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源於「每日商報」,原標題《機器人+數據驅動 助力製造業中小企業加速轉型升級》,作者 劉淑穎 劉婧婧,36氪經授權轉載。
「我的企業部署工業物聯網最快大概需要多久?成本高嗎?」「如何保證物聯網自動採集數據的準確性?」「雖然知道智能製造很重要,但不清楚怎麼入手?」
近日,第二場「製造業數位化講堂」在「親情直播間」如約而至。浙江力太工業網際網路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善通和杭州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智能工程設計總工程師潘鑫分享了他們在數位化改造中的優秀經驗,為眾多製造業企業數位化轉型升級提供方向指導與經驗借鑑。短短一個半小時的直播,網友討論熱烈,提問不斷,在線觀看人數達598人次,點讚數高達1427次。
數據源很重要 讓工業網際網路「有米可炊」「工業物聯網是數位化製造的基礎,如果沒有實時採集的數據源,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將會處於『無米之炊』的狀態,那麼數位化製造也是空中樓閣。」李善通認為,首先解決數據源的問題顯得格外重要。這種數據不是傳統靠人工輸入的辦法獲得,而是靠工業物聯網。
那應如何實現呢?網友們在直播間提出了疑問。李善通解釋道,通過部署工業物聯網,可為設備設置數據點位,自動採集質量、產量、工藝、設備、故障、節拍、物流、易耗品等8大類數據。「這樣不僅僅能看到設備的實時狀態,整個工廠的生產進度和人機料法環測信息都能一網打盡,加速實現工廠車間的透明化和智能化。」
但僅能實時觀察工廠車間的運行情況還遠遠不夠,工廠物聯網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激活生產環節。「以萬向等速為例,部署後生產線設備故障中斷平均下降33%。若是將其轉換成有效加工時間,一周就可以增加8個小時有效工作時間,每周就能增加一個班次的產量。」李善通說。
數位化轉型別心急 需要企業循序漸進「智能製造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我們中小企業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去轉型升級?」直播間裡不少網友非常關心這個問題,對於這些中小企業來說,數位化轉型聽起來像是一堵高牆。
潘鑫認為,企業一定要評估當前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因為智能製造需要將核心的系列機器人、高端智能裝備、信息技術三者完美融合,使企業實現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這是需要企業有一定基礎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提升過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絕對不是完全可以承包的交鑰匙工程,是需要企業和智能製造服務商一起研究共同合作完成的。」
本次活動由杭州市數字經濟綜合黨委、杭州市經信局主辦,杭州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杭州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承辦。
發現未來獨角獸,項目BP發過來!
如果你的項目足夠優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報導,參加36氪浙江的「未來獨角獸活動」,請將你的需求和BP發至36氪浙江項目徵集郵箱:zhejiang@36kr.com,我們會及時回復。
36氪浙江——讓浙江創業者先看到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