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也想摻和印太戰略,德外長:印太地區是德國外交政策優先事項

2020-12-18 三角解密

觀察者網報導,9月2日德國發布了一項政策方針,該政策方針中提及了德國對於印太地區發展的想法,並且德國還企圖幹預到印太地區的發展中去,以此來達到德國獲取優勢的目的。

這份指導方針的名字是「德國-歐洲-亞洲:共同塑造21世紀」,這套方針的主要準則是要尋找多元化的經濟夥伴來避免單一依賴的供應鏈。文件的重點內容是德國想要塑造印太地區的秩序,提升東協在印太地區的地位。

為何德國遠在歐洲開始注意到印太地區的發展,並且強插一手呢?首先我們來看印太地區都包含哪些國家,印太地區指的就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這一地區,該地區的國家主要包括中國與印度這兩個大國,和越南等發展勢頭較好的小國。德國也是先看到了印太地區的發展潛力,才開始選擇對印太地區作出單獨的政策。

其次我們了解到在2017年川普就曾提到關於印太地區的戰略構想,在美國作出這樣的表示後,許多追隨美國的歐洲國家也是都有所行動,所以在擁有美國這一前例的情況下,德國也認為自己國家應該參與到印太地區的發展中去。

再次在地理位置上,我們可知印太地區的國家處於印度洋與太平洋中間,對於歐洲國家通過印度洋與太平洋進行海上運輸,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正如觀察者網報導中,德國外交部認為的那樣,印太地區的不安定將會使得歐洲與亞洲的情況十分不好,多國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德國外長馬斯在9月2日發布了一項聲明,他表示印太地區是德國外交政策的優先事項。德國外長馬斯的言論,也表明了這次德國為何必須推出印太地區的政策方針,馬斯表示,德國未來的發展將很大程度上受到印太地區發展的影響,印太地區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國際輿論的中心,德國想要和這些國家打好關係。

而在關於這項政策方針的解釋中,馬斯和德國外交部都沒有單獨強調中國,有路透社的前任記者認為德方推出的這項方針是要制衡中國的。

《中國日報》的歐盟分社社長陳衛華也表示,雖然德國最近受到了不少來自美國的威脅,兩國關係也變得比以前要緊張了一些,但是德國的一些鷹牌人士還是喜歡服從於美國,這種心態是很難改變的。

相關焦點

  • 德國也想摻和「印太戰略」,德外長:印太地區是外交政策優先事項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川普政府2017年提出「印太戰略」構想後,一些歐洲國家也聞風而動,意欲彰顯自己在印太地區的存在。9月2日,德國政府發布了一份有關印太地區的政策指導方針,名為「德國-歐洲-亞洲:共同塑造21世紀」。德國外交部網站2日發文,介紹這份指導方針出臺的背景。
  • 遏華聯盟又添新成員,七國軍艦將齊聚印太,日媒:形成對華封鎖網
    在美國的一系列軍事、政治和外交層面的運作之下,一個印太版本的、旨在遏制中國發展的「北約」正在初步形成。除了印太地區國家,部分域外國家也想介入其中。據日本媒體報導,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為了加強與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的合作,維護德國在印太地區的利益,德國海軍準備在近期向印太地區派遣一艘飛彈護衛艦。
  • 印媒:德國鼓動北約擴張,追隨「印太四方聯盟」,明年向印度洋派軍艦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印度《亞歐時報》11月2日報導,德國明年計劃在印度—太平洋地區部署一艘軍艦,以支持美國在所謂「印太地區」構建的「四方聯盟」。德國國防部長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接受《雪梨先驅晨報》採訪時表示,「我們認為德國需要標識出在該地區的立場」。
  • 英法「重返亞太」,德國也要摻和?德防長聲明暴露真正目的
    前幾天大家應該都聽過一個消息,那就是英法兩國都打算在明年往亞太地區部署軍艦甚至航母,在外國媒體的描述中,英法這樣的動作被稱為「重返亞太」,然而最近,德國也傳出了新的動向,似乎表明在亞太海區,德國人也想摻和一手。
  • 德國公開表示,希望向印太地區派軍艦
    自從美國推出印太戰略以來,這一區域就開始變得熱鬧起來,在美國的牽頭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法國與英國的艦機積極活動,無形中助長了美國的聲勢。分析人士表示,一個針對中國的封鎖網正在形成。出乎意料的是,素來保守的德國暗示將插手印太局勢。
  • 英法德三大強國重返印太,美國組團,軍事包圍圈初見規模
    近日德國也表達了同樣的呼聲,當地時間12月13日,德國女防長卡倫鮑爾聲稱,德國會派遣一艘軍艦前往印太地區,參加美國主導,日本和澳大利亞共同參加的多國軍事演習。問題來看,德國為什麼突然轉向,也要來蹚渾水呢?事情正在起變化,先是美國五角大樓爆出消息,重建第一艦隊,部署在太平洋地區,協助在太平洋駐紮的第七艦隊,確保美國在該地區的海軍優勢和軍事優勢。
  • 圓桌|「印太戰略」日後如何?專家:各國未必為美火中取慄
    韓國總統統一外交安全事務特別助理文正仁10月27日則表示,韓方不希望再度發生冷戰,假使韓國加入美國組建的印太軍事聯盟,那麼這將會破壞地區穩定。此外,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之前也刊文表達了自己對於美國推進「印太戰略」帶來的擔憂。眼下,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已經公布了自己外交安全團隊的部分人選,而外界對於美國未來的亞太政策也十分關注。
  • 英政府想瞄準印太抗衡中國,安培強烈支持,五眼聯盟將聚首印太?
    雖然英國國內都自顧不暇,但是英國首相詹森仍然頻繁的在發表外交言論,他表示將在國防領域進行投資,將向印度洋地區派遣航母戰鬥群。據《衛報》22日報導,英國智庫也表示,希望英國政府儘快將軍事金融以及外交資源向印太地區傾斜。
  • 重思「印太」概念的前世今生
    然而,他上任不足一個月便監督完成的「印太」司令部更名,卻永遠留了下來。2018年5月,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更名「印太司令部」,隨之「印太戰略」甚囂塵上,美、印、日智庫界漸成「言必談印太」之勢。近年,歐美學者也掀起了研究「印太」理論的一股小熱潮,但多不得其法,時代誤植問題屢見不鮮。起初,「地緣政治學家」們堅稱「印太」源於安倍晉三在2016年8月發表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演說。
  • 德國也想趟「印太戰略」這攤渾水?德外長竟說出這番話!
    德國也想趟「印太戰略」這攤渾水?德外長竟說出這番話!
  • 提前解密的美國「印太戰略」文件:川普政府打什麼主意
    1月12日,美國白宮網站公布了最早在2043年才能解密的「印太戰略框架」文件。這份文件編寫於2018年,闡述了美國2018年至2020年對印度、朝鮮乃至中國的戰略圖景。這份文件中包含「保衛臺灣」「幫助印度崛起制衡中國」「維持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導地位」等內容。
  • 德國軍方要摻和「包圍中國」,默克爾已難阻止
    作為歐盟的核心成員國,德國在歐洲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都很強,也正是因此,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國家一直試圖拉攏德國,邀請德國加入它們構建的「對華封鎖網」之中。最近,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表示,德國有向印太地區派遣護衛艦的計劃。
  • 「印太」 的建構與亞洲地緣政治的張力
    與先前普遍預期略有差別的是,報告並沒有直接稱美國的亞洲政策為「印太戰略」,但是, 「印太」概念顯然開始正式進入美國構建地區戰略的官方思維之中。無需諱言,「印太」這一詞彙具有地緣政治色彩。這一概念的印度與美國支持者們經常強調,其目的是用於遏制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影響力增長,意在將中國有效地「囚禁」在東亞沿海。
  • 美國從德國撤軍9500人,美國安顧問:其中數千人部署印太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6月22日解釋:一大原因是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需要更多兵力。本次撤走的部隊中,數千人會再部署至印太。此舉同時還可以迫使德國為歐洲防務貢獻更多軍費。奧布萊恩報導截圖6月22日的《華爾街日報》刊登了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題目為《美國為何要從德國撤軍?》
  • 印度要向中俄解釋「印太政策」 臺當局卻惱羞成怒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元貞】據《印度時報》5日報導,印度近期將與中俄進行密集外交接觸,解釋印度的「印度洋-太平洋」政策立場,以消除中國和俄羅斯對這一概念的負面看法。這被認為是中印關係持續升溫的表現。同一天,媒體發現,印度航空公司將其官網對「臺灣」的稱呼改為「中國臺北」。中國外交部對此表示肯定,臺「外交部」5日則惱羞成怒。
  • 「印太四國聯盟」呼之欲出,中國也有反制之道
    首次出訪就訪問東南亞國家,令外界對日本新政府的外交動向充滿關注。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就在本月初,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四國在東京舉行外長戰略對話,同意攜手維護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安全與穩定。一時間,美國主導的「印太四國聯盟」陰影再現。美國大選在即,再度推動印太戰略布局下的外長對話,是川普政府通過以中國為靶子提升國內支持的對外政策的延續。
  • 繼英國後,又一國加入「對華封鎖網」聯盟,即將派遣軍艦前往印太
    如今繼英國之後,又一個國家加入「對華封鎖網」的聯盟,即將準備派遣大量的軍艦前往印太地區。據日本時事通訊社的相關報導顯示,近期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針對有關問題在進行媒體書面採訪時做出回應,稱眼下德國已經有所打算,將準備在儘快的時間之內向印太地區派遣一艘護衛艦,而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加強與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日本等國家之間的合作。
  • 美政府提前30年解密「印太戰略」文件
    【文/觀察者網 鞠峰】川普的任期尾聲混亂不堪,牆倒眾人推,「政治資產」幾乎要敗光,但他還是拼命想留下點什麼……就在下臺倒計時一周之際,川普政府突然於當地時間1月12日,罕見地解密了一份「印太戰略」秘密文件。
  • 姜鋒: 德國外交需克服三大戰略誤判
    三大戰略誤判誤判之一是,希圖依賴除了美國之外再無其他選擇的基礎構建歐洲「獨立自主」外交安全政策,實際是把自己推進戰略的自相矛盾之中,在這種外交和安全政策空中樓閣裡很難避免繼續的搖擺不定。莫再固守意識形態情結在對美關係上,美國可以說是德國二戰後命運的主導者,而習慣被美國主導也是統一之後德國外交的政策主線和深層心理支撐,這被一些德國戰略家定義為德國和歐洲安全的「再保險」。冷戰後三十年,這一格局沒有根本變化,這就不難理解德國在外交和安全上對美國的歷史和現實依賴。
  • 英法德決定出兵印太,日韓印澳紛紛選邊站
    歐洲大陸的英國、法國、德國決定出兵印太,亞洲的日本、韓國、印度、澳洲也紛紛選邊站隊,這些國家鐵了心要跟風美國,這對中國、俄羅斯等國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對於美國的威脅,必須要時刻保持警惕,風雲變換的局勢下,多留一個心眼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