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坦言:家有男孩,要教會他4種能力,最好不要晚於6歲

2021-01-11 寶爸寶媽育兒說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長大成人以後能夠有所作為,但是在教育寶寶的過程中,卻發現,育兒不是紙上談兵就可行的,真到了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發現育兒比自己想像中更加複雜,過程異常艱辛。

尤其是家中有天性調皮好動的男孩子,平日裡在家囂張跋扈慣了,父母長輩都讓著他,但是出了家門,外人可就不一定能讓著熊孩子,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惹出麻煩。

養兒育女,要根據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別,因材施教。對於有男孩的家庭來說,在育兒方式上要用對專門的育兒方法。

李玫瑾教授:家裡有男孩,在他6歲前,一定要教會他「四種能力」!

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道:教育男孩,宜早不宜遲,這4種能力, 一定要在孩子6歲前教會他。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上,發表過一個關於育兒講話,讓我受益匪淺:3-6歲是孩子性格培養的關鍵期,尤其是男寶寶,宜早不宜遲,在這個關鍵期,孩子長大以後會擁有什麼樣的性格,基本上在這個階段就可以決定了。

李玫瑾教授的此番言論,在我們生活中也得到了論證。老人們常說「三歲定性格,七歲定人生。」說的正是與孩子的教育相關,父母應該要及時抓住孩子發育的黃金階段,從幼年時期就為孩子的性格培養打下基礎,這個階段的孩子猶如一張白紙,教育起來也方便許多,養出性格好的孩子,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心理學有這樣一個規律,孩子性格的培養黃金期是在6歲前。心理學專家表示,大多數的孩子在3歲以後就能夠產生「自我意識」,這個時期,正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時刻,若是家長能夠及時把握,正確引導孩子,必將對孩子養成好性格有極大的好處。

反之,若是超過了6歲,孩子的性格自行形成,父母再想要培養好性格的孩子,過程就會比較困難了。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上還說道:「家裡有男孩的家庭,將來若想讓孩子更有出息,一定得教導孩子『4種能力』,只要學會這4種能力,孩子學會了,長大不容易走歪路。」

家有男孩,要教會他4種能力:

1、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當代社會發展迅速,年輕人的壓力也在不斷上升,面對著上有老下有小要養活,巨大的經濟壓力讓年輕人幾乎快要喘不過氣。

前段時間,網上就曾經發布一則報導,某個大學的研究生,因為在生活中受到了挫折, 一時之間無法自行排解生活壓力,無法化解內心的挫折,終日鬱鬱寡歡,想不通便選擇在校內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這實在是令人惋惜,多麼年輕的一條生命啊,還未綻放精神,便花謝凋零。家長們除了為這個年輕的生命感到惋惜之外,更多父母擔心的是自己的孩子將來再面對挫折時,是否能夠抵抗得住生活的巨大壓力。

社會發展迅速,工作競爭壓力就在不斷增加,尤其對於男孩子來說,他們作為一個家庭中的頂梁柱,有可能無法承受住生活帶來的巨大壓力,一時激動,選擇輕生,所以,作為父母,理應提前對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進行訓練,提高孩子排解壓力的能力。

2、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男孩子將來是會成為一家之主的人,是一個家庭的支撐,這就使得男孩子不能只是被動地,單方面去做一個接受者,而是要學會主動。

充分發揮和調動男孩子的主動性,需要男孩子具有一定的表達能力,善於表達的男孩子,內心大多數是自信的、勇敢的,這類性格在社會上、工作上,非常容易受到同事的認可。

調動男孩子的主動性,需要家長從小帶孩子參加活動,鼓勵孩子多與其他小朋友交流對話,通過主動與別人交往,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孩子才能更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長大以後能更快更好適應社會。

讓孩子愛上表達是學好語言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而最好的辦法,就是閱讀兒童文學,做好語言積累和興趣培養!

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絕不僅是老師的任務,孩子在家時,親子陪伴的質量也很關鍵!

小編千挑萬選,結合家庭親子伴讀的特點,為大家選了這套針對性極強的《全8冊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幫助爸爸媽媽發現孩子語言發育的問題,打造出一名會「好好說話」的高情商寶寶!

原價158.8元每套,團購價僅售69元!統統帶回家,絕對超值!想要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父母,點擊下方立即行動!

3、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日常生活中,活潑好動的男孩子大腦思維更加活躍,更加「坐不住」,特別是容易受外界幹擾,無法專注於一件事。

6歲前,父母需要幫助孩子訓練專注力,通過有意識地鍛鍊,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養成專注做某件事的好習慣。

4、提升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1906年,心理學家瓦特米歇爾做過一個著名的「軟糖實驗」,實驗研究結果顯示:情商較高、控制力較強的孩子,在多年以後,他們的學習成績也比普通人好很多。

專家表示,6歲前,是孩子發展自我意識的黃金階段,由於年紀尚小,孩子容易因為自身能力不足產生消極的情緒,從而爆發不安感,若是這種消極情緒長期得不到有效的處理,孩子容易被情緒主導,長大後,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孩子一般很難取得成就。

之前我給寶寶買了一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這是一套專為0~6歲兒童編寫的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手冊。

其中故事主題鮮明,目標明確,有助於兒童的成長。共10冊,每冊都是一個主題,從不同的角度講述故事,讓孩子能勇敢做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面對自己的膽怯、自卑、缺乏安全感等。

本書全套才69.9元,每本不過6塊多錢,卻可以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做有教養,懂禮貌的小朋友,何樂而不為呢?

未來你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由現在的你說的算!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哦~

所以說,家中有男孩,在他6歲之前,家長們一定要特別注重培養孩子這4種能力:抗挫折能力、表達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以及專注力。

當孩子養成了4種能力之一,在今日的日子裡,孩子再遇到挫折困難時,能夠表現出比平常人更堅強、更勇敢的一面。

同時,具有這4種能力之一的孩子,比其他的孩子更容易成為一個有擔當、有感恩之心的人。這樣的教育,才算得上是成功的教育。最後,希望各位家長們能夠在男孩恰當的年紀,給予最好的教育,千萬別錯過了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家裡有男孩,家長教會他這「4種能力」,最好不晚於6歲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別人口中的優秀的孩子,但是培養孩子並不是一件紙上談兵就能解決的事情,要結合現實生活當中的舉措,才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成為健康且優秀的孩子。特別是在6歲之前的孩子,想法多樣的同時還會出現各種調皮的行為,因此在此之前,家長就要對孩子有相應的措施。
  • 李玫瑾坦言:養男孩的家庭,在孩子6歲前,要教會他「四個技能」
    養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樣的,如果父母不注意的話,你的孩子將來很容易沒出息。心理專家說過:孩子的性格養成,在3歲就完成了60%,到6歲完成80%!家有男孩,父母需要耐心地細心教育孩子,事實上,在我們眼裡男孩子是很難管教的。
  • 李玫瑾建議:養男孩的家庭,要教會他這3種本事,最好不要超過6歲
    所以家有男孩的父母,他們最為頭疼的就是教育問題,稍有不慎,孩子就可能成為調皮搗蛋的那個。最擔心的還是孩子缺乏責任意識和規矩意識,這樣以後很可能會惹出麻煩。作為知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表示,教育男孩真的要趁早,尤其是六歲之前。
  • 李玫瑾坦言:發現孩子有這4種舉止,該打就打!教育孩子從小開始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 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李玫瑾教授在談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時,曾講道: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尤其是家有兒子的,千萬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寵出來的。
  • 李玫瑾教授:男孩6歲前,父母要教給孩子4個能力,能讓他受益良多
    教育孩子不單單是培養孩子的人格或是培育孩子的智商,孩子在往後的人生當中需要更加全面的狀態才能應對變化無常的人生,然而培養出一個有擔當且能力俱全的孩子,這非常考驗家長的教育能力。
  • 家有男孩,不可大意,李玫瑾:「養兒有三忌和四不說」家長要繞開
    鄰居家有個男孩,一路長大可真是不容易,他爸爸為了培養他,不斷的製造困難,三歲時,零下20度,五點多帶孩子出去跑步,孩子發高燒後來暈了才罷休,還說男子漢怎麼這麼嬌氣,聽著都讓人生氣。這種情況常常在父親身上發生,覺得男孩就應該有男子漢氣概,遇事要堅強,不許哭,常在精神上打擊孩子。這樣的孩子也容易自卑,不能自我。
  • 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4個「特徵」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育兒講座,而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李玫瑾教授講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則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而李玫瑾教授在講座時所傳達的育兒觀念正是如今父母們應該學習的,根據李玫瑾教授的總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都很低。因此家長應該及時糾正,並且對孩子進行情商教育,這樣孩子將來才能有出路。
  • 李玫瑾教授:養育男孩,父母要教會2件事,兒子長大後會優秀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會相互傾訴說自己家的孩子如何,希望他以後有什麼樣的發展。尤其家裡是男孩子的家長,對於男孩的要求往往會更高。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接受《少年兒童研究》雜誌的訪談中談到:「現代社會中人們有一個最基本的顛三倒四。錢是掙不完的,人生有很多種活法,孩子就是你的,社會是大家的。父母要知道,自己真正的責任在哪裡。」
  • 李玫瑾坦言:孩子身上有4種特徵,預示著長大後會成為大老闆
    由於現在的時代不同的,家長們都不會要求孩子有多大的學問,但希望孩子未來能成為一個有出息、能賺錢的人,畢竟,未來步入社會,看到不是你的學習成績,而是你的經濟價值。每天同學聚會或者走訪親朋好友,大家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你買房了嗎?你一個月能賺多少?這不是「俗氣」而是現實,因此,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要及時教育他賺錢的本事。
  • 李玫瑾:養育男孩,父母要堅持「4原則」,兒子未來陽光有擔當!
    李玫瑾:養育男孩,父母要堅持「4原則「,兒子未來陽光有擔當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因為她的職業多年對育兒教育很有研究,也深受家長的信賴。她對於如何養育男孩有自己的觀點,一次講座中說過「孩子懂不懂事,完全在於父母如何教育」。
  • 李玫瑾坦言:再愛孩子,也別讓他上這3種興趣班,浪費錢還坑娃
    現在的家長都特別重視孩子的培養,可以說許多孩子從兩、三歲開始,就被父母送去各行各業的興趣特長班。這些特長的費用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家長所謂的「技多不壓身」,無論是鋼琴,小提琴,繪畫,美術,音樂等,只要是對孩子有好處,家長都會頭腦一熱給孩子報名。
  • 李玫瑾:家有男孩,教育要堅持這5個原則,兒子未來陽光有擔當!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講道:如果家中有男孩,教育要堅持這5個原則,兒子未來陽光有擔當!培養男孩能吃苦的精神「窮養兒,富養女」這句話幾乎所有家長都聽說過,但理解這句話真正含義的家長卻少之又少。
  • 李玫瑾:家有男孩,教育要堅持這5個原則,兒子未來陽光有擔當
    男孩的教養向來是家庭的重中之重,因為男孩天生調皮活潑、不好管教,讓家長們在教育上費盡了心思。相比於女孩,的確很是操心,在叛逆期還很容易出現一些極端行為。在犯罪的概率上,男孩往往要高於女孩。很多家長表示,男孩性格外向總是不服從自己的管教,要是得不到良好的引導很容易走錯路。這讓不少家裡有男孩的父母感到擔憂。
  • 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李玫瑾:該打就得打,長大再改就遲了
    李玫瑾教授在節目中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孩子在六歲之內有兩個臺階, 第一個臺階叫情感撫養,第二個臺階叫性格培養。情感撫養是0到3歲,性格培養是3到6歲。這兩個臺階都是人一生墊底的。也就是說,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時間段是在6歲之前。
  • 李玫瑾坦言:就算想讓給孩子贏在起跑線,也別送他上這3種課外班
    長期對犯罪心理學以及青少年心理有著深刻研究的李玫瑾教授就曾坦言:興趣班不是越多越好,有些興趣班費錢不說還坑娃,就算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也別讓孩子去這3種課外班!這3種興趣班費錢不說還耽誤娃,家長要謹慎 1.
  • 李玫瑾:想要孩子有出息,6歲前這幾方面要「狠心管」,別不捨得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小時我就是聽著這句詩長大的,直到如今已為人母,才懂得,那種打心眼裡盼望孩子有出息的心情!只是想要孩子有出息,這個事兒說起來很抽象,很多新手父母都不知道如何是好!直到我聽到李玫瑾教授的演講,感覺受益匪淺!李玫瑾教授表示,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是性格,而非智力!
  • 尤其是家有兒子的,一定要讀一下李玫瑾這段語錄,不然將來會後悔
    沒有錢的人家,生個兒子,還要擔心他娶不上媳婦,要打光棍一生,那就是家門的不幸了。說到這裡,無不感嘆,讓人想起了杜甫有一句詩句,「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這句放在當今,依舊是警醒世人,讓人感到可悲。如今的人依舊是生女嫁比鄰勝過生男孩。當然家裡條件好,就不說了,有能力的,多生幾個男孩更能證明他能力不錯。
  •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對這種為自己不教育孩子找藉口的父母,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滿意的回答: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出現一些問題家長不盡興管教,那麼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他聽不進去。3歲的時候你管他,他可能會哭鬧一場,等到15歲後再想管他,他能跳樓、能服藥自殺。
  • 孩子4歲前不要接觸這2種興趣班,會影響身體發育,父母要了解
    父母給孩子報名興趣班的心情可以理解,希望孩子能擁有一技之長,但是,對於4歲以下的孩子,還是不要接觸這2種興趣班最好,否則會影響孩子的發育,甚至是身體的健康。01孩子4歲前不要接觸這2種興趣班,會影響身體發育跆拳道
  • 李玫瑾:孩子「人緣好」,困難時有人幫他!社交能力從3歲起培養
    蒙特梭利認為,3-6歲時,孩子進入社交敏感期。抓住敏感期,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事半功倍。育兒專家孫瑞雪把社交敏感期的社交關係發展細分為三個階段:3-4歲:進行一對一交往,通過交換物品實現,有矛盾,但是轉頭就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