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在上文裡帶大家一起回顧孫立人在上個世紀50年代,與蔣氏父子的摩擦與恩怨。也許大家還記得這麼一個細節,孫立人為了迴避與蔣經國的照面,兩次非常直接地推拖了與小蔣正面打交道的機會,甚至有一次,還令小蔣在同僚面前顏面盡失。
當時的場面,周圍之人很容易地發現,這兩個人之間在鬧不愉快。照這樣的事態發展下去,大家也明白吃虧的必然是孫立人自己。於是,就有人出面在兩邊說好話,希望從中調停雙方緊張的關係。但是,孫立人的政治厄運,還是無可避免地悄然而至。
從1949年到1955年前後,是臺島史上的最黑暗的年代。情報機構利用戒嚴令、懲治叛亂和肅清間諜等等條例,在島內大肆逮捕間諜嫌疑犯。一般相信,在此期間被當局以間諜通共名義槍斃的有4000人左右,被處以有期徒刑的有8000人以上,確切數字難以估計。
1955年5月25日,蔣氏父子正式獲得美方支持,並籤署了一份防禦協議。緊接著不到2個月,孫立人的鐵桿部屬,陸軍步校少校教官郭廷亮,被當局以間諜罪逮捕。隨後,相繼有300多人被抓,送到保安司令部審訊的有108人,被起訴判刑的有35人。
郭廷亮,是孫立人在反攻緬甸戰役的一個下屬。當時,郭廷亮在戰場上身受重傷,孫派直升機將其送到印度醫療,救活了他。從此,二人關係變得十分密切。為了感恩孫長官,郭一直追隨孫長官左右。郭身材魁梧典型的武將,訓練又是最刻苦,很快榮升模範營營長。
與郭廷亮同案被逮捕下獄的沈承基,以往稱郭為大哥,二人是兄弟之交。他回憶道:當時,毛人鳳跟其大哥講,只要你認罪,孫將軍就會沒事,包括其訓練班的學生都會沒事,會放他們回家。結果,郭為了報恩攬下罪名成全大家。事後,郭知道被騙,為時已晚。
所謂「郭廷亮間諜案」,實際上是蔣氏父子對於上個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孫立人與美國人暗中聯繫意圖兵變的一次總清算。現在的史學界也將此案,判斷為蔣介石在初步鞏固了自己在臺島統治地位以後,對孫立人及其親信進行的一場大掃蕩。
雖然,在這個事後被認為是捕風捉影、證據不足的案件裡面,受到處理的人大多是一些孫的下屬人物及親信。然而,矛頭卻是毫不猶豫地直指孫立人。當初,麾下的抗日名將,如今變成了除之而後快的敵人,歷史不止一次地向我們展示,這樣悽楚而荒誕的場面。
事實上,處理郭廷亮,其實就是為了削弱孫立人的軍中權力。所以,當蔣氏父子再次得到美方大力支持,並且取得了臺島絕對掌控以後,父子倆第一件想到要做的事情,就是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不擇手段,哪怕是血雨腥風,也要牢牢地把握住軍政大權。
當然,本身就是黃埔校長出身的蔣介石,自己又通過這麼多年戰火中的磨礪,雖然在軍事上蔣並沒有什麼建樹,甚至可以說一種恥辱。但其心裡明白,只有把兵權緊緊地抓在手裡,統治權力及地位才能有絕對的保證。不是有一位偉人說過,「槍桿子裡出政權」嗎。
而就在蔣氏父子逐漸介入軍界,希望借著軍隊政工改革,將兵權收歸到自己手裡的時候,在軍隊裡頭名聲顯赫的孫立人等一些大將,就成了蔣氏父子身前的擋路虎。趙匡胤有「杯酒釋兵權」,而蔣為了達到同樣目的,做法顯然少了些古人的浪漫情懷,多了些陰謀。
最終,國防部的判決書上這樣註明,郭廷亮深得孫立人的信任,因為孫不滿足現狀,另外,少數學生對孫將軍沒有升任參謀總長,心懷怨憤。孫立人就派郭廷亮,到各部隊秘密聯絡集會,從事某種不法活動。其中,有一本紅色小日記本作為證據。
另外,其他人嫌疑犯的罪名,也都跟孫將軍案有關,包括孫立人意圖串聯手下親信,準備挾持蔣介石。計劃利用蔣介石校閱部隊的時候,實施兵變等犯罪舉動。但是,作為該事件的主角孫將軍,卻一直沒有被起訴。只是,從1955年8月1日開始,孫奉命不準出門。
事實上,蔣氏父子的本意是逼迫孫立人引咎辭職。當時,蔣派副秘書長黃伯度,拿著辭職報告到孫立人官邸處,想要孫將軍在辭職書上簽字。但是,孫將軍始終沒有理他,黃副秘書長連續3天登門未果,孫將軍只是講:我問心無愧,我為什麼要辭職?
然而,蔣介石怎麼可能就此罷休,於是緊急召見黃伯度,並明確講:你告訴他,如果他再不籤字的話,所有被抓的兩三百人,就再也別想回家了。我們知道,孫將軍是出了名的愛兵如命,所以,老蔣看到孫的這一點,他了解孫不可能坐視不管,只有屈服。
在《蔣介石與孫立人》一書中是這樣描述這段經歷,將軍說:我一生帶兵打仗很少睡不著覺,我這一次一夜沒辦法合眼。我心裡一直在想,我是要堅持到底?還是委曲求全。其實我一個人死無所謂,但我不能連累我這些部屬,最後,我實在是沒辦法籤了這個字。
1955年8月4日清晨,孫立人寫好辭呈。8月20日,蔣頒布命令,孫立人因間諜郭廷亮案,引咎辭職照準。並組成9人調查委員會,陳誠擔任主任。類似橡皮圖章的9人小組,在調查報告裡,接受郭廷亮承認自己是間諜的自白,孫立人應負失察責任。
10月20日,蔣再次頒布命令,對孫立人準予自新。由國防部隨時察考,以觀後效。從此,孫立人失去自由,開始了漫長的軟禁生活。沒過多久,由於受到海內外輿論的壓力,監察院又成立5人小組,調查此案。1955年底,5人小組報告完結,並遞請蔣核批。
結果,此報告被蔣列為密件,不準公布。於是,這份報告在監察院裡被密封了30多年。直到孫將軍重獲自由以後,當局才逐步公開。在這份報告裡,基本上澄清了孫立人的罪名。另外,在檢察院的檔案裡發現一封私人信件,這封信到現在還沒有公開。
當時,5人小組召集人曹啟文委員,曾經寫了一封私函給蔣介石。信裡明確表明,當年國防部所出具的孫案報告,基本上是倒因為果,以人廢言,致惡因。國防部不曉得居心何在,影響之大,較之明朝的殺熊廷弼、袁崇煥啊,猶有過之。
鄙人本想「用白真情於天下」,並提議彈劾國防部以及當年的9人小組成員。但後來想到,鈞座歷史令譽之汙點,實覺於心不安,卻非盡愚忠以報恩之道也。所以,鄙人決心忍下來。
郭廷亮被判處死刑,宣判同一天,蔣介石核定減為無期徒刑。同案被告,分別判處3到15年徒刑不等。在1975年,郭廷亮坐牢滿20年。蔣介石過世,當局大赦減刑,郭廷亮獲釋。但郭前腳剛剛踏出監獄大門,後腳又被帶到一個神秘的地方,我們稱之為「綠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