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外出郊遊,玩哪些蟲子是安全的?

2021-02-26 果殼童學館

點擊「果殼童學館」訂閱,給你最棒的科學親子互動指南!!

果醬記得小時候,一到暑假就會被送到鄉下奶奶家,和表弟妹們滿山滿谷地瘋跑,我們用蜘蛛網粘蜻蜓,在稻田裡捉蝗蟲,專注地看螞蟻搬家……回想起來,那的確是一段特別美好的記憶。

然並卵……我順理成章地變成了一個無聊的、怕蟲子的大人:那時候幾乎沒有什麼專門寫給孩子的「昆蟲書」,可以讓我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一直保持下來。相比之下,現在的孩子就幸福多了……

大家可能會有這樣的顧慮,玩蟲子會不會影響生態平衡?

這裡就順便介紹一下生態學的r/K理論吧。不同的生物會選擇不同的繁殖策略,分為r-選擇(r-selection)和K-選擇(K-selection)。

採用r-選擇的物種稱為r-策略者,它們是機會主義者。簡單點說它們的策略就是生很多很多後代,其中有一些能存活下來就可以了。優點是可以適應多變的環境,產量高,缺點是很容易爆發或者大量死亡,不穩定。

採用K-選擇的物種稱為K-策略者,它們是保守主義者。採用這種策略的生物生的少,但是對後代照顧得也好。優點是後代存活率很高,缺點是如果環境劇變就很難恢復,甚至滅絕。

了解這兩種選擇,不難分析出我們常見的動物,包括我們人類是哪種策略者。

昆蟲當然是r-策略者,一生的終極目標就是交配繁殖產下後代。雖然只有少數諸如蠼螋、負子蝽等昆蟲會有護卵護幼的行為,絕大多數昆蟲就是不停的生,生完就不管了。有養過蠶的朋友應該知道,如果任由蠶蛾交配產卵,可能一下子孵出幾百隻你靠幾片桑葉根本供養不起的蠶寶寶。

除了產量大,還有很多昆蟲是農業生產或者生活上的害蟲。雖然益害這個說法只是相對人類而言的。可是蟲子的威力確實不容小覷。我曾親眼見過一整棵樹的樹葉被某種尺蛾吃完,只剩枝條。天牛的幼蟲對一棵樹可能是致命性的傷害,更別說松墨天牛這種還會攜帶松材線蟲,引起松樹大面積枯死的超級惡魔了。尤其在城市這種物種多樣性低的環境,特別單一的植被不加防治很容易造成蟲害大爆發。

以昆蟲的繁殖策略,最能影響到其種群數量是棲息地的破壞,所以放下顧慮,釋放孩子的天性,抓蟲子飼養觀察拍照隨便玩玩都是極好的。作為家長就正確引導吧,方式正確的話,沒準你的孩子會成為一個出色的攝影師,或是自然觀察寫作者,又或者成為未來的科學大家呢。在我們的蟲友圈,有很多小朋友10多歲就很專業了,既能拍得一手好照片,還會上網查中英文資料,資訊時代,後生可畏。

囉嗦了這麼多,簡單用一些圖來說一下常見的好玩又無毒的蟲子。

蝗蟲

我們常說的螞蚱、蟈蜢、蚱蜢,其實很多都是蝗蟲。

比如說尖頭的蚱蜢。一般有兩種常見的。

一種是中華劍角蝗,觸角扁平似劍。


一種是短額負蝗,有點像縮小版的劍角蝗,觸角也短細一點。


小時候以為是蝗蟲媽媽背孩子,長大以後才知道是雌雄OOXX,背上小的是雄的。


棉蝗個大力大,腿上有很多刺,把玩需謹慎。



叩甲

又叫磕頭蟲,身體很硬,拿著下半部,頭部會做出磕頭的動作,還會啪啪作響叩擊你的手指。

這種挺好看的叫松麗叩甲。


翻過來看肚皮,可以看到它後方精巧的結構,很快它會通過這個類似槓桿的結構通過磕頭的動作自行翻過來。



螳螂

螳螂在昆蟲裡算顏值很高的,孩子們一般都會喜歡。只是拿螳螂的時候要小心被它鋒利的捕捉足割到,一般來說從背面拿前胸背板比較安全,就是頭後面看起來像脖子的那段。其實也不太建議拿,螳螂不好動,性情安靜。伸一隻手,讓它自然爬到手上再觀察就好了。

 

圖上這隻斧螳正在產卵,螳螂的卵是包裹在卵鞘裡的。


如果感興趣可以在冬天收集一個卵鞘放家裡,春夏天到了合適的溫度就會同時孵化出一堆小螳螂。




毛毛蟲

蝴蝶蛾子的幼蟲,我們一般叫毛毛蟲。毛毛蟲也可以玩嗎?當然可以,除了要避開一些不能玩的,這個我們下篇再講。舉兩個可以玩的例子。

比如說懸鉤子上會找到這種白弄蝶的幼蟲。看起來醜醜毛毛的,並沒有毒。


長大後會變成一隻清秀的小蝴蝶。


綠尾大蠶蛾的幼蟲又胖又萌,就是刺看上去有點多。放心,這些刺也沒有毒,可以直接接觸。


最後變成這樣一隻綠風箏狀的大蛾子。


養毛毛蟲並不容易,蝴蝶的幼蟲特別挑食,一般只吃某一類或某幾類植物。不清楚植物分類的話,在哪片葉子上看到它取食,就採哪種植物餵它。蛾子的毛毛蟲挑食度要好一些,也是因蛾而已,有的可以吃幾百種植物,有些也相對挑食,原則一樣,在哪找的用哪個植物喂。還有蛾子一些要準備一些土,末齡幼蟲需要鑽到土裡化蛹。這個就不細說了,總之看到毛毛蟲都可以撿回來養養看,萬一被寄生了,毛毛蟲裡鑽出來一堆寄生蜂的幼蟲,也不要被嚇到。

就是我們說的知了。可以抓住雄蟬觀察它腹部的發聲結構。在夏夜的晚上,出去找蟬的若蟲,也就是俗稱的蟬猴,看它們爬到樹枝上慢慢羽化成蟲是一個很驚喜的過程。

綠草蟬是一種傻傻的小蟬,伸只手就過來了。


華南地區的孩子還可以玩龍眼雞,這是一種蠟蟬,與之前的蟬並不同類。受到刺激後會流出薄荷綠色的血液防禦。



竹節蟲

其實和竹子沒關係,只是長得像竹枝,它們也是吃植物葉子的。受到驚嚇以後會亮出平時不容易看到的後翅(有些種類後翅退化)。不過玩竹節蟲要小心,它們的策略就是被抓住逼急了就斷腿,和壁虎斷尾巴一個道理,還是輕柔對待吧。



各種甲蟲

最後就是各種甲蟲了,包括我自己,都最喜歡玩甲蟲呢~

比如酷酷的鍬甲,圖上這只是安達佑實大鍬。抓的時候要小心被前面那對大顎夾到,被夾到真的會立馬見血。餵養它的食物也很簡單,水果、果凍都行。別看它長成這樣,在野外是吃樹汁的,純素食主義者。


天牛也是很多人喜歡玩的吧,只是天牛的大牙很鋒利,抓住鞘翅不要被它咬到。圖上的抓法也不是很標準,倒個方向應該就對了。


大竹象是常見害蟲,屬於象甲總科,嫩竹莖和竹筍上很容易發現。飛行能力一般,很容易抓。


還有一些別的小型象甲,也很容易抓和玩,就是它們喜歡裝死,六足一縮突然掉落地面。這種情況我一般伸手在葉子下面接住,然後撥拉一下讓它掉到我的手心裡。


葉甲是一類吃葉子的小甲蟲,抓起來也很輕鬆。


在膨大的葛藤裡可以剝出靚麗的紫莖甲。


金龜子就更不用說了,很多人都抓來玩過。


華南地區常見的橡膠木犀金龜,俗稱姬兜,有點像縮小版的獨角仙。


植食性的瓢蟲也可以玩,比如茄二十八星瓢蟲。與吃蚜蟲的肉食瓢蟲相比,植食性的瓢蟲一般身體布滿絨毛,可以觀察到它們啃食葉子的行為。圖上這對,嘿嘿嘿。


其實螢火蟲也是甲蟲,這裡為什麼不說玩螢火蟲了,因為螢火蟲對環境要求高,數量越來越少了。尤其在城市,能看見螢火蟲就足夠讓孩子興奮了。

還有一個不是昆蟲也很好玩的,就是球馬陸。一個體節有兩對足,一碰就變成球。西瓜蟲和這個很像,也可以捲成球,只是西瓜蟲是卷甲蟲,一個體節只有一對足。與西瓜蟲長得像但是不會卷的蟲子叫鼠婦。

最後,祝大家玩得愉快!

果醬哼唧

本文作者三疊紀的書《酷蟲成長記》已經在果殼的萬有市集上線了,這本書講述了30種昆蟲從孵化到蛻變的成長故事,爸媽們可以掃二維碼或者點擊「閱讀原文」給喜歡蟲蟲的小朋友們選購。

加入【果殼童學館科學親子課堂】微信群方法

添加果醬君微信:kidgk42,註明親子課家長,TA會邀請您入群。

本文版權屬於果殼童學館,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kids@guokr.com


相關焦點

  • 川普14歲小兒子真暖心,帶姐姐伊萬卡的孩子外出郊遊,頗有舅舅風範!
    川普14歲小兒子真暖心,帶姐姐伊萬卡的孩子郊遊,頗有舅舅風範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在國際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自上任以來憑著幽默的話語和清奇的腦迴路成為大家關注的對象。在擔任總統之前,他在商業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佬,作為一名房地產大亨,川普擁有不少財富。川普共經歷過三段婚姻,現任妻子梅拉尼婭是他的第三任妻子。
  • 帶寶寶戶外活動,這幾種蟲子需防範!
    一定有人問,最近南京每天三十六七的高溫,誰帶孩子外出啊,這篇科普肯定沒人看。不不海豚的親身經歷告訴你,我周末去爬山還真的看到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去的,中暑話題先放一邊,跟你們聊聊戶外的這幾種蟲子...
  • 公司允許員工帶孩子一起旅遊,女員工帶兒子去後,老闆:你先回去
    很多公司會採用外出郊遊的方式進行團建,既能放鬆心情,又能增進同事間的感情。但是有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就是能否帶家屬。其實本身,老闆可能是不希望員工帶家屬的,因為要承擔部分費用,還會影響到團建項目的開展,但如果不讓帶家屬,對於有孩子的員工來說就不方便參加團建,畢竟下班要回家帶孩子。
  • 家長在家玩手遊,不如帶孩子去大自然,提高孩子自然觀察智能
    每天竟玩手機遊戲了。但是好的一點是,可以好好在家陪陪孩子。確實如此,在平日中,由於工作的原因,可能會少有時間陪伴孩子。這恰巧是一個好機會。伴隨著網課的展開,在家可以陪伴孩子學習功課。學習之餘,也要帶孩子接觸下大自然。
  • 春暖花開時 兒童戶外運動應該注意安全
    目前已是春暖花開時節,在天氣晴朗,溫度適宜的時候,也是外出郊遊進行各種戶外運動的好時機。兒童精力充沛,好奇心強,在進行各種戶外運動時要尤其注意安全,下面隨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來盤點下注意事項吧。因此一定要教會孩子在騎行時儘可能的保證安全。 他們應該佩戴一個合適的自行車頭盔,如果需要還可以佩戴護膝護肘等,並且學會調整皮帶和護墊,使其緊貼。兒童騎行最好在專用場地中進行,如果必須進入路面騎行,那麼一定要確保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自行車技能。
  • 幼兒園各類戶外活動安全注意事項全攻略,看過的園長都收藏了!
    冬季帶上帽子、手套; 5、活動中關注幼兒衣著是否穿戴整齊,並提示協助幼兒及時解決問題。 2.組織幼兒玩大型玩具時,應注意哪些安全問題? 大型玩具注意事項:
  • 草叢裡面晃一圈,孩子腿上現鞭痕,注意小區裡也有隱翅蟲
    之後,他感覺關節處有點異樣,發現一隻挺像螞蟻的蟲子,被胳膊給夾扁了,他沒在意就扔掉了。晚上,嘉嘉老說胳膊又癢又痛,媽媽發現他的胳膊關節處出現了兩個對稱的桃心狀的傷痕。6月1日,嘉嘉傷痕處起了很多的膿皰,父母馬上將他送到武漢兒童醫院皮膚科就診。接診的主治醫師盧靜靜檢查後,診斷其為隱翅蟲皮炎。
  • 在郊外,哪些小動物是逮到能讓娃帶回家養的?
    帶孩子外出郊遊,總會見到很多小動物,比如蝸牛、蜈蚣、馬陸、蜻蜓等等。偶爾逮上兩隻,孩子就非常想帶回家養。到底哪些能帶回家呢? 不是所有的動物都能帶回家!
  • 帶孩子出去玩心情說說 家長與孩子一起出遊注意事項
    金秋十月,天氣不冷不熱,正是外出遊玩的好時候,而且國慶節假期家長不用上班,學生不用上學,可以一起出去旅遊一番。形容帶孩子出遊的心情說說就會出現在在朋友圈中,內容也十分有趣。   每一次旅行,每一次出遊,都是想拓寬孩子和自己的眼界,見的多了視野就很寬,不管去哪裡,都完全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感受當地的文化底蘊。
  • 2020五一全國天氣預報及郊遊穿衣指數地圖
    2020五一全國天氣預報及郊遊穿衣指數地圖  五一出行本地郊區遊為主 晝夜溫差大疊穿衣服防感冒  受疫情影響,五一期間城市周邊遊、郊區遊成為首選。  5月1日當天,我國青藏高原大部地區氣溫仍然比較低,羽絨服等冬裝仍然不能脫。
  • 5歲女孩耳朵鑽進蟲子,奶奶一個動作救了孩子,醫生:堪稱教科書
    5歲女孩耳朵鑽進蟲子,奶奶一個動作救了孩子王女士有一個5歲的女兒,平時乖巧可愛,也很聽話,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媽媽和爺爺奶奶在家,碰巧,這幾天媽媽公司又要求他出差,孩子怎麼辦?媽媽想了一下,決定把她給奶奶先帶幾天。
  • 暑期安全|孩子,你不是孫悟空,也不是一條魚
    暑假已過半孩子在享受假期的同時千萬不要忽視安全防護!孩子你不是孫悟空「醫生,快幫忙看看孩子的耳朵!」丁女士立馬帶孩子來到醫院。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耳鼻喉科的醫生向孩子媽媽丁女士問明情況後,立即給小豆豆檢查治療,經過治療,終於小心翼翼地取出了豆豆的「金箍棒」。
  • 兒時常玩的蟲子,個頭不大卻兇猛異常,如今1斤上千元
    導讀:兒時常玩的蟲子,個頭不大卻兇猛異常,如今1斤上千元 過去的農村,植被茂盛,動植物諸多,尤其是田野之中,有很多很多的昆蟲出沒,有漂亮的花大姐在啃食著蚜蟲,也有害蟲螞蚱在蹦躂個不停,過去孩子們放學之後,都是直接奔向田野,哪裡好玩的去處太多太多。
  • 父母帶孩子去兒童遊樂場所和運動場館,需要做好哪些防護?
    健康發布 【父母帶孩子去兒童遊樂場所和運動場館,需要做好哪些防護?】家長需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關注個人防護問題。建議家長儘量能夠帶孩子去人少、通風、空曠的空間活動。如果一定要去室內場館,首先應該遵循場館的防護要求,不要扎堆,也不要擁擠,一定要遵循1米線的規則。
  • 你們覺得帶娃外出旅遊,是一程快樂之旅還是一場修煉之行呢?
    大家好,我是嘻嘻,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你們覺得帶娃出行去外面旅遊的感想,你們覺得這是一程快樂的旅行還是一場為人父母的修煉之行呢?下面就讓小編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吧。沒娃時,綠皮硬座車、紅眼航班、青年旅舍、便宜旅館,只要可以省錢就完事,可是有娃以後就不一樣了。
  • 48歲本·阿弗萊克和女友帶孩子郊遊!三個孩子同行,畫面超溫馨
    阿巴阿巴~呃,話癆小編AE,來帶你吃國外的瓜啦! 這幾天曾出演過《正義聯盟》、《珍珠港》等電影的48歲好萊塢超一線演員本·阿弗萊克,被狗仔隊拍到一組帶著32歲的新女友安娜·德·阿瑪斯一起去公園遊玩的街拍照片!
  • 賈靜雯和修凱傑攜三個孩子外出旅遊,網友驚呼:女兒都是神仙顏值
    帶孩子外出遊玩,如何做好安全防護? 1、讓攜帶聯繫卡 在帶孩子旅遊的之前最好做個聯繫卡讓孩子帶上,可以提前將寫有孩子姓名、家長姓名、家長電話號碼的卡片放在孩子兜裡,以防萬一。
  • 孫莉帶兒子戶外玩滑板車:父母帶孩子去戶外,究竟有什麼好處?
    為什麼父母都喜歡帶孩子在戶外玩呢?其實,這其中的好處甚多。戶外玩耍是對孩子來說是很有趣的,同樣對學習和發展也很重要。 從推著嬰兒車享受散步,到推著蹣跚學步的孩子蕩鞦韆。戶外活動給孩子們提供了很多探索的機會。孩子將擁抱戶外給他們自由和空間,讓他們歡呼、跳躍、奔跑。
  • 這4個地方,不能帶孩子去,父母玩的開心但是對孩子危害很大
    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帶孩子去「網紅點」打卡,感受新鮮事物,同時也能一家人開心玩耍。但是一些娛樂場所適合帶孩子去玩,一些娛樂場所並不適合帶孩子去,對孩子很不好,尤其是下面這4個。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地方是不適合帶孩子去的吧。蹦床公園這兩年最熱門的可以說就是蹦床公園了,看宣傳片會讓人覺得真的是個適合孩子去玩的地方。但是實際上是很多蹦床公園並沒有很好的安全措施,大人小孩安全事故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