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鋼鋸嶺》主人公--戴斯蒙德 道斯的真實生活
戴斯蒙德 道斯--復臨信徒的榜樣!
永遠福音
戴斯蒙德 道斯(1919-2006)出生於美國維吉尼亞州林奇堡,是木匠威廉,託馬斯 道斯和伯撒 道斯的兒子。
道斯年幼的時候,他被家中懸掛的十條誡命的漫畫所深深吸引,特別是第六條誡命:一副該隱殺他的弟弟亞伯的故事的圖畫。他的父親,是一位一戰退伍老兵,經常酗酒並且患有憂鬱,他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經常帶他去教會。在影片中戴斯蒙德在父母衝突中從他父親手中奪走了一隻槍,這是他生活中同樣的事情的另外一種表現方式。事實上,是父親和叔叔的一次衝突導致這個小男孩發誓永遠不再碰槍。
當日本偷襲珍珠港時,他在造船廠工作,那個職位可以使他有資格推遲他的軍隊服務,那樣是一種更好的方式使他可以堅守他的信仰。但他感覺到有道德責任去服務國家,因為戰爭並非只是為了自由,而是為了宗教自由。他認為作為一名醫藥工作者,他能夠實踐自己的信仰,「像基督一樣,救人的性命,並非毀滅人的性命」 他也相信作為一名醫藥工作者,可以使他不幹犯第四條誡命安息日(安息日會信徒遵守星期六的安息日)他說:「耶穌在安息日治病救人」。
二戰期間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有許多信徒服兵役,他們中間多人在軍隊作軍醫。道斯是這群安息日會在二戰中服役的士兵的寫照。許多安息日會的信徒在戰爭中恪守信仰原則,《雖有千人撲倒》也記載了類似的故事發送在二戰中的德國。
事實是 道斯和他的太太Dorothy是在林奇堡安息日教堂相遇,他們在1942年8月結婚,他的太太Dorothy於1991年去世,後來他與Frances Duman 結婚,直到他去世。
道斯視自己並非一位按照良心反對的人,而是一名按照良心支持的人。不象其他的反對者,他渴望穿著軍服,向美國國旗致敬,服務祖國。但當他開始服役的時候,因著他講話溫柔的舉止及身材矮小,被同伴歧視,正如影片中的所上演的一樣。同伴們因為他遵守安息日逃避工作而討厭他,因為他們感覺不能夠信任道斯在戰爭中保護他們。
1945年 杜魯門總統授予道斯榮譽勳章, 道斯後來回憶杜魯門握著他的手如同老朋友一樣,他說上帝救了他的性命,他相信上帝多次救了他,使他能夠在戰爭中完成任務。他在戰後五年治病,因著肺結核,他失去了一隻肺,因著他的戰傷,他以後不能夠全職工作,但他把餘生奉獻給自己的教會工作。
(敬請關注永遠福音微信布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