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火爆一時的電視劇《虎媽貓爸》裡有一個情節,趙薇扮演的虎媽畢勝男因為女兒的一番話,堅持要將家裡的小別墅換成每平米九萬的天價學區房,因為她女兒說:嘟嘟姐姐告訴我好孩子不塗指甲油,要好好學習,還說以後要多吃青菜不挑食。虎媽內心很感慨,刁蠻任性的小公主竟然在好孩子的影響下變得這麼乖巧懂事,為了能上好學校,交到好的朋友,這房子必須要換!
相對於好孩子的影響,「壞孩子」的威力更讓家長們勞心勞神、風聲鶴唳。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父母為了孩子跟上租房陪讀,「可憐天下父母心」,就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環境,不受「壞孩子」的影響。
「壞孩子」的威力有多大?
和同事出差,晚上住酒店閒聊,看她愁眉苦臉、心事重重的樣子,就問她發生了什麼事。原來他上初一的兒子因為交了幾個「壞朋友」,僅半年時間成績從班級第十下滑到三十名。
疫情期間上網課,兒子迷上了打遊戲,每天前面是網課,後面是遊戲,哄的家長很長一段時間才發現,最後還是因為兒子的「好朋友」找上門引起了媽媽的警惕。
這幾個孩子都是班裡的差生,開口閉口各種遊戲語言,攛掇他兒子出去玩,剛開始她還禮貌的和他們說凡凡要補課,你們去玩吧,後來發現這些孩子比較皮,來了她家待到晚上八九點都不走,家長也不管,強壓著怒火請走他們,明確表示不要來了。
但是兒子開始了和父母玩遊擊,為了管制兒子,談心談到母子兩相對痛哭、責罵拍打,找老師、找孩子家長,方法用盡,最後她說: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要改了?
有多少家長眼中的乖孩子受了「壞孩子」的影響,從此走上了「歪門邪道」,成為受害者甚至去傷害別人。
「壞孩子」都有一個壞父母
如果仔細總結一下平時聽到和看到的「壞孩子」事例,就很容易發現,壞小孩的背後都有一個壞父母。白巖松評論未成年犯罪:孩子出問題,十之八九父母之過。天天在家打麻將的父母是很難教會孩子讀書的。
2019年10月20日,13歲大連男孩蔡某某將在同小區內居住的10歲女孩小淇殺害,並拋屍灌木叢。因蔡某某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警方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對其進行3年收容教養。今年8月10日,法院判決男孩方賠償原告128萬餘元,並公開賠禮道歉。但女孩母親賀女士表示,案發至今,男孩家人始終沒有露面。
有些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單親不幸福的孩子,因為沒有父母「撐腰」,長期被其他孩子排擠、欺負,導致心理問題走極端或報復社會的例子不是沒有。
有的有錢人家,父母忙於賺錢,忽略了孩子,就像《少年的你》裡的魏萊,缺少父母關愛,又在父母畸形的趨利教育下,成為校園霸凌者,直到警察把父母叫來,他們還沒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直到看到女兒冰冷的屍體。
遠離「壞孩子」要方法有度
杜絕源頭,糾正習慣。有一位媽媽因為孩子結交了班上的幾名差生,沉迷網絡小說,成績一落千丈,於是她和孩子通過耐心的談話,狠心給孩子請了兩個月假,每天在家制定好學習計劃,她跟上女兒一起學習,她上班時間就由爺爺奶奶盯住,她下班了就檢查孩子的學習進度、進行輔導,直到把孩子的進度拉起來,徹底斷絕了和「壞孩子」的聯繫。
見機行事,尋求幫助。可以找老師合作,幫忙盯住點,時常了解孩子的狀態,關心孩子,這樣的家長老師都很歡迎,最怕那些不聞不問不配合的家長,讓人兔子咬刺蝟,無從下嘴,想幫助差學生也有心無力。
直接接觸,遠離暴力。可以直接和「壞孩子」接觸一下,一般的差生本性還沒壞,利用未成年人對成年人的天然畏懼、慕強心理,或許可以輕鬆勸退。如果已經很惡劣,一定要把孩子和他完全隔絕。
最差的方式就是暴力還擊,有一個父親因為女兒的同學老是欺負她,竟然在校門口把那個男孩捅死了,他不僅剝奪了一個孩子的生命,也讓他女兒從此失去了父親的陪伴,還要背負父親是殺人犯的包袱。沒到最壞的情況,在生命面前我們還有無數的解決辦法。
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需要大手筆的智慧。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只需要一點愚蠢就夠了。——畢淑敏《花冠病毒》
孩子缺乏自制力,需要父母不斷的修正,暴力監管迎來的必是對抗、叛逆,鬧自殺、離家出走……只能將孩子推得更遠,孩子受傷父母傷心。而對「壞孩子」,我們可以適當的幫助,但沒有能力和義務去改造他,不傷害是我們最大的善意。
當父母要有多少次拼盡全力將洪荒之力按壓腹中,在一次次的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成了身經百戰、百折不撓的戰士,平靜下來後不斷告訴自己「親生的」,「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父母也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