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刺繡

2021-02-19 方志蘇州

蘇州刺繡,簡稱「蘇繡」。以其表現手法細膩、逼真而文明,其發源於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及江蘇全境,在我國工藝美術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與粵繡、湘繡、蜀繡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繡」。

蘇繡扇袋

由於文獻和實物的限制,蘇州刺繡究竟始於何時,目前尚難以確切說明,但據劉向《說苑》載,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地已有「繡衣而豹裘者」。三國時,東吳丞相趙達之妹,已能運用刺繡繡出了我國第一張山川地勢軍陣圖,時人謂之「針絕」。


蘇繡荷包

宋代,蘇州刺繡已有了欣賞性的作品出現,並達到了一定水平。在張應文著的《清秘藏》一書中說:「宋人之繡,針線細密,用線僅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之為,設色精妙,光彩射目。」描繪了宋代蘇繡已具有精工細作、形象真實的特色。


喜幛《送子麒麟》

明代,蘇繡已成為蘇州地區一項普遍的群眾性副業產品,形成了「家家養蠶,戶戶刺繡」的盛況。江南已成為絲織手工業中心。在繪畫藝術方面出現了以唐寅 (唐伯虎)、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推動了它的發展。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再製作,所繡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淋漓盡致,有「以針作畫」 「巧奪天工」之稱。自此,藝術在針法、色彩圖案諸方面已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在藝苑中吐芳挺秀,與書畫藝術媲美爭豔。


雙面繡《貓》

清代是蘇繡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蘇繡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針法活潑、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地方特色濃鬱。繡技具有「平、齊、和、光、順、勻」的特點。當時的蘇州更有了「繡市」的譽稱。清代中後期,蘇繡在繡制技術上有了進一步發展,新出現了精美的「雙面繡」,僅蘇州一地專門經營刺繡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特別是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學東流的潮流中,蘇繡也出現了創新的兆頭。


蘇繡大家沈壽

光緒年間,技藝精湛的藝術家沈雲芝聞名蘇州繡壇,她溶西畫肖神仿真的特點於刺繡之中,新創了「仿真繡」。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壽辰,沈雲芝繡了佛像等八幅作品祝壽。慈禧備加讚賞,書寫「壽」、「福 」兩字,分賜給沈雲芝和她的丈夫餘覺。從此沈雲芝改名沈壽,嗣後她的作品《義大利皇后愛麗娜像》,曾作為國家禮品贈送給義大利,轟動了意國朝野。


蘇州繡花弄

民國時期整體來講,由於常年戰亂,蘇繡業曾一度衰落。


蘇州刺繡研究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蘇繡得到進一步的恢復和發展。1950年後,國家專門設立了蘇州刺繡研究所,並開辦刺繡訓練班。蘇繡的針法由原來的18種發展到今天的40餘種。2006年,蘇繡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焦點

  • 花費四年,蘇州刺繡大師用自己的方式把「國寶」送回家
    前不久,敦煌研究院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來自蘇州的刺繡大師鄒英姿用復繡的方式,將藏經洞流失在海外的刺繡作品《涼州瑞像圖》送回了家!(受訪者供圖:2019年11月21日捐贈儀式)昨天(12月13)日下午3點,看蘇州記者在蘇州鎮湖見到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鄒英姿,和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呂元。「我相信敦煌的刺繡不可能只是這樣!」「我一直對敦煌文化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
  • 中國刺繡,嘆為觀止!
    | 蘇繡 |蘇繡即蘇州刺繡,其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仍以蘇州為中心,現已遍衍江蘇省的揚州、無錫、常州當代汴繡繼承了宋繡題材、工藝特點,吸收了河南民間刺繡的鄉土風味,並在此基礎上創新大量針法。以繡制中國名畫、古畫著稱於世,繡工技法精緻細膩、繡品色彩古樸典雅、層次分明、形象逼真。
  • 蘇繡|是如何成為四大刺繡之首的?
    文化古城蘇州,素有「人間天堂」之稱,在這優美環境裡孕育出的蘇州刺繡藝術,亦早已聞名於世。小橋,流水,人家,園林,崑曲,美食。古典格局,詩意江南。二千五百年的蘇州文明熠熠生輝。蘇繡,是江南女孩一生中最最美麗的情結。那些繡花用的繃布、繃架、蘇針、花線,它們依戀的目光永遠不會離開水靈如草清澈如花的江南女孩了,任伊老了,在江南,它們的目光也不離開。
  • 你知道刺繡用英文怎麼說嗎?
    刺繡工藝早期的針法和基本的技術主要是鏈式縫法、扣眼縫法或毯邊鎖縫針法、平伏針法、緞紋刺繡針法、十字針法。Those stitches remain the fundamental techniques of hand embroidery today.
  • 一篇文章了解刺繡全種類!
    了解刺繡種類中國刺繡法式刺繡印度刺繡刺繡在古時又被稱為針繡,其針法是刺繡元素中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其風格各有千秋,技藝高超,經久不衰。傳統刺繡的針法有齊針、套針、長短針、平金、戳沙、打子針等幾十餘種,每一種都極具特色,可謂是爭奇鬥豔,各領風騷。
  • 非遺刺繡活起來 哈密繡工富起來
    新疆新聞在線網10月15日消息(哈密臺記者趙燁、石彩荷):哈密維吾爾族刺繡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近年來,哈密市積極引導和鼓勵婦女從事民族手工刺繡,並使手工刺繡業從零散的小作坊生產逐步走上了組織化規模化的發展軌道,有效拓寬了農牧民的致富渠道。
  • 刺繡的起源和發展
    長沙馬王堆文物、圖片源自網絡從縫紉到刺繡說起刺繡的起源,就不得不先說說刺繡的兩大法寶:針線和絲織。而針線裡最早出現的縫製工具是骨針。刺繡的起源更細的縫紉工具和柔軟的紡織物,是刺繡的前提條件。刺繡,是指用彩色色、絨、棉線等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圖案的總稱。根據西漢劉向所撰的《說苑》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吳人就開始把刺繡工藝應用於美化生活。
  • 中國刺繡,永不過時的美!
    中國的刺繡起源早,技藝精湛。蘇繡即蘇州刺繡,以蘇州為中心,現已遍衍江蘇省的揚州、無錫、常州、宿遷、東臺等地。據西漢劉向《說苑》記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國已將蘇繡用於服飾。汴繡是以開封為中心的河南刺繡總稱,也稱宋繡,距今約800多年歷史。當代汴繡繼承了宋繡題材、工藝特點,吸收了河南民間刺繡的鄉土風味,並在此基礎上創新大量針法。
  • 老照片:1978年的蘇州,老蘇州人的昔日生活記憶
    蘇州是一座有著近2500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為清代「天下四聚」之一,有「人間天堂」的美譽。下面的這組老照片拍攝於1978年的蘇州。圖為1978年的蘇州運河,古城蘇州,因京杭運河而成為萬商雲集的天堂。1978年的蘇州,蘇州水鄉幾乎成了江南水鄉的代名詞。
  • 泰貴妃首次穿大紅色旗袍,王后還玩起了蘇州刺繡,拼起中國文化了
    而蘇提達王后對中國文化的喜愛還不僅僅停留在旗袍上,她在昨天前往清邁訪問,還親自嘗試了蘇州刺繡,真是一位「中國通」啊! 泰貴妃首次穿大紅色旗袍,王后還玩起了蘇州刺繡,拼起中國文化了! 那麼,大家覺得蘇提達和詩妮娜穿旗袍誰更好看呢?
  • 「中國文化符號」驚豔的中國刺繡——針尖下的「油畫」
    刺繡 ,古代稱之為針繡,是用繡針引彩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古代稱「黹」、「針黹」。《周禮 考工記》認為「五彩備,謂之繡」而首肯刺繡的藝術地位。因刺繡多為婦女所作,故屬於女紅的一個重要部分,一度成為一項衡量女子心靈手巧的重要標準。
  • 這對母女在刺繡中活出生活之趣
    7歲的時候跟著媽媽和姐姐一起做刺繡補貼家用,生活也在刺繡中尋得了一處安心,誰也沒想到這樣安然度日的生活會在周海雲24歲時發生改變。那年周海雲召集了村裡的繡娘姐妹們一同做刺繡,但辛苦做完的刺繡被人倒債,周海雲只能孤身一人前往北京找回被欠款的貨品。在這段艱難的歷程裡,陸曉琳也恰巧誕生了。
  • 線韻悠悠繡人生 武山刺繡非遺傳承人王雲霞的刺繡人生
    王雲霞並不是一開始就學刺繡的,刺繡事業也不是她最初的人生定位,儘管她的奶奶、外婆和媽媽都是武山傳統刺繡的承襲人,繡的香包、香囊、鞋面、襪墊等非常漂亮,崩個紗面就能繡出精緻的花鳥。王雲霞也深受薰陶,自小就能飛針走線,繡出像模像樣繡片;儘管王雲霞十分喜愛刺繡,有著超出普通女孩的嫻靜,「有時,一連幾天不出門,把媽媽的布條和彩線找來,自己揣摩著繡些常見的普通小件。」
  • 蘇繡雖好,這件蝴蝶形刺繡掛件卻是更接地氣!
    蘇杭文化說起下江南,很多人的腦海裡就會自然而然地出現蘇杭二字確實,自古至今,蘇杭都是文人雅士喜聞樂見的地方,也是一個充滿文化底蘊和靈氣的地方尤其是杭州的絲綢,蘇州的刺繡真正的蘇繡,基本都是手工刺繡;或許品類檔次有區別,但都是繡娘一針一線繡出來的它凝結的是無限的文化和勞動,還有繡娘的大量時間和心血!
  • 刺繡皇后蘇繡大師姚建萍:國粹藝術之美,魅力無限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代表性傳承人,人稱「刺繡皇后」的刺繡藝術家姚建萍,在自己的創作中,博採眾長的融合平針繡,仿真繡、亂針繡等多種技法,開創了獨具特色的「融針繡」,繡出了眾多的刺繡大作,並四度勇奪中國民間工藝最高獎項:山花獎·金獎。
  • 傳統哈尼族、彝族服裝刺繡,現場繡!
    傳統哈尼族、彝族服裝刺繡表演       1300多年前,在雲南省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勤勞的哈尼人用他們的雙手,在哀牢山脈上「雕刻」出一片片壯麗的天梯奇觀。而在哈尼梯田邊上,心靈手巧的民族婦女們,口手相教、世代相傳,將獨具特色的民族刺繡承襲至今並發揚光大。
  • 鉤針刺繡髮夾:花環刺繡
    平常做鉤針刺繡髮夾,都在主體的中間刺繡,這次反其道而行之,就環繞著主體四周刺繡,中間留白。主體用四股牛奶棉,1.8鉤針,刺繡線材會有變化。無特殊說明的話,刺繡的刺繡線用四股,牛奶棉和蕾絲線用兩股,結粒繡用兩圈。
  • 蘇州:司法守護「天堂」之韻
    日前,《大運河(蘇州段)保護司法協作協議》籤約落地。在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牽頭協調下,運河流經及沿線的姑蘇區法院、吳江區法院、吳中區法院、虎丘區法院、相城區法院、工業園區法院等六家蘇州基層法院共建審執協作機制,凝聚司法守護古城遺韻的合力。
  • 創意與生活:中國刺繡之顧繡
    中國歷來有著名的絲織與刺繡產地。
  • 刺繡《星空》:「姑蘇繡郎」張雪針尖上的蘇繡宇宙
    在去年7月世界技能博物館首批展品交接儀式上,有一件現代感十足的刺繡作品——《星空》。這件曾獲江蘇省藝博獎金獎的蘇繡作品,是薛氏刺繡第四代傳人——張雪的作品。讓許多人想不到的是,這個張雪不是「繡娘」,而是一位「繡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