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就是家團圓,老家的年味,就是團圓的味道

2020-12-12 齊魯壹點

劉俊韜

過了臘八,農曆年的味道就越來越濃了。

身在中國牡丹之都菏澤,作為省派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隊隊員,每天行走在菏澤的大街小巷,看到馬路上大紅燈籠掛起來了,臨街商鋪、超市裡年貨充足,小區裡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準備過年的物資,空氣裡處處瀰漫著過年的喜慶氣息。

兒子還有不到5個月就要高考了,我和妻商量今年春節就不回老家陪兩家的父母過年了。在大學工作已經放假的妻子一個人在濟南做著過年的各種準備,掃塵、買新衣、備年貨……忙得不亦樂乎,我卻幫不上任何的忙,心裡多多少少有些著急和歉疚,只能在工作之餘跟妻子視頻商量過年的各種打算。也許真是年齡大了,總愛回憶過往。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坐在電腦前,會冷不丁地穿越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走進老家臘月忙年的情景裡,總能聞到老家濃濃的年味兒……

臘月初七的晚上,母親早早地就把各種食材洗淨備好,大米、小米、玉米、花生、綠豆、黃豆、芸豆、核桃、慄子,一定還要有老家院子裡棗樹上長的紅棗,五顏六色,一年一度的期待,靜等那一碗暖心養胃的粥。凌晨五點鐘,母親就起身開始熬粥了。等我們睡眼惺忪地醒來時,濃香醇厚的臘八粥早已經盛好,母親招呼我們洗了臉,捧起碗來喝時,溫度剛剛好。年的味道,就這樣走進了童年的記憶,歷久彌新,香氣盈懷。

喝完臘八粥,母親便進入了熬夜模式,白天忙,她只能用晚上的時間,為我們姐弟三人一一量了尺寸,把花了省吃儉用一整年積攢下來錢扯來的布料裁剪好,趕在大年三十之前,為我們每人做一套新衣裳。子夜時分,母親踩踏縫紉機嗒嗒嗒嗒的聲音一直溫暖著我的記憶。借著昏暗的油燈的光亮,母親為我們縫製出了世界上最美的過年衣裳。

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北方的小年,祭灶的日子,據說要用甜香的年糕粘住灶王爺的嘴,不讓他上天說壞話。每年臘月二十左右,母親常會派我去村裡僅有的一個磨房排隊,提前把黃米碾磨成製作年糕用的麵粉。小時候,最喜歡推磨拉輾,因為只有碾磨好黃米麵,才能吃上香甜軟糯的年糕。

磨麵那天,母親帶著我們姐弟,端著笸籮、拿著竹篩、背著黃米來到磨房,母親把黃米倒到磨盤上攤勻,我們姐弟便賣力地推著石碾,一圈又一圈兒地轉啊轉,不知道轉了多少圈兒,母親用竹篩一篩一篩地篩出細粉,直到磨盤上最後一捧黃米變成細粉,我們哼著小曲兒回家,一路上憧憬著年糕出鍋時的美妙時刻,那種過年的感覺很多年都找不到了。

年糕出鍋,滿屋飄香。黃米麵和大紅棗相映成趣,那是真正的過年的顏色,也是純粹的過年的味道。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能喝上一碗臘八粥、吃上一塊年糕,真的是一種奢望,而這些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被滿足。膠東老家的年俗,小年當天的年糕不能管夠吃,留下來的切成塊兒,等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再吃,俗稱「人七」。據說因為初七是「人日」,正月裡帶七的日子,都是管人的,年糕分別在初七小孩兒吃、十七中青年吃、二十七老人吃,有粘住、長壽的意思。

臘月二十四,若天氣晴好,母親會把家裡所有的家具、被褥搬到院子裡,上上下下、犄角旮旯徹底地清掃個遍,據說掃塵是為了袪除晦氣,這是每年都必須進行的,是老家年味兒裡必不可少的內容。

臘月二十五之後,母親便忙著做各種麵食,蒸饅頭、蒸聖蟲、包包子、炸面魚,做好後涼透了,放在院子裡的大缸裡,正月裡拿出來上鍋熱熱就行,一直能吃到過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平日裡根本吃不上的白面饅頭,正月裡是管夠的,所以小時候,還沒出正月門兒,就盼著過下一個大年了。

聖蟲是我們老家每年必須要做的。母親的手極巧,會做各種小動物,隨著十二屬相一年一年輪番做個遍,還有各種花卉、京劇人物,母親用可食用的顏色進行彩繪後更是栩栩如生;用竹籤子插起來裝飾在蒸好的白面基座上,一個威風八面的聖蟲就製作完成了。「聖蟲」的「聖」字諧「升」音,供在祖先的牌位前,讓祖宗們保佑新的一年全家旺興;放在糧缸或米麵袋子裡,寓意「生糧」,祈盼五穀豐登。

二十七八,殺雞宰鴨。小時候,餵雞鴨、放大鵝、打豬草都是我的營生,而我是最見不得動刀流血的,每年這個時候總要悶悶不樂,甚至哭哭啼啼,想想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雞鴨鵝被宰殺,實在是接受不了。可是過年有了暈菜,我卻吃得最帶勁兒……

大年三十兒下午貼春聯、請祖宗,母親會把整張的家譜掛在堂屋的正中央,擺上各種供品,請列祖列宗回家過年。大紅的春聯貼起來了,日子再怎麼緊巴,鞭炮還是要買的,過年沒個驚天動地的響動兒,似乎是家業不興旺似的。

三十兒晚上,母親包好加了硬幣、花生、大棗、慄子、年糕、糖塊兒等彩頭兒的水餃後,就忙著給我們試穿過年的新衣,每年的過年衣裳都要做得稍大一點兒,因為我們都在長身體,為的是至少要穿一年不能小。

全家人守歲至子夜零時,交子時分,下餃子放鞭炮,在震耳欲聾的爆竹聲裡,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餃子,看誰吃的彩頭兒多。在零點的鐘聲敲響後爭著給父母拜年,接過父母遞過來的一毛兩毛的壓歲錢,心裡那才叫一個美呢!

過年,就是家團圓。細細品咂,老家的年味,就是團圓的味道,溫暖入心,甜美一生。

作者簡介:劉俊韜,1972年出生於山東萊州,擁有25年軍齡,正團職轉業地方工作,現為中共山東省委辦公廳調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著有劉俊韜文集《春風化雨潤兵心》《兵心兵語》《和新戰友一起成長》多部,在全國報刊及網絡平臺發表各類作品800餘萬字。創辦文學微信公眾號《俊韜在線》上線3年多來,推出1100餘期,幫助來自全國的詩朋文友共圓文學夢想,深受廣大文學愛好者喜愛,第一本公眾號優秀文集《遇見》(52萬字)已由團結出版社出版。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紀錄片《年味》:所謂年味,就是一家人團圓的味道
    又到一年春節時,每到這個時候,都會想到年的味道,感悟年的味道。那麼,年味到底是什麼?大家口中所說的那個味道,究竟是什麼味道呢?紀錄片《年味》,小明工作室出品的新年美食文化紀錄片。它分為歸途,遷徙,別離,遠方,他鄉,團圓六個主題,講了六個不同的故事,從每個故事裡,共同表達出一個主題,那就是,所謂的年味,就是團圓的味道。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第6個故事,名字叫做團圓。講了一個計程車司機給自己從外地歸來的兒子,準備年夜飯的故事。
  • 吉時回家 | 相同的團圓心願 不同的團圓計劃
    2015年,他們在鄭州結了婚、買了房,成了一家人,兩個外鄉人算是在鄭州安了家。今年,他們打算帶著剛滿月的寶寶,一起回老家過大年!人生旅途漫漫,而春運就是一場短暫的遷徙,帶領我們找回歸途奔赴團圓。在這場全國性的團圓大潮中,人們短暫相遇,有緣者因此結緣,成為朋友,甚至組建家庭。
  • 年味小吃:客家人過年,就是這個味兒
    記憶中的年味,無論時間如何變遷,兒時年的味道,總是伴我一路成長。過年時候穿新衣、戴新帽、貼對聯、團圓飯、走親戚、壓歲錢都歷歷在目。
  • 這就是家的味道!
    這就是家的味道!更是給了所有人回家團圓的一個理由今年酒店精心推出多款年夜飯菜單,精選食材,用心烹製,每一道菜品都承載著濃濃的祝福之意,讓您品嘗到家的味道,團圓的味道。高雅環境
  • 雙節團圓,陸家又有「幸福味」
    「團圓」有團圓的味道, 「歡慶」有歡慶味道, 陸家這片熱情溫暖的土地上, 又在醞釀著小康生活的「幸福味兒」, 既有文化藝術節
  • 年味記憶·舌尖上的團圓
    我的家鄉是江西省萍鄉市,一片美麗的紅色土地,中國工人運動策源地、秋收起義策源地、中國少年先鋒隊誕生地、紅領巾的搖籃;著名的安源工人運動紀念館,秋收起義廣場,仙境般的武功山雲中草原.從深圳到順德,我在廣東工作已經27年,只要有假期又沒有重大任務,是一定要回家鄉過年的。這幾年因為工作和疫情的關係,沒有回家鄉,緩解鄉愁的除了雲上聚會,最盼望的就是舌尖上的團圓了。
  • 【分享】年味小吃:客家人過年,就是這個味兒
    記憶中的年味,無論時間如何變遷,兒時年的味道,總是伴我一路成長。過年時候穿新衣、戴新帽、貼對聯、團圓飯、走親戚、壓歲錢都歷歷在目。自始至終每一年期盼春節了,最期待的終究還是那些「年味小吃」。「年味小吃」中出現率最高的莫過於各種油炸小吃了。也是我們所說的「煎圓」,客家人過年時傳統的自製年貨,取意「團圓、圓滿」。外酥脆內綿軟、香甜可口,客家人習慣佐以客家釀酒,特別是剛出鍋的煎圓和釀酒的香氣四溢很好的融合一起,甜度純正;平時冷掉了還是很好吃,但建議蒸熟,這樣會更香軟柔韌有嚼勁。
  • 品嘗年味,有滋有味!今年玉林的年味怎麼樣?
    春節,親朋好友團聚的日子但也有這樣一群人或積極響應國家就地過年號召或堅守工作崗位等未能回到親人身邊共享天倫就地過年不折騰此心安處是吾鄉團圓時刻他們也用自己的獨特方式過出不一樣的喜慶團圓年味許遲撥通了微信視頻電話,第一時間向遠方的親人拜早年,一起「雲」上團圓。「你安心留在玉林過個幸福年,全國人民齊心防疫就是大團圓。」微信電話那頭95歲的老母親對許遲深情叮囑。「雖然春節不能一大家子熱熱鬧鬧在一起,難免會有些失落。但此時此刻大家一致的願望就是疫情的冬天早日過去,春暖花開的那一天早日到來。」許遲表示。
  • 春節回家的意義在於團圓
    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而每到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有一種感覺:現在的年,越過越沒有味道了。有的人說,年味裡一定有鞭炮和煙花。這些現在都不給放了,所以感覺沒有年味。「辛辛苦苦幹一年,好不容易『脫貧』,過個年又回到解放前。一年到頭回家的機會不多,孝敬長輩,給小輩的壓歲錢自然也不能太少。大年三十家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吃飯,但是現在大家都是各過各的,有的趁著為數不多的假期乾脆去國外旅遊過年,有的因為工作原因,很難再坐不滿一桌了。
  • 小時候過年的味道是這個樣子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現在過年的味道越來越淡了。想起來我們小時候真是幸福,舉國同慶,合家團圓的年味讓我非常懷念!我們的祖國是個偉大的多民族國家。每一個城市,每一個村落,都有他自己不一樣的風俗民情,當然連過年都有不一樣的味道。我是廣西省地地道道的玉林人,我愛這個有著732萬人口,夏長冬短,暑熱過半,冬寒無雪有趣的城市。玉林人過年,那可是別有一番特色。
  • 什麼是過年的味道
    在中國人心目中,過年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蘊含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從中華傳統文化的語境出發,以春節為標誌的新春佳節,可謂一年之中最為重要的節日。這不僅僅意味著豐收的喜悅、團聚的溫馨,也承載著樸素的心願、平凡的希冀。
  • 團圓年夜飯,濃濃家味道:看全國各地年夜飯
    過年啦,過年啦!「民以食為天」,過春節,「吃」往往是大部分中國人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一家人圍坐在熱氣騰騰的飯桌旁,透著喜慶熱鬧勁兒。年夜飯的來歷傳說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它形貌猙獰、生性兇殘,讓人談「年」色變。
  • 有時候我們觸手可及的團圓,是有些人遙不可及的奢望
    但是在萬家燈火通明之時,別人家團圓之際,看到母親發來的飯菜照片時,他積壓已久的情緒終於爆發了,瞬間淚如雨下。那一個除夕夜是他過得最悽涼、最忙碌、最傷心的一個夜晚,好在也激發了他回家過年的潛能。第二年的除夕,他終於還清了債款,心情愉快地走在回家吃年夜飯的路上。
  • 家聚落 | 以食作聚,共享冬至團圓之味
    民間常有「冬至大過年」一說,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二十四節氣則以冬至為首,所以,人們為迎接新一年光景,會一家人圍坐爐邊作食,溫暖團圓,祈求來年闔家安康,風調雨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鄉各地都是自己特色的菜餚,北方的餃子,南方的湯圓,都是冬至年菜不可缺少的一員。年菜不一定需要名貴的食材,但須承載著美好的寓意和對來年的祝福,才是年菜的重要意義。
  • 原創散文:過年的味道
    很多人從冷的地方到暖和地方過年。於是,到了過年,城市裡反而冷冷清清。每一種生活,都有著它自己獨特的美好。尤其是那些記憶裡的年味,鞭炮,燈籠,蒸籠,炸麻花圓子,穿新衣,歷歷在目。孩子們會在除夕夜,男孩子玩著炮仗,女孩手拿煙花,一圈一圈劃著,畫出對來年最好的祝願。
  • 安徽高速開元國際大酒店年夜飯 | 除夕家宴 至味團圓
    有一種溫暖叫回家,有一種幸福叫團圓,有一種味道叫年夜飯。年夜飯不僅傳承著辭舊迎新的使命,也是對辛苦忙碌一年的犒勞,更是給了所有人回家團圓的一個理由。一頓團圓飯,一份歸鄉情,【安徽高速開元國際大酒店】年夜飯火熱預定中,佔席熱線:0551-65189871。
  • 媽媽的味道_時政要聞_中國西藏網
    有一種味道  讓你春節時想家 渴望團圓  那是媽媽的味道  那是過年的味道    今年春節  在廣東佛山做廚師的郭永輝  不能回到梅州老家和媽媽團聚  他說  嘗過千家百味  媽媽的味道就是過年的味道
  • 曬曬咱家年夜飯|壹粉天南海北慶團圓,家的味道都在這裡
    1月24日大年三十,壹粉們紛紛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咱家年夜飯」互動情報,此時此刻,有的壹粉已經在家中團聚,有的春運列車的回家路上,還有依然堅守在一線工作崗位上……無論在哪,天南海北一起曬出新年美好,分享團圓,家的味道都在這裡。
  • 過年了!2021團圓宴!回家的味道!年夜飯火爆預訂中~~~
    我們即將告別五味雜陳的2020年,迎來充滿希望的2021年。在此辭舊迎新之際,我們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小姚麵館的顧客們致以誠摯問候和良好祝願!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特殊的公共事件,我們一同艱難面對,經過風,經過雨,終於迎來烏雲散盡日光普照的時刻。相信這不一樣的經歷,讓我們更加懂得付出與收穫,懂得尊重與信任,懂得合作與共贏,懂得珍惜所有期盼未來!
  • 2020年春運帷幕拉開渤海輪渡溫暖旅客春運回家團圓路
    我們在座席艙看到兩位「90」後年輕人,他們已經把行李安置好,坐在座席艙休息了。通過交談了解到,他們都是來自煙臺大學的大三學生,他們的緣分要從高中說起了,老家是吉林通化的,從高中就是同學,如今又在同一所大學,每年春運一起回家過年團圓,過完年一起返校,兩人在路上還有照應。他們說上船時,跟他們年紀差不多的工作人員和身披綬帶的青年志願者要主動幫忙提行李,因為自己也年輕力壯的,都謝絕了。