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理解詠春拳中小念頭?

2020-12-09 詠春小師弟

詠春拳學是一種思想,一種思考方式,有部分外國學者更認為是一種哲學,透過動能的運動過程,去引發人的思考。超出自己能力及範圍以外的應去冒險嗎?不屬於自己的應該奢求嗎?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確活著錯誤,視乎在什麼情況下做什麼樣的決定。練習任何一門武術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的心態和觀念。

小念頭這名字是很多很多年前的詠春前輩所改的。以往與現代所用的語言表達方式或用字有所不同。假如將小念頭這三個字的意思翻譯為現代語言,【基本概念】應該最為接近。

詠春拳必須要由小念頭入門,就正如學英語必須要學會26個字母一樣。很久以前的詠春前輩將大部分詠春拳經常用到的手法放在這套拳中,取名為小念頭。

小念頭的部分主要概念就是:假設形體及條件大致相約的兩個人處於搏鬥狀態時,自己應該走什麼路,什麼位置最為有利。等於兩名條件相當的對手正在搏鬥時,忽然像錄像機功能般的定格下來,然後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分析、計算。選取最為有利的位置、時差、路徑的技擊理想要求。

小念頭從這種情況下開始訓練初學者怎樣平衡自己。在技擊學中,平衡極為重要。假設控制不住自己的平衡,縱然有好身手也沒有足夠的本錢跟對方匹敵。小念頭中亦訓練我們怎樣去走簡單、直接的路,不要做無謂的花巧。走的路徑月簡單、直接、就越有機會爭取得較佳的位置和時間。

小念頭額的中線理論就是訓練我們怎樣爭取最直接的路線、路線越短,時間所需就越短,也就比較節省體能。若不能配合時間,縱然有千斤巨力也無從發揮。自己每一個動作、攻擊都比對手先到,也就是所謂的步步先機。也同時可以起到最自己的身體的保護作用。

我們剛剛開始入門時,也是幾乎每天都練習三遍,持續了一年的時間。當初覺得熟悉之後就不需要更加多的練習這種用處不大的套路。可是慢慢隨時自身對拳理,對兩個人之間的練習和對抗的理解。才越來越深地第體會到,僅僅知道是不夠的,還必須得熟練,僅僅熟練也是不夠的,還必須形成一定的肌肉記憶。讓自己的大腦、肢體形成一系列的條件反射。初時並不能更好地體會,經歷過才會知道,那些看似無謂的機械反覆性動作,就像一條無形的痕跡一樣,你練習一次,它就加深一次。

但是剛剛開始的時候,你自己的大腦、肌肉等等各反面都還沒有協調好,又如何能夠整體的去思考呢?所以初學者來說,先有形才是正確的方式之一。有了正確的形態,才能從中明白正確的道理,有了正確的道理才能衍生出合理的法度,在合理的法度之下,才容易產生更加有效的效果。

明天更大家分享詠春拳中比較著名的中線理論!!!

相關焦點

  • 詠春拳
    詠春拳之起源  詠春拳, 少林嫡傳武技之一, 關於詠春拳的起源, 大致有這樣幾種說法。 我們在這裡需要額外說明的是, 下文中及本欄目中所列的「泳春」、 「詠春拳」、 「永春拳」, 都為同一拳派的不同稱呼。 為不使讀者誤解, 本文統一用「詠」。  第一種說法是始創於福建嚴詠春, 詠春拳因此得名。
  • 詠春拳功夫習練簡要
    最終,你需要開始學習如何和對手對打。有一個搭檔能讓你練習根據對手來出招。這個人還可以幫助和鼓勵你,並對你的拳法給予反饋意見。在這裡,你要學習如何使用力量,以及如何保持力量和體力。集中精力,保持身體放鬆,直到你的手做好發出攻擊的準備。發勁中最常見的動作之一是左手張開的掌擊,掌心向下旋轉,並向下移動,攻擊對手。[8]了解基本技巧。小念頭的第三部分是學習手部動作,以及截擊的基本技巧,為學習其他詠春拳技巧奠定基礎。
  • 詠春拳學中的「來留去送、甩手直衝」如何理解?
    詠春拳學如果概括為一個句子,就是傳統格言的'來留去送、甩手直衝』,本質上,是這個系統如何運作的根本基礎,至少在理論上是。它完美地總結了詠春拳學是如何運作的,以及詠春拳所有其他技術和理論根源。'來留'是對詠春拳的"連消帶打"和"攻防同時"的養成和應用指明了方向。對於詠春拳學來說,制服敵方最好的時機,就是當地方專注在攻擊時來攻擊他們。那麼如何延伸'來留'的概念呢?對抗的時候不僅要應付迎面而來的攻擊,同時要在相同的時間展開自己的反擊,換句話說,反擊敵人最合適的時機就是在敵人發起第一次攻擊後,但是在他們啟動下一次攻擊之前。
  • 形意拳比詠春拳厲害嗎?
    如果對武術都理解分為三層境界,那麼說這句話的人只達到了第二層。普通人對武術的理解相當淺薄,停留在表面這一層,就好像在幾十年前都認為中國武術天下第一。隨著一系列的傳武大師上了擂臺被摁在地上摩擦的脫皮,武術也同樣都被傳武大師當成墊背的摩擦了。但普通人對武術的理解並沒有提高,無非是看見和聽到就說誰厲害,所以到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李小龍能打贏拳王泰森。
  • 詠春拳被葉問、李小龍發揚光大,其實還有套偏身詠春拳,更為厲害
    其中,詠春拳在葉問、李小龍等一批享譽海內外的武術大師極力宣傳、推廣之下,發揚光大成為了如今家喻戶曉的武術派別。然而,關於詠春拳有一個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冷知識」,那就是我們在電影、電視劇中所看到的葉問、李小龍所使用的僅僅只是詠春拳的一個分支,名叫「正身詠春」,其實該拳法還有另外一個分支——「偏身詠春」,且其威力絲毫不在正身詠春之下,甚至是更為厲害。
  • 高度近視的李小龍,如何在比鬥中看清對手?全憑詠春拳中一個絕技
    人都看不清楚,他該怎麼與人搏擊呢?可是他們不知道,李小龍自幼修習「詠春拳」,精通一種叫「閉目」的功夫。所以他與人搏擊的時候,並不需要看清楚對方長相。「閉目」的練習方式決定了:一個人只要通過天長日久的練習,就可以在看不清對方的情況下,運用技巧作出精準打擊,並以「寸勁」傷人。
  • 詠春拳一個打十個?
    詠春拳原本名不見經傳,後來在短時間異軍突起並揚名天下。詠春拳這一小拳種是如何成名的呢?正如吳京曾發問「葉問是誰」是一個道理,因為詠春門出了一位傳奇武打巨星李小龍!李小龍練詠春拳出身,他在電影裡三下五除二打倒一圈人,輕輕鬆鬆做到了一個打十個。
  • 學生嘲諷「詠春拳」只能打農夫,大學教授使出詠春拳,痛毆學生
    導語:學生嘲諷「詠春拳」只能打農夫,大學教授使出詠春拳,痛毆學生。可能大家有看新聞的話,會知道最近一件網絡上非常火的事情,那就是因為學生嘲諷「詠春拳」只能打農夫,大學教授使出詠春拳,進而是痛毆學生。據了解,本來這位教授是在大學的課堂上教授詠春拳的知識。
  • 詠春拳參考資料
    二字拑羊馬 詠春拳注重「力從地起」,「腰馬合一」,馬的重要性是如何強調也不夠的。
  • 生命在於運動,學詠春拳實戰技擊要有方法,詠春拳師傅梁康編寫
    套路練習過程中,不能忽視手法中展現技擊的基礎作用,要加強對攻防動作含義的理解,有助於提高技擊的意識。詠春拳師傅梁康參觀陳家溝,楊露禪學拳認識技擊術的產生與發展,明白每個人對技擊的理解不盡相同,人是有思想情懷的,因而每個人都會形成自己的技擊思想。
  • 詠春拳之「三拜佛」
    詠春拳譜頭一句話:詠春絕技,源自少林……有人說這句話是詠春牽強附會借少林名氣,其實不然!原因在於少林寺的成名,一是在於金庸武俠小說系列;而是在於上世紀80年代,李連杰主演電影《少林寺》。從詠春拳的發源地來看,詠春應該與南少林功夫有所關聯。據說在古時候,詠春拳的第一個套路名稱並不是叫小念頭,而是叫三拜佛。這個名稱特指小念頭套路第三式:一攤兩伏(有的是一攤三伏),這個動作會出現三次單手拜佛的手型,因此稱為「三拜佛」。
  • 詠春拳教學視頻-膀手 影視作品超帥氣動作(視頻)
    上海熱線體育頻道訊 隨著視頻教學的推進,各位應該對詠春拳技法特徵有了大致的理解,為了使各位拳法更為精湛,今天詠哥為大家帶來詠春拳中稍有難度的經典防守動作——單膀手。詠春拳緣起於五枚師太觀「鶴蛇相爭」。單膀手是最好的佐證之一,單膀手是三節,如鶴展翅。// 單膀手的技法要點 //1. 單膀手的角度是135度左右,生物力學認為這個角度能夠承受更大的力量。2. 小臂的中點在人體中線上,符合詠春拳「中線理論」,便於防守,利於反擊;3. 肘關節與肩同高或略低於肩,可以較好地保護自己,同時也能用上肘底力。
  • 詠春拳與永春白鶴拳
    本文著重就從詠春拳的發源傳說出發,結合永春白鶴拳發展的歷史背景,試圖尋找兩個拳種之間的聯繫,希望能對詠春拳發源研究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一、詠春拳發源的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詠春拳是福建永春白鶴拳高手五枚師太所創。南少林寺被焚後,她為了避禍,隱居於川滇邊界的大涼山。
  • 詠春拳練好了真能一個打十個?專家:詠春拳?別鬧,泰森都不行
    【文/搏擊江湖】詠春拳最近火爆江湖,比如有電影當中的武術大師葉問能夠以一打十,可以橫掃特種兵,可以成為萬民敬仰的大英雄,現實中詠春拳李楓、詠春拳呂剛、詠春拳餘昌華、丁浩等人相繼登上擂臺比武
  • 詠春拳與截拳道
    初學者往往會覺得自己不好上手,我覺得不妨先習練易上手的詠春拳開始。因為詠春拳可以說是截拳道的基礎拳法,截拳道是詠春拳的升級版的更具實戰力的技術。截拳道裡的截擊、蓄勁發力、寸勁等等,都是從詠春拳裡演化升級過來的,所以說,學好詠春拳對進一步學習截拳道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詠春拳的習練對場地沒有苛刻要求,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習。
  • 旭輝在福州,打的是一套詠春拳
    如何理解當今福州城市的發展格局?旭輝的做法低調而務實。 說低調,給人的印象是一直在埋頭用心做著產品。 說務實,回歸福州一年半,已經布局了6個項目,落子都在福州發展熱點地段。
  • 傳統武術「詠春拳」技擊五大原理
    一、中線原理(是詠春拳的核心理論)中線又稱人體子午線,是雙方之間最短的距離,所以保持中線去攻擊也是最短的攻擊路徑。從中線攻擊,兩臂在中線上指向對手,外來的力量就會向左右兩邊。二、內外門原理(詠春拳中通常把人體劃分為「內門」與「外門」。其中處於量手臂之外的稱為「外門」,兩手臂之內的稱為「內門」)在實戰中,無論對方如何改變招式。
  • 詠春拳VS太極拳,到底誰更厲害?
    這個80後超級富豪身價超馬雲 關注 詠春拳是南拳的一個分支,早年流行於廣東、福建各地。詠春拳主要手型為鳳眼拳、柳葉掌,拳術套路主要有小念頭、尋橋和標指三套拳及木人樁。
  • 反思:詠春拳為什麼不能實戰?傳統武術為什麼不能實戰?
    所以,理解這些原理至關重要,但是我覺得很多詠春拳練習者對於核心原理及其應用方式都缺乏正確的理解。就是因為他們並沒有進行「時機、方式和反應」的練習。那麼這都是師父的問題嗎?不,沒那麼簡單。如果你不知道,那麼你該通過什麼樣的檢驗方式來評估技法的有效性和你的進展呢?當你開始問這些問題的時候,你就邁出了讓詠春拳為你所用的第一步。在我向學生展示技法的時候,學生經常會問:「如果我這樣做或者那樣做會怎麼樣呢?」我說;「好啊,你試試唄。」哪怕根據我的經驗,我知道那樣做是無效的。
  • 詠春拳理 大道至簡!
    1.論勢:詠春拳對動作姿勢的要求很高,一招一式既要達到動作規範,又要符合實戰要求。尤其注重攻防練習中的基本姿勢。一般以「二橋上勢」為擺樁姿勢,這是詠春拳的典型樁勢,也是實戰練習的基本姿勢。一手上攔,一手下按,兩肘夾緊護肋。上攔手掌心向上,屆陽;下按手掌心向下,屬陰。陰陽上下相會,應於詠春拳「正面八門」的攻防戰略。2.論力:三式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