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思文摘 | 4.18被祭殺的羔羊救我們出死入生

2021-03-01 海鷗傳信RC

本篤十六 聖周四講道

親愛的兄弟姐妹們!
   今天,我們在彌撒感恩經中要這麼說:「祂,在為了我們和眾人的得救而受難的前一天,也就是今天,拿起麵餅」。聖周四禮儀在感恩經裡面加入了「今天」這個字,藉以強調這一天的特別莊嚴隆重。正是「今天」祂在聖體聖血聖事中把自己永遠贈送給我們。這個「今天」首先紀念的是昔日的巴斯卦,但不止於此。借著感恩經我們進入了「今天」。於是我們的今天與祂的今天相會了。祂現在就使這個相會成真。教會禮儀以「今天」這個字引導我們內心特別注意這一天的奧跡,注意這個奧跡所表達的話。因此,我們要設法以新的方式來聆聽教會根據聖經並默觀上主,而敘述的主耶穌所建立的事。

首先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所敘述的有關建立的事並不是一句獨立的話,而是以關係代名詞開始:祂,在前一天。這裡的祂把整個敘述連接到前面的祈禱經文,「成為你鍾愛之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以這個方式,建立聖體聖事的敘述便與前面的祈禱詞、與整個感恩經連貫起來,成為完整的一篇禱詞。因此,它決不是順便加入其中的一篇簡單的敘述而已,也不是單獨存在、足以打斷祈禱的一句斷言。這乃是祈禱。只有在祈禱中才能完成祝聖並改變的命令,這個命令只能從天主那裡而來。就這樣,教會與晚餐廳所發生的事情完全脗合,因為耶穌的作為是用這些字來描繪的:「以讚頌的祈禱感謝」。羅馬教會禮儀把希伯來文感謝讚頌這個字(berakha)用兩個字來表達,這個字在希臘文中則呈現出感恩和讚美的意思。上主感謝。當我們感謝時,就在承認某件東西是來自他人的禮物。上主感謝,並以感謝的行為把麵餅,也就是人類勞動的大地成果奉還給天主,為能重新從天主那裡領受。於是,感謝成為讚頌。天主手中所給的,經過祝福和改變之後,又回到天主那裡。足見羅馬禮儀有理由把我們的祈禱和耶穌感恩的祈禱解釋為奉獻、懇求、接納和降福這些獻禮。

羅馬彌撒經本感恩經中有關建立聖體聖事的敘述還有另一個特徵,我們願意在此默想一下。祈禱的教會注視著上主的雙手和眼睛,幾乎是在觀察祂,要了解祂在那特殊時刻祈禱和行為的意義,甚至也借著感覺來會晤耶穌的形象。「祂把麵餅拿在祂神聖而可敬的手中…」。我們看祂那雙治癒人們的手;看祂那雙降福兒童的手,那雙覆在人頭上的手,那雙被釘在十字架上、永遠帶有傷痕、作為祂隨時願意為愛而死的手。現在我們可以做祂所做的:把麵餅拿在手中,讓麵餅借著祂的話改變。在祝聖神父時,我們的手是被傅上油的,好成為降福的手。讓我們祈求上主使我們的手越加用來帶給救援,帶給降福,使上主的慈愛臨在!

彌撒感恩經文取自耶穌大司祭祈禱的前言(參見若17,1):祂「舉目向天,仰望你,祂的全能天主聖父…」。上主教導我們舉目,尤其要舉心向上。舉起目光,擺脫現世的事物,在祈禱中把我們轉向天主,重新把我們舉起來。我們在時辰頌禱一篇讚詞中祈求上主守護我們的眼睛,不使它們讓表面虛榮、無足輕重的事物進入我們心中。我們也祈禱,不使邪惡經由眼睛進入我們內,偽造並玷汙我們的存在。然而,我們尤其要祈禱,求得能夠細查一切真實、光明和美善事物的眼力;使我們有能力看到天主臨在世界上。讓我們也祈禱,使我們也用愛的眼睛、用耶穌的眼睛看世界,看出需要我們幫助的兄弟姐妹,他們正期待我們的話和行動。

上主祝福並分開麵餅,交給祂的門徒。分開麵餅是家庭父親的行為,他關心他的家人,給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但這也是款待外人的舉動,客人被接納在家中,讓他分享自己的生命。分開,分享,乃是結合。借著分享建立了共融。上主在分開麵餅的行為中,把自己分施出去,這是「為世界的生命而賜給的食糧」(參見若6,51)。人最根本的需要就是與天主共融。耶穌感謝並祝福之後,把麵餅改變了,他給的不再是地上的食物,而是與他的共融。然而,這個改變要成為世界改變的開始,為使世界成為復活的世界,成為天主的世界。的確,這是一種改變,是新人和新世界的改變,這樣的改變以麵餅的改變為起點。

我們說分餅乃是共融的行為,是經由分享而合為一體。如此,在分餅行為本身中已經強調了聖體祭內在的本質:它就是愛的宴席,就是成了有形體的愛。在愛的宴席這幾個字裡面,聖體祭和愛的意義水乳交融。在耶穌分餅的行為中,他所宣布的愛達到了極致:耶穌像活麵餅一樣讓人去分開。在分開交給的麵餅中,我們認出了麥粒的奧跡,麥粒死了,結出果實。從這裡我們也認出新的增餅奇蹟,它來自麥粒之死,進而延續到世界窮盡。在這同時,我們也看到聖體祭絕不能僅是禮儀的行為而已。只有當禮儀上愛的宴席成為日常生活中的愛,才算是圓滿。在基督信仰的敬禮中,有兩件事成為一件,那就是:敬禮的行為蒙天主悅納和愛別人。此時此刻讓我們祈求上主賜給我們恩寵,學習日漸善度聖體聖事的奧跡,好使世界開始改變。

在拿起麵餅之後,耶穌又拿起葡萄酒杯。羅馬彌撒經書感恩經把耶穌交給門徒的杯視為光榮的杯,藉以暗示聖詠第二十三篇(二十二篇)所說的天主是強有力和良善的牧者。這篇聖詠這麼寫著:「在我對頭面前,你為我擺設了宴席…使我的杯爵滿溢」。羅馬彌撒經書感恩經解釋聖詠這句話為預言,這個預言在聖體祭中實現了:是的,上主在世界的威脅中為我們擺設了宴席,賜給我們光榮的杯爵,一支眾所渴望、偉大喜悅、真實喜慶的杯爵,這支杯滿溢著他愛的葡萄酒。酒杯象徵著婚禮:現在已經到了「時刻」,這個時刻早在加納婚宴中便以神秘的方式暗示了。是的,聖體祭不只是個宴會,更是婚宴喜慶。這個婚禮以天主奉獻自我直到死亡為止為基礎。在耶穌最後晚餐說的話和教會的感恩經中,隆重的婚禮奧跡以「新盟約」這個名詞暗示出來。這支杯就是新盟約,一如今天第二篇讀經中保祿提到耶穌有關酒杯所說的話,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格前11,25)。羅馬彌撒經書感恩經又加上一句說:「為了新而永久的盟約」,這表示天主和人類所立的婚姻關係是不可拆散的。古老的聖經翻譯之所以不說聯盟(Alleanza),而說約定(Testamento),理由就在立約雙方的相會並不處在同等的地位,而是天主與人之間那無限的距離進入行動。我們所稱呼的新和舊的盟約,並非相等的兩方所達成的協議,而是純粹出於天主恩賜,這個恩賜把他的愛,也就是他自己,留給我們作遺產。的確,他借著愛的恩賜,超越了任何距離,使我們真正成為他的夥伴,致使愛的婚禮奧跡得以實踐。

為了能夠深入了解那裡所發生的事,我們必須更專注地聆聽聖經的話以及這些話的原始意義。學者告訴我們,在那敘述以色列祖先歷史的古老時代,「批准盟約」意味著「與他人進入以血為根據的關係,也就是接納他人進入自己的聯盟之中,彼此共享權益。這就建立了非物質的同血緣關係,而夥伴們便因此多少成為骨肉兄弟」。聯盟所從事的是整體的事,它意味著和平。這樣,我們至少可以對最後晚餐時刻所發生的事有個概念,而且從那時候起,每次我們舉行感恩祭典時,都重行了那件事。天主,永生的天主和我們締結和平的共融,更有甚者,他在他和我們之間建立了同血緣關係。借著耶穌的降生為人,借著他所流的血,我們被引入與耶穌、因此也與天主那種即使非物質、卻非常真實的同血緣關係中。耶穌的血就是他的愛,在這個愛中,神性生命和人性生命融為一爐。讓我們祈求上主,使我們越來越領會這個奧跡的偉大!使這個奧跡在我們內心深處發揮它改變的力量,讓我們真正成為耶穌的血親,充滿他的和平,並因此與他人彼此共融。

不過現在又出現一個問題。在晚餐廳,耶穌把祂的肉體和血,也就是祂整個人,贈送給他的門徒。然而,祂整個人仍然在他們之中,就在他們面前!祂真能做這件事嗎?答案是:在那時刻,耶穌實踐了祂先前在有關善牧的講話中所宣布的事:「誰也不能奪去我的性命,而是我甘心情願舍掉它。我有權舍掉它,我也有權再取回它來」(若10,18)。沒有人能夠奪去祂的性命:是祂自由決定給予的。於是,釘死在十字架和復活就提前在那時刻發生。我們說將在祂肉身上實踐的那些,祂已經提前在祂愛的自由中完成了。祂把祂的生命贈送出來,又在復活的時候取回去,為能夠和我們永遠分享。

主啊,今日你把你的生命賜給我們,你把自己賜給我們。請用你的愛進入我們內。讓我們生活在你的「今日」,叫我們成為你和平的工具!阿們。

相關焦點

  • 【默思文摘】在一起共融
    每篇頌謝詞的結尾都在提醒我們,是她——所有時空的教會,在慶祝感恩祭,無論參與的是數以千計的會眾,「還是只有一個分心走意的輔祭小童在那裡。」頌謝詞以「聖,聖,聖」達致高峰,「連同天上的教會、天使和全體聖人,不停地讚頌天主,向祂高唱『聖、聖、聖!』」 我們與天庭的禮儀同聲高歌。我們這樣做不僅是以自己之名,且以全人類和整個受造界之名,因它們需要我們人類的聲音。
  • 逾越節被殺的羔羊
    因為那夜我要巡行埃及地,把埃及地一切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擊殺了,又要敗壞埃及一切的神。我是耶和華。 這血要在你們所住的房屋上作記號,我一見這血,就越過你們去。我擊殺埃及地頭生的時候,災殃必不臨到你們身上滅你們。」「你們要記念這日,守為耶和華的節,作為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出埃及記12:1-14 和合本)
  • 第十七課,逾越節羔羊被獻——在各各他山上
    1、背世人罪孽的羔羊【約 1:29】 次日,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裡,就說:「看哪,  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賽 53:4】 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  神擊打苦待了。
  • 上帝的羔羊
    在去獻燔祭的路上,兒子以撒問道:「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裡呢?」強忍著內心的痛苦,努力裝作若無其事的亞伯拉罕當聽到兒子的話,心裡肯定極為痛苦。亞伯拉罕回答兒子說:「我兒,上帝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亞伯拉罕雖然嘴上這麼說,但其實他不會想到山上有羔羊,而只是想上帝把兒子賜給自己就是為了這日。聽到上帝必會預備這話,以撒毫不猶豫地跟著上了山(創22:7~8)。
  • 不沉默的羔羊
    看完電影《沉默的羔羊》,私以為影片其實應該叫做不沉默的羔羊,或者尖叫的羔羊。包括漢尼拔在內,水牛比爾,還有被綁架的參議院女兒凱薩琳,他們瀕臨絕境,他們尖叫,他們發狂,他們等待救贖,他們都是「不沉默的羔羊」,也即「尖叫的羔羊」。
  • 默思文摘 | 我們要以主的十字架而誇耀
    天主所許給我們將來的賞報是偉大的;但我們現在所追憶的、那在過去祂為我們所做的事、更是偉大。當基督為罪人死的時候,那些信者們在那裡呢?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呢?基督既為他們連自己的生命都捨棄了,那末,誰還能懷疑,祂會把自己的生命賞賜給人呢?我們這軟弱的人類為什麼遲疑不信:我們將有一天和天主一起生活呢?
  • 五祭之五;贖愆祭
    贖罪祭是針對犯罪的人;而贖愆祭卻是針對人所犯的罪。聖經上說的很清楚,違背良心就是犯了良心律法的罪。比如說:妄作見證,知善而不行等等,這些過都是違背良心的罪孽。雅4:17「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我們既知道應當如此,卻又沒有照著行,就是犯罪了。當然,這原則有更廣泛的應用範圍。我們在任何生活的範圍有行善的機會,就有行善的責任了。
  • 讚美詩歌▷《贖罪的羔羊》
    【贖罪的羔羊】 得著耶穌真有福氣, 世上的榮華怎能相比? 主已揀選我, 必救我到底, 基督再來一起被提。
  • 代罪羔羊一詞的由來
    代罪羔羊又稱替罪羊、替罪羔羊,原指猶太教信徒於贖罪日時,按《聖經·利未記》記載的儀式將羔羊獻作贖罪祭。
  • 第一滴血——第一樁弒親血案:我們的羔羊啊
    《聖經》裡沒有記述造物主參與了孩子的命名,那麼我們只能認為這兩個名字完全出於父母的本意。該隱名字的釋義是「得到」,或許是亞當與夏娃初初為人父、為人母,新鮮和激動交織,特別在意這個孩子,以為得到了整個世界。
  • 注音讀書筆記18:《詩經·召南·羔羊》
    召南·羔羊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tuó。
  • 羔羊早期斷奶的意義
    傳統的羔羊哺乳期一般約為 3 個月,體重達到 18~25kg。此期間母羊需要消耗大量身體貯備以應付產奶。如果產雙羔,母羊的體重損失可達到 10 多公斤,因此推遲發情,有時造成失配和空懷。2、彌補 60 月齡之後母乳分泌之不足。
  • 主日祈禱丨主啊,願我們以感謝為祭,獻上我們新一周的生活(2018-4-15)
    主日祈禱主啊,謝謝你帶領我們度過了美好的一周,讓我們在這個主日能夠來到你的面前,尋求你的榮面。謝謝親愛的主賜給我們一切的恩典,口才、能力、恩賜、才幹……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出於你。主啊若離了你,我們還能做什麼呢?我們唯有倚靠你,才能走在公義的正道上。
  • 《沉默的羔羊》:一場審判中的救贖
    但隨著情節的推進,有一個疑問一直縈繞在觀眾心頭,那就是片名沉默的羔羊到底指什麼?在史黛琳與漢尼拔的第三次對話中,我們終於獲得了答案。年幼的史黛琳不忍心目睹羊群被宰殺,打開了柵欄,可羊群只是茫然地看著,不明白髮生了什麼。於是,她抱起一隻小羊拔腿就跑,用自己的方式去拯救它。最終,這場對抗以小羊的死為終結。
  • 什麼是神要我們獻上的祭?
    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十九4-6)。 神要賜福給亞伯拉罕的後裔,所以把以色列人從埃及救出來。怎麼賜福?讓以色列民成為神國的子民!雖然全地都是神的,但只有以色列民可以是至高神的子民。神的子民有什麼好?神會訓練他們全都成為祭司,每一個都有祭司等級的聖潔。
  • 摩根大通、美林證券等控股《讀者文摘》
    88歲的美國《讀者文摘》雜誌在去年8月申請破產保護後終於迎來了重組的曙光。美國讀者文摘公司昨天宣布,已成功完成財務重組,走出破產保護程序,減少了75%的債務,並將其總經營槓桿由17.5倍降為3.2倍。重組後,摩根大通(J.P Morgan)、通用金融(G.E.
  • 明日方舟拜年祭禮包怎麼獲得 B站拜年祭獎勵領取方法
    明日方舟中,B站裡拜年祭的獎勵小夥伴們知不知道呢?不知道的朋友趕緊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明日方舟拜年祭禮包怎麼獲得的攻略。想要領取尋訪憑證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了哦!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明日方舟拜年祭禮包怎麼獲得的攻略。想要領取尋訪憑證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了哦!
  • 【心語】同心築壇獻美祭,悲喜交集立根基
    同心築壇獻美祭,悲喜交集立根基斯3:1-13經過最少四個月的長途跋涉,好不容易到家了,這群歸回者並沒有迫不及待地為自己建造房屋,享受安舒。他們深知第一重要的事,不是建聖城、聖殿、房屋居住,而是築壇獻祭,恢復與神的關係。一、第一要事築壇獻祭(1-5)。
  • 《低俗小說》:迷途羔羊
    人生的荒野中,是如行屍走肉般漫無目的的行走,還是在黑暗中追星趕月的奔跑,在荒野中危機四伏,手中是否拿有獵槍,是追趕獵物的狩獵者,還是蜷縮在角落,瑟瑟發抖的迷途羔羊。《低俗小說》整片充滿暴力、罪惡、黑暗,看完後卻能神奇地忘記血腥、貪婪、骯髒,讓人嚮往正義與光明。
  • 詩經《羔羊》是「德如羔羊」的誇讚,還是「尸位素餐」的嘲諷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原文。《羔羊》[先秦 無名氏]羔羊之皮,素絲五紽(tuó)。退食自公,委(wēi)蛇(yí)委蛇。羔羊之革,素絲五緎(yù)。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