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料理人》白色沙漠

2021-02-11 牛小切士兵的餐桌

前情提要:人類社會存在著等級差異,即使在遙遠的南極,在觀測隊內由於工作崗位和生活習慣的不同,人與人相處仍然會產生矛盾,有的人會帶著怨氣告別南極。不過,在只有九個人的圓頂基地,似乎並不存在等級觀念,形成了一種一人帶頭、全體配合的民主氛圍,而西村大叔認為這是在極地工作的最佳模式……

魔女宅小屋

咚咚咚!在零下60度的低溫下,響起了敲錘子的聲音。平澤隊員幾乎每天都要放飛GPS探空儀,為了便於作業,他準備建造一座用於給氣球填充氦氣的小屋,並為此敲敲打打。與已經陸續完工的「橘子宮殿」、「僵硬圓頂」等雪屋建築不同,正在修建的充氣小屋是一棟使用少量垂木和三合板搭建的正規建築物,平澤隊員為了完成這項工程拼盡全力。

■ 科研人員放飛探空氣球,如果把背景換成南極大概可以想像平澤隊員的工作狀況。

在與平澤隊員有關係的人之中,不知是他的先祖、爺爺、堂表兄弟的某個遠方親屬還是誰了,反正我記不清了,是「左甚五郎」的後代(左甚五郎是日本江戶時代傳說的神奇建築雕刻家,大概相當於中國的魯班——編者注),可能受此影響,他能畫出非常精密的工程設計圖,而協助他進行施工的作業人員就是我和川村隊員兩個人。為何會選擇我們兩人?是因為我倆兒很適合這個建築工作嗎?還是因為我倆兒可以不分場合和時間地聊個不停,看起來很閒的樣子?總之,縝密的設計者與馬虎組合的團隊開始了建築計劃。由於缺乏備份的建築材料,在計劃制定之初就極力避免浪費材料,連垂木和三合板也要儘可能地節約使用,我倆不知是聽見了,還是沒聽見……在作業開始不久,平澤隊員來到現場一看,差點沒暈過去。計劃規定,先用鋼絲鋸在作為框架的垂木上鋸上細小的刻痕,可當實際工作開始後,我們兩個馬大哈竟用電鋸鋸刻痕。在15秒的沉默之後,平澤隊員勉強開口了:「……沒問題吧……」但我倆像沒聽見一樣繼續作業。我倆為何沒有按照計劃實施呢?其實,我們剛開始的確按照計劃那樣使用鋼絲鋸,但是由於室外溫度過低,鋼絲鋸才用了一下就斷了。之後,我們打算用鑿子一點點地來,可是看看剩下的材料,估算了一下,按照這樣的進度需要約3年6個月才能完成。

■ 據說由左甚五郎雕刻的木龍,他是日本江戶時代的傳奇建築雕刻師。

啟動電鋸的馬達聲瞬間攪亂了圓頂基地冰冷的空氣,用電鋸切割木材的作業正如我想的那樣非常有效率,雖然不那麼精確,但依然在容錯的範圍內。最初,我倆還能用鑿子認真地鑿刻痕,後來,我倆知道更簡單的方法是弄榫眼。如果在日本國內用這種方式建房子的話,肯定會被委託人索求賠償的,可我們是沒有工資拿的志願木工,就算平澤隊員用他那「請再仔細一些」的視線盯著我,我也不管不顧地照自己的方式來幹。按照計劃,作業原本能在短期內完成,可我倆動不動就要休息一下,稍微覺得冷了就立即躲回室內,更過分的是正在為房屋搭建框架時,就在那個瞬間,「啊,太冷了,太冷了」我倆丟下這麼一句,把平澤隊員一人丟在冰天雪地裡,自顧自地鑽回了室內。

■ 宮崎駿電影《魔女宅急便》中的小魔女,西村等人建造的充氣小屋就以這部電影命名。最後的工作是給作為牆壁的三合板釘釘子,這次倒是三個人一起動手,實際工期花費了兩個多星期,最後完成了一個三米見方的小型「GPS探空儀放飛屋」。作為裝飾,我用電鋸在三合板的牆壁上雕刻了一個星與月的圖案。我們決定將這座小屋命名為「魔女宅小屋」,靈感來源於宮崎駿的動漫電影《魔女宅急便》,希望能給我們到來幸福和幸運。此後,他們在這座小屋裡從事了超過100次的氣球放飛作業,並達成了相關的研究成果。

生命之水

如果有人向越冬隊員發問,在周圍布滿厚厚積雪的圓頂基地,「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我想他們得到的回答十有八九是「水」。南極大陸也被稱為白色沙漠,沒有河流,沒有湖泊,更沒有綠洲,就連一個小水窪都沒有,雖然遍地都是水的結晶,卻比真正的沙漠更加乾燥缺水!因為溫度極低,水很難以液態存在!那麼要用水怎麼辦?只能自己弄。雖然這裡有取之不盡的雪,但是要把它們化成水就需要動用燃料進行加熱,可是在圓頂基地,每一滴燃料也是非常寶貴的。

圓頂基地內有一個能夠儲存1000升水的造水槽,我們每天都要在固定的時間段進行一次例行的全體作業,從室外或雪洞中運回雪塊放入造水槽中。如果不進行這項作業,我們很快就會陷入缺水狀態。這項作業是我們得以在南極持續生存下去的最為重要的作業,沒有之一。每天的下午1點30分,無論觀測部門還是設營部門,無論正在進行的作業多麼重要,都要放下手頭的活計,全體集合,進行為造水槽加雪塊的作業。雖然沒有硬性的法律規定,可是只要沒有重大的突發事件,在圓頂基地的一年時間裡,我們全體隊員沒有一天中斷過加雪作業,初來乍到的正月也好,輪換離開的當天早上也好,從未間斷過。在普通人看來,1000升的水量似乎相當多,其實也就是相當於5個200升的家用浴缸的份量。我們九個人在一天裡用於炊事作業、洗衣服和飲用的全部水量就只有這1000升,而且實際能用的水根本達不到1000升,因為雪塊中除了水還包含了大量的空氣,換而言之,1000升的雪融化後根本得不到等量的水。儘管我們每次都將造水槽裡的雪塊堆得跟小山一般高,但通過鍋爐管道的熱循環加熱融化成水後,體積自然就縮小了。而且,因為雪塊的溫度至少是零下50度,每天的雪塊不可能全部融化,因此,我們真正獲得的水量大概只有造水槽容量的60%,也就是600升上下,人均用水量只有66升,因此,也就決定了我們每天最重要的生活信條就是「節水、節水、節水」。

■ 影片《南極料理人》中越冬隊員進行集體加雪作業。可能我就是窮慣了,窮怕了,每天的這點水量讓我非常擔心,於是跟他們幾個提議,每天早餐後,我跟當天的值日人員一起進行額外的加雪作業,先行投入部分雪塊,等到下午正式的加雪作業開始時,上午投入的雪塊已經基本融化了,水溫也上升了,因此可以得到更多的水量,看到造水槽裡沒有雪,而是溢滿了水,我的心才稍微安定下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什麼時候用水最多呢?不用說,肯定是洗澡和洗衣服。然而,在圓頂基地,當天只有值日人員才能洗頭或身體。算下來,每人每隔8天才可以洗一次澡。洗澡水為24小時循環加熱,什麼時候洗都可以。因此,我一個月只換一次內褲,除了清洗澡盆以及換洗澡水的日子以外,極少有大量使用洗澡水的情況,在我們這裡,洗澡水並非是大量耗水的元兇。其次是洗衣服。圓頂基地配有小型半自動雙缸洗衣機。清洗過後的殘水可以留在缸裡,這些水就留著下個人洗衣服的時候使用。我們並非每天都洗衣服,有些人甚至好像從來不洗衣服,至少沒有人見過林隊員和本山隊員洗衣服的畫面,因此洗衣缸裡的水常常數日裡沒有任何變化。

■ 影片《南極料理人》中的衛生間內景,注意洗漱池前的牆壁上貼著「嚴守節水」的警示語。

雖說圓頂基地由於酷寒連病毒都無法存活,可是我們從日本帶來的細菌在室內合適的溫度和溼度下還是會繁殖滋生,我擔心洗衣缸裡的水會變成細菌的培養皿。擔心歸擔心,我還真沒有見到那個隊員穿著洗過的內褲引起細菌感染的。如果真的有,其他人一定會齊聲開懟:「八成是你不洗澡,連內褲也不換造成的!」在這樣每天費盡心機地節水環境中生活一年之久,我們從表面到骨髓裡都變成了一臺「節水機器」。在結束越冬生活,搭乘「白瀨」號回國期間,在艦內淋浴時,坐進海水浴缸看到海水溢出來時,在利用海水清洗的衝水廁所裡投下「炸彈」時,腦子裡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罪惡感,覺得自己幹了什麼見不得人的壞事。在我身處在遙遠的南極內陸時,常常會帶著半分羨慕的心情認真地考慮一個問題:日本國內竟然讓飲用水直接流入下水道,這會不會是犯下了什麼不可饒恕的錯誤呢?

下期預告:儘管每天精打細算地節約用水,但西村大叔還是發現某些日子造水槽的水量會下降得特別多,這讓他火冒三丈,好像自己的水被人偷走一般。西村決定發揮自己作為海上保安官的搜查能力,找出超量用水的「元兇」。經過一番推理,他將嫌疑人鎖定在川村隊員身上,可是實際上另有其人……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回顧本號精彩連載,關注更多美食故事:

海軍炊事兵物語大合集

新連載!!!《南極料理人》極寒雪原上的美食故事

《南極料理人》再赴南極

《南極料理人》籌備食材

《南極料理人》冷凍食品

《南極料理人》電腦白痴

《南極料理人》遠航南極

《南極料理人》跋涉雪原

《南極料理人》瑞穗正月

《南極料理人》交接準備

《南極料理人》分別時刻

《南極料理人》九位大叔

《南極料理人》鮟鱇火鍋

《南極料理人》米澤牛排

《南極料理人》烤肉大會

《南極料理人》極地壘球

《南極料理人》失落氣球

《南極料理人》僵硬圓頂

《南極料理人》最佳模式

■ 手機用戶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有兩個辦法。

一、直接打開手機微信,點擊最上方的放大鏡圖標,搜索公眾號「牛小切士兵的餐桌」,點開之後再點擊「關注」。

二、請長按下面這個二維碼圖片,然後點擊「識別二維碼」,即可進入公眾號「牛小切士兵的餐桌」,之後請點擊「關注」。

■ 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牛小切士兵的餐桌」之後,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可以閱讀更多歷史文章。

蘋果IOS系統用戶或安卓系統用戶如懶得點擊打賞,也可以掃描或識別下方二維碼打賞,謝謝支持!

我的創作離不開你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南極料理人》分別時刻
    ■ 影片《南極料理人》中越冬隊員在進行鏟雪作業的鏡頭。在所有人都按順序登上雪地車後,最前面那輛車按響了喇叭。四輛雪地車各自拖著數輛雪橇車從我們眼前駛過。他們從駕駛席、副駕駛席上探出身子,用力地揮手,似乎要把手揮斷一般。沒想到那個宮島攝影師在這一刻居然哭了。他在自己的書中是如此描寫這次離別的:「啊,現在回想起來,我,不肖宮島,竟然真的從那個白色地獄,那個世界盡頭的地方活著回來了。我無數次從死神手中逃脫,今天,終於等到了回國的日子!地裂吧!天泣吧!
  • 《南極料理人》失落氣球
    氣球滑溜溜地從人手中離開,像被藍色的天空給吸了上去一樣。按理說,氣球應該一直往上升,但不知為何在5米高度就開始下降,拖著下面的發信器在雪地上摩擦。在現場監督的林隊員雖然沒有喊出「啊!200萬日元!!」但他心裡肯定是崩潰的。他立即跑過去嘗試回收氣球,但是南極的自然環境太過惡劣,單憑人類的雙腿無論如何都無法追上雪原上吹起的下降風,於是氣球就這樣被風吹走了,消失在遠方的地平線上。
  • 《南極料理人》籌備食材
    關於前往南極需要籌備的食材,之前37次南極越冬隊已經給我們留下了相當豐富的參考資料,只要按照上面羅列的物資進行整理篩選,基本上可以滿足整個冬季的生活需要。但是,當我們翻閱以往的食材清單時卻發現了棘手的問題。如果當時觀測隊炊事部門的領導是中華料理或法國料理的主廚,那麼清單上全部都是專業的中文或法文術語,讓不是很精通外語的我們心裡直犯嘀咕:「這是什麼嘛,都是這種奇怪的漢字(法文)。」
  • 《南極料理人》冷凍食品
    ■ 影片《南極料理人》中出現的正在解凍的冷凍藕片。冷凍雞蛋的生產商就是在日本以生產蛋黃醬而負有盛名的丘比公司,其實早在我上次去南極的時候冷凍雞蛋就已經開發出來了。這種雞蛋是像牛奶一樣的液體,裝在包裝袋中,每袋的份量相當於20~30個雞蛋。直接用來煎雞蛋卷或做蛋包飯的蛋皮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像親子飯、豬排飯、雞蛋湯等需要雞蛋保持半熟狀態的料理,不知為何蛋液都無法凝固成形,做出來的成品酷似秋田的家庭料理——圓滾滾的飯糰餅。
  • 《南極料理人》豪華拉麵
    ■在影片《南極料理人》表現的中華料理,雖然從形式上看怪怪的。■在影片《南極料理人》中,各位隊員在痛快地享用西村大叔製作的中華料理。在這一天,圓頂基地的天空中竟然出現了像晚霞一樣的紅雲。■在影片《南極料理人》中西村大叔精心製作的拉麵。
  • 《南極料理人》之籌備食材
    關於前往南極需要籌備的食材,之前37次南極越冬隊已經給我們留下了相當豐富的參考資料,只要按照上面羅列的物資進行整理篩選,基本上可以滿足整個冬季的生活需要。但是,當我們翻閱以往的食材清單時卻發現了棘手的問題。如果當時觀測隊炊事部門的領導是中華料理或法國料理的主廚,那麼清單上全部都是專業的中文或法文術語,讓不是很精通外語的我們心裡直犯嘀咕:「這是什麼嘛,都是這種奇怪的漢字(法文)。」
  • 《南極料理人》之豪華拉麵
    ■在影片《南極料理人》表現的中華料理,雖然從形式上看怪怪的。■在影片《南極料理人》中,各位隊員在痛快地享用西村大叔製作的中華料理。在這一天,圓頂基地的天空中竟然出現了像晚霞一樣的紅雲。■在影片《南極料理人》中西村大叔精心製作的拉麵。
  • 《南極料理人》鮟鱇火鍋
    大氣觀測所正如其名,主要用於觀測南極大陸的大氣狀況,此外也兼用為雜物房,面積約有8塊榻榻米大小,建築材料主要是夾有隔熱板的預製板材。大氣觀測所的搭建方法非常簡單有效,就連我們這些工程技術分數完全不及格的客串建築工人,只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也能夠修建起來。在啟程來南極之前,我們曾在極地研究所的院子裡進行過演練,嘗試搭建了一次,對於作業要領還是比較了解的。
  • 《南極料理人》米澤牛排
    ■ 影片《南極料理人》中表現的圓頂基地隊員的單間。在昭和基地迎來越冬輪換的時候,我們圓頂基地實際上已經提前完成了輪換,第37次越冬隊早已離開,只剩下第38次越冬隊的九個人,所以也就沒有必要再搞什麼輪換程序了。
  • 為什麼南極不怎麼下雪?南極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啊
    許多人對南極的了解,可能還沒對月球的多。 南極洲是地球的第五大洲,同時還是幾個洲裡最冷、風最大,也是最幹的那個。和許多人的想像不同,被冰雪覆蓋的南極實際上就是一片沙漠,而且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因為沙漠的定義就是每年降雨量或降雪量小於254毫米的地方,而每年南極洲的降水量少於50毫米,而且只下雪,就連撒哈拉沙漠的降水量也比南極大。
  • 《南極料理人》之米澤牛排
    ■ 影片《南極料理人》中表現的圓頂基地隊員的單間。在昭和基地迎來越冬輪換的時候,我們圓頂基地實際上已經提前完成了輪換,第37次越冬隊早已離開,只剩下第38次越冬隊的九個人,所以也就沒有必要再搞什麼輪換程序了。
  • 《南極料理人》瑞穗正月
    ■深入南極大陸200多公裡的瑞穗基地,這裡沒有常駐人員,在西村等人抵達時這裡是無人狀態。雖然身處南極雪原,但新年晚餐總是要吃的。想到這裡,我想方設法取出現有的正月套餐食材,準備了餐前點心、伊勢蝦、鹽烤鯛魚等菜餚。但是,眼下沒有足夠大的盤子盛裝節日菜餚,我不能奢求有田瓷器和青磁造的長方形盤子,至少能有居酒屋那種10人份刺身拼盤大小的盤子吧。我四處尋找,看到雪橇車旁邊有一塊長50釐米、寬40釐米的牌子。
  • 《南極料理人》之瑞穗正月
    ■ 深入南極大陸200多公裡的瑞穗基地,這裡沒有常駐人員,在西村等人抵達時這裡是無人狀態。與我們提前會面的第37次觀測隊員除了藤井理行隊長外,還有米山醫生和谷口機械師。■ 在南極雪原行進的雪地車隊,從昭和基地到圓頂基地的行程達1000公裡。我們第38次圓頂越冬隊走了兩個人,現在還剩下11人。雖然身處南極雪原,但新年晚餐總是要吃的。
  • 《南極料理人》九位大叔
    一切都既平淡又普通,既沒有電影《南極物語》經常響起的主題曲《範吉利斯》,也沒有九名越冬隊員手牽著手,面對太陽走向明天的堅定眼神。當天晚餐的時候,我才發現我們隊裡的人大多是沉默寡言,不喜交談。自從踏上南極大陸以來,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像現在這樣,在濃厚的家庭氛圍中,幾個人圍坐在一起吃頓溫熱可口的晚餐。
  • 南極幾乎不下雪,那幾千米厚的冰是哪兒來的?
    在許多人的印象裡,南極經常狂風暴雪,但實際上南極的暴風雪,和沙漠裡的沙塵暴差不多,只是狂風將地面上的雪吹起來罷了。其實,南極是一個幾乎不下雪的地方,是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白色沙漠」。既然南極很少下雪,那這麼厚的冰層是從哪兒來的呢?
  • 這是南極以外收集月球隕石最多的地方
    目前全球月球隕石發現量最多的地方有:南極地區和非洲的西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區。這並不是因為月球隕石喜歡墜落這兩地區,而是因為這兩個地區特殊的氣候環境容易保存月球隕石外,還與此兩地區的特殊地理面貌,如南極的白色冰川、沙漠的灰黃色沙礫,讓人更容易把隕石包括月球隕石從中分辨出來。
  • 世界最神奇沙漠,沙子是白色的,現已成熱門景點!
    就比如說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景點,相信很多的朋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根本就不會相信它是真實存在的,這是一片非常神奇的沙漠,說到沙漠我們國內經常見到的就是那些黃色的,而白色的沙漠大家見過嗎?下面就來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 在巴西的馬拉尼澳洲,有一處神奇的沙漠,沙子可能是白色的!
    在巴西的馬拉尼澳洲,有一處神奇的沙漠,沙子可能是白色的!在我們的原有認知裡面,地球上最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便是沙漠。在沙漠的深處,除了極度缺水的環境之外,就連植被也極為稀少,人類要想在沙漠之中存活下來,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 南極:遍地風流
    沒有爭議的登陸記錄是1895年,相比之下又晚了70多年;因為對南極洲存在領土主張,阿根廷、智利等國曾安排女性在南極生產,誕生所謂的「南極寶寶」,至今已超過10人,但國際社會一般不認可其永久居民的身份;下圖為南極洲位置示意圖,純白色為南極大陸及冰架,淺白色為2012年海冰覆蓋範圍,綠色大陸為南美洲,圖片源自@NASA)▼
  • 沙漠裡黑色白色的沙一望無際,夜晚躺在沙子上看星星,很美麗!
    沙漠白的晃眼,美的驚豔。兔子、烏龜、小雞、駱駝、牛奶新地、蘑菇---全都是純白的雕塑,白色的雪花巖讓你感覺到它是那麼有韌性,讓風的大手把它塑造成各種造型。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宿營的地方那尊石雕,黑白分明的呈現在我們眼前時,同行的搞藝術的朋友說是象迭戈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