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報導,9月2日德國發布了一項政策方針,該政策方針中提及了德國對於印太地區發展的想法,並且德國還企圖幹預到印太地區的發展中去,以此來達到德國獲取優勢的目的。
這份指導方針的名字是「德國-歐洲-亞洲:共同塑造21世紀」,這套方針的主要準則是要尋找多元化的經濟夥伴來避免單一依賴的供應鏈。文件的重點內容是德國想要塑造印太地區的秩序,提升東協在印太地區的地位。
為何德國遠在歐洲開始注意到印太地區的發展,並且強插一手呢?首先我們來看印太地區都包含哪些國家,印太地區指的就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這一地區,該地區的國家主要包括中國與印度這兩個大國,和越南等發展勢頭較好的小國。德國也是先看到了印太地區的發展潛力,才開始選擇對印太地區作出單獨的政策。
其次我們了解到在2017年川普就曾提到關於印太地區的戰略構想,在美國作出這樣的表示後,許多追隨美國的歐洲國家也是都有所行動,所以在擁有美國這一前例的情況下,德國也認為自己國家應該參與到印太地區的發展中去。
再次在地理位置上,我們可知印太地區的國家處於印度洋與太平洋中間,對於歐洲國家通過印度洋與太平洋進行海上運輸,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正如觀察者網報導中,德國外交部認為的那樣,印太地區的不安定將會使得歐洲與亞洲的情況十分不好,多國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德國外長馬斯在9月2日發布了一項聲明,他表示印太地區是德國外交政策的優先事項。德國外長馬斯的言論,也表明了這次德國為何必須推出印太地區的政策方針,馬斯表示,德國未來的發展將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太地區發展的影響,印太地區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國際輿論的中心,德國想要和這些國家打好關係。
而在關於這項政策方針的解釋中,馬斯和德國外交部都沒有單獨強調中國,有路透社的前任記者認為德方推出的這項方針是要制衡中國的。
《中國日報》的歐盟分社社長陳衛華也表示,雖然德國最近受到了不少來自美國的威脅,兩國關係也變得比以前要緊張了一些,但是德國的一些鷹牌人士還是喜歡服從於美國,這種心態是很難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