點

  • 3曹操發明了一個成語,把去天堂說的很夢幻,如今成了老年人口頭禪
    大家都知道,古代關於「死」字是非常的忌諱的。大家都非常的迷信,所以不喜歡提到這個字,在比較封建的氣氛之下,有很多的禁忌是不能觸碰的。所以呢,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聰明的人將這一個字用了一個成語代替大家就敢說了。
  • 曹操忌諱「死」字,發明一成語,把死亡說得很優美,流傳上千年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梟雄,他挾持漢朝天子,一次徵討四方,消滅了袁紹、呂布、劉表、韓遂等勢力,統一了中國當時的北方,然後他還實行屯田制、獎勵農桑、興修水利、安置流亡人口,在曹操的治理下,北方人民至少能吃飽飯,社會風氣也有所好轉,所以後人評說曹操時,都會說他是個軍事家、政治家,其實他還有個頭銜,那就是文學家。
  • 曹操發明了一個四字成語,委婉的表達死亡,老人們會用到
    曹操經常在行軍作戰的時候進行創作,赤壁之戰前夕他寫作了《短歌行》,官渡之戰大勝後,他也寫作了一篇《軍譙令》。文章中出現了一個成語,現在很多老人都喜歡用。這個成語就是百年之後,曹操在文章中表達的意思是那些戰死的將士們,我會優待他們的後人,還要給他們建祠堂,享受供奉。
  • 曹操為了鼓舞士氣,發明了一個成語,現在經常被老人掛在嘴邊
    在當時那樣一個亂世,就出現了不少的英雄人物,像劉備、曹操、孫權。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曹操。其實現在有很多都覺得曹操不是個正人君子,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曹操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曹操的軍事能力非常強悍,不止如此,作為一個將領,曹操肯定還非常擅長鼓舞士氣。例如"望梅止渴"就是曹操鼓舞士氣的時候的故事。
  • 曹操發明了個成語,把死亡說的很委婉,如今老人常說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梟雄,他挾持漢朝天子,一次徵討四方,消滅了袁紹、呂布、劉表、韓遂等勢力,統一了中國當時的北方,然後他還實行屯田制、獎勵農桑、興修水利、安置流亡人口,在曹操的治理下,北方人民至少能吃飽飯,社會風氣也有所好轉,所以後人評說曹操時,都會說他是個軍事家、政治家,其實他還有個頭銜,那就是文學家。
  • 曹操說了一個4字成語,此後人們不再避諱說死,老年人常掛在嘴邊
    宋朝的文天祥曾說過一句膾炙人口的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老病死可以說是不可違背的自然規律,從古至今有無數王公貴族渴望獲得永生,想要一直享受榮華富貴,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他橫掃天下,統一整個華夏大地後,迫切的希望長生不老,還專門派了一個名叫徐福的術士,去海外求取仙丹。
  • 曹操自創了1個成語,人們不再忌諱說「死」,老人也常掛在嘴邊!
    曹操自創了1個成語,人們不再忌諱說「死」,老人也常掛在嘴邊!《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演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每次提到三國當中的曹操的時候,我們想到的就是一代梟雄,曹操這個人知人善用,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三國當中有很少有人能夠遮擋住曹操的光芒,作為一代梟雄,他是歷史上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然後天下大亂的時候,他和15路諸侯一起討伐董卓,平定黃巾,成為了一方諸侯國。他又戰敗張秀,滅掉呂布,打敗了袁紹和袁術,統一了我國北方。
  • 曹操頒布的一道軍令出了個成語,自此死亡聽起來也如此委婉
    可以說曹操能文能武已是十分難得的全才了,但更為難得的是,曹操還十分有才氣,能詩能賦,是個傑出的文學家,像是大家所熟悉的《短歌行》、《龜雖壽》等樂府歌詞都出自曹操手筆,而曹操的一句話,就曾引出了一個成語,至今人們都還在用,你知道是哪個嗎?
  • 曹操發明了個成語, 把死亡說得很優美, 如今老人們常掛嘴邊!
    ,曹操還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成語,流傳了一千多年,如今還有很多人用。全軍的將士聽到這道命令後,紛紛落淚,因為他們知道曹操對待有功勳的將士,總是會給予應有的厚報。或許你會說這是曹操收買人心的手段,但作為一個文學家,或許這正是曹操內心深處的真摯情感宣洩吧。
  • 曹操獨創了個成語,把死亡說得很優美,如今老人們常掛嘴邊
    來源:網絡曹操,一代梟雄,三國時期的一方霸主,最後建立了魏國。後人評說曹操是個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他戎馬一生,也寫了很多流傳後世的名作。曹操和他的兩個兒子在當時被稱為」建安三曹「,在文壇的影響力非常巨大。他的很多名作現在一直流傳,他曾經寫了一個成語,後世很多人現在也在使用。
  • 曹操慰問將士的成語,代替一個避之不及的話題,老年人常掛嘴邊
    從出生到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規律,但是在民間有許多百姓普遍都非常忌諱提到死這個字,而且古代的達官貴人們也都對此十分避諱。根據身份的不同,他們對死亡也各有稱呼,比如駕崩、薨逝等等。但是三國時期的曹操卻自創了一個成語,從此之後大家便不再避諱提到死亡,甚至有許多老年人還經常把這個成語掛在嘴邊上。
  • 古代皇帝死了 可不能說死哦
    按照宋朝時的習慣,普通老百姓對官員的名字不能叫、也不能寫,因此田登所在的州就不許說、不許寫「登」字,不僅僅是「登」這個字本身不可以說和寫,就連與「登」同音的字也都不可以。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有放花燈的習俗。事先官府要張貼布告,通知各家各戶準備,但是寫布告的官吏因花燈的「燈」字與「登」同音,寫出來就要犯了田登的忌諱,這可怎麼辦呢?
  • 成語是漢語言文學中的經典,為何古人能夠發明,現代卻很少發明?
    同時成語也可以委婉的表達很多含義,可以用成語隱晦的表達自己的心意。成語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作為客套話,顯得很有文化也很懂禮貌,比如「卻之不恭,受之有愧」這類詞語。熟練運用成語的時候,甚至可以罵人不帶髒字。
  • 鼠年說鼠14:「鼠」字成語知多少?
    因為鼠與人關係密切,所以關於鼠的成語也很多。因此,賈誼說,「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語出《漢書·賈誼傳》)在歷史上,三國時期的劉備也說過這句話。《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曹阿瞞許田打圍,董國舅內閣受詔」有這樣一節:漢獻帝與丞相曹操、皇叔劉備一起去打獵。曹操為了顯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漢獻帝齊頭並進。漢獻帝見不遠處有隻兔子,就叫劉備射,說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
  • 孔融死前哀求曹操放過子女,9歲兒子說了8字曹操大怒:一個不留
    於是,公元208年,曹操給孔融安排了「招合徒眾,誹謗朝廷」等莫須有的罪名,帶著人馬包圍了孔府。被逮捕時,孔融深知自己死定了。便央求曹操放過自己的子女。結果,等他剛說完,邊上9歲的兒子說了8個字「安有巢毀卵不破乎?」什麼意思呢?
  • 賭王何鴻燊逝世,除了「pass away」 那些死亡溫柔委婉的英文說法
    部分外媒對此也進行了報導,且都用了die這個詞來表示逝世,如下面CNA的報導:有朋友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標題用了die這個詞,而不是用pass away這種比較委婉的說法呢?畢竟何鴻燊也是位令國人尊敬的長者,直接說die,是否有所不妥?
  • 曹操麾下一員虎將,憑此一戰產生了一個成語,名垂千古,流傳至今
    說起這些名將,大部分人都會想到他們的英武,以及他們在戰場上取得的成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五子良將中,有一個人不但武藝超群,還與一個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語息息相關,這個人是誰呢?  這個人就是張遼,張文遠,他原本是并州人士,從年少之時就因武藝高強聞名當地,後來更是得到了并州刺史丁原的賞識,於是他開始在丁原手下效命。丁原被呂布殺害之後,無處落腳的他投在呂布麾下,並曾與高順一起大敗劉備。
  • 曹操對郭嘉的真實看法如何,這則成語故事說的非常透徹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郭嘉傳》注引《傅子》,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主人公是曹操和郭嘉。原文如下:太祖與荀彧書,追傷嘉曰:「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與周旋十一年,阻險艱難,皆共罹之。
  • 古代對於死亡有多少種委婉說法?古人太講究了
    我們說到委婉,這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自古以來,人們說話、用詞都非常講究,往往一句話,一個詞,都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比如形容人死這個詞,就有許許多多說法, 非常有意思,不愧是禮儀之邦。首先,我們說古代皇帝死了,這個怎麼說?想必大家從各種小說、電視劇中經常聽到這個詞,叫做「駕崩」,那麼駕崩這個詞有什麼內涵呢?
  • 華佗因三大發明成名醫,曹操為何要斬殺他?他說了10個字道破玄機
    華佗的高超醫術主要體現在這三個方面:一是發明了歷史上最早的麻醉藥——麻沸散,這在醫學是一次重大的突破。二是研發了針灸術,這個一直流傳到現在。三是研製出強身健體的五禽戲。其實,華佗和曹操經歷了冰火兩重天的愛恨情仇的浴火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