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獨創了個成語,把死亡說得很優美,如今老人們常掛嘴邊

2021-03-05 歷史點滴

1964年12月,我們小分隊在滇西北找礦。小分隊一共8人,其中4名警戰士每人配備一支衝鋒鎗。一天,出發前,一位納西族老鄉搭我們的車去維西。那天路上積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窪不平,車子行駛一段就會被雪塢住。我們不得不經常下來推車。就在我們又一次下車推車的時候,一群褐黃色的東西慢慢向我們靠近。我們正驚疑、猜測時,納西族老鄉急喊:「快、快趕緊上車,是一群狼。」司機小王趕緊發動車,加大油門……但是很不幸,車輪只是在原地空轉,根本無法前進。這時狼群已靠近汽車……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隻狼,個個都象小牛犢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戰士小吳抄起衝鋒鎗,納西族老鄉一手奪下小吳的搶。比較沉著地高聲道:「不能開槍,槍一響,它們或鑽到車底下或鑽進樹林,狼群會把車胎咬壞,把我們圍起來,然後狼會嚎叫召集來更多的狼和我們拼命。」他接著說:「狼餓瘋了,它們是在找吃的,車上可有吃的?」我們幾乎同聲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給它們吃。」老鄉像是下達命令。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除了緊張,大腦似乎已經不會思考問題。聽老鄉這樣說,我們毫不猶豫,七手八腳把從麗江買的臘肉、火腿還有十分珍貴的鹿子乾巴往下丟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紅了,興奮地大吼著撲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著,剛丟下去的東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鄉繼續命令道:「再丟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約50斤肉品又飛出了後車門,也就一袋煙的工夫,又被8隻狼分食的乾乾淨淨。吃完後8隻狼整齊地坐下,盯著後車門。這時,我們幾人各個屏氣息聲,緊張的手心裡都是冷汗,甚至能夠清晰的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辦法令我們從狼群中突圍出去。看到這樣的情形,老鄉又發話道:「還有嗎?一點不留地丟下,想保命就別心疼這些東西了!」此時,除了緊張、害怕還有羞憤……!作為戰士,我們是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物資的,哪怕犧牲自己。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車被塢到雪地裡出不來,只能被困在車裡。我們的子彈是極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喚來,我們會更加束手無策。我們幾人相互看了一眼,遲疑片刻,誰也沒有說什麼,忍痛將車上所有的肉品,還有十幾包餅乾全都甩下車去!8隻狼又是一頓大嚼。吃完了肉,它們還試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幾包餅乾,但沒有吃。這時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經滾圓,先前暴戾兇惡的目光變得溫順。其中一隻狼圍著汽車轉了兩圈,其餘7隻狼沒動。片刻,那隻狼帶著狼群朝樹林鑽去.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不一會兒,8隻狼鑽出松林,嘴裡叼著樹枝,分別放到汽車兩個後輪下面。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樹枝幫我們墊起輪胎,讓我們的車開出雪窩。我激動地大笑起來……哈……哈……剛笑了兩聲,另外一個戰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這突兀的笑聲驚毛了狼。接著,8隻狼一齊鑽到車底,但見汽車兩側積雪飛揚。我眼裡滾動著淚花,大呼小王:「狼幫我們扒雪呢,趕快發動車,」車啟動了,但是沒走兩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複剛才的動作:「先往車輪下墊樹枝,然後扒雪……」。就這樣,每重複一次,汽車就前進一段,大約重複了十來次。最後一次,汽車順利地向前行了一裡多地,接近了山頂。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這時,8隻狼在車後一字排開坐著,其中一隻比其他7隻狼稍稍向前。老鄉說:「靠前面的那只是頭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們激動極了,一起給狼鼓掌,並用力地向它們揮手致意。但是這8隻可愛的狼對我們的舉動並沒有什麼反應,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們,然後,頭狼在前,其餘隨後,緩緩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連兇猛的狼都懂得報恩,我們是否應該反思自身?自詡為「萬物靈長」的人類,我們是不是應當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來源:網絡


曹操,一代梟雄,三國時期的一方霸主,最後建立了魏國。後人評說曹操是個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他戎馬一生,也寫了很多流傳後世的名作。曹操和他的兩個兒子在當時被稱為」建安三曹「,在文壇的影響力非常巨大。他的很多名作現在一直流傳,他曾經寫了一個成語,後世很多人現在也在使用。曹操發明了個成語,把死亡說得很優美,如今老人們常掛嘴邊。


曹操二十歲步入仕途,一上任就展現了非凡的政治才能,一次徵討四方,消滅了袁紹、呂布、劉表、韓遂等勢力,統一了中國當時的北方,然後他還實行屯田制、獎勵農桑、興修水利、安置流亡人口,在曹操的治理下,北方人民至少能吃飽飯,社會風氣也有所好轉,所以後人評說曹操時,都會說他是個軍事家、政治家,其實他還有個頭銜,那就是文學家。


曹操跟他的這兩個兒子曹丕曹植合稱為「三曹」,當時曹操跟自己的這兩個兒子引領了建安文學,這種文學風氣影響了中國文壇千年之久,大家應該聽過曹操所做的詩,曹操的的文學作品《龜雖壽》、《短歌行》等作品,所以說這個曹操是一位文學家不是吹出來的。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成語,也是出自他的一篇文學作品,只不過他作這篇作品的目的,並非為了抒發自己的感慨,而是一則軍令,或者應該算是一篇激勵士卒的演講。因為他「發表這篇演講」的時候,正好進軍到了譙縣,所以這篇作品叫做《軍譙令》,原文如下:吾起義兵,為天下除暴亂。舊土人民,死喪略盡,國中終日行,不見所識,使吾悽愴傷懷。其舉義兵已來,將士絕無後者,求其親戚以後之。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為存者立廟,使祀其先人。魂而有靈,吾百年之後何恨哉!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當初起兵,是為天下除害,可如今故土的人們,都快被戰爭屠戮光了,在故鄉走了一整天,還是找不到一個相識的人,令我感到很悲傷。那些陣亡的將士無後人的,就找到他們的親屬,給與天地、耕牛,還要建立學校提供他們學習的機會,要為犧牲的將士建立祠堂,共後人拜祭,如果他們地下有知,等我逝世後與他們相逢,心中就不會有遺憾了。

中國封建社會將近千年,所以衍生了不少封建思想。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信奉鬼神,避諱死亡,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你千萬不能當著他的面說「死」這個字,不然他認為你這是對他的一種不尊重,他可能會十分生氣。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曹操還創作了一個成語,這個成語讓人們不再忌諱死亡。這個成語並不是出自曹操的文學作品,而是出自曹操給手下的士兵定的一條軍規軍令。


讀到這段話的人,有人感受到了曹操的傷懷,有人認可曹操的構想,有人則認為曹操僅是為將士們畫了一張大餅,激勵他們繼續為自己拼殺。還有人跳出了文章主旨,回歸到了文字,並從曹操的話中,總結出了一句成語,那就是「百年之後」。當時曹操創下這個詞,意思是指「我去世之後」,一千八百年後,這個詞的本意依舊沒有發生變化。只不過有了這個詞之後,人們便不再避諱說死亡,就連老年人也經常把這個詞掛在嘴邊。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這個詞更是在人物對話裡,被放在了問句中。例如,在他的《『題未定』草·五》中就有「您百年之後,安葬何處?」一言,聽起來沒有半分冒犯之意。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曹操筆下,不僅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瀟灑;有「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的豪情;有「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的自信;還有可以廣為流傳,完全口語化的成語,使讓人們忘記對死亡的避諱和恐懼,坦然的掛在嘴邊。

相關焦點

  • 曹操發明了個成語, 把死亡說得很優美, 如今老人們常掛嘴邊!
    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曹操軍事上精通兵法,重賢愛才,為此不惜一切代價將看中的潛能分子收於麾下;生活上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 曹操自創了1個成語,人們不再忌諱說「死」,老人也常掛在嘴邊!
    曹操自創了1個成語,人們不再忌諱說「死」,老人也常掛在嘴邊!《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演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每次提到三國當中的曹操的時候,我們想到的就是一代梟雄,曹操這個人知人善用,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三國當中有很少有人能夠遮擋住曹操的光芒,作為一代梟雄,他是歷史上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然後天下大亂的時候,他和15路諸侯一起討伐董卓,平定黃巾,成為了一方諸侯國。他又戰敗張秀,滅掉呂布,打敗了袁紹和袁術,統一了我國北方。
  • 曹操說了一個4字成語,此後人們不再避諱說死,老年人常掛在嘴邊
    生老病死可以說是不可違背的自然規律,從古至今有無數王公貴族渴望獲得永生,想要一直享受榮華富貴,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他橫掃天下,統一整個華夏大地後,迫切的希望長生不老,還專門派了一個名叫徐福的術士,去海外求取仙丹。還有唐太宗李世民,他晚年也曾為了長生不老,吃下許多丹藥。
  • 曹操慰問將士的成語,代替一個避之不及的話題,老年人常掛嘴邊
    從出生到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規律,但是在民間有許多百姓普遍都非常忌諱提到死這個字,而且古代的達官貴人們也都對此十分避諱。根據身份的不同,他們對死亡也各有稱呼,比如駕崩、薨逝等等。但是三國時期的曹操卻自創了一個成語,從此之後大家便不再避諱提到死亡,甚至有許多老年人還經常把這個成語掛在嘴邊上。
  • 曹操發明了個成語,把死亡說的很委婉,如今老人常說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梟雄,他挾持漢朝天子,一次徵討四方,消滅了袁紹、呂布、劉表、韓遂等勢力,統一了中國當時的北方,然後他還實行屯田制、獎勵農桑、興修水利、安置流亡人口,在曹操的治理下,北方人民至少能吃飽飯,社會風氣也有所好轉,所以後人評說曹操時,都會說他是個軍事家、政治家,其實他還有個頭銜,那就是文學家。
  • 曹操忌諱「死」字,發明一成語,把死亡說得很優美,流傳上千年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梟雄,他挾持漢朝天子,一次徵討四方,消滅了袁紹、呂布、劉表、韓遂等勢力,統一了中國當時的北方,然後他還實行屯田制、獎勵農桑、興修水利、安置流亡人口,在曹操的治理下,北方人民至少能吃飽飯,社會風氣也有所好轉,所以後人評說曹操時,都會說他是個軍事家、政治家,其實他還有個頭銜,那就是文學家。
  • 曹操因為忌諱死字就發明了一個成語,把死亡說得很委婉
    我覺得中國人是非常講究的,而且中國人有甚多的忌諱,比如我們現在都經常會有的忌諱,去參加葬禮是不能穿紅色的衣服的,特別是死這個字,可以說是禁忌之首了,一直到現在老人們都經常告訴我們,不能把死字放在嘴邊。我們現在人都有這麼多的忌諱,那就更不要提古時候的人了。
  • 曹操為了鼓舞士氣,發明了一個成語,現在經常被老人掛在嘴邊
    在當時那樣一個亂世,就出現了不少的英雄人物,像劉備、曹操、孫權。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曹操。其實現在有很多都覺得曹操不是個正人君子,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曹操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曹操的軍事能力非常強悍,不止如此,作為一個將領,曹操肯定還非常擅長鼓舞士氣。例如"望梅止渴"就是曹操鼓舞士氣的時候的故事。
  • 3曹操發明了一個成語,把去天堂說的很夢幻,如今成了老年人口頭禪
    他是曹操,曹操使用了一個全新的成語去代替死亡換了一種非常委婉的說法,很多的老人家都敢說都喜歡說。其實曹操是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他發明了很多的成語叫比如說我們經常聽到的望梅止渴。 那是曹操為了激勵那些口渴的士兵,快點進入戰鬥的狀態,就說他在馬上看到前方的一片梅子林裡面看到了很多的梅子,只要到達了梅子林就可以吃到新鮮的梅子解渴了。這就是曹操創下的經典成語之一。
  • 曹操發明了一個四字成語,委婉的表達死亡,老人們會用到
    曹操經常在行軍作戰的時候進行創作,赤壁之戰前夕他寫作了《短歌行》,官渡之戰大勝後,他也寫作了一篇《軍譙令》。文章中出現了一個成語,現在很多老人都喜歡用。這個成語就是百年之後,曹操在文章中表達的意思是那些戰死的將士們,我會優待他們的後人,還要給他們建祠堂,享受供奉。
  • 曹操頒布的一道軍令出了個成語,自此死亡聽起來也如此委婉
    可以說曹操能文能武已是十分難得的全才了,但更為難得的是,曹操還十分有才氣,能詩能賦,是個傑出的文學家,像是大家所熟悉的《短歌行》、《龜雖壽》等樂府歌詞都出自曹操手筆,而曹操的一句話,就曾引出了一個成語,至今人們都還在用,你知道是哪個嗎?
  • 孩子嘴邊常掛這3句話,可能是不孝的表現之一,父母得攢好養老錢
    媽媽高血壓病倒,反被不孝兒子抱怨「累贅」縣城老家有一位周奶奶,年輕時生了三個孩子,前兩個是女兒,最小的是兒子。周奶奶對這個兒子百依百順,非常疼愛。如今這個小兒子28歲了依然沒有正經工作,靠著姐姐的彩禮錢買了一輛寶馬車,天天在外面瞎逛。
  • 女生一旦得了「抑鬱症」,這「3句話」會常掛嘴邊,可自測!
    說的準確一點是一種心理上的壓力。那麼很多有抑鬱症的人也會因為這種心理上的壓力無法得到緩解,長期積壓,肯定會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使得抑鬱症患者越來越多。患上抑鬱症後如果沒有科學的心理治療和疏導,患病嚴重的患者會產生自殺念頭。特別是當代女性,因為心理相對敏感,抗壓能力較弱,比男生更容易得抑鬱症。那么女生一旦得了「抑鬱症」,這「3句話」會常掛嘴邊,可自測!
  • 十大網絡用語出爐:有幾個你常掛嘴邊的?
    看看都有哪些咱們常掛嘴邊的流行語吧。這些活躍於網際網路的流行語的英文表達你會嗎?  2015年度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於5月31日發布,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出爐了!讓英語(精品課)君帶你們看看都有哪些咱們常掛嘴邊的流行語吧@  1.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 足球解說員常掛嘴邊的高頻詞彙你了解嗎?
    【足球解說員常掛嘴邊的高頻詞彙你了解嗎?】「越位「「點球」「帽子戲法」……足球場上,這些解說員常掛嘴邊的高頻詞彙你了解嗎?12月9日是世界足球日,讓我們一起「解析」這些足球術語,感受獨特的足球文化。
  • 常把這三句話掛在嘴邊的人,多半人品不好,不值得深交
    而那種不值得深交的人品不好的人,就會經常把這三句話掛在嘴邊。1、我只把秘密告訴你有人說秘密,會將自己的秘密告知給你,這就成為了你們之間溝通的橋梁。可有一種人品不好的人,他們談論的都是別人的隱私,而不是自己的秘密。這種人的人品問題在於,既不能守住秘密,還要裝作自己守口如瓶。
  • 英國人常掛在嘴邊的「chill」,是什麼意思?
    要是你朋友氣得跺腳了,你會怎麼安慰?在不看文章的情況下,你能想到哪句話呢?我們來總結一下常見的能夠安撫人心的英語表達吧!1. Relax!Relax是最最常用的啦,還有英國人特別愛說的「Chill」或「Chill out」,冷靜一下。還可以說Take a chill pill!朋友氣得跺腳!快給他「chill pill」!
  • 「說曹操,曹操到」,實際上還有後半句,但在當時無人敢說
    我們常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描述同一件事情時,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有時候為了讓語言更加簡練,我們還可以用俗語或是成語來進行總結。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在日常生活中尤為常見,它就是「說曹操,曹操到」。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這句話其實還有後半句,但在當時卻無人敢說。
  • 男人常把這三句話掛在嘴邊,多半不正經,微笑離開吧
    一個男人的人品好不好,從他說的話就可以知道百分之七八十。溫柔的人說溫柔的話,不正經的人說不正經的話,所言即所為,你說什麼話,就代表你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人溫文爾雅,處處尊重他人,有人惡語傷人,處處留刀傷人。男人常把這三句話掛在嘴邊,多半不正經,微笑離開吧!
  • 現在常掛嘴邊的這5個詞語,竟是古時青樓的「行話」,大開眼界!
    有的時候「方便」是上廁所的意識,有的時候「方便」又成了給予照顧的意思,甚至還有的時候「方便」又成為了表達自己時間空閒的意思,總之繞得老外頭暈。這就是我們漢語語言的魅力,讓你沉迷於其中欲罷不能。但是在現代當中人們所不知道的是,如今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竟然是古代時候,只有在青樓當中才會經常用的此語,相信對此你一定很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