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遇見《美食·祈禱·戀愛》,愛上《一輩子做女孩》
伊莉莎白·吉爾伯特同名自傳小說《一輩子做女孩》,也譯為《美食·祈禱·戀愛》,一經出版就位列《紐約時報》的暢銷榜,並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推薦,有美國政要希拉蕊·柯林頓、脫口秀女王奧普拉、大嘴美女茱莉亞·羅伯茨……這本書更是被視作心靈療愈的經典,女性必讀,可見它的受歡迎程度。
伊莉莎白是美國一位中產階級白人女性,她擁有美麗的容貌、令人羨慕的工作和財富、還有愛她的丈夫。但是伊莉莎白總是對自己所處的幸福感到不安,當兩個人在探討是否要生個孩子的話題時,這種累積的不安終於讓她爆發,她和老公大吵了一架並和老公離了婚。
離婚後的伊莉莎白經歷了一段人生低谷,她的心和生活都處於混亂之中。亂入了一段感情又狼狽退出,每天失眠搞得自己抑鬱。在朋友的幫助下,伊莉莎白決定離開紐約,出去走走。她去了羅馬,享受著義大利美食;去了印度,讓瑜伽和冥想幫她找回心靈的平靜;去了峇里島,遇到了愛情……
2.即使沒有人愛你,女人也要有獨寵自己的能力
這本書很受爭議,有些人覺得這是美國獨有的中產階級白人的無病呻吟,並且對伊莉莎白這樣的女性表示不理解並大加指責。也有很多人讀完這本書就深深愛上這本書,我發現越是知性而成功的女性越會如此。伊莉莎白追求的只不過是她認為的人生的選擇而已,沒有傷害到任何人,所以她有什麼錯呢?
我也喜歡這本書。我的孩子出生後,老公和我商量著要自己帶孩子,不甩手給老人家。兩個人要有一個人犧牲自己的事業,我選擇了辭職,當起了全職媽媽。突然不工作了,我撿起了兩樣以前總覺得沒時間去做的興趣愛好:攝影和寫作。帶孩子出去的時候,就抽空拍照;孩子睡了之後,就在電腦旁碼字。把興趣變成能賺錢手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慶幸我老公一直都在鼓勵我,也因為之前有些積蓄,所以我就把它們當成興趣愛好,沒有賺到錢也不心急。我堅持了下來,也最終獲得了回報。老公一有時間就幫我帶孩子,儘量讓我有更多時間休息、做事。
我現在仍感受到幸福。靠自己的能力把孩子帶在身邊,給他安全感。靠自己的能力不用每個月伸手跟老公要錢(雖然他的工資都上交)。這是一種沒辦法言傳的成就感。
3.所有的不幸都有其追根究底的緣由,仔細想想那是不是因為自己
小說中的伊莉莎白不想要孩子,這是她離婚的導火索,最根本的原因是她對於生活在人人豔羨的幸福之中的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或許來自於她的成長經歷,但是顯然,她沒有處理好。結婚之後的一個很正常的轉折就是生孩子,但她連這點都無法和丈夫達成共識。離婚之後,她所遭受的痛苦在外出走走的一年中得到了化解,至於這是暫時的結果還是最終的結果,無人知曉,就像她在峇里島遇到的愛情一樣,是否是最終回可能連她本人都無法預知。
我父親有個大家族,家族中有一個女孩子靜是整個家族的榮耀。我們所有的同輩的小孩一生都活在她的陰影之下,小時候聰明逢考必得第一,長大後出國留學,在國外認識豪門子弟,最終成功嫁進豪門。靜生了一個兒子,從此在家相夫教子,公婆每個月給他們生活費,靜的丈夫沒什麼本事,江山是父母打下來的,他缺少太多創業守業的能力了,每天就是吃喝玩樂。我猜想靜過得大多是喪偶式的婚姻吧。她畢業後幾乎沒參加工作就嫁人了,人人都說她一生都不用奮鬥了,嫁入豪門衣食無憂。但真的是這樣的嗎?
我現在很少參加大家族的年終聚會了,只是偶爾會從他人口中聽到一些八卦消息。靜結婚十二年了,丈夫到現在仍然是無所事事,她的公婆不讓她去工作,但是給生活費的時候態度很不好。靜的兒子十一歲了,認為媽媽是吃閒飯的,老公也不像之前對她那麼好了,她提出想買個房子一家三口搬出去住,老公就會反對。三層樓還住不下你嗎?這裡有傭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好嗎?靜每天過得很壓抑,但是她已經沒有了選擇的能力了。她不敢離婚,十二年沒有工作,她太害怕這個競爭殘酷而真實的社會了。
4.遠離那些帶給你消極情緒的人和事,女人要有自主選擇的能力
吉爾伯特根據自己的經歷寫了一本書,吸引了太多人駐足評論,有好的聲音也有責備質疑,這是一件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因為不管你處於什麼位置,做了什麼事情,總會有人說三道四,就算是古代的帝王都無法堵住悠悠之口,更何況我們是平凡之輩,那麼請遠離那些給你帶來消極情緒的人和事。
大仲馬曾藉助基督山伯爵之口闡述這樣的見解:「這個世界上無所謂幸福,也無所謂不幸,有的只是一種境況和另一種境況的比較,如此而已。」
我們無法套用別人幸福的公式,但是在婚姻之中,女人必須要有自主選擇的能力。即使是保持單身,也要有養活自己的能力。這種能力太重要了,但是需要你付出無法對外人道的辛勤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