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以德報怨」其實是對自己的救贖!

2021-01-11 發現國學太美

今天在和朋友聊天中,無意說起了老子的「以德報怨」一詞,朋友很是憤慨的說:「老子的道德經中提到當別人傷害了我們,我們應該以德報怨,這簡直有違常理,連孔子都說要以直報怨,如果以德報怨那拿什麼報德呢?別人傷害了我,我還要以德報怨,那不是瘋子也是白痴!」,聽完我沒回話,是啊!其實真正了解「以德報怨」的真實涵義又有幾人呢?包括我自己,也是在不惑之年才對其有了重新的認知!

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中國從最早的「儒道墨」發展為「儒釋道」三家鼎立,如果從角度方面來看,儒家主要說人與人的關係,道家主要說人與自然的關係,佛家主要說人與心(本體)的關係。而如果從高度方面來看,依次是佛家高於道家,道家高於儒家,這個高不是高低貴賤之意,而是全面性。佛家好比大賣場,貨物最齊全,道家好比百貨店,具有重要商品,儒家好比便利店,具有日常生活物品。所以理解「以德報怨」之涵義,還需站在高處來理解。

老子的「以德報怨」其本意是指運用別人的怨恨或傷害,以此來成就自己的德行。就好像別人生活中傷害了你,對於你當然可以選擇以牙還牙,但最智慧的決定是以此事來培養自己的德行,吃一塹長一智,開悟智慧。而傷害你的人自有法律或因果的制裁,自古就有「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的老話,試問蒼天饒過誰?新聞中殺人報復的例子實屬悲憐,但也不是像那些愚昧之人,淺顯的理解「以德報怨」後,竟然在受到極大傷害時真的所謂「大度」的原諒別人,助長壞氣之風,要知道,不是所有做的壞事都能被原諒的,如果你選擇放任自流,實際是在作孽!所以「以德報怨」意思是你可以不原諒傷害你的人,但也不會做過激行為,以此達到修行德性,增長智慧。

二、「以德報怨」是對自己的救贖

如果站在佛家的角度來理解「以德報怨」,其實是借假修真,是對自己的救贖。為什麼這麼說呢?當別人傷害了你,尤其是那種刻骨銘心的傷害,對於你,如果天天活在仇恨之中,猶如生在憤恨的地獄,身心俱疲,暗無天日。佛家所以說不住相,不執著,只有放下,用「以德報怨」來救贖自己。「以德報怨」中放過了別人,其實是放過了自己,才能高飛。,

相關焦點

  • 《道德經》第七十九章:老子其實也反對以德報怨?
    感悟在發生矛盾時,你認為應「以德報怨」還是「以直報怨」呢?在孔子看來,應以美好的德行報答別人的恩德,以公平正直的態度對待傷害自己的人,兩者當區別對待;而《道德經》六十三章中老子的觀點則是,以德行和教養去感化那些怨恨。
  • 幾千來被誤解的「以德報怨」,《論語》中的原本意思到底是什麼?
    人們常說的「以德報怨」,就是典型地一種對孔子思想的歪曲。「以德報怨」一直以來被很多人作為「寬容」之舉而大加提倡,認為其根據源於《論語》,因而被認作為孔子的主張,這其實是實用主義對《論語》原文的斷章取義的結果。「以德報怨」這句話的確出於《論語》,但卻並非孔子的主張。《論語·憲問》載:「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你知道以德報怨後面半句是什麼嗎?有了它意思完全不一樣!
    你知道以德報怨後面半句是什麼嗎?原來本意是這樣!有了它意思完全不一樣!以德報怨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出現的比較頻繁的詞彙。由於符合道德和社會倫理,以及中國政治控制的要求,這個看上去似乎非常不合理的詞語,竟然奇蹟般地發揚光大。你讓我去以德報怨,很大程度上我應該是做不到的。
  •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無意中看到一篇Koch(科赫曲線)寫的《我們該如何面對惡》[1]於是轉發到自己朋友圈,下面有了不少留言。有人就問我「以德報怨」的意思。接著問,「以德報怨」這句話,是不是孔子說的。我說不是呀,ms是伍子胥說的。 於是雙方就「以德報怨」「以德報德」「以直報怨」等一系列文獻展開了瞌叨。
  • 以怨報怨,以直報怨,還是應該以德報怨?
    在有道的領導者眼裡,每個員工都各有其優勢,應該人盡其才,故老子曰「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人與人之間相處,可能會出現幾種情況,首先是「以怨報德」,比如我一直在幫這個人,我幫了以後,非但不感謝我,反而到處說我壞話,中傷我。
  • 老子智慧-報怨以德
    我讀這章的時候,有一種空曠的感覺,一下子感覺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所有的困難都不是困難;再難的事情,也是從容易開始解決;再偉大的事情,也是從細微開始積累;再牛逼的人,都是在做一些小事啊;人家馬雲、比爾蓋茨、李嘉誠那麼牛逼,也是一步一步做起來的;淘寶上那些每年賣上億的大賣家,以前也是慢慢搞起來的。看到這裡,老子的這一章,還很有雞湯味道。
  • 英國哲學大師羅素:老子的睿智將救贖西方文明,人類的希望在中國
    羅素認為,西方文明雖然在科學領域佔有優勢,但關於人生的終極目標和意義的洞察方面,中國尤為深刻,老子主張的「道」便是明證。 他說,老子的「沒有佔有的生產、沒有自我主張的行為、沒有被支配的發展」,這一思想是以抑制自我與調和的精神為核心。這一中國文明的傳統思潮和睿智,將救贖西方文明,因為它被染上「信仰進步」和「產業主義」病毒。
  • 儒家說過以德報怨嗎?孔子說:沒有,這都是不學無術之人的誣陷
    其實真正的儒家跟現代人所理解的儒家有著很大的不同,真正的儒家是講究恩仇必的,而且對於異端思想,儒生們並不是採取所謂的「包容」,而是對之進行強烈的攻擊——百家爭鳴爭的是什麼?其實就是對異端思想的攻擊。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儒家關於報仇的態度。
  • 下等人恩將仇報,中等人恩怨分明,上等人以德報怨
    上智者,以德報怨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人生就像未刮開的彩票,有失望,但也一定會充滿未知和驚喜,一輩子要是能遇見幾個這樣以德報怨之人,那真的會像中彩票一樣幸運。大智若愚,擁有大智慧的人,是不會輕易顯山露水的,擁有這樣品行的人總是會受到他人的尊敬,做事也會事半功倍。
  • 老子:表面不爭,就沒人可以爭得過你?這其實是對老子的誤解
    老子:表面不爭,就沒人可以爭得過你?這其實是對老子的最大誤解這個世界上,處處是一個爭字:人人爭先恐後,爭名奪利,爭權奪勢,爭長論短。因為優質的資源就那麼多,如果不爭,就得不到最好的。然而老子卻在《道德經》一書中告誡人們不要爭,為什麼老子要這麼說呢?
  • 被砍傷的陶勇醫生恢復出診,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延伸閱讀:陶勇醫生傷後稱自己變得膽小了:費了功夫給他治好後,他就來殺你了訪談節目《無話不說》對話陶勇醫生,經歷了死裡逃生的陶勇醫生稱自己變得膽小了。面對一些棘手的病人,他曾猶豫是否應該救治,害怕擔責。經歷了被病人報復的事件後,陶勇也直言,自己可能會變得更膽小。
  • 仙翁洩天機:為什麼要以德報怨?因為超然於因果,才能走出因果
    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報復,即使不能馬上出了這口惡氣,但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最終也一定要讓他為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也不能讓自己忍氣吞聲,白受欺負與委屈,但是還有一種人,他們會選擇以德報怨,就是你傷害了我,我不計較,你怎麼待我,是我的因果,而我怎麼對你,是我的修養。
  • 我們的一生,其實是自我救贖的過程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我們遇見的困難都是自己的不幸,但其實更多的源自於我們自己。而真正能夠拯救我們的,也其實是我們自己。本書的作者是克萊爾·威克斯,而這本書也是他生前的最後一部著作,在整本書中,他分享了如何面對焦慮症,如何面對自己的焦慮,如何去自我拯救。
  • 與其讓他人的過錯折磨自己,不如讓自己放下心結,選擇寬容
    一個人能容忍別人的固執己見、自以為是,卻很難容忍對自己的惡意誹謗和致命的傷害,但唯有以德報怨,把傷害留給自己,才是寬容的至高境界。正如故事中的安德森,他明知是自己的戰友開的槍,但他及時原諒了戰友,他們共同活著走出了森林,重新做回了朋友。也許你說這很難做到,但記住,與其讓他人的過錯折磨自己,不如讓自己放下心結,選擇寬容。
  • 有一個禽獸父親,我該以德報怨去贍養嗎?
    我們該不該對君子以德報怨,對小人以牙還牙呢?慄娜該不該贍養曾經傷害過自己的爹呢,是否要一定要斷絕父女關係呢?自然血親產生的子女關係是基於子女出生的事實來產生的,它不依靠任何的法律程序,也不依靠任何人為的方式來終止的,換句話說,她 的父親真是個混蛋或者罪犯,她都不能終止她和她父親的關係,血緣關係是不能斷絕的,因為它是一種客觀事實,但是這對子女公平嗎?
  • 救贖他人可以彌補自己的過錯嗎?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沉重的話題,那就是救贖他人可以彌補自己的過錯嗎?如果你喜歡看小說,而且是偵探類的,喜歡拿起來一直看,那麼東野圭吾大概率是你喜歡的作家,因為他的小說人物貼近生活,不是很學究。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東野圭吾的一部作品——虛無的十字架。書中,男主與年少時候的配偶都是「殺人兇手」,所謂殺人兇手,其實不是真的殺人,是墮胎。
  • 老子的思想主張:上德之人——虛懷如谷
    老子講「上德不德」,至公無私,同時他又講到了「上德若谷」。此乃「上德」之人的又一種品質。今天我們來詳細講一講。老子認為,上德之人「曠兮其若谷」,胸懷寬廣,能包容萬物。之所以如此,在於上德之人能「虛其心」。老子看到天地之間,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大盈若盅,其用不窮」,因天地之間虛空廣大,故能包容萬物。
  • 老子道德經中的常用成語
    老子的成語,有的在歷史上常被引用,而今生疏了;有的至今仍鮮活地被我們不時運用。如「與時俱進」、「內聖外王」、「相濡以沫」、「螳臂擋車」、「薪盡火傳」等等。 還有一些成語,古今的意思已經有變化了,如「功成名遂」,原指成就了功業,才有聲名,後引申為功績和名聲都已取得。「吐故納新」原義為吐掉故 氣,吸收新鮮空氣,今天多用於人事組織方面的更新。
  • 老子:什麼是天道?其實就是四大自然法則,悟透能避禍就福
    其實老子已經告訴過我們了,老子的《道德經》聞名於世,被譽為東方智慧源泉,天下第一奇書。《世界文明史》的作者,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威爾杜蘭特博士曾經說過:假如我們把世界上每一本書都燒掉只留一部,那應該就是《老子道德經》。它是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老子道德經》博大精深,通天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