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向中俄解釋「印太政策」 臺當局卻惱羞成怒

2021-01-17 環球軍事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元貞】據《印度時報》5日報導,印度近期將與中俄進行密集外交接觸,解釋印度的「印度洋-太平洋」政策立場,以消除中國和俄羅斯對這一概念的負面看法。這被認為是中印關係持續升溫的表現。同一天,媒體發現,印度航空公司將其官網對「臺灣」的稱呼改為「中國臺北」。中國外交部對此表示肯定,臺「外交部」5日則惱羞成怒。

近年來,美國拋出「印太戰略」概念拉攏印度,並在此基礎上搞美日印澳「四方對話」,這被認為是遏制中國的動作之一。《印度斯坦時報》5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未來幾周,印度將與中國舉行第二輪海洋對話、與俄羅斯舉行第一輪海洋對話,兩個會議將聚焦印度的印太政策。報導稱,根據印度總理莫迪上月在新加坡香格裡拉對話會上的演講,印度的印太政策空間從非洲海岸一直到美洲,「自由、開放和包容」的印太願景強調「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所有國家一律平等」。

「新德裡感覺到,化解中俄對『四國集團』在印太地區的負面外交因素非常重要」,《印度時報》稱,就印太概念與中國展開對話的目的是保持兩國關係持續升溫,印度在這一地區「從來沒有公開批評中國」。另據印度報業託拉斯5日引述官方消息源稱,印度儲備銀行已經向中國銀行發放開設孟買分行的許可證,「這是莫迪總理對中國的承諾」。

自中印領導人4月在武漢會晤後,兩國關係持續升溫。5日,印度航空公司被發現,其官網上對「臺灣」的稱呼已改為「中國臺北」。對此,臺灣「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5日稱,該部門6月下旬就發現印航官網上訂位選擇航程起止點的選單中,桃園國際機場後面的標註從原本的Taiwan被改為Chinese Taipei,即指示駐印度代表處向印航表達嚴正抗議,並要求恢復。

讓臺灣當局失望的是,印航此次更改是印度外交部批准的。印度外交部發言人庫瑪5日在記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印度航空的作法完全符合國際規範,也符合印度自1949年以來在臺灣問題上的一貫立場。《印度斯坦時報》認為,印度航空遵守了中國要求,把臺灣稱為「中國臺北」,這正是北京希望人們所知曉的名稱。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5日表示,印度航空公司有關做法是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一部分這一客觀事實、基本常識和國際共識的尊重,這一做法值得肯定。

中國民航部門今年4月致函44家外國航空公司,要求後者糾正官方網站和其他材料中對中國臺灣、香港及澳門等地區的錯誤標註,目前大多數企業已完成改正,最後截止時間為7月25日。

相關焦點

  • 「臺印」擦出小火花,莫迪也要打「臺灣牌」?
    繼美國不斷攪亂臺海局勢之後,印度也開始躍躍欲試,想要插上一腳,跟美國一樣想要通過臺灣來壓制中國大陸。對此民進黨當局是相當歡迎,畢竟只要能夠幫助自己達成「臺獨」目的,民進黨當局都會非常積極。只不過當前臺海局勢劍拔弩張,所有人都不敢輕舉妄動,別說印度,就連美國都要稍微收斂自己囂張氣焰。
  • 臺灣《中國時報》:「臺印關係」的小火花
    繼美國不斷加碼「臺灣牌」後,印度近來也躍躍欲試,意圖「以臺制中」。對於「臺印關係」升溫,民進黨當局亦沾沾自喜,視為下一個「外交」突破口。不過,當前臺海局勢劍拔弩張,各方勢力都應當知所進退。在「臺印關係」中,臺灣地區莫對印度一廂情願。 「臺印關係」素來寡淡,但自莫迪政府「東進」政策和蔡英文當局「新南向」政策先後出臺以來,雙方似乎突然擦出了些許火花。
  • 事實已證明,美日印澳建四國聯盟,只會促中俄更多軍事合作
    美國在構建遏制中國的手段上一直不斷翻新,今個對臺軍售加大臺灣反制大陸力度,明個唆使南海周邊國硬抗中國,後個又對印度開放GPS軍事信號……總之,但凡和中國有丁點矛盾的國家,美國都使盡渾身解數進行拉攏。對於建立「中俄軍事同盟」的建議,中國可能不會接受,因為中國是一個不結盟國家,不會和任何國家結盟,但涉及到共同利益,中國會加強與某個國家進行合作。中俄就是這樣做的。中俄雖然沒有表面上的盟友關係,但兩國之間的軍事和政治等領域上的合作,早就觸及雙方的核心領域。例如,中國派遣軍隊參加俄羅斯最機密的「東方」戰略演習,俄羅斯幫助中國建立更加可靠的反導體系等等。
  • 被拋棄的可憐人,印媒:若中印衝突,印度的老朋友將倒向中國
    近期印度媒體《歐亞時報》網站發表一篇文章:《如果與中國爆發戰爭,印度可能將看到老朋友俄羅斯「醜陋」的一面?》目前亞洲存在著「多方戰爭」的威脅,一邊由在美國領導下的四國(包括美日印澳)在南海與中國發生衝突,另一場就是在中印邊境線上的衝突。而中國和印度都置身在這多方潛在的衝突中,這兩個國家都是亞洲的大國,附近能與之比較的則是橫跨歐亞大陸的俄羅斯。
  • 向中國近鄰伸手?以色列要幫印度自衛,又「拿下」不丹,值得警惕
    恰在此時,以色列就向印度拋出了橄欖枝,主動給印度方面提供一系列的相關支持,還表示「咱們面臨類似衝突」。12月18日,印度媒體在報導中炒作,以色列的駐印大使日前表明,以色列將為印方提供一系列幫助,以滿足印方面對挑戰和衝突的需求。他在採訪中表明立場稱,以色列與周邊國家關係的正常化是以色列與印度能夠開展合作的前提,而以色列方面對此十分重視。
  • 德國也想摻和印太戰略,德外長:印太地區是德國外交政策優先事項
    觀察者網報導,9月2日德國發布了一項政策方針,該政策方針中提及了德國對於印太地區發展的想法,並且德國還企圖幹預到印太地區的發展中去,以此來達到德國獲取優勢的目的。這份指導方針的名字是「德國-歐洲-亞洲:共同塑造21世紀」,這套方針的主要準則是要尋找多元化的經濟夥伴來避免單一依賴的供應鏈。文件的重點內容是德國想要塑造印太地區的秩序,提升東協在印太地區的地位。為何德國遠在歐洲開始注意到印太地區的發展,並且強插一手呢?
  • 美日印澳組建四國聯盟,結果只能是中俄加強軍事合作
    美國對中國的圍堵 比如今年,美國向民進黨當局大量銷售武器裝備拉攏臺灣地區,對中國大陸進行對抗,另外還加強同中國的鄰國印度軍事合作。除此之外他們還計劃在阿拉伯海進行聯合演習,現在美國和印度的聯盟已經對周邊地區的和平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 印媒就尼泊爾向印度邊界增兵指責中國 尼大使:污衊
    印媒禍水東引,以尼泊爾邊界問題指責中國,尼大使:這是充滿偏見的污衊[環球網軍事報導]印度近期為邊境問題傷透腦筋,在克什米爾主權問題尚未與巴基斯坦達成和解的情況下,5月又在印度與尼泊爾邊境修建了一條80公裡長的公路,挑起了與尼泊爾的新一輪邊境衝突
  • 關鍵時刻,俄羅斯向印度賣武器是要給中國捅刀?胡錫進:胡說八道
    很多人以沙皇俄國曾侵佔我國領土,以及俄羅斯對印度等國軍售做文章,大力宣揚反俄理論,否定中國與俄羅斯的戰略夥伴關係,製造中國民間對俄羅斯的敵意。《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就指出,說俄羅斯向中國捅刀的文章都是中文的。同時他認為,俄羅斯「幫助印度對抗中國」,「選邊站了印度」,是非常誇張的說法,甚至可以指為胡說八道。
  • 美前國防部官員鼓動拜登政府與臺當局公開搞聯合軍演
    參考消息網12月7日報導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2月4日報導,美國國防部前助理部長薛瑞福日前向拜登政府提出所謂「對臺政策建議」,包括公開與臺當局聯合軍事演習等。該智庫當地時間12月1日發布《給下一任美國總統的備忘錄》,匯整美國在所謂「印太地區」面臨的挑戰,薛瑞福將臺灣比喻為「印太地區」的「富爾達地帶」。「富爾達地帶」是歐洲冷戰時期的最前線。報導注意到,薛瑞福匯整了多項所謂「對臺政策建議」。
  • 聯合國五常或集體聲討印度!印軍已經殺紅眼,向聯合國車輛開火
    而在近日,在印巴前線殺紅眼的印軍就上演了一次烏龍事件,讓莫迪政府在聯合國面前丟了顏面。據巴基斯坦三軍公共關係部消息稱:「今年12月18日早10:45,印軍在印巴實際控制線(LOC)向巴方一側奇裡科特段肆意開火,亂槍打中了載有兩名軍事觀察員的聯合國車輛,直接導致車輛損毀。車上的UN人員隨後在巴軍的掩護下被營救撤離,好在槍擊並沒有造成聯合國人員傷亡。
  • 美對華鷹派薛瑞福建議拜登:「美臺聯合軍演」向大陸展決心
    美對華強硬派人物、華府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主席薛瑞福日前在智庫官網發布備忘錄叫囂,之後將向可能是下任美國總統的拜登提出對臺政策建議,包括深化所謂「臺美關係」、將「臺灣軍隊」納入美國印太地區安全體系等等,與臺灣並肩「對抗」大陸。
  • 蔡英文當局太冷血,臺民眾有家難回,紛紛向國臺辦發起求助
    但是不曾想到,在首批臺灣同胞抵達後,臺灣當局一反常態,突然拒絕接受更多臺灣同胞的歸鄉,甚至開始詆毀抹黑大陸做過的大量輔助、妖魔化疫情。這不僅令接收工作難以繼續,更令兩岸同胞都更加寒心。蔡英文當局太冷血,臺民眾有家難回,紛紛向國臺辦發起求助。
  • 中俄美印的「共同敵人」?這次必須統一戰線,各國都要嚴陣以待
    根據印度《歐亞時報》的報導中稱,中俄美印等國現在正面臨著共同的"敵人"。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國都在衛星發射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與此同時,更大的威脅正在悄悄浮出水面。隨著"星鏈"計劃以及各國衛星發射計劃的進行,印度《歐亞時報》稱,各國都面臨著共同敵人——衛星黑客。並且美國方面早已關注到衛星安全問題,為了嚴抓系統上的漏洞,甚至還進行了相關的比賽。
  • 中俄這一拳終於打出來了!俄外長打開天窗說亮話,印度國內炸鍋了
    兩國國防部長並為此專門舉行視頻會議,強調雙方將確保有效執行協議,並在此基礎上加強兩軍務實合作,進一步充實中俄兩國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內涵。中俄這一拳終於打出來了!而伴隨著這一拳,俄羅斯外長也打開天窗說亮話,印度國內瞬間炸鍋了。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宣稱,印度正在被西方國家操縱投入到「反華遊戲」之中,並且正在轉為反對莫斯科。
  • 德國也想摻和「印太戰略」,德外長:印太地區是外交政策優先事項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川普政府2017年提出「印太戰略」構想後,一些歐洲國家也聞風而動,意欲彰顯自己在印太地區的存在。9月2日,德國政府發布了一份有關印太地區的政策指導方針,名為「德國-歐洲-亞洲:共同塑造21世紀」。德國外交部網站2日發文,介紹這份指導方針出臺的背景。
  • 臺灣居民持大陸護照出境被臺當局註銷戶籍 國臺辦回應
    大陸臨時護照臺灣男子持大陸「臨時護照」赴俄 回臺後戶籍被註銷(以下文字來源:參考消息網11月8日報導)英媒稱,臺灣一間旅行社的領隊,用大陸籤發的「一次性護照」到俄羅斯旅行,回臺數周后,突然被臺當局廢止戶籍
  • 臺灣當局跟印度談FTA?島內專家潑冷水:政經因素皆不易談成
    臺灣中興大學行銷學系副教授蕭仁傑接受中評社採訪表示,臺印若真能談成FTA,打開規模龐大的印度市場,對臺的外貿當然有益,但問題是,對印度而言則未必有好處,且印度也有經濟之外的諸多因素需要考量,臺灣想要藉臺印FTA突圍,實屬不易。
  • 蔡英文發聲「臺美日印太安全對話」,與日本套近乎,做何春秋大夢
    「臺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拉開帷幕,蔡英文又得到了一次「演出」機會。據悉,臺灣外事部門委託臺美日三方智庫8日在臺北合辦了所謂「臺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而當天蔡英文更是成為會談開幕式中的「焦點」。蔡英文在會上大放厥詞,稱每年固定舉行的「印太安全對話」,是「臺灣和國際夥伴共同面對區域安全挑戰的對話平臺」。她宣稱,在疫情的衝擊下,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威脅也日益增加。隨後,她藉機拉攏稱,「共享自由民主價值的國家,更有必要緊密合作」。
  • 臺當局製造白色恐怖 無理驅逐在臺港人
    臺灣當局聲稱,《大公報》等媒體僱用徵信社跟拍在臺搜集情報,明顯利用臺灣自由民主來進行滲透、傷害人權云云。  其實,《大公報》與李彬豪毫無關聯,相關圖片由大公報記者拍攝,臺灣當局「亂砌生豬肉」,謊話連篇,荒唐可笑。  大公報記者日前在臺灣「總統府」附近現場直擊,發現重陽前夕的臺灣街頭行人稀少,疫情之下顯得冷冷清清。不過,「總統府」的保安明顯加強,不時有憲兵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