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和朋友聊天中,無意說起了老子的「以德報怨」一詞,朋友很是憤慨的說:「老子的道德經中提到當別人傷害了我們,我們應該以德報怨,這簡直有違常理,連孔子都說要以直報怨,如果以德報怨那拿什麼報德呢?別人傷害了我,我還要以德報怨,那不是瘋子也是白痴!」,聽完我沒回話,是啊!其實真正了解「以德報怨」的真實涵義又有幾人呢?包括我自己,也是在不惑之年才對其有了重新的認知!
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中國從最早的「儒道墨」發展為「儒釋道」三家鼎立,如果從角度方面來看,儒家主要說人與人的關係,道家主要說人與自然的關係,佛家主要說人與心(本體)的關係。而如果從高度方面來看,依次是佛家高於道家,道家高於儒家,這個高不是高低貴賤之意,而是全面性。佛家好比大賣場,貨物最齊全,道家好比百貨店,具有重要商品,儒家好比便利店,具有日常生活物品。所以理解「以德報怨」之涵義,還需站在高處來理解。
老子的「以德報怨」其本意是指運用別人的怨恨或傷害,以此來成就自己的德行。就好像別人生活中傷害了你,對於你當然可以選擇以牙還牙,但最智慧的決定是以此事來培養自己的德行,吃一塹長一智,開悟智慧。而傷害你的人自有法律或因果的制裁,自古就有「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的老話,試問蒼天饒過誰?新聞中殺人報復的例子實屬悲憐,但也不是像那些愚昧之人,淺顯的理解「以德報怨」後,竟然在受到極大傷害時真的所謂「大度」的原諒別人,助長壞氣之風,要知道,不是所有做的壞事都能被原諒的,如果你選擇放任自流,實際是在作孽!所以「以德報怨」意思是你可以不原諒傷害你的人,但也不會做過激行為,以此達到修行德性,增長智慧。
二、「以德報怨」是對自己的救贖
如果站在佛家的角度來理解「以德報怨」,其實是借假修真,是對自己的救贖。為什麼這麼說呢?當別人傷害了你,尤其是那種刻骨銘心的傷害,對於你,如果天天活在仇恨之中,猶如生在憤恨的地獄,身心俱疲,暗無天日。佛家所以說不住相,不執著,只有放下,用「以德報怨」來救贖自己。「以德報怨」中放過了別人,其實是放過了自己,才能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