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爸虎媽」與「人牆父母」,這2種父母的教育方式惹爭議

2020-12-23 林子說心理

2015年,中國出了一部電視劇,叫做《虎媽貓爸》,由趙薇和佟大為領銜主演。趙薇飾演的「虎媽」畢勝男是個十分嚴格強勢的母親,對孩子要求極高;而佟大為飾演的「貓爸」羅素則處處順著女兒,對孩子呵護有加。這部劇播出後,網上關於「虎媽」式的育兒方式產生激烈的討論。

其實早在2011年,耶魯法學院華裔女教授蔡美兒就曾出版過一部自傳式作品,叫做《虎媽戰歌》,裡面主要講述了蔡美兒以中國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的全過程。這本書連續數月位居美國暢銷書榜首,一時間,「虎媽」蔡美兒火遍了全美,甚至她還因此登上了《時代》周刊雜誌。

作為「虎媽」的典型代表,蔡美兒的教育堪稱嚴厲殘酷,甚至很不「人道」。比如,她不允許女兒看電視、玩電腦遊戲,不準女兒在練琴時喝水上廁所,不準女兒在同學家留宿過夜,在學習成績上每門功課都必須得A。這些規則可不只是說著玩的,有一次,她的大女兒在一次數學競賽中只得了第二名,蔡美兒十分不滿,逼著孩子又做了2000道數學題,直到取得第一名才肯罷休。

蔡美兒在書中指出,正是因為這樣的高壓教育方式,她才培養出了兩個成績非凡、多才多藝的女兒。她認為,「虎媽」比一般的媽媽更優秀,她們能夠培養出「超越一般」的優秀兒童。

其實在中國,有很多這樣的「虎媽」或者「虎爸」,他們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孩子就應該從小多接受挫折教育,這樣才能贏在起跑線上,長大了出社會才不會過於脆弱。

「虎媽虎爸」式的教育觀念,也許能夠培育出成功的孩子,但卻不一定能夠把孩子教育成人,因為在「高壓」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失去了嬉戲的精神,失去了對生活全方位的欣賞。他們的時間全部被學習所充滿,並沒有多少時間來獨立思考,更別提了解自己內心的聲音。

他們在長大之後,也可能陷入與周圍人攀比的競爭中,不能以一種輕鬆的心態去欣賞生活,擁抱自己的熱情和樂趣。

「虎媽虎爸」式的教育觀念還折射出一點,那就是在中國或者華裔文化圈裡,父母是最大的權威,孩子要從小聽從父母的安排和教導,父母很難真正平等地跟孩子對話,遵從孩子的真實意願。

如果說對孩子過於嚴苛是不可取的,那麼「人牆父母」的危害也不可小覷。

「人牆父母」的現象,是在高考期間,有些父母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考試環境,自發組成人牆,擋住來往車輛,減少考場噪音。高考是孩子人生中的大事,父母這麼做可以理解,但其實每年高考期間,都會有嚴格的交通管制,父母的這個舉動有些多此一舉。

後來「人牆父母」就引申為,父母過於充當孩子的保護傘,像一堵人牆一樣把孩子包裹起來。事事由他們操辦,讓孩子像一個溫室的花朵一樣,不經歷風雨和挫折。

其實這些父母的本意是好的,他們希望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快快樂樂長大。但問題是,父母提早把孩子成長路上可能遇到的陷阱和障礙都去除了,也就是剝奪了他們體驗人生的機會。人生終究是需要自己去體驗的,酸甜苦辣鹹都是一種經歷,有經歷才會有成長。

「人牆父母」讓孩子一直呆在他們所營造的「舒適區」裡,表面上是對孩子好,其實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性,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甚至像「溫水煮青蛙」一樣,逐漸失去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沒有經歷過挫折和苦難的人,很難產生對他人的同情心,使他們對生活的理解過於片面和膚淺。

這兩種看似矛盾的教育方式都有不好的一面,那究竟什麼樣的育兒方式才是真正值得提倡的呢?究竟孩子成才更重要,還是成人更重要?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有才華的人,不一定人格健全;成功的人,不一定內心富足快樂。

心理學家認為,真正好的教育,應該是引導小孩走向獨立,讓孩子不再需要父母,讓孩子即便脫離父母的懷抱,也能夠過得很好,這裡所講的「獨立」是指人格和生活上的獨立,而非情感上的隔離和疏遠。這才是,孩子真的長大了,孩子真的能夠「自立」了。

相關焦點

  • 痛惜:加拿大亞裔女孩槍殺中產父母,「虎爸虎媽」的教育悲劇
    這是一個駭人聽聞的故事。加拿大亞裔少女詹妮弗,在中產父母的精心教育下,竟成為殺害父母的兇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看完故事驚出一身冷汗。2010年11月8號,詹妮弗向警察報警,聲稱有歹徒進入他們家,槍擊她的父母。她的母親在槍擊中死去,父親受了重傷。後經警察破案,揭開兇殺的真相。
  • 「虎媽貓爸」與「貓媽虎爸」,哪種家庭孩子更有出息:差距明顯
    「虎媽貓爸」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孩子在家中總要怕一個人,這樣才能管住孩子,要不孩子就真的無法無天了。「虎媽貓爸」家庭指的是,在平時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媽媽通常比較嚴厲些,爸爸相對柔和一點。一次孩子犯錯了,寶爸和兒子一起被罰跪,事後閨蜜認為很正常。不過,在我看來有些過了,再怎麼說奶爸也是兒子的父親,應該和媽媽一起教育孩子,而不是一起被罰跪。這樣下去兒子很容易變成「媽寶男」,長此以往男孩子會越來越娘,懲罰可以用別的方法,妻子在孩子面前要和老公一起教育孩子,而不是讓他下跪,否則這男孩長大以後天天跪媳婦去了。
  • 理想周刊丨虎爸虎媽PK快樂育娃,誰更勝一籌?
    最近熱播的全國首檔萌娃教育類觀察真人秀《親愛的小課桌》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和熱議。在這檔親子教育節目中,性格迥異的明星老師與家長、孩童進行著有趣的互動,並從中引發各種教育理念的激烈碰撞,其中一位媽媽的教育方式就頗受爭議。
  • 劉璇教育方式頻上熱搜,「虎媽貓爸式」教育,已成中國教育的潮流
    在傳統社會中,因為經濟不發達和家庭生活水平比較低下,大多數父母都對孩子實行放養和散養。如今中國家庭結構發生較大變化,體現在家庭人數上。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家庭出現。家庭許多父母因為只有一個孩子而對孩子特別寵愛。但是大多數父母的教育方式還是比較理智的。與"寵溺"相對的教育方式便是"虎媽貓爸式"教育。
  • 《虎媽貓爸》播完快一年,朋友圈裡還是有這樣的媽…
    就像是趙薇和佟大為在去年播出的《虎媽貓爸》中飾演的爸媽一樣,一樣為了孩子焦慮,上火,頭疼…… 這幾日第22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公布了入圍國產劇名單,《虎媽貓爸》包攬了7項大獎領跑。這部圍繞著「育兒經」展開的教育現象劇,從去年開播以來,就引來了話題不斷。
  • 《虎媽貓爸》升級版,直面孩子教育問題!
    《虎媽貓爸》《少年派》《小歡喜》,近些年來,電視劇拍出了不少關於兒童教育的好劇,真的是太「發人深省」了,為什麼這樣劇的比較受歡迎?因為「藝術來源於現實」,這些劇就是太能反映現實,引人思考,所以這種劇播出之後無論是從話題量還是關注度上都會有很大的反響!
  • 虎媽 狼爸 羊爸?
    2011年1月,華裔作者蔡美兒《虎媽戰歌》的英文版本全球同步發售。這本自傳體式的回憶錄,介紹了她如何以嚴苛的東方傳統教養方式來撫育兩個女兒。這一作品,以尖刻的言辭,魔鬼式的教養方式,引發了美國教育界關於中美教育方式的激烈討論。2011年,被稱為「狼爸」的香港商人蕭百佑更是創造了「一門三北大」的奇蹟。
  • 超能的虎媽養出羈傲不遜的兒子,真正的「虎媽」該是什麼樣?
    三、虎媽不止「虎」於皮毛,更加注重內心的傳遞2011年,有位美籍華裔的母親蔡美兒出版了一部作品叫做《虎媽戰歌》,這本書的出現引起了育兒界的廣泛討論,在教育的過程當中,虎媽經常會採用咒罵、威脅賄賂的方式,讓孩子沿著父母為他們作出的選擇而努力。
  • 父母這三種做法,容易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踩雷的趕緊改
    文丨虎爸虎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同事家的孩子最近被請了家長。令人意外的是請家長的原因不是因為孩子不聽話,而是因為孩子太過聽話了。孩子的老師是一名90後,教育態度十分負責。她說「楠楠平時很乖巧,但是我卻覺得她很不快樂。
  • 中國式虎媽是怎樣煉成的
    蔡美兒則在節目上雙手一攤,說:「你們全誤會了,這只是一本回憶錄!我又不是在教美國人怎麼養孩子!」或許吧!但這本書的編輯一定知道自己在幹嘛,刻意放大了某些內容,加深爭議點來造就銷售成績。說實在的,在討論區吵得你死我活的網友,多半都是根據一些轉寄的零星故事來發表意見。實際看完這本書,我發現根本是小題被大做了,大題反而在爭議之下被淹沒,實在可惜。
  • 同樣是接受「虎爸」教育,郎朗成明星藥家鑫成殺人犯,差別在這
    文|文兒中國父母為了教育出成功的孩子,探索出許多教育方式,其中「虎爸」教育就是裡面的一種。所謂「虎爸」教育,我們可以理解為,爸爸用近乎「壓榨」的教育方式,要求孩子追求卓越。爸爸為了讓孩子長成他們預期的模樣,他們會給孩子設定一個又一個的目標,鞭策著孩子努力努力再努力。
  • 這個時代「最可悲」的父母,莫過於相信努力就可以成功的虎爸虎媽
    努力就能成功,這是老師或家長的善意謊言。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我的大學教育老師,她有一個在中科大工作的朋友,據她的朋友介紹,每年中科大新生入學後,學校都會偷偷給學生做一個測試,但不會告訴學生這個測試是幹什麼的,其實就是一個智商測試。
  • 亞裔乖乖女謊話連篇,報復虎爸虎媽背後的真面目
    像許多亞洲父母一樣,夫妻倆特別重視孩子們的教育,兩人因為難民身份吃過不少苦所以堅信苦盡甘來,對孩子們極其嚴厲希望他們出人頭地、做學校裡的佼佼者。2004年,通過長年奮鬥打拼,兩口子累計了不小一筆財富,他們首先在在安大略省萬錦市買了一套大房子,開上了奔馳與雷克薩斯豪車。當然最令他們驕傲欣慰的是孩子們都很優秀。
  • 《虎媽貓爸》海外版權花落FOX 打造中國影視劇新機遇
    人民網北京8月6日電 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30年以來,國產電視劇產量和質量都有著大幅度提升,但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始終乏善可陳,即便偶有亮點,也多是古裝劇,近日,新麗傳媒的新作《虎媽貓爸》打破了現代都市題材在這一領域的沉寂,頗具探索意義。
  • 孩子一看見客人就「人來瘋」,多半是這3個原因,父母要正確引導
    文丨虎爸虎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囡囡最近又被爸爸批評了一頓。囡囡爸爸感慨說「雖然我家的是個閨女,但是瘋起來比男孩還要瘋!」1.平時多對孩子給予關注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這就會使得孩子身上的表現欲得以釋放。顯然父母的關注會讓孩子的內心訴求得到滿足,這就自然使得孩子不必過於急切地在外人面前表現自己。父母對孩子缺少關注,這會使得孩子越發地不能夠面對被冷落、被疏忽的情況發生。
  • 美華裔學者研究:虎媽教育搭配正面關愛效果更好
    中新網9月2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河濱加大(UCR)華裔學者近日發表一新研究,表示若搭配正面的支持與關愛,虎媽式教育比其他教育方式成效更好。
  • 《虎媽貓爸》趙薇為了孩子換房子,讓孩子遠離「壞孩子」有多難
    曾經火爆一時的電視劇《虎媽貓爸》裡有一個情節,趙薇扮演的虎媽畢勝男因為女兒的一番話,堅持要將家裡的小別墅換成每平米九萬的天價學區房,因為她女兒說:嘟嘟姐姐告訴我好孩子不塗指甲油,要好好學習,還說以後要多吃青菜不挑食。虎媽內心很感慨,刁蠻任性的小公主竟然在好孩子的影響下變得這麼乖巧懂事,為了能上好學校,交到好的朋友,這房子必須要換!
  • 郎朗的爸爸、譚元元的媽媽,爬上金字塔尖都需要同款中國式父母?
    俄羅斯編舞大師用作品致敬譚元元母親 中國式虎爸虎媽,曾引發關於中西方教育理念的爭議。早已功成名就的郎朗回答:沒有他我也沒有今天,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成長方式。
  • 早熟的果子不甜——從電視劇《虎媽貓爸》中的「真假日記事件」說起
    這是早幾年寫的一篇教育手記,現在讀後又加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段時間裡,《虎媽貓爸》在全國熱播,引發了一場家庭教育觀念的大碰撞和大討論。
  • 鋼琴家郎朗將拍個人傳記片,郎爸式教育又讓某些父母蠢蠢欲動了
    2歲前的郎朗和別人的孩子沒什麼不同。直到有一天郎爸突然聽到郎朗在哼《西遊記》裡面的主題曲,蔣大為唱的《敢問路在何方》。驚喜之餘的郎爸,試著讓郎朗在鋼琴上彈奏,沒想到居然彈出了基本旋律。這讓郎爸意識到,兒子不僅繼承了自己的音樂天賦,而且似乎比自己還要出色許多。此後,郎爸和郎朗就走上了恐怖的練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