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長大以後,上初中,高中,都不住校,我要天天回家陪著你!」
「寶貝,那上大學呢?」
「上大學,你也要陪讀,反正我們要天天在一起」。
聽完女兒的話,我笑了,笑女兒天真的想法,笑著笑著眼淚不由的掉了下來。女兒總是說她很缺愛,缺爸爸 的愛,缺媽媽的愛,她總是想著父母能多陪陪她,想著每天在放學的時候爸爸或者媽媽能像別的父母一樣在學校門口等著接她放學,每一次孩子說出這些話,心中總會覺得虧欠她太多,所以每一次在一起時都會儘量的去彌補對他所欠下的陪伴。只是隨著她一天天的長大,能陪伴她的日子也越來越少,我不知道這種陪伴還有多久?
【幼兒園】
女兒三歲的時候就被送去了幼兒園,她從剛開始的不情願到最後的主動經歷了三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幼兒園的三年時間裡,她沒少哭鼻子,還記得每一次把她送到幼兒園門口,她都是哭著拉著不讓走,每一次都是老師硬抱進去才算完。放學後的時候是她最開心的時光,因為可以在幼兒園裡面和小朋友們玩耍,可以玩玩具,每一次不玩到盡興絕不會回家。那時候她還太小,所以每一次出去都不捨得把她放在家裡面。幼兒園的三年是時刻都帶在身邊。那時的陪伴是全天候的。
【小學】
三年的幼兒園結束,進入小學,就是小學生了,經過幼兒園的三年,女兒也不再排斥學校,都說小時候的女孩沒有男孩調皮搗蛋,確實如此,進入小學後,女兒的學習幾乎就不用操心,每天放學後她都會老老實實的趴在桌上說寫作業,不用督促,有時候讓她休息一下,她都不願意,必須作業寫完才能玩耍。因為生活,因為想給她好點的生活環境,我選擇了遠走他鄉,最初女兒只知道媽媽出去工作了,也沒有意識到缺少什麼,每一次電話問的最多的就是媽媽什麼時候回來?再大點,意識到了媽媽不在身邊有諸多的不好,會開始抱怨別人都有媽媽接送,而她沒有,也會說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她特別缺愛,缺爸爸愛,缺媽媽愛。有時候我也會想因為錢而放棄陪伴是否得不償失,但是又想想現在社會就是這樣,有工作的地方沒有陪伴,有陪伴的地方沒有工作,魚和熊不能兼得,我所能做到的也只有在能陪伴的時候好好珍惜。
龍應臺曾在他的{目送}中說:我慢慢地了,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是啊,能真正陪伴孩子的也就小時候的幾年,她一旦進入高年級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她會慢慢的不再需要你的陪伴,不再成天的膩在你的身邊。
女兒說她要我一直陪伴她,也不過因為她還小,還不知道除父母之外還有更廣闊的天地,當有一天她認識了新的同學,新的天地,她會和父母漸行漸遠,遠到想陪在她的身邊的時間寥寥無幾。
我不知道我還能陪在女兒身邊多久,但是我知道但凡現在有時間陪在她的身邊,我都會好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讓她感覺到媽媽的愛,讓她覺得她和其他孩子一樣有爸爸媽媽愛。
愛是陪伴,我希望能一直陪在她的身邊,在她需要的每一個時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